給孩子交了一份保險,每年交1.5萬,交二十年,以後每年領1.5萬,領到老,划算嗎?你怎麼認為?

芊裡先生


猶豫期後退保僅能退保單的現金價值,不同類型的保險,現金價值也有所不同,依據你的描述,可能是投保的理財型保險,那麼,退保的現金價值,相對會多點,具體可以參考保單的現金價值頁,顯示的金額基本是退保金了!



下面以一個真實投保案例,分析不同時限退保能夠拿回多少錢!30歲投保人,0歲被保險人,年交保費15069.6元,繳費年限20年:



退保金有三部分組成,包括生存金,分紅和現金價值。生存金是按照合同規定返還的錢;分紅是未來的收益,是不確定性的,是這款產品收益的不低於70%分給客戶。演示分紅有低中高三種收益,我們以中檔分紅演示。

保單年第1年:

保單年第2年:

保單年第3年:

保單年第4年:



保單年第5年:



保單年第10年:



保單年第20年:



保單年第40年:



保單年第60年:



保單年第70年:



保單年第80年:




保險點


不划算,捂臉,我就是栗子。

我的父母很早就給我買了保險,十份,一份只要600元。也就是交十年,每年交六千元,等我五十的時候,可以一年得一萬元,逐年遞增500元。

話說,都不用等我到50,現在看,一萬元都已經不是大數目了,可當年交保險的時候,六千元可是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費。當時,一套使用面積38米的二手房子才七萬五,如果當年的六萬元投資買房,現在對外出租,每年就可以得一萬左右。

等我五十,一萬元還能不能買一臺小米的中端機。


倬彼昊天_嘟嘟蟲


如今的一年一萬五拿在手裡還有點用處。你知道20年後的一萬五有可能也就是一個月的低保工資,可能也就夠一個月吃飯,也可能在縣城都買不到一平米的房子。30年後呢,50年後呢?錢貶值太快了!

千萬別買保險!我爸媽二十年前一個月工資300多,他們花巨資每年交2000元,給自己買了保險,當時說退休後一個月,每個月能拿500。當時他們高興的不得了。認為至少退休後拿的工資比現在還多,吃喝不愁了。如今呢?每個月500能幹嘛???物業水電費都不夠!

再句一個例子,我12年前貸款買房,當時每個月要還1600房貸!我的工資當時也就1000+。可以說是舉全家之力去還貸款!我當時也認為,這30年啥都想別幹了,專心還款。結果呢,沒過幾年1600越還越的輕鬆!現在每個月還1600和玩一樣。。

10年前花5萬買個麵包車,感覺太貴了,別人都沒車,我能開面包車,自己很牛。10年後自己開二三十萬的車,感覺並沒有當年開長安麵包車有面子,因為豪車遍地跑。

錢貶值的速度是你想象不到的快!切記切記!


圓隆自動門


我以為現在人們保險意識不斷增強,應該很多家庭都購買不少保險呢,還感覺自己落伍了呢!看了評論,名聲還是這麼臭!從我自己來說倒不是說保險一無是處,存在即價值,保險有保險的好處在此不再贅述。就是這種銷售模式和方式讓我接受不了甚至相當反感!我孩子的表姑,自己家親戚,平時因為住得近關係很好。上個月最後一天晚上給我電話說這個月任務沒完成讓我幫一下忙出個單,說下個月不想買就會退掉。身份證照片一拍,親筆簽名一拍,十分鐘左右搞定。結果這幾天我退保左右不給退,這樣那樣的說,看我態度堅決,這幾天對我愛理不理,就是不說退!倒感覺我不給她面子六親不認似的!我特別反感這種半忽悠,強買強賣的銷售手段!本來想買現在我也不會買!至少不會在她那裡買保險!保險公司銷售人員很多素質堪憂!以前被人帶過去保險公司培訓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我都果斷退保了!就是因為煩感!臉皮得有多厚!僅是我個人經歷和見解不代表全部,不喜勿噴!


哪涼快去哪站


不划算,錢貶值太快。二十年前100能買多少東西,現在100又能買什麼,二十年後100又能買什麼。不計算貶值的話,要堅持40年才能回本,沒有任何利息與收益。但是算上貶值的話,你就算活個一百歲,領個80年,你估計都回不了本,因為錢貶值是非常快的。做個比方,李大五從1960起每年存100塊,存到1980年,總共花了2000塊,可能這些錢當時夠買1000斤肉。想取回這些錢,他得活到2000年,這時他的錢已經回本了,但是這時的2000只能買200斤肉。活到2020年,又取出2000,但是隻能買100斤肉。再活個20年,可能只能買50斤。試問一個人能活多少年,但是有可能既然你活到永遠,你都回不了本。因為數學是有趣的,本人是學文科也不知道具體叫什麼原理或者公式。就是每次給你前面的一半,你永遠到不了1,0.5+0.25+0.125+++直到永遠,你永遠到不了1。這錢貶值的速度也差不多。


