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早年結拜了七個兄弟,他們後來都怎樣了?

簡娥菊


張作霖民國時期最強大的軍閥之一。他的一生可以真正用傳奇兩個字來總結,出生於草莽卻在自己的努力下一步步的走到了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的位置上,這隻能說是傳奇。不過雖說能走到這個地步很大原因歸功於張作霖自己,但也有些許的原因是因為他那七個拜把兄弟的幫助,如果沒有他們好幾次張作霖都死在了別人的槍口下,所以他們的功勞也是不容忽視的。那麼他們最終的結局都是如何的呢?



馬龍潭

馬龍潭是張作霖的大哥,也是七兄弟當中起點最高的一位。馬龍潭的家族是清末的軍伍世家,他的父親早年被封為振武將軍,而他的家族因其哥哥在鎮壓捻軍起義的時候戰死所以被光緒皇帝賜予可世襲罔替的雲騎尉世職。在1876年馬龍潭也承襲了這會爵位。



不過晚年的馬家也跟隨著清朝走向了落寞,也就是家道中落。而後因家中實在維持不下去,馬龍潭只能出外幹活以救濟家中,後就在一個朋友的工地上代管賬目。直到1896年義和團運動爆發時,馬龍潭眼看世道以亂,再加上朋友的鼓動,最終他拉上了上百位老鄉和朋友投靠了時任奉天將軍的增祺,並得以出任管帶。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時候,馬龍潭因守衛興京皇陵有功被賞賜四品花翎頂戴。後在1907年馬龍潭與張作霖、湯玉麟、張景惠等人結拜為兄弟。1909年升任奉天右路巡防軍幫統。辛亥革命後,馬龍潭任東邊鎮守使,並晉升陸軍中將。 1920年馬龍潭棄軍從文,改任為洮昌道尹。


1928年張作霖被炸死後,他就退居幕後很少再理政務。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希望他能出任四平“中滿自知會”會長,但被他嚴詞拒絕,之後一直在四平隱居不出,後於1940年2月病逝於四平。 馬龍潭這一生相對於張作霖其他的兄弟,他的名聲較好,他在駐守各地的時候從來不貪贓枉法,比如在洮昌任上他就因時常減賦稅、辦學校,興利除弊而深受百姓的愛戴。



而且賦閒在家的馬龍潭晚年也一直熱衷於公益事業,他不但經常出錢購買棺木來埋葬街上那些無人認領的屍體,更是出資修繕了各地破損的學校,也正是因為如此晚年的他被人親切的稱為“馬善人”。

吳俊升

吳俊升是七兄弟中真正的從底層士兵做起的人物。他先後做過馬伕、伙伕,後因善長治馬被看中才升為什長。而在這之後他因作戰勇猛,戰功卓著直至被升為奉天后路巡防營統領,成為奉天城中最舉重若輕的人物。



辛亥革命後因擊退蒙古騎兵對於東三省的覬覦,而被升為奉天第二騎兵旅旅長。1914授陸軍中將,後任洮遼鎮守使。1916年因鎮壓馮德麟叛亂有功,被晉升為第二十九師師長。1921年3月升任黑龍江省督軍兼省長,並授陸軍上將銜。



但是吳俊升這人打戰可以,治理地方就不行了,在主政黑龍江期間,整個黑龍江被他搞的是烏煙瘴氣的。也就是如此,最終在1922年吳俊升被調離黑龍江督軍一職,改任奉軍後方警備。後與同年被張作霖任命為東三省保安部副司令兼黑龍江保安司令。



1926年張作霖成立安國軍後,吳俊升被任命為東三省邊防司令兼保安總司令,升陸軍上將銜。1928年吳俊升因與張作霖同坐一列火車,在皇姑屯和張作霖一起被日本人炸死。

湯玉麟

湯玉麟早年間曾在土匪金壽山手上救過張作霖一命。不過他也最終因為此事被金壽山和沙俄軍隊聯手給抄了老巢,最後他與張作霖不得已投靠了當時八角臺商務團練的張景惠,後在1902年湯玉麟跟隨張作霖歸順了清政府,並被任命為了奉天前路巡防營左哨哨官。



辛亥革命後,湯玉麟的部隊被北洋政府改編為第27師騎兵團,他為團長。1914年升為第53旅少將旅長,後又升任中將旅長。而隨著湯玉麟官越做越大,他恃寵而驕的個性也越發的明顯。最終也因為如此他被張作霖剝奪了所有的權力,後湯玉麟氣不過就帶著兩個團反出了奉天,並與之前就反對張作霖的馮德麟一起反張。



之後在1917年湯玉麟跟隨張勳等人前往北京參與了復辟的鬧劇,但不到數月就失敗。後他就帶著僅剩的200餘人狼狽的逃到了蒙古。1918年,張作霖眼見湯玉麟的慘狀,又想起以前的種種,最終與湯玉麟握手言和,並在4年後讓他做了東北陸軍第11混成旅旅長。1925年郭松齡和馮玉祥聯合反張,因郭在奉軍素有兇名,所以大部分的奉軍基本沒打就跑了,就這樣郭一路是直達奉天,而張作霖眼見於此似乎已心灰意冷的在奉天的大帥府等待滅亡的那刻。



