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為什麼要發展納粹黨?

美麗的富樂山


“納粹黨”是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的簡稱,希特勒就是用國家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法寶來吸引廣大德國選民的。希特勒不是納粹法西斯嗎?怎麼也拿馬克思主義的那套理論呢?真是讓人費解,讓我們結合當時的德國國內外局勢一起分析下希特勒為何拿這兩個法寶來取悅德國民眾併成功上位的。



德國一戰戰敗後簽訂了恥辱的《凡爾賽條約》,自己一戰損失士兵200萬,和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現在百廢待興,民眾窮苦,卻要向一戰戰勝國英法等進行鉅額賠償,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嘛!只好向美國、英國銀行貸款,然後賠給英、法等國政府。

但隨後的1929年開始的由美國首先發生的,迅速蔓延世界的經濟大蕭條讓一切都變了,美國民眾很少去歐洲旅行了,也大量減少商品購買,歐洲少了如此大客戶,只好裁員,甚至工廠關閉,民眾自然窮困。而對德國尤甚,因為美國等大銀行要德國還錢,而德國根本還不上,資金鍊斷裂,大批工廠關門,物價飛漲,人們推一車馬克只能購買到一片面包,人民苦不堪言。

在歷史緊要關頭,希特勒出現了,他首先拋出社會主義,承諾給窮苦人民過上好日子,解決失業問題,自然得到民眾好感。然後適合的甩出第二招國家主義即國家主權至上,答應只要民眾選他的黨為執政黨,他就砸碎拴在德國身上的枷鎖即《凡爾賽條約》,欠的錢一筆勾銷,不用在勒緊褲腰帶去還了。


至此,納粹黨在希特勒手裡得到迅速發展,德國民眾都指望著希特勒能帶領大家過上好日子呢!希特勒又一次拋出“金玉良言”,稱德國之所以是目前的困苦狀態除了以上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國民眾被一股邪惡力量糊住了雙眼,而這股邪惡勢力就是猶太人,納粹將不遺餘力的剷除此邪惡勢力,重新為德國民眾帶來光明,從此就可以走向強大、富強。

在大蕭條的歷史背景下,德國民眾狂熱的響應希特勒的以上的競選綱領。希特勒於1932年7月終於贏得大選,並於1933年1月成為內閣總理,不久興登堡去世,希特勒順勢將總理和總統合體,從此成為德國名副其實的國家元首。
我是歷史小玩家,關注我哦,一起分享更多精彩!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侵權速刪。謝謝!


歷史小玩家


納粹黨前身為魏瑪共和國時期,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全稱應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簡稱"納粹黨",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

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黨首,開始宣揚"納粹主義、反共產主義、反猶主義"。最初的這個所謂的"德國工人黨"成員,只有區區55名黨員,並擔任了黨的主席團的第七名委員。希特勒考慮到,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觀點和目標來改造這個黨,然後他就有可能把自已在維也納時期的思想和經歷,所得出的認識,在一種政治運動中付諸實現。此外,這還為他提供了一種生活保障,從此,希特勒跨出了他一生中最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希特勒主要行徑,在於得力的演說天才。加入工人黨後,揭力展示自己在這方面的專長,在集會上、公眾場合下,鼓吹煽動對凡爾賽和約、"十一月罪人"及對猶太人的仇恨。他的演說不咬文嚼字,開門見山,通俗易懂,大量使用民間語言和戰壕中士兵們的行話,因此其聽眾、將別是大戰中的士兵們倍感親切,從而也使他們始終保持高度的狂熱。希特勒演講的內容,語言的精練,用詞方面的才華,雄辦的論證依據等很塊吸引了大批的追隨者。

接著,被任命為黨內"宣傳部長"的希特勒,大權在握,為煽動吸引群眾,希特勒在黨的名稱上煞費苦心。他利用德國當時盛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股潮流,將德國工人黨正式改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這便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納粹黨"。納粹是該黨正式名稱縮寫字中,前兩個字母的音譯。