天外來客84435651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如果從孩子出生就開始交的話,每年1.5萬交到20歲總共交30萬元,現在人的壽命都比較長,假設活到80歲每年領1.5萬元,可以領90萬元,如果活到70歲那麼可以領75萬元。

乍一看很划算,交了30萬最後領的錢是當初本金的3倍了,可是仔細想想保險公司會做虧本的買賣嗎?保險公司也是企業不是社會慈善機構,他們設計一個保險產品不賺錢可能嗎?如果這個時候你冷靜下來想想就會讓過熱的大腦降降溫。我們來計算一下看看這樣買保險是否划算。

首先我們按照每年往銀行存1.5萬元按照一年的定期進行存款,因為利率會有浮動我們按照年利率2%來計算(因為現在銀行利率水平處在較低水平,未來20年肯定會有起伏,取平均值按照2%計算),那麼第一年存的錢為1.5×1.02^20,第二年的為1.5×1.02^19,以此類推最後是一個等比數列,計算公式我們就不再列了最後的計算結果大約為48.89萬元,同樣為了方便計算按照50萬元計算。

20歲之後每年開始從這筆存款中領取1.5萬元,那麼21歲的時候開始領,這時候50萬元的本金1年的利息為1萬元,將從本金中支取5000元。中間的具體計算過程不再列出大約57年之後本金加利息全部取完,這樣人的年齡大概在77歲左右,基本上在我們剛才預測的70歲到80歲之間。

但是實際上保險公司拿走這個錢之後每年理財的利息不會像銀行儲蓄那麼低,如果每年的年利率3%的話,那麼20歲的時候本金還按照50萬元,每年的利息為1.5萬元,那麼你在20歲之後取的永遠是利息,本金一直在保險公司那邊,保險公司根本不會在意你活到多少歲,因為你取的永遠都是利息。

當然上邊的這些計算我們都是粗略計算,但是大致不會差太多。在保險行業薪水最高的就是精算師,這些保險都是經過精算師計算過的,各種情況保險公司都是考慮進去的,所以保險公司虧本的可能性很低。再疊加以後通貨膨脹的因素,可能等到六七十歲的時候每年領的1.5萬元也只能吃碗拉麵也不為過。

有句俗話: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這個在什麼行業都是一樣的。如果你買這種保險其實最後都是很雞肋的,保險最本質的屬性就是給自己將來的不確定性投保來降低這種不確定性給你帶來的傷害,給孩子買這種保險不如個孩子買大病的保險,保的是將來的不確定性。


首席投資官


如果真有這樣一個險種,並且保險公司能夠承諾兌現的話,買這份保險是很划算的。

首先,我們可以算一筆賬:給小孩每年交1.5萬元保險費,交20年就是30萬元。

這也就是說,從小孩一出生的時候就給他買一份保險,每年只花1.5萬元,一直到小孩20歲成年止,就不用再為小孩交保險費了。

那麼被保險人從21歲開始,每年都可以領到1.5萬元。假如被保險人生活到81歲,那麼就總共可領到保險費90萬元整。這樣當初只交30萬元,而後來卻得到90萬元甚至於更多。怎麼不划算啊?



其次,不要認為保險公司不可信,保險公司存在這麼多年了,也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基礎。買保險也是一種投資方式,所以對於有些險種,結合自身的情況,還是可以購買的。

最後,人們買保險,也就是買一個心安理得。所以保險公司應當遵守承諾,及時兌付。不買保險對於平常人來說是一種風險,而買了保險對保險公司來說是一種風險。所以保險公司既然承保了有關業務,就應當按照保險規定和保險條款辦理。

這樣,才能夠讓保險人與被保險人達到一種共贏的結果。


法重情深


這應該是一份“教育險”,也叫“教育金險”。

按理來說,這種教育險會包含一定的保險保障功能(如“身故賠付”,雖然是象徵性的)。不然,以這種收益率,估計只有冤大頭才會買。

我們算一算就會知道有多虧。

前20年0息存錢,至少淨虧七萬元

在不考慮保障功能的前提下,每年交1.5萬,交20年,這就是30萬。

在這20年裡,你這30萬是沒有一分錢利息的。

如果我們把這30萬存銀行,存一年定存,按照平均2%的年利率算,每年的複利滾存,那麼20年下來,你能得到的利息是:

這樣一列表,一目瞭然,這20年您至少損失了71742元的利息。

換句話說,您這20年白白在給保險公司打工。保險公司憑藉一紙合同,白白賺了您至少7萬塊。

而且別忘了,人家保險屬於金融機構,是可以做投資的。人家才不會傻傻的讓白來的錢趴在銀行戶頭吃那點利息~

看看保險公司的收益率吧:

人家保險公司從您這0息借來錢,自己做投資,一年收益5%甚至10%以上,然後利潤全部放在自己口袋,您一分錢都沒有。

這個賬,怎麼算怎麼不划算,是吧?