但天無絕人之路,最終曾經那個救過他一命的湯玉麟再一次出現並救了他和他的奉軍的命。湯玉麟親率麾下第11師向郭部發起了最為猛烈的進攻,後因馮玉祥突然拋棄了郭松齡部,再加上種種原因最終郭松齡部被打的全軍覆沒。此時張作霖最後和湯玉麟冰釋前嫌,並於次年升他為熱河都統。在1928年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後,湯玉麟與張作相等人一起輔佐張學良掌控了整個奉軍,後與張學良一道宣佈服從國民政府,並被任命為熱河省省長兼第36師師長。



1933年日軍進攻熱河,湯玉麟不戰而逃,致使日軍在不到10天就佔領了熱河全境。後因舉國震動,再加上國民政府本就想對勢力龐大的東北軍下手,藉此蔣介石藉口他不戰而逃下令全國通緝他。但在1934年因湯玉麟自願放棄手中所有的兵權,國民政府就取消了他的通緝。後沒有任何權力的湯玉麟在天津頤養天年,直至1949年2月病逝,享年78歲。



晚年的湯玉麟雖一直都在飽受著批評,但卻始終沒有堅守著做人最後一條紅線,那就是絕對不做日本人的走狗。湯玉麟在天津期間日本人幾次三番要求他去偽滿洲國擔任偽職,他都嚴詞拒絕,甚至當年國民政府在全國通緝他的時候,他也未接受日寇給予的任何條件,他始終都堅守著作為中國人的最後一絲底線。

馮德麟

馮德麟是七兄弟中最早和張作霖作對的兄弟。早年間的馮德麟是東北綠林中有名的好漢,後庚子之亂的時候被當地招撫,成為當地團練的總練長。1901年曾短暫的被俄國人俘虜過,但逃出後來就恨上了俄國人,並加入了日本人領導的反抗俄國人的隊伍中,由於戰績輝煌1906年受到日本人的保舉,他得以被清政府招撫為官,並任巡防營左路統領。



辛亥革命後,他成為奉天唯一兩個師中第二十八師的師長,開始與張作霖並駕齊驅。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他不甘心為什麼比自己小的張作霖與他平起平坐,更甚者軍隊比他還要多,所以逐漸的他們兩人有了裂痕。而最終這種裂痕在當年合演雙簧驅趕段芝貴的時候被徹底割裂,當時由於張作霖唱的是白臉,於是段芝貴後來逃回北京的時候以為是張作霖救了他,於是就拼命說他的好話,而由於馮德麟唱的是黑臉,所以對於他是一句好話都沒有。



也就是如此最終張作霖坐上了奉天將軍的位置,而馮德麟卻要屈居於人下。所以此時的馮德麟心中自然不快,並拒絕去就任袁世凱給的軍務幫辦的職務,並自此於張作霖交惡。但由於張作霖向來敬重自己的這位三哥,對於他提出的任何條件雖都不接受,但也都時候好言相勸,所以自始至終兩人都沒有動過兵。



最終馮德麟因參與張勳復辟失敗而被革職,同時本來馮德麟是要被關押的,但是因張作霖的搭救得以獲釋。後回到東北被張作霖任命為三陵承辦,來負責保衛前清的皇陵,後自始至終都再未掌過兵權。之後不到數年馮德麟就宣佈下野,從此再不踏入軍政界,而是專心於經商。1926年8月11日,馮德麟因心臟病病逝於北鎮,享年59歲。



馮德麟這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先是落草為寇,後是參與日俄爭霸,再是為清朝辦事,之後並是在民國當將軍。後來雖然在與張作霖的鬥爭中失敗了,但自始至終張作霖也未把他看做真正的仇人,而是兄弟,所以他後雖下野但卻安心的做生意,晚年的結局也算還好吧。

張景惠

張景惠是七兄弟中唯一的賣國賊,曾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當年的張景惠依靠自己的人機關係在鎮上成立了一個自衛團,自任團練長。而後在張作霖投奔他的時候,他覺得張作霖比他有本事,跟著他幹有前途,於是就把團練長的位置給了他(只能說他眼光還不錯)。



事實證明張景惠看人真的很準,後面隨著張作霖地位的不斷攀升,作為老臣的張景惠得到的回報也越來越大,先是任團長,後任師長,最終在1918年以火箭般的速度做到了奉軍副司令。但是張景惠這人看人可以,但要論真本事他真的是不行,他能當上副司令靠的不是戰功,而是張作霖的信任。真到打戰的時候是什麼都不行,這不在當年在第一次直奉戰爭的時候,張景惠在擔任奉軍西路軍總司令的時候就因畏敵不前,導致西路軍全線崩潰,最終導致奉軍大敗。



而後張作霖為了平息眾怒就將張景惠被革職,並讓他住在北京。當然本來張作霖是想等風頭過後讓他再復職的,但是張景惠這人顯然太笨,他以為張作霖是想放棄他,於是在北京就投靠了曹錕,這樣可好張作霖是徹底的記恨上他了。不過到後面因張作相、吳俊升的勸說,再加上張景惠痛哭流涕的道歉,張作霖看在以前的份上還是原諒了他。 後在1926年張作霖入主北京的時候,他先後擔任陸軍總長、實業總長等職。



