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註冊用戶過億,微信的地位會被動搖嗎?

amiee1001


首先上結論,不會。

根據騰訊公佈的微信月活指數,微信月活已經超過 10 億。

放眼看去,微信儼然已經成為個人社交市場的巨無霸。在這種一家獨大的情況之下,任何人想撼動其地位,似乎都像是以卵擊石。

微信官方的標語也是「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

微信如今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分不開了,所以說不僅是釘釘,現在其他任何一款社交軟件都不可能動搖微信的地位。

其次我們來看釘釘。

釘釘與微信的使用場景不同,釘釘的定位是工作軟件。

釘釘官網主頁也顯示已經超過 700 萬家企業使用釘釘。

釘釘的目標很明確,我不去和你搶社交用戶,我去和企業談,讓企業都用釘釘,那麼我的用戶量也會上去的。

就是因為這樣,釘釘只用了 3 年用戶量就過億了。

微信說不著急也是假的,騰訊也針對於企業推出了「企業微信」,但是卻沒有取得好的效果。

微信由於關係比較複雜,可能有同事、老闆、同學、家人等等。

對此釘釘還在騰訊附近的地鐵站打過廣告,算是指出了微信在職場的劣勢。

由此看來,兩者的場景不一樣,用戶的使用目的也不一樣。

微信強行去搶企業用戶搶不過釘釘,釘釘想滲入生活場景中也打不過微信。

所以未來最有可能的可能會是生活用微信,工作用釘釘。

如果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stormzhang


據說現在釘釘的註冊人數達到了上億人次,未來這個數字將會繼續增長,釘釘如此迅猛的發展,以後會不會動搖微信的地位呢?

釘釘是以統一通訊為基礎的溝通、協同平臺,側重於團隊成員間的交流。其具有的多種辦公功能,對於企業辦公來說非常方便,這也是釘釘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的原因。

根據騰訊公佈的2017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微信和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達到9.8億。以2016年中國大陸總人口13.8億計算,這意味著70%的國人都已經是微信的用戶。

放眼看去,微信儼然已經成為個人社交市場的巨無霸。在這種一家獨大的情況之下,任何人想撼動其地位,似乎都像是以卵擊石。

不過,釘釘的用戶量這兩年快速增長,現在已經成為微信的最大威脅。釘釘在其秋季戰略發佈會上一口氣發佈了包括智能前臺、智能通訊中心、智能投屏等多款硬件,並提出“企業智能化時代來臨”的概念。“員工一進公司,智能設備就會識別員工的身份,所有辦公設備都可隨時調用,工作日程也已經安排好,審批流程都在線上快速完成;管理者可以每天實時看到公司的日常運營情況,並得到決策上的建議和參考,也可以看到員工的情緒和工作情況,並給予及時的關心和幫助。

但是釘釘要想動搖微信的地位,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世界上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我們拭目以待吧。


黑馬良駒


釘釘和微信是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撼動個啥子嘛。

微信是針對熟人社交,憑藉網絡效應逐漸做大,然後逐漸的成為該行業的巨頭。

釘釘嘛,實際上是個多年前大家都看到的消費互聯網的紅利消失,普遍認為產業互聯網會是下一個機會,當時其實現在也是,中國企業信息化的進程遠落後於老美,大家覺得B端也就是企業端互聯網會有很大的機會,自然,當年的釘釘啊,saas啊,啥的都是當時起來的。

釘釘是啥,如果只是個聊天工作,那真的是毫無意義了,簡單來說釘釘是個協同APP,當然我們也叫作OA,而且是針對於中小企業的OA協同管理軟件,以前釘釘沒出來之前,我國有三大OA廠商,一家是A股上市公司泛微網絡,一個是用友網絡旗下的致遠軟件,另外一個是現在已經被釘釘收購的藍凌軟件。

當年,微信曾推出企業公眾號啊,企業微信,但並沒有把這部分當回事,但是阿里發現微信開始搞這個,那是相當的害怕,要知道阿里搞阿里雲啊、IOT啊,大多數是針對於企業的應用場景,所以也是在一陣風下,釘釘應運而生。

