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和羅漢誰地位高?

窮開心198496722


【1】在佛法之中,一切皆悉平等,不應論“地位”,應該論“修行層次”。

【2】觀音是菩薩,修行的層次僅在佛的後面。佛是自覺(自我覺悟圓滿)、覺他(教化眾生引導眾生覺悟)、覺行圓滿(自覺和覺他都圓滿)的大聖人。而菩薩自覺、覺他,然而覺行未圓滿,觀音菩薩其實早就圓滿成佛,由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心願,即要普度眾生,在覺他的事業上就相對沒有圓滿,因為眾生無邊,要度完眾生才算覺他圓滿,覺行圓滿,究竟成佛。

觀音菩薩=自覺圓滿+覺他未圓滿

觀音菩薩的智慧早就跟佛一樣了,就是還有度人的大願需要完成,在佛菩薩眼裡只有完成了,才算佛。地藏菩薩也是這樣。

【3】羅漢的修行層次在菩薩之後,羅漢只是自覺(自我覺悟),由於自我覺悟未能圓滿,在覺他上也就存在障礙,而且只知三界皆空,但未能體證三界皆空,只了斷分段生死。

羅漢=自覺且未圓滿

『 有不妥之處,還請大智大德大辯才者指正!』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無漏加持V大光明藏


感恩邀請。妙色蓮花用《妙法蓮華經》是原文,使您比較容易分別觀音和羅漢誰的地位高?請看:

羅漢: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

這裡的阿羅漢,是最圓滿的羅漢。因為羅漢分為四個級別:初果羅漢,二果羅漢,三果羅漢,阿羅漢。

那麼從經文上看的很清楚,羅漢的特點是:所有的煩惱已經斷除,沒有了煩惱,已經逮到最利益自己的重要東西,成就了自己,得到了自在。可以說,在個人的自利的修行上,已經圓滿。

觀音:菩薩摩訶薩八萬人,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皆得陀羅尼,樂說辯才,轉不退轉法輪,供養無量百千諸佛,於諸佛所植種德本,常為諸佛之所稱歎。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於彼岸,名稱普聞無量世界,能度無數眾生。

<strong>這裡的菩薩摩訶薩,自然包括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是老古佛乘願再來,目的就是度眾生。從經文上可以看到:菩薩不講斷除,而是以慈心為修行的方法,非常善於通達佛的智慧,已經到了成佛的彼岸,關鍵能度無數的眾生。在自利的同時利他。

總體上說,羅漢和觀音有這樣幾個區別:

1、修行方法不同。

羅漢是斷除,一般強制自己斷除不好的妄想,通過苦修等手段,達到無漏的圓滿。這種修行也很容易成就,佛在世時,這萬二千大比丘都已經成就,所以俱是阿羅漢。

菩薩是以慈修身,所以發心就是慈善念。尤其觀世音菩薩在《心經》裡說的很清楚,主要從知識上學習,然後開悟,一步一步的認清真相,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境界。

2、發心不同。

羅漢的發心是首先自利,這種觀點很流行,也就是先成就自己,再幫扶別人,可是這種格局很小。羅漢在自利的同時也有利他,可這種利他不是自覺,不是主因。

菩薩的發心直接在利他上,這種觀點比較稀有,因為她直接跳過了自利,認識到利他就是最大的自利,這個是諸佛最大的智慧,也是無我的表現。也就是說,直接在根本是下功夫。成佛了幹什麼?還是度人。

3、成就不同。

羅漢在小乘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的高,他們把佛和菩薩都歸入阿羅漢,因為對於個人的修行來說,當做事已做,當完成的使命已經完成,當得的解脫已經解脫,此命已經真正的終止,可以永遠歸入大光明藏中,不再輪迴。

菩薩卻不同,明明已經修行圓滿,可是故意要發願再入輪迴度人,於是又有了我執的存在,所以生出了微細的塵沙煩惱不能斷除。也不願斷除,就像地藏王菩薩那樣,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個人的發心在作用,所以常為諸佛如來共所讚歎。

4、名聲不同。

羅漢除非乘願再來,否則修行圓滿以後,就徹底消失了,於眾生修行沒有大的作用,所以你即使成就了,可是你對我沒有任何大的幫助,又關我什麼事?所以不為眾生所感念。

菩薩乘願再來,目的就是幫助眾生成就,完全沒有私心。無私是最大的“德本”,也就是徳本質是無私,所以為眾生所敬仰崇拜感恩稱讚,名稱普聞無量世界。也就是那個世界沒有羅漢可以,沒有菩薩,眾生得度艱難。