1928年6月因跟隨張作霖返回奉天,被日本人炸成重傷,張景惠也實在命不該絕,沒過幾個月就恢復了。但張景惠這人實在是沒良心,在當時張作霖死後不久他就因不同意張學良當奉軍的首領,就斷然的投靠蔣介石當了南京的軍事參議院院長一職。後張景惠更是在九一八事情後就直接投靠了日本人,做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漢奸。 在投靠日本後,他先後在偽滿洲國擔任了數個偽職。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他被蘇聯俘虜,後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度過了自己最後的數年時間,1959年病逝於戰犯管理所,享年88歲。

孫烈臣

孫烈臣算是七兄弟當中起點較高的一位,他落草為寇過,而且家中也算是小康的。孫烈臣發跡於盛京,當年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因他救盛京將軍增祺有功,所以最後就在增祺手下做了一箇中營幫辦。後來他並在張作霖的手下做了巡撫營的營長,後也因剿匪有功被張作霖升為幫統。


1912年孫烈臣隨著張作霖的高升做到了54旅旅長的位置。1917年因馮德麟參與張勳復辟被革職,他被張作霖推薦做了27師的師長。1919年孫烈臣被任命為黑龍江督軍兼省長,並加授陸軍上將銜,1921年改授吉林督軍兼省長。1922年孫烈臣被晉升為陸軍總參謀長。1924年4月25日,孫烈臣病逝於奉天,享年52歲。



孫烈臣這一生自從跟了張作霖就一直官運亨通,而且也深受張作霖的信任。同時孫烈臣也是張作霖手下少有的能夠打硬戰的將軍,當年直奉戰爭正是因為他在錦州擋住了直軍數十天的進攻,奉系才能免遭滅亡。此外,他不但軍事能力強,政務處理能力也強,奉天兵工廠、東北空軍、東北軍校等都是在他的手上建立起來的,可以說對於奉系孫烈臣是有大功的。

張作相

張作相是第一批跟隨張作霖的將領,當年張作霖創建“保險隊”的時候,張作相就帶領著數十位兄弟投靠了他,之後就一直跟隨著張作霖南征北戰。而隨著張作霖的官越做越大,張作相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1916年張作霖升任奉天督軍的時候,他被正式任命為第二十七師步兵旅長。



1918年張作霖升任東三省巡閱使,他被升任為總參謀長兼二十七師師長兼衛隊旅旅長,次年又擔任東三省講武堂堂長。1928年張作霖被炸死後,本來是張作相來擔任奉軍的下一任領導人的,但是張作相始終都不願意接受,他想的是讓自己的老帥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來繼承衣缽,最終他將張學良拉上了少帥的位置,而他自己甘願做輔帥。



1930年張學良率兵入關後,張作相留守東北總攬東北軍政事務。 九一八事變後他返回北平任軍事委員會委員,並負責擔任熱河戰役的總指揮,不過最終因各種原因熱河失守。而張學良也因熱河的失守被迫下野,張作相眼見於此憤然宣佈下野。之後就在天津做了個隱居的寓公,但是由於張作相素來在東北頗有威望,所以當年日本成立偽滿洲國的時候就一直想讓他去東北擔任偽職,不過張作相顯然是不會和日本人合作,直至抗日戰爭勝利後,張作相也從未接受過日本人給予的任何職務。



1945抗戰勝利後,張作相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委員,並負責在東北接受日本在東北遺留下的財產。錦州解放後張作相返回天津,直到1949年3月病逝。



總得來說張作霖的這些兄弟除了張景惠是漢奸外,其餘的諸兄弟雖都有不同的缺點,但至少在民族大義上還能做到絕對的忠城,當年無論日本人如何的誘惑,他們都沒有跨出那條紅線,而這點就是好樣的。


澳古說歷史


張作霖出身綠林草莽,在成為東北王的過程中,他的結拜兄弟功不可沒。1907年和1910年,張作霖奉命進剿陶克陶胡等蒙匪,在龍王廟,按照年齡的大小,張作霖與馬龍潭、吳俊升、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孫烈臣、張作霖、張作相拜了把子。

老大馬龍潭:生於1857年,字騰溪,號靈源,山東省德州人。出身行伍世家,父親為振武將軍馬奇峰,哥哥為馬龍文。武能騎馬射箭、文能提筆作詩。民國時授陸軍中將,1920年被老七張作霖解除職務,曾主持編修編修《慶雲縣志》,1940年在四平病逝。

老二吳俊升:生於1863年,字秀峰,後字興權,又字子琴,綽號吳大舌頭,奉天昌圖人。先後擔任過第二十九師師長、黑龍江督軍兼省長。郭松齡反奉時,擊敗過郭軍。1928年國民革命軍發動二次北伐時,張作霖的奉軍戰敗,吳俊升跟隨張大帥一同坐火車回奉天,在皇姑屯時被日軍炸死,享年65歲。

老三馮德麟:生於1868年,奉天海城人,投身綠林早於張作霖,是親日派,民國建立後曾任陸軍第二十八師師長。曾經和張作霖一起趕走了奉天督軍段芝貴,趕走段之後,張作霖當上了奉天督軍,馮德麟任奉天軍務幫辦。沒有當上奉天督軍的馮德麟與張作霖展開了爭鬥,最終失敗。晚年創辦實業,1926年去世。