這些年來,釘釘吸引了大量的中小企業用戶,導致很多做中小saas公司的企業幾乎沒了多大的生存空間,saas公司們逐漸認識到只有做大企業,做行業解決方案才是有前途的,大家普遍認為互聯網氛圍比較濃厚的釘釘不會去做中大企業的解決方案,但是釘釘收購了藍凌軟件,而且還橫向擴張了teambition。

再說說騰訊吧,騰訊自從上次沒有把企業端當回事之後,逐漸被阿里甩掉了一個身位,可想而知,騰訊現在也很著急,所以推出了很多的企業應用,比如TIM,當然我一直用TIM當做簡化版的QQ用,內存小,挺好,又比如企業微信,也是被阿里甩開了一定距離,話說泛微之前和阿里走的近,現在和騰訊走得近,現在軟件公司也要站隊,也是不易啊。自然也開始從騰訊巨大的流量出發,做SCRM,騰訊企點,業投資了EC。總之在這方面似乎也是要開始發力的。

總結一下,微信是熟人社交,釘釘是團隊協同,在針對B端這門生意上,騰訊確實沒有阿里做的好。


芝土投資筆記


釘釘註冊用戶數破億,這是一個讓阿里巴巴欣喜若狂的消息,因為社交一直是其心頭之痛,此次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可喜可賀。

社交這塊蛋糕是不好啃的,從騰訊的QQ到後來的微信,阿里巴巴也一直想分一塊蛋糕嚐嚐,開發社交品牌來往與騰訊對抗,結果慘敗,無意之中放任陳航團隊開發出釘釘,在馬雲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了他一個“驚喜”。釘釘與微信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線,一個是C端用戶使用的通訊類產品,沒有任何使用門檻。一個定位企業社交,使用人群針對工作用戶。雖然釘釘目前用戶數過億,但阿里想在社交方面超越微信,依然很難,社交圈子的遷移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

使用釘釘多數是中小微企業,雖然成為了職場現象,在工作中常常使用,但實際上上班的人群並不願意把工作和日常生活混為一談。而網絡上對於釘釘的議論有幾個共同點,很多員工討厭釘釘,尤其是釘一下,企業老闆喜歡釘釘,因為使用起來有掌控感,釘釘的使用人數上不可能超越微信。

目前,微信的活躍用戶數全球已近10億人,而未來釘釘在國內的規模,做到3-4個億的用戶量還是可能的。面對殘酷的互聯網競爭,未來社交產品本身就是做好服務,釘釘所處的環境前有餓狼,後有猛虎,並且自身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應該在產品上傾注更多的努力。


天方燕談


雖然釘釘超過1億,但還是不能撼動微信老大的地位。

先看看軟件定位

釘釘是一款可多平臺協同辦公的軟件,也就是說它算是一款辦公軟件,它的發展也是靠企業規定批量增加用戶的,活躍的也僅是企業內部之間的溝通。生活上很少有人用釘釘作為社交軟件。

微信雖然一開始是一款社交軟件,但是它現在已經集成的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很多功能,可以說習慣的人已經離不開它了,並且也有不少人用於辦公。它的用戶群體與釘釘也不同,微信針的是個人用戶。我敢保證,現在有隻能手機的人99%都有微信,而且是活躍的。

再來看看用戶數

釘釘是2014年年底發佈的,3年多的時間用戶量超過一億,很厲害。工作之外又有多少人會用釘釘呢?

