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店商:不敢相信“社群營銷”會過時嗎?社交用戶的碎片時間

社群營銷是什麼?

社群,社群,顧名思義就是基於相同或相似的興趣愛好,或者吐槽點,或者憎惡點甚至是明星效應,粉絲效應等等,然後通過某種載體來聚集人氣,圈粉,通過產品或服務或者是提供宣洩點,總之是能夠滿足這一群體生活工作需求而產生的商業形態。這裡,載體就不一一訴說了。

社交店商:不敢相信“社群營銷”會過時嗎?社交用戶的碎片時間

社交圈

社群營銷會過時嗎?

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在想,人可以一個人過一輩子嗎?這是不是在扼殺人性,我一直相信人是同居動物,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果人們不做信息交互,是不是會變的不安,是不是會變的恐慌。

社交店商:不敢相信“社群營銷”會過時嗎?社交用戶的碎片時間

孤獨寂寞不安恐慌

“同化”是手段、“聚焦載體”是表現、“證明存在感”是目的。這就是社群存在的意義,所以我覺得社群不倒,社群營銷就不會倒。

記得剛入運營這行的時候看過兩本書,感觸挺大《社群營銷——方法技巧與實踐》和《伏牛傳》,大家可以去看看。成書時間很早,早在15年就已經出現在市面上了,而社群營銷我記得最早2013-2014年就有人用社群營銷賺到錢的了,構建了自己的流量池,開通了流量主,所以社群營銷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了。但是不管時代怎麼變,用戶只要是在網上的,就算社群不在了,那也是需要經營用戶的,換句話說,社群營銷就算不在了,也還存在著用戶營銷。

社交店商:不敢相信“社群營銷”會過時嗎?社交用戶的碎片時間

伏牛傳

社群相對於用戶的本質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漫天飛舞的都是信息,在過去,人們只能通過眼見耳聞或者書信電話來接觸信息,而現在呢,新聞媒體,微信給了你更多的方式,公眾號,群,朋友圈,私信,還有釘釘群,旺旺群等等,已經加大了我們更多信息的觸達面,換句話說就是社群最終的目的是增加觸達用戶的方式,在線上客戶關係管理中擔任觸點的角色。

社群所發揮的作用關鍵點

記得有這樣一個概念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國民總時間

“國民總時間”:

國民總時間。GDT(Gross Domestic Time)。在我們可見的未來,時間是絕對剛性約束的資源。一分一秒也多不出來 [1] 。

目前互聯網有一個界限,這個界限就是網民總數(用W代替)和網民最高日均上網時間(用T代替)的乘積,我們稱之為國民總時間GDT,而日均的GDT=W*T,年度GDT=W*T*365,而日GNT是可以略有波動的。

從2015年開始,主導自媒體“羅輯思維”的羅振宇打算為“時間”做一件事,即每年作一場跨年演講,希望至少“死磕20年”,20年門票的套餐價為4萬元。

2016年12月31日,羅振宇在深圳舉辦了“倒數第19場”演講,主題是“時間的朋友”,分為4個小時、6個章節闡述觀點。可容納12000多人的演唱會場館內,上座率接近80%。接連數日,輿論對此熱議不斷 [2] 。

社交店商:不敢相信“社群營銷”會過時嗎?社交用戶的碎片時間

大家有沒有發現,各大流量平臺都是在搶用戶的時間而不是在單純的搶用戶,或者說搶業務。比如:淘寶——購物時間,美團——吃飯時間,頭條——空閒時間或者瞭解資訊時間,抖音——碎片時間離不開等等。

用戶的時間是有限的,作為社群存在就是要佔用他們的時間。

說到這裡我總會香氣一件事:記得,我去健身房健身,加入了一個健身資訊群,這就是一個打卡訓練營,在群裡有各種關於健身方面的分享。其本質上就是為了增加用戶在群裡的時間消耗。這裡有個標準,每個用戶在你的社群(群)裡消耗的時間越多,那麼你這個群就越是成功。

這又涉及到人的習慣問題,往大了說就是人性問題。人都是會慢慢的被同化,在專業上說就是被動到主動的喜歡。

怎麼做社群才能不被遺忘

一句話:得人心者的天下,而得人心又是自古套路得人心。

得人心的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換位思考利他思想。

我問幾個問題,你在群裡你希望作為一個什麼樣的存在。(是不是會熱烈歡迎我?怎麼歡迎我?在群裡發言能不能得到回覆?與人爭執了會按什麼方式處理?等等)

回到正題:社群營銷會過時嗎?說實話我不知道,任何一個風口都會過去,但是不變的是什麼?是人,流量一直在,看你怎麼聚集利用。

你們有怎麼樣的見解呢在看了我的文章後。歡迎大家留言和我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