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林芝有个小村子,他们300年前来自不丹

2013年我徒步,从排龙乡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走了一天来到大拐弯,不过最后五公里还是走错路了,本该去扎曲村,我来到了门巴村

在西藏林芝有个小村子,他们300年前来自不丹


下图偏左侧位置能看见房子,就是门中村,

在西藏林芝有个小村子,他们300年前来自不丹


上面两张图片都是我2016年第二次进大拐弯航拍,2014年林芝政府主导将扎曲村和门中村都迁移出来,2013年我当时在门中村长家借宿,留了村长家长子 索朗的电话,那时候村子有移动信号,应该是有一个移动信号塔通过卫星连接的大网,2014年我微信一个济南好友 丁哥 看了我视频,决定也徒步去大拐弯,因为队伍人比较多,走到天黑迷路了,丁哥在扎曲村附近和我联系,我就用电话联系了索朗,事情过后我尝试用微信搜索索朗电话,发现注册了微信,就这样加了索朗微信,2016年我在拉萨工作,经常到处转悠,决定背着无人机去航拍大拐弯,当时也和索朗联系咨询,当时索朗就已经居住林芝了,只是当时各种错过,没有和索朗见面。这几年我去了山南错那县,那边有门巴族,去了墨脱县那边也有门巴族,我一直以为是土著民族,也就是几千年一直生活于此。2019.03.16我又在林芝逗留,于是微信和索朗联系,想约他一起吃个饭叙叙旧,2019.03.17索朗给我发来位置,我原本以为就在八一,原来是八一沿着318国道向西40公里的更章门巴族乡,我骑摩托过去,这个村子就是318北侧,移民村全是新的藏式小楼。很多进藏人可能从来没有留意关注过,我今天才知道他们祖先是来自不丹。


在西藏林芝有个小村子,他们300年前来自不丹


我见到了索朗,然后进屋,屋里一个人献上哈达,原来这个人是索朗弟弟,我微信的索朗是哥哥,落座后哥哥去做饭,我和索朗弟弟聊天,索朗弟弟的微信名称是丹增开始,下文全部用丹增来代替索朗弟弟,丹增2011年去了内地学佛,在色达已经亚青寺总计呆了六年多,也跟随师傅走遍内地,丹增汉语非常好,今年28岁,聊天时我问起徒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那条路何时存在,丹增接下来的介绍让我惊奇不已,他说门中村的门巴族来自不丹,们中村的门巴语和不丹人沟通几乎障碍,但是门中村的语言和错那县墨脱县的门巴人沟通却非常费劲,300年前不丹王国上层发生矛盾,两大姓氏的门巴人离开不丹来到波密王管辖的地方,具体迁徙路线已经不得而知,要么是从墨脱要么是山南日喀则,当成迁徙来到波密受到珞巴族人的剥削,后来门巴人能工巧匠得到了波密王的赏识,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带封地给于门巴人,排龙乡去大拐弯的路已经2/300年的历史了。之外我们还聊了杨柳松大哥,杨哥是2007年10月和两个向导,从派镇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来到门中村,到了们中村住到了索朗家里,下图拿着辣椒到少年就是索朗弟弟丹增,下面三张图是杨哥拍摄,发行在他的书“结,起点亦是终点”


在西藏林芝有个小村子,他们300年前来自不丹


下图是丹增和叔叔,杨哥以为是哥俩

在西藏林芝有个小村子,他们300年前来自不丹


下图是丹增和耕牛

在西藏林芝有个小村子,他们300年前来自不丹


丹增很爱这头耕牛,丹增给我讲了这头耕牛的来历,后来不用耕地后,这头牛没有被人捕杀而是自然终老,当时大拐弯有一个水轮机发电,因为发电机如果没有负载将会加速空转,所以村里电灯要24小时长亮,丹增说晚上会招来一堆蚊虫,就是不能关灯。我也和丹增说了杨哥现在是名人了是作家兼导演,丹增看到书中这几张照片也是感慨万千,当时丹增17岁左右,后来我来到门中村时候,丹增去了四川,所以我没见过他,中午索朗爸爸妈妈回来,丹增做翻译,我们沟通,2013年至今六年拉,想不到当成的一次勿入门中村,如今还能再次见到故人。索朗做好饭菜我们边吃边聊,丹增说的太起劲都没怎么吃饭,丹增最近在家里闭关,因为索朗觉得汉语不太好,就让丹增和我聊天,饭间丹增从柜子顶拿出一样门巴特色食品给我分享,说是亲戚送来给他闭关吃的见下图


在西藏林芝有个小村子,他们300年前来自不丹


是一种油炸面条,而装载是用手工的碗。

丹增还给我看了一个组传家宝,下图是从不丹带来的铜盆,然而丹增告诉我这个盆被哥哥索朗擦的金光闪闪,失去了古董的气质,丹增非常惋惜

在西藏林芝有个小村子,他们300年前来自不丹


下图是丹增索朗家里内部装饰风格,按照不丹风格装饰。

在西藏林芝有个小村子,他们300年前来自不丹


临走我拍了丹增一张照片,微信上发给了杨柳松,丹增是门巴村里最热衷本族历史的汉语最好的,因为门巴语没有文字,丹增非常想写书填补本族历史空白,只是因为那啥那啥,始终无法发表。。。。。丹增也非常希望外人关注门巴村,所有当你骑行318时候,离开八一,记得到了更章乡逗留一下,这里到人来自不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