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三年幼兒園後還有必要上學前班嗎?

胖兔子大大


事實上,所謂的學前班,可以看作是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一個過渡期吧。至於它到底有沒有必要,這個不能一概而論,關鍵還得依據具體情況來作具體分析,比如你家孩子的實際年齡,以及當地的教學規劃。

我出生在農村,那個時候是沒有幼兒園的。所以,一直以來有人問我文化程度時,我就會開玩笑地說我幼兒園都沒上過呢。

那個時候,有個同學比別處轉學來的,他說他上過幼兒園,令我們這些小張巴佬們感到非常的好奇。

等到我大些時,幼兒園開始出現了,當然都是私人辦的,而且用現在的標準來看肯定是不合格的,更加類似於“託管”之類。但這絕對是一種進步吧。

於是乎,有些人家會送孩子去上幼兒園,多半是沒有老人照看孩子的家庭。但還有一大部分孩子是不去的。在這種情況下,等到小學階段時,小朋友之間便有會一些差距了。

學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設立了學前班,目的自然也是為了給孩子一個過渡。但這似乎又不是九年教育的範疇,所以也沒辦多久。

再後來,等我自己有了孩子的時候,學前班在幼兒園裡出現了。當然,幼兒園的目的大概是為了創收吧,多一個班自然就多了一批生源。

這是我老家的情況。後來我搬家了,令我沒想到的是,新家的幼兒園是沒有學前班的,大班之後直接就上小學。

本來我家大寶在老家上了大班,按理是要上學前班了,但是到了新家後,年齡不到上不了小學,只好再上大班,相當於留級回爐了。

至於學前班有沒有必要,那就看自己所在地域了。如果我們還在老家,當地俗成存在學前班,學校自然會根據這個慣例來安排教學,那麼孩子自然就是有必要上學前班。

但是新家沒了這個設置,老師自然也深知這個情況,自然會作出相應的安排,我們順應著當地的規則安排就可以了,作為單獨個體,並無須強求。


萌媽育兒筆記


在回答要不要上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學前班的是怎麼來的?我是95年出生的,記得我那時幼兒園是很難有學位入學的,所以學校在政府的同意下開設了學前班,為未上幼兒園的孩子服務,主要是學習一些簡單的拼音,數學,寫字等,為上一年級真正上小學服務。等到我弟弟上學的時候,九年義務教育開始實施了,小初中都可以免學費了,但是學前班的孩子還是要交學費的,它不包含於小學教育階段,也不屬於幼兒園範疇。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教育水平的提高,鄉鎮一些偏僻的地方的幼兒園都開起來了,而且慢慢變為普惠園,讓適齡孩子都有機會入園,所以學前班已經退出時代舞臺了。

既然沒有學前班這一說法,那就沒必要討論上不上的問題了。但是又有人說,很多教育機構以幼兒園大班孩子為目標,打著做好幼小銜接的頭銜,利用學前班學習之類的口號吸引家長,這些只是商業的宣傳,並不能說幼兒園和小學教育階段之間有一個學前班階段。


友應無用


寶寶三年幼兒園後還有必要上學前班嗎?我的答案是沒必要。
現在很多家長出於對孩子未來學習成績的焦慮,認為上學前班是幼小銜接,是提前打基礎,是比別的孩子在學習上先走了一步。這其實是家長們的認識誤區。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啟蒙教育的重要性,而且是孩子年齡越小越需要一個良好的智力成長環境。良好的啟蒙教育在形式上應該是遊戲的、趣味的、無拘無束、與生活相關聯的,比如技能訓練、語言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



但是,啟蒙教育、學前教育並不等於上學前班。我曾經在尹建莉老師的著作中讀到過(尹老師曾經是一線的上課老師),一個學校的學前班通常處於邊緣化,並不會把優秀的老師安排在學前班,都是一些上課不好的老師,有些甚至是聘請一些退休老教師,試想幾十年前的教育方法如何能適應現代的學期教育。老教師擁有的是不一定科學的“上課經驗”而非教育經驗。

如果孩子在學前班天天被老師要求端端正正坐在課桌前,學習拼音、寫字、英語單詞、一百以內加減法等等;要求在作業本上一遍遍抄寫生字、拼音……老師的目的是把孩子訓得聽話,讓家長看到孩子在學前班學會寫字,學會算數,可以實實在在地看到這些“成就”。可能這也正符合了現代很多家長的心理需求,認為這樣便是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先行一步了。



家長所不知道的是,學前班這種死記硬背、毫無創造性、枯燥的學習正是孩子學習道路上的絆腳石。

也許有家長會說,自己見過那些上了學期班的孩子在入學後確實比沒上過學期班的孩子強。確實有這種現象,但這種“強”應該是指在識字量、算數方面,這種看法很片面。學習好比是一場馬拉松,開始跑在前面的人不一定是最後的勝利者。