5、地位不同。

阿羅漢因為諸漏已盡,沒有分別。所以小乘人自以為真的沒有了分別。其實分別非常的明顯。地位的高低在正法駐世的時代,和像法駐世的時代,以及末法時代,都是有目共睹的事。

菩薩是已經到於解脫的彼岸,可是沒有圓滿,還沒有成佛。所以還是有漏的。但是地位因為利他的發心,非常的高。尤其是觀世音菩薩,在民間信仰最多的菩薩,甚至很多人不知有佛而知有菩薩。看不到這一點不同,說明在心胸眼界上,還是非常的侷限,所以佛教總體上有大小乘之分。

總結:這些還是很簡單的分析,因為無論是羅漢還是菩薩,這裡面都有非常多的知識和層次,不是這麼簡單的區分,需要我們深入經藏去研究。尤其是《大乘妙法蓮華經》,是佛說的最重要一部經典,為什麼又說這部經典,就是告訴你:不要以為修行已經圓滿,佛也有滅度的時候,你即便是迴歸如大光明藏中,可是還有無明的妄想,在因緣成熟之時,要再入世界輪迴。

那麼一切的終點在哪裡?根本沒有終點。盡虛空遍法界永遠輪轉,那麼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利他自利,不是自利利他。就因為這一個發心的不同,世界有了非常大的區分。也必將永遠的輪迴下去!


妙色蓮華妍


羅漢、菩薩和佛都是佛教中的術語,指的是佛教果位,有人把它理解為現實中的職稱,比較形象。羅漢果位:自覺;菩薩果位:自覺、覺他;佛果位: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由此可見,佛的果位是最高的,菩薩次之,羅漢最低。

佛教中神仙的地位相當於羅漢,一般的凡人修煉到一定境界就成了羅漢,羅漢再繼續修行,當達到更高的境界就修成菩薩,菩薩繼續修煉,到非常高的層次才修成佛。

觀音其實應該稱為觀世音,因唐朝諱李世民的世字而改為觀音,是眾多菩薩中的一位,據說已經達到了佛的境界。因此,觀音的地位是遠遠高於羅漢的。



方圓居書法與詩詞鑑賞


首先大乘佛教中,有三個果位,分別是佛、菩薩和阿羅漢。

那麼什麼是果位呢?指的是修佛所達到的境界(你可以理解為等級,初級中級高級)。從果位上就可以明顯看出,觀音菩薩高一級別的哦。

其次,觀音菩薩是不同於一般的菩薩,他的地位甚至高於一般的佛!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 [2] 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再次,我們看看在中國觀音的信眾有多少?甚至比如來佛都還要多!把觀音比喻為中國的聖母瑪利亞都不為過!看看西遊記裡面關於觀音菩薩的描述,有三條特別說明:

1、觀音是五方五老之一(南方南極觀音);

2、觀音到達天庭的時候,玉帝親自出迎;

3、孫悟空說過,觀音乃是七佛之師!

總結:

1、菩薩地位高於羅漢;

2、觀音菩薩地位高於所有菩薩,甚至高於一般的佛!


古風漢韻001


佛教修行果位,有三乘四聖之說,三乘者,大阿羅漢、菩薩、佛,四聖者,概聲聞,緣覺,菩薩,佛,皆出三界,

聲聞,佛在世,聽其言,聞其語,不在世,門聞其法而修的。緣覺者,無佛之世,自聞自覺者,概皆是大阿羅漢之果。菩薩者,共五十二階修得,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

所謂大阿羅漢,又名八不動地菩薩,概其修到十地的第八地境界,離成佛還有三分之一的路要修(從十地算起)。等覺,等等就成佛了,妙覺其實就是佛果了。那麼大阿羅漢也可叫菩薩(八不動地)。那麼四大菩薩皆已成佛,為渡眾生而居菩薩位。

觀音乃七佛之師,久遠劫已成佛,名正法明如來。按一般觀念觀音大於大阿羅漢,但釋迦牟尼佛講法曾說自己也為大阿羅漢。這是廣義的大羅漢,所以說觀音不一定比大阿羅漢大,。




俠隱世界


觀音菩薩早已成佛,佛號叫正法明如來。因其誓願宏深,甘願輔佐西方世界極樂教主阿彌陀佛,普渡眾生,仍作菩薩,廣渡有緣眾生。

虔誠信佛之僧眾,只要每日虔誠唸誦觀世音菩薩聖號,便可蒙菩薩之呵護和加持,息災祛疾,開發慧根、潛能,遠離貪嗔痴,得自在之身心。有志登極樂蓮邦者,只要平日遵守戒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最後必了脫生死,榮登淨土。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嗡嘛呢叭咪吽





