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埃及在1973年發動的“贖罪日戰爭”呢?

幸福地帶2


發生在上世紀1973年10月6日的“贖罪日戰爭”或稱“十月6日戰爭”,是以埃及和敘利亞為代表發起的阿拉伯民族對以色列的雪恥之戰。事實證明,以色列並非鐵板一塊,不可戰勝,只要阿拉伯人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戰勝以色列並非不可能。

如果沒有美國的直接參戰,今天的以色列就已經不存在了。其戰前鼓吹的巴列夫防線在埃及軍隊的高壓水槍面前不堪一擊,被燃料燒死在防線戰壕內的以色列士兵其狀慘不忍睹。戰爭初期埃軍的表現可圈可點。

但是,在那個年代,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交戰雙方,而是他們背後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

以色列的坦克、戰車和飛機受損後馬上可以得到修復,明明昨天在戰鬥中已受損的裝備,一夜之間就得到修復,第二天可再次投入戰場參戰。而埃及和敘利亞卻沒有這種能力,蘇聯背信棄義,在戰爭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既不提供情報支援,也不提供戰前答應的武器裝備和零配件。蘇聯方面擔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中東是最敏感的地區,雖然以兩個超級大國為代表的兩大陣營在冷戰,但是,並沒有做好熱戰的準備。

儘管戰後蘇聯答應埃及損失多少武器裝備就免費補充多少,但是,阿拉伯民族的尊嚴是無法彌補的,在那場戰爭之後,埃及開始倒向西方,蘇聯勢力被驅逐出埃及。

再看以色列方面,不僅手中使用著美國提供的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且美國工程技術人員直接參與戰損裝備的修復,零配件和彈藥大量供應。後來情況危急,美國空軍換上以色列空軍服裝直接參戰。而蘇聯當時可沒有這樣的勇氣,阿拉伯民族註定要再次蒙受恥辱。

從目前阿拉伯世界的現狀來看,阿拉伯民族已經永遠失去了重振阿拉伯伊斯蘭帝國雄風的可能。


埃及微生活


以往因為我國站在阿拉伯民族反侵略的立場,對第四次中東戰爭,也就是“贖罪日戰爭”有所褒揚過甚,認為證明了以色列並非不可能戰勝的。



其實現在從客觀的角度看,這場戰爭恰恰證明了,靠阿拉伯人自己,是不可能戰勝以色列的,所以埃及在戰後終於放棄了與以色列戰鬥到底、有你沒我的立場,開始正常交往。而阿拉伯國家也再沒有發動大規模進攻以色列的戰爭。

被埃軍反坦克導彈擊毀的以軍坦克。但是隨後以軍改變戰術,採取坦克與裝甲車1:1搭配,使坦克得到了有效保護,埃軍反坦克導彈的戰果就大幅度下降了

得益於埃及和敘利亞戰前的精心策劃和準備,以色列在開戰後第一個星期,就損失了600輛坦克和裝甲車,相當於總數的三分之一;恐懼同樣損失了三分之一。但最後依然是以色列人打贏了,這個結果證明了阿拉伯軍隊確實是不如以色列軍隊的,而且這個差距還相當大,不是靠一些新式裝備和計謀能夠彌補。

開戰初期,阿拉伯聯軍的蘇式防空導彈沉重打擊了以色列空軍,但地空體系不能迅速機動,對付地面進攻也異常脆弱,結果在以色列裝甲部隊渡河後受到重創

以埃及為例。

埃及軍隊的作戰特點是集中指揮、統一行動,即計劃性很強,但遇到非計劃的突發情況時,前線部隊往往無所適從。埃及人在整個作戰計劃中,把重點放在第一階段的渡河作戰上,儘可能把計劃做得盡善盡美,但世界上哪有完美無缺的計劃呢?埃及人,或者說任何一個軍事家,都不可能預料戰場上可能產生的錯誤,也不可能掌握敵人的行動意志,一旦不能應付突發情況,最初奪取的主動權自然就逐步喪失了。