他籌劃了黨旗和黨的標誌,黨旗以黑、白、紅三種顏色為底色,標誌是一個"萬"字。萬字幾個世紀以來,在不同的文化範疇中,都是日輪的象徵。希特勒很早就認識到了萬字標誌,對黨員以及外界所具有的價值。萬字和1924年發放的褐色衫以及口呼"萬歲"的抬臂禮,給黨員們一種所謂的"莊嚴感",使他們感覺到自已屬於一個生死與共的整體。希特勒組織的這種國家主義的符號和標誌,以及軍事化的風格,立即對小市民階層,產生一種強烈的吸引力。

總之,希特勒所建立的納粹黨,在其後的政黨競選中,能夠立於不敗之地,都是希特勒富有的組織能力和鼓惑人心的、極富天才的演講,從而造就了他登上德國總理寶座的先決條件。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欲先使其瘋狂!這句話用在希特勒身上,再恰當不過。


蘆嘉玉


希特勒是第七個德國納粹黨的成員。

事實上,原名是1919年,魏瑪共和國時期成立的德國工人黨,1920年改名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取其大寫字母“NAZI”,簡稱納粹。

一戰下士希特勒憑藉極富感染力的演講才華,逐漸取得了黨首位置。以極度仇恨共產黨與猶太人著稱,由於一戰後的(凡爾賽條約),原先為了結束大家都厭倦的戰爭,戰場上還未分出勝負的德國接受了停戰建議,而條約似乎對德國不太公平。

於是,納粹黨一直在宣揚共產黨與猶太人出賣了德國,二戰的屠殺猶太人也是納粹長期宣傳的後果,很多資料顯示,當時差不多所有的德國軍人對屠殺猶太人沒有一絲不安。

1945年,德國戰敗後,解散納粹黨。短短二十幾年,掀起了血雨腥風,犯下了累累罪惡。



一般明月


首先-一戰後的德國.是戰敗國.別的國家逼迫德國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 -德國的兒童也在不平等的生活中慢慢長大出來 -比如德國兒童跟戰勝國兒童打架 -不論緣由-就是德國兒童的原因-好多公共廁所德國人都不準進入-就這樣過了n多年-一直壓在德國民眾心裡的憤怒早就惱羞成怒-也成為二戰 一呼既百應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希特勒正是看見了德國民眾在這種情況下生活的不平等的憤怒-所以才建立了納粹帝國-並且一呼百應聲勢浩大-希特勒也不得不評 為有野心的男人👨


家居小師傅


並非他個人的煽動蠱惑,就推動納粹的法西斯主義,而是一戰時期,西歐的資本利益階層反共反猶太思想就已經盛行,德國戰敗後國內經濟危機激化社會矛盾,極右的仇視資本主義、仇視共產主義、仇視猶太人的思想在破產小資產階級、失業軍人、無業人員中發酵,法西斯主義思想有了滋生土壤,大量右翼政黨如雨後春筍誕生。本就仇猶太、敵視共產黨的希特勒受右翼政黨活動啟發,加入一個所謂的工人黨,決定開展法西斯宣傳爭奪國家權力,得到同樣思想理念的政治野心家、資本家、失業軍人的積極支持,魏瑪政權垮臺後,美國積極提供貸款幫助德國經濟復甦,希特勒通過集權手段解決經濟問題,進一步獲得右翼政治勢力支持並吸收入納粹,消滅取締共產黨、左翼政黨,一步步登上權力巔峰。


黑貓40994931


因要報一戰之仇,而且要征服歐洲,稱霸世界。


用戶58501376019


為了建立自己的政權,從而稱霸世界


球球兔寶寶


作為現代國家無論是君主立憲制還是民主共和制亦或是民主集中制,要想成為國家的領導者,都必須有一個政黨作為背景,在西方無論是總統選舉,還是議會推薦都是政黨中的領導級人物出任最高領導者,因此現代國家的選舉制度雖然可以說是選擇個人,但是實際上是選舉政黨,因此希特勒要想上臺背後一定要有一個政黨做支持。所以當時的條件下,希特勒即使不建立納粹黨,也會建立其他的政黨來支持他登上國家元首的寶座。


永豐說事兒


這個不是他成立的,就好比你進入一個組織你要破壞這個組織建立的初哀嗎?


吾者為之雲


以暴易暴!悲劇中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