學習興趣的保持是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體會到克服困難的樂趣和帶來的成就感。經過學前班學習的孩子,他的課程知識高於一般的孩子,學習中的新鮮感、樂趣、克服困難的興致就都沒有了,學習就容易變得浮躁、不用功。家長不要以為重複學一遍是把基礎打得更牢。上學前班的事,還需慎重對待。


像天使守護你


我是幼教從業人員,我來回答你的問題最專業。

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要進行一些相對專業的思考,不能簡單說上或者不上。

首先要弄明白的是,孩子上小學之前,是不是已經具備了上小學的心理準備和生理準備,尤其是心理轉變很重要。

因為心智不達到這個階段,讓孩子上小學有點勉強,孩子習慣性的按照幼兒園的方式上小學,接受不了小學的教育教學規律,對孩子成長是無意的,因為他進入了一個讓他無所適從的環境,心裡只有恐懼,要很久才能過度,造成不可挽回的心理創傷。

生理上來講就是年齡的問題,年齡到了基本上就差不多可以上小學了。

不過建議對孩子的做一個身體檢查和專業的心理評測,看是否適合直接上小學。

接著,要弄明白,學前班學些什麼內容,為什麼學這些內容,是否對孩子的將來有幫助。有人說學前班提前學小學的內容,孩子到小學就不學了。我不太贊同這個說法,我覺得這樣會給孩子上學的信心,原來小學也很容易啊,讓孩子不抗拒上小學。當孩子的自信心豎立起來了,慢慢的會對學習有自信,不懼怕學新知識點。就會有較好的學習成果。

然後,是出生在10月份的以後的孩子,學校在當年是不收這批孩子的,因為規定好像是9.15號之後的孩子不能上小學,只能等到下一年秋季上小學。如果咱們家孩子存在這種情況的話,那不上學前班,在家自己帶一年嗎?

最後,還有一點是,如果孩子由於政策限制或者心理發展不達標的話,不要著急著上小學,人生的成功與失敗,並不取決於早上一年的小學。如果孩子智商足夠,心理能接受,提前也無妨。

總結,孩子上不上學前班,看具體情況。

希望能幫助到你,我是幼教從業者,有問題可以來問我。我就是朵朵的媽媽。


慧田西西


作為曾經幼兒園的老師和小學老師,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這確實是困擾很多家長的一個重大問題,雖然國家、專家、幼兒園都不建議孩子再上學前班,但是擺在面前的是一大批家長趨之若鶩,導致學前班爆滿,不提前報名根本進不去。

但是孩子真的要上學前班嗎?這個問題還得要結合孩子的自身情況,和您孩子所在轄區小學教育情況來選擇。

1. 如果整個幼兒園階段幼兒園帶領孩子讀繪本較少、孩子識字和對數學敏感度都較差,加之家長陪伴孩子較少,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不愛看繪本,不喜歡趣味數學遊戲,如果以這個狀態進入小學確實會吃力些,孩子突然從幼兒園自然散漫到小學規規矩矩一時難以適應,這時候報學前班也是明智的。

2. 在3-6歲期間家長陪伴孩子較多,有很大的繪本閱讀量,孩子識字認拼音都很好,各種路邊標識都認識,還有很好的學習精神,同時幼兒園也接觸到拼音和算術。這時候孩子再上學前班沒有太大必要了。

3. 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也沒有的打算報學前班,但是孩子的同學都報學前班了,怕被落下怕拖孩子後腿,這時候就要聽從孩子的意見了,如果他想跟小夥伴一起上學前班可以報名,當一次增進同學友誼的活動,如果孩子特別牴觸那就不用再報名了。


幼兒園的孩子報學前班有哪些危害呢?


1. 孩子教育都應該隨著身心發展來進行,即便有很多孩子早早表現出天賦,但是過早揠苗助長難免會造成傷仲永的情況。電視裡也報道過很多少年天才最後不敵普通學生。

2. 基本小學需要的知識,在幼兒園大班已經涉及到了,如果上學前班提前把一年級的東西學了,孩子進入一年級變沒有了學習新知識的新鮮感,也容易造成驕傲自滿的態度。

3. 從天真爛漫的幼兒園到了規規矩矩坐45分鐘的學前班中,孩子一時難以接受容易造成厭學情緒。

4. 學前班學到拼音、數學、英語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都會掌握的,沒必要大水漫灌。


綜上所述,上不上學前班還是要根據孩子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盲目隨大流只會適得其反。


專注教育用心英語


【原創回答】寶寶三年幼兒園後還有必要上學前班嗎?