埃及人一旦實現了渡河作戰的成功,就不知道該幹嘛了,因為後續沒有計劃

具體到細節上,埃及軍隊的缺陷是非常多的。

1、指揮體系非常死板。留學蘇聯的國防部長伊斯梅爾(Ahmad Ismail Ali)有一句名言:“戰爭就是計劃與行動的對話”。他認為下級軍官只要執行計劃就好了,沒必要做其他事情,埃軍連師長一級的指揮官也沒有多少自主權。

2、後勤保障能力不足,協同作戰差,不擅長進行機動作戰。例如以軍渡河襲擊埃軍後路時,埃軍坦克只是在掩體裡當固定火力點使用。

3、埃及人的座右銘是“不必介意”,這是在長期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形成的民族特性(並非種族歧視,只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罷了),所以缺乏時間觀念、作戰行動遲緩,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往往丟失戰機。


海軍史研究會員


埃及在1973年發動的“贖罪日戰爭”中,實際上是和敘利亞聯合起來共同發起的對以色列的突然襲擊戰爭。而這次戰爭取得了非常巨大的勝利,讓以色列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遭遇到了巨大的打擊,雖然以色列最後緩過勁來了,並且做出了一定的補救措施,穩住了自己失敗的局面。然而,他們說遭到的損失卻是空前的。被稱之為“中東小霸王”的以色列在這次戰鬥中被埃及和敘利亞打的非常害怕,而最終不得不和埃及達成協議,歸還了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

“贖罪日戰爭”實際上是以色列唯一的一次敗仗,事實告訴以色列,要欺一個大國並不容易,以色列不斷的欺負各種各樣的國家,然而,在“贖罪日戰爭”之後,以色列才真正的明白了,欺負一個大國是錯誤的,欺負象埃及這麼強大的國家是不能夠戰勝的。所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和埃及普簽訂了並歸還了西奈半島。如果是普通的國家,以色列是不可能這麼做的。可以說埃及在這次戰鬥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並且導致埃及和以色列在直到今日的幾十年中,都沒有能夠再次爆發戰爭,讓埃及顧上了沒有戰爭的安定祥和的生活。

看看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就知道了,以色列佔領了戈蘭高地之後,為什麼沒有能夠還給敘利亞呢?原因就在於敘利亞不夠強大,不能夠給以色列構成任何的威脅,而相反的是以色列卻能夠給敘利亞構成各種各樣的威脅。所以,戈蘭高地永遠的被以色列所佔領而沒有被歸還。西南半島之所以能夠被歸還給埃及,就是因為埃及戰勝了以色列,才能夠成功的讓以色列歸還西南半島。這就是戰爭的力量,這就是國家大小的力量差異。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埃及和敘利亞聯合發動的對以色列的“贖罪日”戰爭,應該是可以載入戰爭史冊的。雖然埃、敘聯軍最終還是失敗了,但顯然也極大地打擊了以色列的器張氣焰。

這次戰爭是埃、敘兩國和兩軍高度協同作戰的一次戰例,它的特點是:

一,戰前高度的戰爭欺騙性;

二,情報工作的高度機密性;

三,國家和軍隊的高度協同性。

四,在絕對優勢條件下以軍反敗為勝的傳奇性。

其教訓是:

一,埃、敘軍隊的裝備現代化跟不上以色列;

二,埃、敘軍隊的素質與以色列軍隊相比還太差。

謝謝


亦喻之


40年前,為了報復以色列的入侵,埃、敘聯手進行戰前偽裝—— “欺騙藝術”:使齋月戰爭初戰大捷

兵法有言:“兵者,詭道也。”在開戰前最大限度地掩飾己方的戰略企圖是獲取戰爭勝利的重要手段。在40年前的中東戰場上,欲雪前恥的埃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臥薪嚐膽,採取一系列戰前欺騙和偽裝手段,終於迷惑住以色列,取得了“齋月戰爭”(也稱“贖罪日戰爭”或“十月戰爭”)的初戰大勝。事實上,阿拉伯國家的“欺騙藝術”至今仍被各國軍界津津樂道!