老四湯玉麟:生於1871年,字閣臣,綽號二虎,奉天義縣人,曾多次反過張作霖。郭松齡反奉時,湯部作戰勇敢。東北易幟之後任熱河省主席,熱河事變時,不放一槍就放棄了熱河,讓日軍兵不血刃佔領了熱河。1933年10月,宋哲元收編湯部,委湯玉麟為29軍總參議,從此失去了軍權。抗戰期間多次拒絕出任偽職,1949年在天津去世。

老五張景惠:生於1871年,字敘五,遼寧臺安人。張作霖任第二十七師師長時,張景惠為該師的團長。“九·一八”事變之後投靠日軍,擔任過偽參議府議長兼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軍政部總長、滿洲國務總理大臣等職。1945年被蘇軍逮捕,關押於遼寧的撫順戰犯管理所,1959年死於戰犯管理所。

老六孫烈臣:生於1872年,字佔鰲,奉天人。張作霖任第二十七師師長時,孫為該師下轄的第54旅旅長,湯玉麟反對張作霖時,孫始終站在張作霖一方,1924年病逝。

老七張作霖

老八張作相:生於1881年,字輔忱,奉天人。為人比較忠厚,曾經輔佐張學良實現東北易幟,在督吉林期間,創辦了吉林大學。抗戰期間多次拒絕出任偽職,遼瀋戰役時,張作相在天津被解放軍俘獲,解放軍將其送回了天津,1949年在天津病逝。


歷史軍魂


奉系軍閥張作霖本是東北鬍子出身,後來被官府收編,擔任了新民府巡防馬步隊管帶,這個管帶大體相當於今天的營長,張作霖從此吃上了官飯,為日後的發跡埋下了伏筆。

早年張作霖,倒也一表人才

1910年農曆九月初九,張作霖和七個好朋友結拜為異姓兄弟,他們是:

1、馬龍潭

出身于山東德州慶雲縣一個行伍之家,父親曾任清廷振威將軍,他本人也曾襲任雲騎尉世職。前清時期,馬龍潭一直在東北軍中任職,與張作霖相識相交,民國後官拜陸軍中將。後來張作霖執掌東北軍政事務後,馬在其手下任職。九一八事變後,馬退出軍政界,不與日本人交往,1940年病故。

2、吳俊升

祖籍山東歷城,前清時曾任奉天巡防營統領,民國後在張作霖手下任職,曾任黑龍江督軍,1928年6月4日與張作霖一道,在瀋陽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

3、孫烈臣

遼寧黑山人,前清在奉天巡防營任職,民國後一直追隨張作霖,曾任吉林督軍,1924年病故。

4、張景惠

遼寧臺安人,張作霖在巡防營時期的部下,民國後曾任察哈爾都統和東省特別長官,九一八事變後投靠日本人當了漢奸,曾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抗戰勝利後被蘇軍逮捕,後移交中國,1959年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去世。

5、馮德麟

遼寧海城人,與張作霖同鄉。馮德麟在前清巡防營的資歷高於張作霖,民國後擔任陸軍第28師師長,是張作霖的主要競爭對手,後來被張作霖排擠出東北,1926年去世。

6、湯玉麟

遼寧義縣人,土匪出身,早年曾救過張作霖,兩人遂為生死之交。民國後曾任熱河都統,張學良時期擔任熱河省主席,日本人進攻熱河是棄職而逃,後到天津租界當了寓公,1949年病故。

7、張作相

遼寧錦州人,不少人以為張作霖與張作相是親兄弟,其實不然。張作相早年為匪,後與張作霖相識,因名字想象而結為兄弟。

張作霖執掌東北時,張作相擔任吉林督軍兼省長;張學良時期任東北保安副司令兼吉林省主席、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九一八後張作相寓居天津,1949年去世。


民國年間那些事


從清末到民國,中華大地上紛爭四起,無數人傑粉墨登場,演繹了一段段精彩紛呈的爭霸故事。

縱橫覺得,拜把子也是這些亂世梟雄故事中相當精彩的一頁,義結金蘭、同仇敵愾、共謀大業、生死相隨,當然也會有笑裡藏刀,分道揚鑣。

東北王張作霖在發跡前投過清軍,並在日俄戰爭侵擾東北人民時,加官晉職,為了能在奉天站穩腳跟,他與另外七位清軍中下級軍官互換蘭譜,結為異性兄弟。

張作霖看人的眼光是蠻厲害的,他的這些異性兄弟不久後都成為了影響東北局勢的大人物,並在其問鼎中原的道路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下面縱橫就聊一聊張作霖的這些結義兄弟都是誰,以及他們的人生結局:

老大馬龍潭

馬龍潭出身軍伍世家,有世襲爵位在身,文武雙全,俠義為懷,少年時與張作霖結拜,意氣風發,共謀大業。

後被張作霖解除軍職,做起了地方官,造福一方百姓,在地方頗有美名。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想將馬龍潭收為己用,馬龍潭一口回絕,不惜以死明志,一頭撞在了床頭上。