靜中乾坤大


羅漢有四果。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他們一步一步證得:人空,心空,性空和法空。阿羅漢是自覺,自了漢。

菩薩全稱菩提薩埵,譯覺有情。菩薩是覺己,覺他。不但自己覺悟明白,還要幫他人也覺悟明白。

菩薩有五十二個品位,又稱十地菩薩,1歡喜地。2離垢地。3發光地。4焰慧地。5極難勝地。6現前地。7遠行地。8不動地。9善慧地。10法雲地。大菩薩等似佛。

佛的品位最高,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沒有比佛的品位更高的了。

他們的品位先得羅漢果,比阿羅漢高的是菩薩。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比菩薩再高的是佛。

人人皆有佛性,皆可做佛。眾生是未覺悟的佛,佛是覺悟的眾生。修行人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觀音當時是菩薩品位,但現在早證得千手千眼佛了。所以觀音比羅漢品位高。




用戶和言悅色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佛講的是眾生平等,所以我們不能用分別心去考慮問題,更不能用分別心去看待誰的地位高誰的地位低。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從職級上來說,觀音是誰?觀音相當於是如來的秘書,屬於特殊職稱肯定是要比羅漢高的,但是這裡面又有職級的區別!例如沙僧被封為金身羅漢,金身羅漢是直接管理五百羅漢的,相當於和四大菩薩同等的地位,這樣來說的話,反而是持平。

在佛教中職級的排名是,佛祖,佛,菩薩,羅漢,而職稱又各有不同,例如五方五老中,觀音和如來是一個等級,所以想要回答的全面,你可以參照我剛才說的這幾個方面去衡量!


一石溫柔姐


大乘佛教裡,講究修成正果,而所謂的正果,即是佛教裡的三種“果位”,即佛、菩薩、阿羅漢。那麼這三種“果位”有什麼區別呢?淺意的理解如下:

首先來說“佛”,佛是既可以解脫自己,也可以解脫別人,還能普渡眾生。

其次“菩薩”,菩薩是可以解脫自己,也可以解脫別人。但不能普渡眾生。

最後說“阿羅漢”,可以解脫自己,不可以解脫別人,更不能普渡眾生。

這種分析下來,孰高孰低,你就明白多了。


張強論壇DW


在佛教中,有三聖道,分別為佛,菩薩,阿羅漢。此三種果位均以離塵世煩惱,出離輪迴。菩薩與阿羅漢所修法門有所區別,因而境界神通也有不同。

菩薩修的是廣利群生的大乘法門,讓眾生出離苦海,證得無礙智慧,因此上,有無量菩薩是曾經已修得佛果的佛陀,為利益眾生故,倒駕慈航,以菩薩的身份來到無量無世界,廣度有情。其中以觀世音菩薩最為著名。

佛為什麼會已菩薩的身份廣度眾生?而不以佛的身份度眾生,這是因為:很多眾生在無明中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世界,這種我執的境界,對佛佗的教法不會認可,只能通過循序漸進之法去教導群生,這個任務正好是菩薩成佛的必經之路,因此上,菩薩會以各種因緣來普度眾生,不辭辛苦,成就無上菩提。

阿羅漢雖已出離輪迴,但屬於自我先度的果位,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遲早會成就佛果,無須佛度,只要通過自我修行頓悟,明心見性,也能成佛,因此上,阿羅漢屬於小乘佛道,他與菩薩的大慈大悲的境界是不同的。

在塵世中,究竟菩薩與阿羅漢誰多?以我目前的看法,應該是菩薩多,在修行的道路上,只有自利利他,利群生,就是行的菩薩道。雖然我們不會參禪打座,但只要心存助人為樂之心腸,慈悲眾生性命,在機緣成熟會聚時,就是菩薩道場。

菩薩在塵世中修行,阿羅漢在深山中修行,二者在追求解脫之道中,很難說出誰高誰低,但在普度眾生中,應該說:菩薩比阿羅漢更辛苦,最後所成就的功德應該比阿羅漢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