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泥瓦匠都是50多歲的人了,沒有人願意學徒,這門手藝怎麼傳承下去?

長江老農


在過去的農村,村民很少有外出打工的現象,能學一門手藝能在家裡多少掙些錢,對於當時的村民來說,那都是很不錯的事情,因此,再過去農村,有不少人家會早早的讓孩子去做學徒,學習一門能養家餬口的手藝,泥瓦匠也是當年村裡熱門手藝之一。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外出打工成為了農村的主流現象,在家裡做泥瓦匠的活遠比不上外出打工掙錢,並且這活也並不是什麼輕鬆的活。村裡的年輕人都願意外出打工,還能找一個比較體面的工作,誰還願意在家裡做泥瓦匠呢。

現在村裡的泥瓦匠,也就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紀的人,這些人外出打工要不是年紀大了,沒有單位願意接收,要不就是家裡上有老下有小出不去,留在家裡做泥瓦匠多少能掙點錢,還能照顧家裡。


說實在的,農村泥瓦匠這個手藝,今後確實難以往下傳承了,試想,現在村裡建房也不像過去那樣簡單了,目前農村修建房子也同城市基本一樣,因此,原有的泥瓦匠工作,將來勢必會讓新型的建築工人所替代,但農村再也不會有以前那樣廉價的勞動力了。


農大知事


農村泥瓦匠都是50多歲的人了,沒有人願意學徒,這門手藝怎麼傳承下去?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現在在農村做泥瓦匠的工錢是實在太低了,在我們農村的泥瓦匠一天的工錢只120-140元,工資雖然低,但是伙食很好。一天吃5餐,一天一包煙。


不過說實話,現在的年輕人是不願意吃那種苦,再說了農村泥瓦匠工錢太低了,沒有吸引力,所以導致沒有年輕人願意學這門手藝。一天的工錢120~140左右,一個月做工30天不休息才多少錢4000塊錢左右。而且還要靠天吃飯,如果一個月下10來天的雨,那麼就沒有什麼錢了,一個月的生活費都不夠。更談不上什麼養家餬口了,到外面隨便找一個工作,都有3000-5000左右,

對於已經結婚成了家的人,家裡有老人又有小孩,那只有在家裡找一份長期穩定的工作,又能賺錢又能照顧家裡。林哥美縫有一個以前在廣東打工時的同事,就是因為家裡父母老了,有5個小孩,老婆一個人在家裡帶不了,所以,他就在農村老家學習泥瓦匠,在農村大概做了5年泥瓦匠,現在已經在縣城裡面發展了,在縣城貼瓷板,一天能賺個五六百,又能照顧家裡老人小孩,還能賺錢多好啊。



其實農村泥瓦匠手藝還是有接班人的,只是比較少而已,畢竟農村的建房需求大,一定會有年輕人學徒的,這門手藝是可以傳承下去。

關於農村泥瓦匠都50多歲的人了,沒有人願意學徒,這門手藝怎麼傳承下去?的問題林哥美縫已經分析完畢,希望能夠幫到你。

大家好,我是林哥美縫,家居裝修行業5年施工經驗。關注林哥美縫,為大家分享最接地氣的家居裝修行業知識。


林哥美縫


農村泥瓦匠,整天與磚、泥、石頭、鋼筋、混泥土等等打交道,夏天在烈日下,冬天在寒風中,既辛苦,又危險,是一項很辛苦的技藝。

在改革開放以前,農民只能從事農業,而農業也是很辛苦的,收入又低。那個時代,泥瓦匠作為一門建築技藝,比從事農業還是要輕鬆些,而且收入也可觀些,所以,那時農村青年都願學習各種手藝,其中也包括學習泥瓦匠。因為學門手藝,總比單一從事農業強。

改革開放後的前段時期,農村因責任制等,收入增多,蓋新房的人家逐步增多,這時,學做泥瓦匠的青年也增加不少。現在城市己建起的高樓,農村的新居,基本上都是那個時代學藝的人建造的。

隨著教育的提高,農村青年己經普遍接受了高中,甚至大學的教育,這些有文化的青年己不把學習泥瓦匠作為追求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工業發展了,農村青年離開農村容易了,就業機會增多了,發展機會多了,他們己覺得泥瓦匠無法達成他們的心願,無法施展他們的才華。

當初比為農要強許多的泥瓦匠,比起務工來,失去了優越性,很少有人再來學做泥瓦匠了。

雖然沒人學,但也無須擔心,農村己有許多跟不上時代的手藝丟掉了。作為泥瓦匠,也許以後的建築工藝會輕鬆、簡易,有句老話,叫有需要,就會有供給,有人要住房子,自然會有人去建的。

神舟飛船,沒有人教的,中國人都把它送上天去了!不難的泥瓦匠,還難得住中國人?!