1940年,83歲的馬龍潭病逝於四平,馬龍潭的一生也配得起“錚錚鐵骨”四字了。

老二吳俊升

吳俊升是貧苦出身,靠著軍功在東北獲得一席之地,結拜後一直追隨張作霖,是其左膀右臂,奉系軍閥三號人物。

吳俊升為人腹黑,善弄權偽裝,利用權勢囤積了鉅額財富,雖善戰但官聲不好。

吳俊升真是兌現了與張作霖同生共死的諾言了,1928年張作霖被炸時,他就在張作霖旁邊,兩人前後腳去閻王那報道了。

老三馮德麟

馮德麟也是出身綠林,比張作霖輩分高,有城府也很有能力,後來為了爭奪東北一把手的位置與張作霖失和,二人明爭暗鬥多年。

在張勳復辟時,馮德麟附庸張勳失敗後被囚禁,張作霖不計前嫌出面相救,失勢後的馮德麟再未踏入政治核心,1926年鬱鬱而終。

老四湯玉麟

湯玉麟與張作霖的兄弟情還挺跌宕的,他曾救張作霖於危難,也曾背叛過張作霖,張作霖念在昔日情分選擇了諒解,不計前嫌繼續留用。

在張作霖去世後,湯玉麟極力擁護張學良接手東北。熱河事變時,湯玉麟畏敵做了逃兵,算是丟了東北將領的顏面,1949年病逝於熱河。

老五張景惠

張景惠早期也是土匪頭子,結拜後成了張作霖的又一枚鐵粉,對他言聽計從。

九一八事變後,公開投靠日本,在偽滿洲國任職,是張作霖結義兄弟中唯一一個丟了民族氣節的傢伙,老張泉下有知不知道會不會氣的直罵娘。

不過張景惠對張作霖確實是真心實意,張作霖驟然離世,墓地沒有修好時九一八事變就爆發了,張學良顧不上給老爹修墳,張作霖遲遲未能安葬,最後是張景惠想辦法將結義兄弟安葬了。

老六孫烈臣

孫烈臣也是張作霖的心腹,歷任東北三省要職,可惜1924年就病逝了,走在了張作霖前面。

老七是張作霖,就不贅述了

老八張作相

張作相是這些結義兄弟的老么,與張作霖真是親如親兄弟,一生唯張作霖馬首是瞻,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張作霖被炸死後,奉系內部就東北接班人問題出現了分歧,歷時半個月的爭執最終推選張作相為接班人,但是張作相執意尊重張作霖遺願,力保張學良接手東北,盡心輔佐。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扣押,張作相為解救張學良多方奔走,後於1949年病逝。


史論縱橫


張作霖出身綠林,十分重義氣,善結交,1907年,他與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相風八人,按年齡大小,結為結拜兄弟!

張作相:

張作相,1881年出生於奉天錦州義縣,祖籍直隸深縣太古莊花盆村(現屬河北省深州市前磨頭鎮),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愛國民主人士,國民政府國策顧問、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委員、東北剿共副總司令、國民黨吉林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主委,張學良的輔帥。張作相在吉林任職期間,創辦吉林大學,修吉敦鐵路,興辦自來水,鋪築柏油馬路,拒絕與日本人合作修築吉海鐵路。九一八事變後,拒絕出任滿洲偽職。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張作相隱居天津,後被任東北剿共副司令,但他並沒有參與國民黨政權的軍政活動,1948年10月在錦州被俘,受解放軍優待,派車送起迴天津,1949年3月,張作相患病,逝世於天津。

馬龍潭:

馬龍潭,1857年生於今山東德州慶雲縣中馬村一個軍伍之家,因此少時就喜歡舞槍弄刀、騎馬放槍,也酷愛詩文、愛好書法,是一代儒將。父親馬奇峰在1867年被封為振威將軍,他與哥哥隨父親南征北戰,哥哥馬龍文於1868年4月鎮壓農民起義軍時戰士死,同治帝恤蔭馬家子孫世襲雲騎尉,1876年馬龍潭承襲雲騎尉。1900年馬龍潭率部阻擊俄軍,連敗俄軍,並保護了清朝祖陵,光緒帝賞四品頂戴,1903年除掉了投俄的張桂林,消滅了這群禍害,此後一直在東北任職。馬龍潭雖然戎馬在外,但一直對故鄉捐款,編修《慶雲縣志》,被鄉人稱為“馬大人”,九一八事變後,馬龍潭暫居四平,日本想收買人心,就擅自發出文告,委任馬龍潭當中滿自治會會長,馬龍潭聽說後,拍案拒絕,甚至一頭撞向床頭,頭破血流。1940年病逝於四平。

吳俊升:

吳俊升,1863年出生於奉天昌圖,17歲進去遼源捕盜營,1912年,沉重打擊了打算獨立的滿族王公。1921年兼任黑龍江督軍兼省長,1924年升為第五軍軍長。1925年郭松齡反奉,吳俊升任討逆總司令,擊敗郭松齡。1928年,北伐戰爭,張作霖戰敗,退兵關外,吳俊升前往山海關迎接張作霖於當年6月4日,在瀋陽皇姑屯同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孫烈臣:

