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朴槿惠做事總是一意孤行,從不在意民眾感受?

阿佩呀


朴槿惠原本是韓國前總統朴正熙的女兒,面對強勢的父親,朴槿惠多少會有一些懦弱,況且她的生長環境比較優越,也感受不到民眾的那些難處。

之前朴槿惠簽署的慰安婦協議讓韓國人極其失望,這完全是違背民意的做法,朴槿惠的的父親以前是關東軍,不知道朴槿惠有沒有受到這方面的影響,但是有來自美國的壓力倒是真的,如同部署薩德,朴槿惠似乎也沒有選擇,又或者這是朴槿惠的閨蜜崔順實主張的。



不管怎麼說,朴槿惠但凡想到民眾,也不會讓崔順實這個完全不懂的女人干預國家大事,不僅容許閨蜜修改了自己的演講稿,而且還接觸機密文件給出意見,這完全是把國家大事當成兒戲,她應該明白,她能坐上總統的位置,並不完全是她自己的原因,而是沾了她父親的光,當年朴正熙可是帶領韓國人創造了漢江奇蹟,讓韓國實現了經濟騰飛。

可能也是因為總統做的比較容易,帶著父親的光環,自己本身又是一個三無總統,所以非常受韓國人的追捧,一切都太過順利了,如果沒有世越號沉沒和崔順實情人曝光崔順實擅自修改朴槿惠的演講稿等猛料,也許韓國人還沒有意識到他們選出來的總統已經淪為了別人以權謀私的傀儡。

造成朴槿惠今天局面的是她懦弱的性格和悲慘的人生經歷以及相對順利的政治生涯,韓國法院判處朴槿惠33年的有期徒刑顯然是有些過重了,不管這其中摻雜她個人原因還是殘酷的政治鬥爭,她的性格對她今天的結果肯定是有負面影響的。


風雲一點通


朴槿惠之所以有今天的下場,除了有文在寅的報復,韓國政壇的亂象,美國的影響外,朴槿惠自己的一意孤行,也是她走向失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朴槿惠自幼就成長在韓國的“第一家庭”,父親朴正熙的獨斷專行,給她幼小的心裡,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在她就任韓國總統後,對內外政策的制定,幾乎都是由她一人包辦,像她不顧韓國民眾的一致反對,同日本簽署了令人震驚慰安婦協議,在薩德部署韓國問題上,她更是不顧周邊國家的強烈不滿,與美國達成了在韓國部署薩德的協議,而朴槿惠除了對崔順實有絕對的信任外,她的內閣成員和幕僚們,都如形同虛設。


朴槿惠的一言堂作風,一個是“繼承”了她父親朴正熙的遺風,還有就是她背後的“害人精”崔順實,正是崔順實,利用朴槿惠的善良和固執,慢慢的把朴槿惠拖進深淵,還有就是,朴槿惠從小就過著公主般的生活,她對普通民眾的感受,並沒有太多的瞭解和重視,和深入的體會,所以,在世越號沉沒時,在孩子家長,和韓國民眾都對她望眼欲穿時,她卻不知去向,致使300多條鮮活的生命從此消失,到現在,雖然在世越號沉沒時,對朴槿惠的去向有很多版本,但韓國民眾感覺,那都不是理由,一個小小的國家,出了這樣大的事,就是出訪,朴槿惠都應該中斷,所以說,後來,有百萬韓國民眾,為聲討她而舉行的燭光集會,除了朴槿惠親信干政外,世越號沉沒時她的懈怠,也給韓國民眾對她埋下了憤怒的種子。
所以,朴槿惠的失敗,並不是偶然的,如果她能擺正情與法的位置,清醒的,按“規矩”處理好國家與個人的關係,那麼,即使她身在亂局中的韓國政壇,也不會落到如此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