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要重複你的傷害嗎?

你還要重複你的傷害嗎?

接待不少的來訪者們,他們跟你講述著痛苦的經歷,人生的旅途中糾結凌亂,他/她是如何如何的為這個家庭付出,又如何如何的犧牲了自己,總會附帶這樣一句話:他/她為什麼不想想我,為什麼不心疼我,為什麼這樣對待我,為何如此的不公平,為什麼我的生活總是這樣?每當遇到這樣的問題,我總是引導他們一點點的梳理故事的來龍去脈。我總是會問他們同樣的問題:“現在變成這個樣子,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導致今天的結果,以前跟現在是什麼變了?是什麼點燃了你如此悠悠傷痛”

你還要重複你的傷害嗎?

一位來訪者說,她覺得她差勁極了,什麼都做不好,說話做事總會惹別人不高興,不會察言觀色,她覺得生活糟糕極了,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回到家裡更是與家人吵的不可開膠,他不願意回家,在社會上一個正常交往的朋友都沒有。當引導來訪者慢慢走近她內心的時候,她看看到幼年經歷的種種傷痛,在身體的最底層無法抹去,也就是早年的種種經歷讓她不斷的在之後的生活裡尋找著相同的重複性模式。

精神分析中有一個概念,叫強迫性重複。依照精神分析“早期決定論”的觀點,每個人在童年時候,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一些挫敗和創傷。人們在潛意識中都希望醫治好創傷,於是長大後,每每在有條件的時候,就創造類似的情境——這種情境,是一種創傷情境,表面上看是一種不可理喻的“自討苦吃”甚至自虐——然後試圖依靠自己現在的力量,把那些失敗扭轉,醫治好自己的創傷。但其實結果多數是失敗的。於是人們常常一次次重複來過——雖然這種療傷的願望是潛意識的,這種受傷情境的創造也是潛意識的,人們對這種強迫式的重複有可能毫無察覺。

你還要重複你的傷害嗎?

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就是不斷地重複同樣的事情。如果我們學會了愛,我們就重複著愛;學會了封閉,我們就重複封閉。有人把這種事情稱之為“命運”。一個人的現實人際關係,是他的內在的客體關係向外投射的結果。我們對一個人的態度、看法、情感和行為,部分是被這個人“教會”的。每個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都發展出了一整套保護自己的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強大的,也可以說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當具備了這樣的概念後,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一些看似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一個人,如果在小時候遭遇過與親人離別的痛苦,那麼長大後擇偶時,他有可能選擇那些他沒有信心能與之長久生活的異性——雖然這樣的結果常常是不幸的。旁人一般很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選擇,甚至他本人都無法理解。其實不過是他潛意識中試圖醫治好童年這樣一個離別的創傷。為此他選擇一個若即若離的對象,創造一種隨時可能離別的情境,潛意識中試圖用自己的努力去挽留和拯救這段感情,不讓對象離開,以達到療傷的目的。

所以,往往不是外界環境和人對我們有威脅或者想跟我們過不去,而是我們內心向外面的世界投注了什麼,當心中是陽光,外面即使陰天你也會覺得暖暖的,心中有幸福,哪裡都是水雲間。我們總會聽到和看到境由心造之類的詞語,可是有幾人能夠懂得其中的意義呢?從今天開始,不妨坦然面對那個真實的自己,告訴他卸下防禦,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