憶江朝南


以軍在歷次中東戰爭中表現出的卓越指揮藝術與以軍士兵前赴後繼效總於國家的作戰精神,創造了以精銳之師以少勝多的奇蹟,不僅大大開拓了以色列國家的生存空間,也使國際社區從此對以色列民族刮目相看。中東戰爭過去數十年了,以色列從一蕞爾小國用戰爭手段發展成中東地區乃至全球握有核武的軍事強國,無疑是一部人類歷史具有教科書般的經典傳奇,對後世人們造就自強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深刻的昭示意義。


活著d知覺


 贖罪日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開始的一至兩日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週,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蘇伊士運河(原來的停火線)。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已經殲滅了部分埃及軍隊。

從軍事角度看,這次戰爭沒有徹底戰勝以色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質是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沒有雄厚、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不能自主生產戰爭物資,無力應對長期消耗戰爭;其次是在軍事體制上,沒有以色列那樣完善的全民預備役動員體制,投入的軍事武裝力量多是僱傭職業兵,在最初的勝利後沒有能迅速擴大戰果,讓以色列緊急動員,使兵力優勢迅速喪失;另外就是戰術呆板,讓以色列發現防禦漏洞渡過運河西岸,喪失了戰略主動權。

儘管這次戰爭最終依然以平局而結束,但是阿拉伯國家依然取得了成果。首先是打破了美蘇共同發表的中東問題“凍結在冰箱二三十年”的立場,把解決中東問題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削弱了美蘇主導中東的地位。交戰雙方脫離接觸,在經過聯合國等斡旋後,埃及收復了西奈半島部分領土,敘利亞收復戈蘭高地大部。隨後薩達特主動與以色列友好,開啟了土地換和平的政策,收復了全部失地,奠定了中東和平的基礎。從國際環境看,當時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無力長期支援遠離自己的以色列同整個阿拉伯世界戰爭,以色列也無力長期在多條戰線打消耗戰;阿拉伯國家聯合用石油禁運武器同西方鬥爭,也讓西歐保持中立不支持以色列,薩達特奉行的自主、靈活的外交、軍事戰略,獲得了國際社會多數擁護,他推行的土地換和平戰略也得到以色列在內的中東多數人民擁護,符合中東地區的長遠利益。

  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的影響,相比六日戰爭時埃敘約(約旦)聯盟的慘敗,阿拉伯世界對於戰爭早期的進展,在心理上感到一些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進程以及埃及的門戶開放政策鋪路。《戴維營和約》簽署後,以埃關係正常化,埃及成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了前蘇聯的勢力範圍。

 這場戰爭使阿拉伯國家瞭解到他們無法在軍事上擊敗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之間的和平進程得以展開。在戰爭結束時簽署的和平協議是自1948年的戰爭以來,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首次公開進行對話。最終阿拉法特也被迫放棄武裝鬥爭,試圖與以色列和平解決巴以爭端,因此阿拉法特和沙龍共同獲得了那一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東山軍迷


1973年。贖罪日戰爭,是以色列挑起的戰爭。他以中東小霸主的。地位。佔領埃及的西南半島。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埃及和敘利亞。合夥打了小霸主。這也是以色列唯一的一場敗仗。和埃及打仗。還有敘利亞。合大國打仗,他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在戰爭的逼迫下。最後簽了協議。歸還了埃及。的西南半島。而 至今未還。敘利亞的戈蘭高地。證明了。敘利亞還是一個薄弱的小國,跟著美國在腚後頭的。以色列。經過啦埃及和敘利亞的這場戰爭,,幾十年沒有。打過仗了。美國到哪,他就到哪。選是他的武力。和它的存在。他雖然是小霸主。埃及國大還是被他強。


石來運轉232986998


以色列一個建立在戈壁沙漠上的國家成為了發達的農業國家,工業國家。這才是最神奇的。一幫阿拉都發展不起來,有些國家地大物博,發展幾十年還是個農業,工業落後國家。哎


風吹古城698


埃及軍隊雖然有幾千量坦克,但是幾次中東戰爭。埃及都是我以色列的敗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