孫烈臣,1872年出生於奉天黑山,是張作霖的心腹干將之一,吉林督軍兼行省長事,黑龍江督軍兼省長事,東北陸軍總部參謀,陸軍上將,他協助張作霖在東北剿匪以及驅逐東北的俄國武裝,與段祺瑞、曹錕爭天下,發展軍工業,建設東北,一直忠心於張作霖,當張作霖與湯玉麟交惡時,一直站在張作霖一邊。1924年4月25日,孫烈臣病逝。

張景惠:

張景惠,1872年5月4日出生於奉天八角臺一個農民家庭,以買豆腐為生。他善於結交朋友,當時各地梟雄一時趁機而起,他也拉起團隊,在八角臺成立自衛團,為本地富豪看家護院。後來張作霖被土匪襲擊,借道八角臺投奔馮德麟。張作霖與他一見如故曰張景惠就將自己的自衛團讓出來,自己當副手,對張作霖言聽計從。但是,九一八事變後,他公開投敵,當了漢奸,先後任偽參議府儀長、偽軍政部總長、偽總理大臣。後日本投降,張景惠被蘇軍逮捕,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1959年死於戰犯管理所。

馮德麟:

馮德麟,1868年生於奉天海城。早年投身綠林,後成為清朝左路巡防營統領。1916年與張作霖共同驅趕了奉天督軍段之貴,把持了東北大權。1917年支持溥儀復辟,並段祺瑞擊敗俘虜,經張作霖運作,獲釋。晚年不參與軍政,投身創辦實業,在北鎮創辦中醫院,還成立了大冶鐵工廠並引導其子馮庸放棄高官脫離軍界,其子馮庸,建立了馮庸大學。馮德麟是張作霖早年的對手,晚年去見張作霖時袖子裡都藏支槍。1926年8月14日,馮德麟病死於北鎮,

湯玉麟:

湯玉麟,1871年出生於奉天義縣一個貧苦人家,早年落草為寇,稱霸遼西,並救過張作霖一命,由此二人結為生死之交。1916年與張作霖交惡。1917年湯玉麟參與張勳復辟失敗,逃回奉天老家隱居,後在張作相等人的請求下,張作霖同學湯玉麟回省城,張、湯言歸於好,被任為東三省巡閱使署中將顧問,後參加了直皖戰爭,直奉戰爭,後任熱河主席。1928年在熱河率先易幟。他種植鴉片,盜挖墳墓,各種盜賊就打著他的旗號作亂,因此他被稱為土匪省長。九一八事變後,他拒絕出任偽職,並大罵日本特使。並說:“吾乃國家疆吏,守土有責,誓死抗戰,決不喪國家之地。”在此後都一直拒絕與日本人合作。後因熱河丟失,被迫辭職,但他的舊部(例如宋哲元的29軍)在抗日戰爭中打出了威風。1949年病死於天津。


用戶111061490221


張作霖出身綠林,十分重義氣,善結交,1907年,他與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相風八人,按年齡大小,結為結拜兄弟!


張作相:

張作相,1881年出生於奉天錦州義縣,祖籍直隸深縣太古莊花盆村(現屬河北省深州市前磨頭鎮),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愛國民主人士,國民政府國策顧問、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委員、東北剿共副總司令、國民黨吉林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主委,張學良的輔帥。張作相在吉林任職期間,創辦吉林大學,修吉敦鐵路,興辦自來水,鋪築柏油馬路,拒絕與日本人合作修築吉海鐵路。九一八事變後,拒絕出任滿洲偽職。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張作相隱居天津,後被任東北剿共副司令,但他並沒有參與國民黨政權的軍政活動,1948年10月在錦州被俘,受解放軍優待,派車送起迴天津,1949年3月,張作相患病,逝世於天津。


馬龍潭:

馬龍潭,1857年生於今山東德州慶雲縣中馬村一個軍伍之家,因此少時就喜歡舞槍弄刀、騎馬放槍,也酷愛詩文、愛好書法,是一代儒將。父親馬奇峰在1867年被封為振威將軍,他與哥哥隨父親南征北戰,哥哥馬龍文於1868年4月鎮壓農民起義軍時戰士死,同治帝恤蔭馬家子孫世襲雲騎尉,1876年馬龍潭承襲雲騎尉。

1900年馬龍潭率部阻擊俄軍,連敗俄軍,並保護了清朝祖陵,光緒帝賞四品頂戴,1903年除掉了投俄的張桂林,消滅了這群禍害,此後一直在東北任職。馬龍潭雖然戎馬在外,但一直對故鄉捐款,編修《慶雲縣志》,被鄉人稱為“馬大人”,九一八事變後,馬龍潭暫居四平,日本想收買人心,就擅自發出文告,委任馬龍潭當中滿自治會會長,馬龍潭聽說後,拍案拒絕,甚至一頭撞向床頭,頭破血流。1940年病逝於四平。


吳俊升:

吳俊升,1863年出生於奉天昌圖,17歲進去遼源捕盜營,1912年,沉重打擊了打算獨立的滿族王公。1921年兼任黑龍江督軍兼省長,1924年升為第五軍軍長。1925年郭松齡反奉,吳俊升任討逆總司令,擊敗郭松齡。1928年,北伐戰爭,張作霖戰敗,退兵關外,吳俊升前往山海關迎接張作霖於當年6月4日,在瀋陽皇姑屯同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孫烈臣:

孫烈臣,1872年出生於奉天黑山,是張作霖的心腹干將之一,吉林督軍兼行省長事,黑龍江督軍兼省長事,東北陸軍總部參謀,陸軍上將,他協助張作霖在東北剿匪以及驅逐東北的俄國武裝,與段祺瑞、曹錕爭天下,發展軍工業,建設東北,一直忠心於張作霖,當張作霖與湯玉麟交惡時,一直站在張作霖一邊。1924年4月25日,孫烈臣病逝。

張景惠:

張景惠,1872年5月4日出生於奉天八角臺一個農民家庭,以買豆腐為生。他善於結交朋友,當時各地梟雄一時趁機而起,他也拉起團隊,在八角臺成立自衛團,為本地富豪看家護院。後來張作霖被土匪襲擊,借道八角臺投奔馮德麟。張作霖與他一見如故曰張景惠就將自己的自衛團讓出來,自己當副手,對張作霖言聽計從。



但是,九一八事變後,他公開投敵,當了漢奸,先後任偽參議府儀長、偽軍政部總長、偽總理大臣。後日本投降,張景惠被蘇軍逮捕,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1959年死於戰犯管理所。

馮德麟:

馮德麟,1868年生於奉天海城。早年投身綠林,後成為清朝左路巡防營統領。1916年與張作霖共同驅趕了奉天督軍段之貴,把持了東北大權。1917年支持溥儀復辟,並段祺瑞擊敗俘虜,經張作霖運作,獲釋。


晚年不參與軍政,投身創辦實業,在北鎮創辦中醫院,還成立了大冶鐵工廠並引導其子馮庸放棄高官脫離軍界,其子馮庸,建立了馮庸大學。馮德麟是張作霖早年的對手,晚年去見張作霖時袖子裡都藏支槍。1926年8月14日,馮德麟病死於北鎮,

湯玉麟:

湯玉麟,1871年出生於奉天義縣一個貧苦人家,早年落草為寇,稱霸遼西,並救過張作霖一命,由此二人結為生死之交。1916年與張作霖交惡。1917年湯玉麟參與張勳復辟失敗,逃回奉天老家隱居,後在張作相等人的請求下,張作霖同學湯玉麟回省城,張、湯言歸於好,被任為東三省巡閱使署中將顧問,後參加了直皖戰爭,直奉戰爭,後任熱河主席。



1928年在熱河率先易幟。他種植鴉片,盜挖墳墓,各種盜賊就打著他的旗號作亂,因此他被稱為土匪省長。九一八事變後,他拒絕出任偽職,並大罵日本特使。並說:“吾乃國家疆吏,守土有責,誓死抗戰,決不喪國家之地。”在此後都一直拒絕與日本人合作。後因熱河丟失,被迫辭職,但他的舊部(例如宋哲元的29軍)在抗日戰爭中打出了威風。1949年病死於天津。


司馬長史


一個好漢三個幫,張作霖之所以能從一個綠林土匪扶搖直上,迅速成為掌權東北的一代東北王,跟他這幾位人中龍鳳的結拜兄弟也是分不開的。

兄弟八人,共同打江山,奉軍坐大,張作霖掌權東北後,也並沒有虧待這些老弟兄們,大多也是位高權重,在奉軍內部被稱為老派(相對於楊宇霆的士官派和郭松齡的陸大派並稱的新派)。

1907年,按照年齡為順序,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八人結拜為盟兄弟(在1927年張作霖又結拜了一次,但是在我看來遠不如第一次兄弟情深,更多的像是逢場作戲罷了,所以在本文只說張作霖在1907年的第一次結拜)。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瀋陽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倉促即位,掌權東北。那他的七位結拜兄弟都是怎樣的結局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老大馬龍潭,字騰溪,出生軍伍之家,文武通達、才華過人,堪稱一代儒將。曾幫助張作霖在東北的政權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常年戎馬在外,卻兩次對故鄉捐款,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想利用他的名望收買人心,被嚴詞拒絕,甚至一頭撞到床上,劃清立場。

1940年,83歲的馬龍潭病逝於四平。

老二吳俊升,張作霖的左膀右臂,出身貧苦之家,說話結巴,因此又被稱為“吳大舌頭”。他雖然好勇鬥狠,貪婪殘暴,但是對張作霖忠心不二。

1928年6月4日,吳俊升和張作霖一起在瀋陽皇姑屯被炸死,卒年65歲,也算是應了當年“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誓言。

老三馮德麟,綠林出身,是張作霖的前輩,張作霖對他一直十分崇敬。而後因支持溥儀復辟失敗被俘,經張作霖運作獲釋,而後通電下野。馮德麟比張作霖年長9歲,因此馮德麟向來以老大哥的身份對張作霖訓斥,不過張作霖始終以兄長待他。

