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評】說到告密,源遠流長,但我最服大明朝!

【醉評】說到告密,源遠流長,但我最服大明朝!

說到告密,大凡對中國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那可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舉兩個例子吧。比如被影視吹捧為漢武大帝的劉徹,他在位時,財政困難,實行算緡。算緡,就是讓老百姓自報財產,根據財產多少徵稅。

如果隱瞞不報或少報,朝廷鼓勵互相揭發。凡揭發屬實,被告者財產全部沒收並處徒刑,而揭發者將分得財產的一半。這稱為告緡。

在告密能帶來真金白銀的政策下,四海之內,到處都是一雙雙灼灼然似賊的眼睛,以致於“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中產階級以上的,幾乎都遭到了告緡。

再如史上惟一女皇帝武則天,似乎還算有能力有胸襟之人。大跌眼鏡的是,也就是在她統治時期,京城設置了類似於舉報箱的銅匭,鼓勵告密。

並且,還下令地方官員,凡是有進京告密的人,地方官不僅不能過問詳情,還得派驛馬送到京城。告密有功的“高者蒙封爵,下者被賚賜”。

當然,與明朝比起來,漢唐的告密又只能算小巫見大巫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有明一代,廠衛橫行,詔獄常興,天下人大抵生活在高壓與恐懼中,縱高官大吏,也難倖免。

朱元璋利用高見賢、夏煜、楊憲等人,“以伺察搏擊為事”,專門“察聽在京大小衙門官吏,不公不法及風聞之事,無不奏聞。”

宋濂乃開國文臣及著名文學家,有一天,朱元璋忽然問他,昨晚你在家喝酒沒?有客人嗎?吃了什麼菜?

宋濂不知朱元璋之意,一一如實回答。朱元璋聽了,滿意地笑著說,“是的,看來你沒騙我。”說著,拿出宋濂前晚宴客時的座次圖。

國子監祭酒宋訥被人誣陷,吏部令其退休。朱元璋察得實情後,處罰了誣陷者,宋訥也留任。

不過,對宋訥這個無辜者,朱元璋也暗地派人監視。之後的一天,宋訥上班時面帶怒容,監視他的人竟把他當時的表情畫了下來,密呈朱元璋。

朱元璋把他找去責問,你昨天為什麼生氣?

宋訥驚懼之極,回答說,昨天因為有諸生把茶器打爛了,所以我生氣。可陛下您怎麼會知道?

這個書呆子,壓根兒就不知道他身邊到處都是告密者的眼睛。

錢宰乃大儒,也是吳越王錢俶的後人,名氣很大。朱元璋登基時,錢宰已老,為裝點門面,朱元璋把他請到京中作國子博士。

有一天,錢宰寫了首詩,“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相當於發點小牢騷,感嘆上班太忙,想痛痛快快睡個懶覺也不行。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一見面就說,“昨天你寫的好詩啊。可你為什麼要誣我嫌你上朝遲了?不如把嫌字改成憂字吧。”錢宰大驚,忙下跪謝罪。

朱元璋並不滿意,不高興地說,”我現在就把你放走,你回去好好睡你的大覺吧。“

對這些令人膽戰心驚的告密者,朱元璋認為乃是他養的惡狗,”惟此數人,比如惡犬,則怕。“也不知道這評價到底是高還是低。

反正,凡是做人艱難的時代,不少人會選擇做狗。

開國之君的作派,多半要影響後來者。朱棣時代,告密事業更上層樓。他於錦衣衛之外,又新設東廠。職業告密者遍佈天下,“以故事無大小,天子皆得聞之。”

有時候,告密者大約實在沒什麼新鮮東西報告,就連人家家裡商量柴米油鹽甚至兩口子敦倫雲雨的情景也報上去,宮中把這些事作為段子笑談。

《明史》作者感嘆說,”刑法有創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東西廠、錦衣衛、鎮撫司獄是也……是數者,殺人至慘,而不麗於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極。舉朝野命,一聽於武夫、宦豎之手,良可嘆也。“

明朝末年,告密更是成為全社會的普遍行為。魏忠賢當道時,遵化知州耿如杞進魏忠賢生祠沒有下拜,被人告發,下獄論死。幸好還沒執行,魏忠賢就倒臺了,才撿得一條命。

魏忠賢倒臺之前兩三年,全國性的恐怖已然形成:四個朋友在一起喝酒,其中一個喝高了,大罵魏忠賢。另外三個人嚇得不敢吭聲。

這時,東廠特務破門而入,當即把四人抓到魏忠賢處。罵人者剝皮,不敢吭聲者受獎。

史書記載,當時“民間偶語,或觸忠賢,輒被擒僇(戮),甚至剝皮、刲舌,所殺不可勝數,道路以目”。

好玩的是,原本屬於草根、屬於被監視的張獻忠,等到他大權在握時,他也十分快活地享受告密的快感。

史稱,張獻忠攻佔成都後,派出細作深入民間,凡偶語觸及者皆處死。

一夜,有兩夫婦在床上閒談,其夫斥責婦人說:你說的都是些張家長、李家短的事。

細作探聽到後向張獻忠彙報,張獻忠笑著說,他說的張家長李家短,就是我張家要勝過自成的李家之兆也。

有人常感嘆《1984》,在我看來,明朝就是1984。這樣的王朝不滅亡,簡直天理不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