寶寶在幼兒園完整地上完三年後沒有必要再去上學前班,直接去小學讀一年級。

正規的幼兒園都是招收3-6歲幼兒就讀,幼兒從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每個年齡段都會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學習不同的東西,而且到了大班,孩子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而且到了大班末期各個幼兒園都有幼小銜接的課程,提前培養孩子做好入學準備,從心理等各個方面做好適應準備。

如果再去上一個學前班,老師教學是拼音計算之類的內容,有的老師教授不是很準確,到了小學還要糾正,這個糾正起來很費勁。還有就是幼兒到了小學接觸到的拼音是在幼兒園學過的,那麼上課注意力就會不集中,學習興趣會下降,而到了二年級接觸新的知識點的時候,孩子又跟不上,因為沒有養成好的學習興趣,所以學習熱度不夠,這樣孩子的學習習慣就被破壞了。

如果上完大班直接入學,孩子到了全新的小學,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們會有如飢似渴的學習態度對待他的每一天小學生活,而不是炒現飯索然無味。

很多學前班教授的知識是小學化的知識,機械枯燥,現在的教育提倡杜絕“小學化”,所以上幼兒園養成良好的興趣和習慣很重要。

所以我的觀點就是不上學前班。


敏西華子


對於要不要上學前班,或者幼小銜接這個問題,教育專家,家長們各有各的看法。

我是主張孩子上學前班的,我們家孩子目前就在上學前班。

之所以這樣選擇,並不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拼音,算術這些學校之後會講,但是學校的進度會很快。基本上前兩個月就學完了。

對於零基礎入學的小孩子以及家長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孩子做作業的時間會非常長,孩子在幾乎跟不上進度。

這會導致孩子一年級,沒有多少時間可以玩。不管是在學校裡,還是放學在家裡。

別的小朋友10分鐘可以完成的作業,然後就可以讀書,畫畫,上興趣班,去樓下玩。

不會拼音,不會寫字的孩子,可能需要花費一個小時以上。

嚴苛的家長,看孩子寫的不好,還是批評孩子,讓孩子擦掉重寫。

這對孩子而言,會帶來很多的挫敗感。

因為完不成任務,好多孩子都會厭學,不願意寫作業,不願意上學。

學習壓力太大,孩子的健康也會出問題。

我們都希望孩子的童年可以過得豐富多彩一些,能夠有很多的時間去玩,盡情的釋放天性。但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怎麼敢這麼放任孩子呢?

如果想讓孩子一年級輕鬆一些,建議上一段時間學前班。


晨露說


我覺得按正常的成長教育步調入學就可以了。小學入學是6歲,3歲入幼兒園,相信這樣的教學模式都是經過實踐證明走出來的,以後我家也不打算上學前班,相信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強,就算剛開始有點難不適應,相信孩子很快就能適應並跟上老師的教學,這是我對自家孩子的信心和認可。三年幼兒園,學得也差不多了,平時家裡父母簡單的教一下,上一年學前班,上小學孩子也就一年級的時候學得輕鬆一點,二年級呢?孩子也許是輕鬆了,但也可能會驕傲而不認真學習,孩子也許就失去了對新知識的喜愛和好奇。超前的急於給孩子接受書本知識,多是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造成的,孩子的童年很短暫,我們應把孩子的快樂當作重要的事情來對待。



未來不是夢139499255


有能力的話,還是要去學習一下,學前班是預選小學內容,孩子入學面對新的模式,一般壓力會小一點,難度也不會太高,自然適應快一點,上一年級幼兒園和小學不同的學習強度不同的環境,還是適應和心裡難受,相對有一個過程,也有可能適應較難,孩子產生厭學情緒,這個時候要考慮孩子的情況,如果他對認知已經比較清晰,適應能力較強,可以直接上一年級,但是如果學習的習慣或者認知上一年級這件事比較弱,可以引導孩子選擇學前班,去學前班團隊意識比較重要,可以,可以更多接觸小朋友,學習一下,團隊精神,怎樣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這樣子,他能更加順利的過渡到上一年級,到了這裡,兒童開始對同伴發生興趣,並逐漸將注意了中心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同伴身上,不僅如此,而且對同伴產生了同情,諒解,友誼的情感


青山不見山


不過我似乎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了。既然邀請了,我就再說一次。

1、就我所知,現在學前班已經不在國家計劃範圍內了。也就是說學前班是沒必要的。

2、如果寶寶已經上了三年的幼兒園,更不應該上學前班啊,那樣就過了入小學年齡了,如果你所在的地方有學前班,而沒有六年級,你可以上,如果小學是六年制,就沒必要了。

3、只有一種情況,你的孩子身體上發育不完全,智力不好,為了緩解上小學的壓力,你可以選擇試試,但是在一年級試同樣可以,所以似乎完全沒必要。

4、其實孩子越小的時候,還是建議你讓孩子多休息、多玩耍、多發散思維,不過讓他過早學一些無聊的東西,影響孩子思維的自由,對孩子是傷害。

自己的孩子,還是對他好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