兩人雖有嫌隙,但是並未翻臉,也沒有兵戎相見。

在1926年,58歲的馮德麟病逝床榻。

老四湯玉麟,綠林出身,早年曾救過張作霖一名,二人結為生死之交。

東北易幟後,湯玉麟曾擔任熱河省主席等要職,1933年日軍進攻熱河,湯玉麟棄守逃跑,被過敏政府通緝。而後失去軍權,在天津做起寓公的生活,平安的度過餘生。

期間日軍曾多次請他出山擔任偽職,均被拒絕。

1949年2月,78歲的湯玉麟去世。

老五張景惠,張作霖所有結拜兄弟中,唯一一個投敵做漢奸的,當然他也念了一絲舊情,將停屍九年的張作霖入土為安。

而後偽滿洲國覆滅以後,張景惠被羈押在遼寧撫順,在此度過餘生,1959年病死。

老六孫烈臣,字佔鰲,張作霖最信賴的心腹戰將之一。

他協助張作霖在東北得以迅速的穩定局勢,驅逐東北的德國武裝,發展軍工業,建設東北。

1924年4月,52歲的孫烈臣病逝在奉天城,一生無子無女。

張作霖前往弔唁時,竟跪地失聲痛哭長達半小時之久。

老八張作相,綠林出身。他和張作霖並沒有親戚關係,只是名字湊巧。張作霖生前十分信任張作相,死後,張作相更是大權在握,成為張學良的輔帥。

1933年,張作相通電下野,隱居天津。

之後,日本人曾多次威逼利誘他出山擔任偽職,均被拒絕。

1949年3月,病逝於天津,卒年68歲。

起於微末之間的結義兄弟,雖然偶有矛盾,但在功名利祿,權利是非中並沒有反目成仇。而且,除了老五張景惠外,其餘幾位結拜兄弟,也均守住了底線,終保大節無虧。

大家對於張作霖的這幾位結義兄弟,有什麼看法呢?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張作霖出身綠林草莽,他本人就十分重義氣,善結交他人,而他的發跡也離不開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拜把兄弟,可以說從前期一無所有到擁盡所有的張作霖就是靠他的這些兄弟們的扶持。在1907年的時候,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等八人,按年齡為序,結拜為生死兄弟。



馬龍潭

其是一代儒將,少年時便風流倜儻、文武通達,而且愛好書法,喜歡玩槍、騎馬。曾任東邊鎮守使,陸軍中將,在九一八事變後,其性格高傲,拒不就任漢奸職。在1940年,馬龍潭病逝於四平寓所,享年84歲。




吳俊升

綽號吳大舌頭,其奸詐善變,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為黑龍江的封疆大吏,後來在皇姑屯隨張作霖一同被日軍炸死,死時65歲。

孫烈臣

其是張作霖最信賴的心腹干將之一,他協助了張作霖在東北剿匪以及驅逐東北的俄國武裝,幫助張作霖與皖系的段祺瑞和直系的曹錕爭奪天下,還發展了東北的軍工業,建設東北,在1924年4月25日逝世,終年52歲。

張景惠

在張作霖活著的時候對其言聽計從,甘願做其副手,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他卻成為了偽滿洲國的要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漢奸,後死於遼寧戰犯管理所,終年78歲。



馮德麟

張作霖的領路人,在東北早期影響較大,勢力一度大於張作霖,後來因為參加張勳復辟而被段祺瑞囚禁,後來被張作霖救出,再沒有掌握過兵權,終年58歲。

湯玉麟

土匪出身,曾稱霸遼西,還救過張作霖一命,後來一直是張作霖的心腹,在張作霖任奉天督軍的時候反過張作霖,後來又被重用,在東北易幟後任熱河省主席,不到十天就丟失了熱河,堪稱人民罪人,後病逝,終年78歲。



張作相

東北奉軍中的二號人物,張作霖最信任的兄弟,在張作霖被炸死後扶持張學良上位,一生當中在東北頗有建樹,而且骨氣高傲,對日軍和國民黨的高官厚祿不為所動,後病逝於天津,享年68歲。


絕筆歷史


張作霖結拜兄弟有七位:

(1)馬龍譚.山東德洲慶雲縣人,出生一個行武之家,張作霖執掌東北後一直在手下任職,九一八事變後,他與日夲人不來往,民國後官拜陸軍中將,退出軍政後1940年病故。卒83歲

(2,吳俊升山東歷城人,前任奉天巡營統領,在張作霖手下任黑龍江督軍,1928年6月4日與張作霖一道在瀋陽黃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卒65歲;張作霖僅51歲。

(3)孫烈臣遼寧黑山人,一直追隨張作霖曾任吉林督軍,無兒女,1924年病故,卒58歲。

(4)張景惠遼寧治安人,追隨張作霖防營房步下,民國後曾任察哈爾都統和東北省特,別長官,九一八事變後他當了漢奸,任滿洲國總理大臣。抗戰勝利後被蘇軍逮捕,後移交中國,1959年在撫順戰犯管理所裡去世。

(5)馮德麟遼寧海城人,與張作霖同鄉,馮在清年間資歷高於張作霖,民國擔任28師師長,跟張作霖競爭,後被張作霖排擠東北,1926午去世58歲。

(6)湯玉麟遼寧義縣人,土匪出身,早年與張作霖生死之交,曾救過張大帥,民國曾任熱河都統,張學良擔任熱河主席,日夲人進攻熱河,他棄職而逃,後到天津租界當了寓公,1949年病故78歲。

(7),張作相遼寧錦洲人,因名字相象結為兄弟,他擔任吉林督軍兼省長,張學良任東北保安副司令兼吉林省主席,東北政務會委員。九一八後,張作相寓居天津,1949年去世68歲。具體請看下文: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