微信是2011年1月推出的。發佈7年,目前用戶數已經突破10億了。活躍用戶也有9億多。

從數量上這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釘釘和微信定位不同,不懼對比性。用戶量和功能上看,釘釘要撼動微信的地位是很難的。


經典老學長


評論出奇的一致:釘釘不會撼動微信的地位。

這是完全站在現在角度上看問題的。

但是,現在看來不能撼動,並不代表以後撼動不了。

一個產品取代另一個產品,一般是因為新的產品有了某些舊的產品不具有的“顛覆性”功能,一旦“顛覆性”功能產生,所謂的用戶數也僅僅是一個數據而已了。

手機的出現讓大哥大退出歷史舞臺,彩電的出現讓黑白電視退出歷史舞臺,智能大屏手機的出現讓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廠商奄奄一息。

在變革出現前,沒有人相信它們會如此快的倒下。

再往前看,QQ當年的勢力很強,但是如今微信的用戶數已經超過QQ。好在微信是騰訊家的,所以才會導致看起來不是那麼嚴重的影響。至於微信的崛起,你可以說是因為當年微信可以綁定QQ接受消息,QQ起到了引流的作用,但是千萬不要忘記微信是米聊出現之後騰訊馬上做出的應急反應。那米聊為什麼會讓騰訊如此警惕呢,因為米聊多了QQ當時沒有的功能-發送語音。在當年可謂是影響巨大,為什麼呢,因為人們發現居然可以不花話費就能進行半成品式的“通話”。這個功能把握了人們覺得話費貴的痛點,又很方便,雖然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功能也足以讓人們追隨。

微信和釘釘都是產品,所謂的社交關係網/用戶量是根本那也是建立在產品趨同型的客觀環境下,你抄我的我抄你的,也沒什麼閃瞎人的大招,用戶自然關心既有的關係網了。所以這裡面的邏輯就是:因為你的產品基本上沒啥差別,用戶權衡了下在產品功能一定的條件下,我自然選擇人多的啊,我自然選擇我熟悉的啊,我一個人去玩社交軟件,我瘋掉了啊?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釘釘顛覆微信是有可能的,只要它進行了某個“顛覆性”功能的開發。比如釘釘擁有了全息投影技術-可以讓你在和他人視頻的過程中直接體驗面對面的聊天(當然我知道全息投影主要依賴硬件,舉個例子而已,換句話說,我如果信口就可以拈來一個顛覆性的產品功能,我特麼早成喬布斯一類的人了),那人們會不會趨之若鶩的使用這個功能,那後續的留存也不會太差,自然就顛覆了。

當然,這是產品方面的顛覆,也就是出現新功能>人們對既有關係網的關心程度/或者說人們已經癲狂完全不考慮這個因素。

還有一種就是常規的,以用戶增長運營和小步快跑的迭代完善一些功能點。比如我用陌陌和探探(假設探探還沒被收購),兩個定位差不多的產品通過運營手段慢慢去打磨,你漸漸發現某個產品的用戶越來越少,或者是人們開始不再討論這個產品了,很可能這個時候某方已經勝出了。這也是眾多評論裡面說釘釘不可能的原因,因為首先做用戶增長剛不過微信十億用戶,在這強關係網中,人們無論如何不會“遺忘”微信。再就是,微信和釘釘屬於不同的領域,一個是眾多場景中的im,另一個是主打辦公im的協同app,領域難以跨越。

但我相信釘釘未來打敗微信也不是不可能的,從產品顛覆性方面來說,釘釘和微信背靠的是阿里和騰訊旗鼓相當的互聯網科技巨頭。而阿里巴巴無論從經營範圍,建立達摩院還是領先支持國產芯片等都體現了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所以在im方面,已經有釘釘這個社交app並且已經有一定基礎的用戶數,我們完全可以期待阿里將某個高新技術用在im或者是社交領域從而完成顛覆性的鉅變!