後20年,時間越久,越不划算

20年後,孩子即將走向社會,這個時候保險公司履行合同,開始每月給你返錢,而且是“活到老,返到老”。

乍一聽,挺好,我孩子要活到100歲,我能領一大筆錢呢。。。

但我想說,這依然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而且孩子活的越久,越不划算。

【下面是計算過程】

1、保險收益

後20年伊始,您在保險公司存有本金30萬,每年可得收益1.5萬,相當於年化收益 1.5萬 / 30萬 ×100% = 5%。

5%的年收益率,能跑贏大部分的貨幣基金,也能跑贏銀行5年期定存利率,但不一定跑贏一年期銀行理財的收益。

當然,收益率5%以上的銀行理財,淨值往往是浮動,也就是說最終收益可能高於5%,也可能低於5%。

2、銀行理財收益

我們退一步,用收益率相對較低的“保本型銀行理財”來PK保險的5%年收益。

我們拿相對靠譜的“宇宙行”工行的理財產品為例。

這是一款浮動收益理財,我們不貪心,按照4%的收益計算。

1、如果交給保險公司理財,本金30萬,保險公司每年給你1.5萬(單利),20年下來的純收益是1.5萬 × 20=30萬;

2、如果是自己理財,那麼本金就是最上圖計算的371742元。

按照4%的年化收益,每年利息復投(複利),20年下來是會變成814532元,淨賺442790元,比保險多賺142790元!

列個表,大家可以看得更清楚:


雖然保險理財的年收益率更高,但輸在初始本金低、而且是單利投資;

雖然銀行理財的收益率低,但贏在初始本金高,而且關鍵是做到了複利投資。

只有複利投資,財富才能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滾越快!

按照4%的收益一點點做,40年後,你的純收益將達到141.29萬元,而同期保險理財的收益只有1.5×40 = 60萬元,差距被進一步拉大!

誰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生活無憂,提早為孩子規劃財富,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關愛。

選對了理財方式,時間將成為財富最大的助推器;

相反,選錯了理財方式,時間也將無情的限制財富的增長。

所以買保險的話,最好只關注它的保障功能,要記住“保險姓保”。至於理財,還是自己做更靠譜、更踏實。


金投手


     

👇金瑞人生年金計劃,送給女兒的好嫁妝!

【以0歲女寶寶,年存10萬元,存3年共30萬,保守中檔收益為例】

【日子困難,雪中送炭】

💰領取一、從30歲開始,每年領4萬元,領到91歲,共領248萬元。

💰領取二、從30歲開始,每5年領20萬,60歲退休起每年領取8萬一直領到83歲,共領292萬

💰領取三、從40歲開始,每年領6.5萬元,領到90歲,共領331.5萬

💰領取四、從50歲開始,每年領12萬,領到80歲,共領372萬

💰領取五、從60歲開始,每年領20萬,領到86歲,共領540萬

【衣食無憂,錦上添花】

💰10歲,賬戶總價值36萬

💰20歲,賬戶總價值56萬

💰30歲,賬戶總價值88萬

💰40歲,賬戶總價值138萬

💰50歲,賬戶總價值217萬

💰60歲,賬戶總價值340萬

💰70歲,賬戶總價值534萬

💰80歲,賬戶總價值836萬

💰90歲,賬戶總價值1311萬

 

⚡讓孩子的未來有一筆錢等她,而不是到那個時候再找錢! 

       ☎少兒年金保險火熱上市,3萬起售,提供私人訂製計劃

以上是平安公司剛剛推出的新的理財產品,話說到了90歲可以領到1311 萬。


黎張相沫


本人就是做保險的。個人不太喜歡做這樣理財性保險。主要原因就是我自己都算不來這個利息和收益。不過我覺得對於有條件的家庭買一份也是可以的。在你有能力的時候為自己做一筆儲蓄。還有其他的保險重大疾病一類的保險。我個人是覺得很有必要買的。這是在我沒做保險之前就有的意識。我屬於沒錢,存不下來錢的人。如果我不為自己購買重大疾病還有意外險這些,我一年下來也存不了錢。但是當我生病的時候有保險我至少能治得起病。如果是有錢家庭條件好的。一年幾千塊錢的保費可能就是幾件衣服的錢。為自己買一個保障。在生病的時候讓保險公司出錢,不用動用自己的存款。不是很好嗎?而且現在的保險很多都是身故就賠。意識是不是他殺謀殺都賠錢,就是一個早晚問題。有一些是保終身不退費的。買十年二十年保你一輩子。不好嗎?有些保險是買夠多少年按多少倍退你。是或許通貨膨脹錢沒那麼值錢。但是在你繳費後人家為你做了保障。你今天或許有能力,以後呢?所以保險真的很必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類型。注意看條款就好了。還有保險有猶豫期。合同書下來十五天。很多保險員都不會說。在這十五天內仔細看合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