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舊火炮重現湘西里耶古鎮

太平天國革命時期,太平軍多次進出湖南,戰鬥頻繁。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十七日,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部數萬人進入瀘溪浦市,二十二日攻佔瀘溪縣城,二十六日進入乾州廳(今吉首),三十一日進入永綏廳(今花垣)。到了永綏廳,石達開因其母親隨軍長途奔波勞累,不幸患了重病,迫使太平軍的進軍路線不得不重新調整。其主力由石達開統領,翻山越嶺進入保靖縣境的毛溝、卡棚、野竹坪等,兩天後攻佔了清水坪。其二路部分人馬(含護衛隊)由石達開的師爺(即親信,掌管財務大權)率領進入保靖縣城酉水碼頭,將患重病的石母和太平軍沿途徵收來的金銀財寶及糧草裝入租借來的九隻民船上,沿酉水拉縴而上兩天後同時到達裡耶碼頭。為顯軍威,太平軍在船上架數門火炮朝裡耶衙門方向一陣猛烈炮擊,駐守裡耶衙門的清兵早已聞風而逃。後來人們發現,炮擊方位不準,僅將裡耶關帝宮門前的一對石獅(咸豐元年立)左耳後腳炸殘。太平軍攻佔裡耶後,進行了大約10天的休整,石達開也在裡耶安葬了病故的母親,隨後率部繼續踏上了西征的路途……

太平軍舊火炮重現湘西里耶古鎮

太平軍使用的火炮

或許是歷史的巧合,一百五十年後,眾炮之一的這門當年曾經由太平軍使用的炮擊過裡耶的微型舊火炮,竟千轉百回變成了舊兵器收藏品重現於古鎮裡耶老街古玩店,供遊人參觀。該微型舊火炮(鐵鑄),重約120公斤,由炮筒、炮架、跑輪三個部分組合(可以拆卸)。炮筒長110釐米,炮口圍11釐米,炮身圍40釐米(原為裝火藥及鐵砂子)炮尾部為點火引芯裝置。炮身上面有三道圈,頭道圈上鑄有“太平天國丙辰陸年造”字樣。炮架長115釐米,推動兩扇炮輪,即可在行軍路道或水上船頭用火點燃引芯發射,射程約一、二百米左右。據筆者調查,當下在吉首市乾州古城、龍山縣城、裡耶古鎮等地發現原太平軍因各種原因遺棄在民間現已變為收藏品或大或小的舊火炮有7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