阿亮Sherlock


雖然釘釘發展勢頭迅猛,但是想超越或者取代微信是不可能的事情。

釘釘和微信在很多用戶心目中的定位是有著嚴格的界限區分的。釘釘的優勢和特長在B端,不僅可以作為中小企業統一的內部即時溝通平臺,還兼具考勤打卡,辦公協同平臺等企業辦公所需要的功能。所以,對於企業辦公來說非常方便,這也是釘釘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的原因。

也正是因為釘釘的這個特性和優勢,使得這款通訊工具無法取代微信。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並不願意把工作和日常生活混為一談。身邊很多使用釘釘辦公的朋友,更願意讓關係一般的同事或者老闆就停留在釘釘的溝通上,不願意讓工作關係的人添加自己的私人微信。

而且釘釘可以顯示出消息的已讀狀態,這個特點在工作上也許是優點,可是私人社交方面,就不那麼令人喜歡了,讓人感覺無法迴避別人發過來的信息,想裝沒看到都不行。還有人在沒收到消息回覆的時候就喜歡“釘”你一下,也令人覺得很反感。

微信活躍賬戶數將近10億,這意味著70%的國人都已經是微信的用戶。微信儼然已經成為個人社交市場的巨無霸。在這種一家獨大的情況之下,任何人想撼動其地位,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獨角獸工場


恭喜陳航!1075天的努力,終於實現了1個億的小目標。在企業級服務市場上,國內終於做出了一款用戶過億的產品,這也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接下來,我們中小企業的辦公效率將會有一個較大的提升,企業級服務市場或迎來新一輪的爆發。

但我要說的是,釘釘用戶過億,跟QQ、微信關係真的不大。

一、釘用戶過億,馬化騰該緊張嗎?

釘釘用戶過億,網上不少聲音說社交格局要變天了,事實如此嗎?馬化騰會因為釘釘用戶過億緊張嗎?

何璽想說的是,釘釘用戶過億,跟生活社交併沒有多大的關係,馬化騰也不會因為這個緊張QQ、微信的市場被搶走。

因為釘釘和QQ、微信根本就不是直接競爭關係,甚至是不同的領域。釘釘是企業級市場,屬於SaaS IM範疇,而QQ、微信則是生活社交。

具體來說,釘釘一個團隊間的協同辦公效率提升工具,釘釘的使命是幫助中國數千萬企業脫離紙質辦公,進入雲和移動時代。首先肯定釘釘價值的是各大中小企業的管理決策者,其次是覺得釘釘能夠提升自己辦公效率的職場人員,而對於大多數的企業員工來說,釘釘只是一個辦公平臺。

所以釘釘是一個企業級的辦公平臺,不是純粹的生活社交工具。馬化騰不會因為釘釘用戶過億而緊張QQ、微信的市場,因為釘釘成不了微信第二。

馬化騰緊張的是,釘釘會成為中國企業級市場的領導者!

二、企業級服務市場,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

有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有2700萬家企業,其中超百億美金市值的SaaS企業有100多家,其中甲骨文、SAP、Salesforce三大ToB公司的總市值就達3500億美元,如果算上微軟、IBM這樣的ToB公司,美國企業級服務公司的市值總和超萬億美元。   

對比美國市場,中國當前有4300多萬企業,其中大型企業有10萬家,剩餘的都是中小企業。與之對應的是,中國當前僅有300多家企業級服務提供商,中國企業級Saas(軟件即服務)市場規模尚不足200億元,市值超過百億美元的企業級服務商為零。而在當前的300多家企業級服務提供商中,比如金蝶、用友一類的,他們的主要服務目標還是那些大型企業,對眾多中小企業並不十分重視,而眾多中小企業之前想要獲得優質的企業級服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釘釘、企業微信、今目標、紛享逍客等的出現,則開始激活了中國的中小企業服務市場。

可以預見的是,企業級市場將會在未來幾年開始爆發,成為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

雖然企業級市場的增長沒有個人服務增長那麼迅速,但他卻有著較強的粘性和持久力。釘釘用戶突破一億,這在企業級市場已經是一個巨大優勢,接下來,它的發展還將更為迅速,規模效應會更加明顯。企業級市場的風口一旦被打開,接下來就將是狂風暴雨。