一生好人2262


泥瓦匠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工作,並且是一份極具技術性的活計,其主要從事砌磚蓋瓦、建房搭屋等工作。在從前的農村,泥瓦匠可是一個吃香的活兒,年輕人想要跟著學徒也要經過層層篩選,但近幾年農村泥瓦匠卻只剩下年齡偏大的人在做,幾乎再見不到年輕人的身影,可見這門手藝已經沒有人願意學習,近乎瀕臨失傳!


在舊時代的農村,泥瓦匠算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手藝活。那個時候農村人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手裡的一畝三分地,很少有外出打工或者就近打工的情況,所以大部分農村人都希望能夠學習一門手藝來養家活口,而泥瓦匠就成了最佳的選擇,其不僅可以經過簡單訓練後就可以工作,而且在當時收入也是非常可觀!

最近幾年,農村經濟條件日新月異的發展,泥瓦匠這一行卻蕭瑟的如秋天一般,基本沒有了新鮮血液!



據村裡的泥瓦匠大工說,做泥瓦匠這一行不僅要整日與泥土、水泥、磚頭打交道,而且工作的環境主要在室外,冬季烈日炎炎、夏季寒風凜冽,用又髒又累來形容也不為過!

根據在村裡的走訪瞭解,泥瓦匠每天要工作8-10個小時,碰上建房旺季甚至要工作10個小時以上,但每日收入僅在100-120元之間,而且趕上颳風下雨天氣就要停工,每月平均工資只有3000元左右!


農村年輕人不願學習這門手藝的原因,大多數是嫌棄這份工作太累而且賺不到錢。現在農村主流的外出務工明顯比泥瓦匠這一行輕鬆許多,並且賺錢也多!

農村為數不多的泥瓦匠,大多已是白髮蒼蒼,他們中很多人已經從事這份工作大半輩子。雖然這個工作賺不到很多錢,但卻是他們唯一的賺錢方式!

農村泥瓦匠這份手藝該如何傳承下去?請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鄉土村夫


首先我要表明,我三十歲也學過泥瓦匠,拜過師。我個人感覺這一行業,現在農村最主要的一條年輕人,做這一行會別人看不起你,說三到四,感覺沒出息,就算是做著這一行的老年人,也有鄙視的眼光看待年輕人做這一行,這是其一。在者就是現在的年輕人的內心事了,也是事實原因,冬天冷,夏天熱,又是暴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一行工資沒保證,不按時發放,又沒有可以依託的地方說理,衣食住行,年輕人更接受不了,太簡譜了。就說這一行有些領導在自毀這一行。也請大家放心這一行不會滅,在不好都會有人做。


黑魁笑點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農村很多的東西都漸漸的消失,一些手藝活也漸漸的沒落。

在以前,農村的房子大多數都是瓦房,房子住的久了,房頂上的瓦片就要翻新。這時候就要請村裡的瓦匠幫忙修整。不過現在,村裡都是蓋的樓房,根本用不到瓦片,漸漸的就沒有年輕人想要做瓦匠了。

不過有些村裡人家裡還是住的瓦房,不過都是住了很久的老房子了,房梁也已經腐朽了,爬到屋頂上換瓦片也是非常危險的一個活計。很多農村瓦匠都不願意修整這種老房子的瓦片


巴食巴適鑽山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該要先回答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幹泥瓦匠了?現在泥瓦匠基本都是月賺上萬元以上,超過了普通白領和基層公務員,但是從事這一行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泥瓦匠“斷層”現象已經日益明顯。泥瓦匠本身也比較辛苦,爬高上低也比較危險,現在年輕人有更好的選擇,所以也不願意吃這個苦了。至於怎麼傳承這個手藝,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我身邊也有很多父母在工地幹了一二十年,根本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再從事這個行業。


小一的美食廚房


我家三代泥瓦匠,我爺爺,我叔叔,我和我堂弟,到我們這一代,可能傳不下去了,我們幹到四十歲,不幹了,我是江蘇蘇州人,我們會幹古建築,只是學了點皮毛。慚愧!


向著自由11


這件事我個人看法,你們不用噪心,不會個個都考上大學的。我是農村的,以前跟你們想法一樣,但事實不是這樣,安徽,四川多的是,我是做外牆保溫的快都沒活幹了都被他們做了。


姜友中


媽媽最愛大寶二寶,外婆離世,他們都我也管啊,真累。好想哭一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