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樞和他的《草書韓愈石鼓歌》

鮮于樞和他的草書石鼓歌

鮮于樞和他的《草書韓愈石鼓歌》

鮮于樞,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官太常博士。趙孟頫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餘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餘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在當時,二人書法並稱“二妙”。

其草書學懷素並能自出新意,書法功力紮實,筆法古樸、結體謹嚴、行筆瀟灑自然。元代袁褒稱:“困學老人善迴腕,故其書圓勁,或者議其多用唐法,然與伯機相識凡十五,六年間,見其書日異,勝人間俗書也。”

【草書韓愈石鼓歌】

鮮于樞《石鼓歌》有三種版本流傳。上圖介紹的是現存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可靠的版本。

此作雖為草書,但在筆法上,多以中鋒運筆,體現出筆畫沉穩之感。鮮于樞在草書上對懷素用功最深,而此卷書法多呈現魏晉小草及孫過庭《書譜》的面貌。章法上,少有大草的連綿,多是字字獨立,意態精到。

啟功評鮮于樞:“其最勝者推行草書大字,今傳世真跡若書東坡定慧院海棠詩韓愈《石鼓歌》,少陵行昭陵詩等,俱稱上選”,正道出了此帖的特點。綜而觀之,無論字大小,體之行草,均定法。結字盡現莊嚴,極少任情揮斥之筆。

【《石鼓歌》流傳的三種版本情況】

鮮于樞《石鼓歌》有三種傳世。

第一種《石鼓歌》,縱34.7釐米,橫497.6釐米,月和名款。與第二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本相比,用筆沉著穩健、氣象雄渾,更顯老到,當為最晚年所書。卷後明代書法家陸深稱“石鼓文字奇也,韓此詩又奇,困學書此力與之敵,又奇也。”碧城跋語“此卷渾灝精實,字字跳躑紙上,氣象雄傑,直與韓詩體格相稱。古人神采之不可掩如此。”

第二種《石鼓歌》,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此帖縱44.8釐米,橫36.7釐米,書於1301年,鮮于樞56歲時,也是其晚年代表作品。點畫如綵帶捲動、婉轉多姿,字形大小不一,充分體現出王羲之筆法和韻致。

第三種《石鼓歌》,出處不詳。此書較之前兩種草法過於嫻熟、點畫流暢取媚。筆法尚可觀,但線條缺乏骨力,章法連帶過多而顯慌亂。所以,此本的真偽仍需確定。

鮮于樞和他的《草書韓愈石鼓歌》

(圖為陸深跋鮮于樞《草書韓愈石鼓歌》本

鮮于樞和他的《草書韓愈石鼓歌》
鮮于樞和他的《草書韓愈石鼓歌》
鮮于樞和他的《草書韓愈石鼓歌》
鮮于樞和他的《草書韓愈石鼓歌》
鮮于樞和他的《草書韓愈石鼓歌》
鮮于樞和他的《草書韓愈石鼓歌》
鮮于樞和他的《草書韓愈石鼓歌》
鮮于樞和他的《草書韓愈石鼓歌》
鮮于樞和他的《草書韓愈石鼓歌》
鮮于樞和他的《草書韓愈石鼓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