三、釘釘有優勢,但要小心企業微信的反殺

相比阿里,騰訊在企業級市場的佈局並不算晚。從RTX到企業郵箱,從企業號到企業微信,騰訊在企業級市場的佈局其實相當久遠(10年)。

騰訊在本月21日在北京舉行的企業微信合作伙伴大會上宣佈,企業微信自2016年4月上線以來,目前企業微信已經擁有150萬家註冊企業,3000萬活躍用戶(目前釘釘有500萬家註冊企業,1億用戶。)。

對比釘釘和企業微信的數據,釘釘當前可以說優勢明顯,但何璽想說的是,釘釘當前雖然優勢明顯,但一定要小心騰訊的反殺。

之所以說要小心騰訊的反殺,主要在於釘釘目前在用戶端尚需要繼續優化。比如其口碑在管理者和普通職員之間的兩極分化問題,比如體驗交互問題。

雖然使用釘釘的主要決策者是企業的管理者,但企業員工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員工吐槽而停用釘釘的事情並不少見。此外,體驗和交付也是必須重視的地方,要知道,中國用戶已經給各種個性化的APP給慣壞了,如果體驗交互與互聯網大眾化應用的水平差距較大,也會有人來做改變的。

作為在企業級市場佈局超過10年的騰訊,在企業級市場的積累並不少,作為中國社交領域的領導者,騰訊對用戶的體驗和交互具有無人可比的深度見解。

如果釘釘還不能儘快的在平臺端找到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的平衡點,給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或許就會成為企業微信的突破口。

當然,騰訊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級市場與消費者市場是完全不同的,它在C端的玩法並不適用於B端。騰訊要做的是沉下去,到真正的工作場景中去感受,去了解中小企業的差異化需求,然後再做出一套能夠滿足中小企業差異化需求的一體化方案來。

四、企業級市場的將走向智能一體化和生態化

當前,國內的企業級市場服務尚處於功能化向平臺化發展階段,不管是釘釘還是企業微信,當前的發展都還更偏功能層面,比如通訊錄、溝通、智能硬件、智能電話、報表、考勤、審批等,就算指紋、人臉識別考勤機,其實也還是平臺功能層面。

而企業的更大期待,除了能夠提升辦公效率,還期待能夠通過平臺實現自己的業務提升。

未來,進一步支持業務場景所需要的通信能力、社交能力及大數據處理等將會是企業級服務平臺的重點發展方向。與此同時,企業級服務平臺還需要融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將SaaS,CRM、OA、EPR、HR等模塊打通,為客戶智能一體化服務。

而智能一體化服務則對企業級服務提供商的業務生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企業具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能夠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建設覆蓋企業客戶、廠商和合作夥伴的企業級服務生態圈。

目前,釘釘和微信都在努力朝平臺化和一體化方向發展。

接下來,就要看誰在智能一體化和生態化上做得好,走得快,並能快速佔領市場,成為大玩家了。在這個市場得拼,但還得有實力——人和錢。

爆發吧小宇宙!這是一個能誕生巨頭的市場。


何璽


過億用戶,這是嚴重誇大的數據,喜歡誇大數據的都是做不下去的表現。有一百萬用戶就很了不起了。


西格瑪的化學


就先不提釘釘,月活過億的陌陌在微信面前都不值一提,更別說註冊用戶剛過1億的釘釘了,月活1億和註冊用戶1億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先說說釘釘吧,和陌陌一樣在微信的夾縫中逐漸成長起來了阿里系社交APP,能活下去並且用戶量過億可以說的上可喜可賀,對於阿里而言,當初誇下海口要把企鵝趕回南極的目標還是相差不止一個十萬八千里,如果你是釘釘的用戶,是否有這種感覺,下了班真心不想在看到任何關於釘釘的信息,它到目前為止只是一個工具,工具做的最極致的像360吧,這個可是敢正面和騰訊叫板的創業公司,用戶量也不小,可市值多少?還有就是迅雷,用戶量也是天文數字吧,市值多少?市值是最能體現公司價值的標準之一。


微信目前,不論是用戶量、活躍度、增長度以及現在大家都強調的生態建設,可以說全球頂級水平,在這裡就不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