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第一款隱身戰機,與殲20競爭落敗,全因被俄羅斯帶偏

自從美國引領全世界進入隱身戰機時代之後,各國都開始進行隱身戰機的研發。我國也不例外,除了成飛的殲20和沈飛的殲31之外,其實我國還有很多隱身戰機型號。

沈飛第一款隱身戰機,與殲20競爭落敗,全因被俄羅斯帶偏

新浪軍事4月2日發佈了一篇文章,我國曾同時研製7種隱身飛機,成飛一家就獨佔4款型號。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了沈飛曾經研製的一款隱身戰機:雪鴞。這是一種與殲20同臺競技的隱身戰機,但是由於設計上受俄羅斯影響較大,最終指標過高,隱身能力不足而停留在模型階段。原因就在於沈飛被俄羅斯帶偏了:複雜的三翼面設計,飛控設計將超級複雜,是沈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雪鴞隱身戰機最大的亮點是過失速機動,經過從1991年到2006年的多輪設計,找到了一種比較特殊的佈局。這種佈局採用雙三角翼帶渦襟翼,邊條翼,三翼面佈局,帶前緣延伸邊條的前翼和前翼邊條翼,失速迎角高達65度,進入了高風險的過失速機動範圍,與美國F22戰機處於同一水平。

沈飛第一款隱身戰機,與殲20競爭落敗,全因被俄羅斯帶偏

五代機要求超音速巡航和超級隱身能力,又要求在高亞音速方面有較高的過失速機動性。另外,還有航程,有效載荷,起降性能等要求,這些要求要想得到全部滿足,主要取決於飛機的升阻比,零升阻比,升力系統等氣動特性,以及飛機的前向,側向RCS平均值,最大值等隱身特性。雪鴞戰機主機翼採用了雙三角翼,理論計算和吹風顯示能夠進行1.5馬赫超音速巡航,滿足1.5馬赫時零升阻力系數小於0.035的指標。不過,它明顯比不上殲20採用的48度後掠角三角翼。殲20戰機的機翼具有更大的超音速巡航升阻比。而且由於飛機元素較少,隱身性更好,機體更輕,價格更便宜。

沈飛第一款隱身戰機,與殲20競爭落敗,全因被俄羅斯帶偏

至於當年為什麼雪鴞要採用三翼面外加邊條翼和雙三角翼這種奇特的設計,最重要的還是受到俄羅斯飛機設計的影響。眾所周知,沈飛一直在進行殲11的生產,也就是蘇27的國產化生產,與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交流比較多。俄羅斯人給沈飛的數據裡有一項,就是F22的正面RCS為0.1平米,結果我國將隱身戰機的正面RCS定為不低於0.4平米。成飛最初報出的數據就是0.1平米,與F22一個級別。但是沈飛報出0.4平米,直接導致其設計的雪鴞戰機下馬。

沈飛第一款隱身戰機,與殲20競爭落敗,全因被俄羅斯帶偏

隱身能力不行,是雪鴞戰機失利的最大原因。當然,由於機翼選擇也有問題,超音速巡航也比不過殲20。綜合起來看,雪鴞更重,更貴,在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方面都不如對手,落敗也是必然的。最終殲20戰機經過努力,正面RCS也逼近F22的真實RCS數值:0.01平米到0.01平米之間,當然,具體的數據是十分保密的。雪鴞戰機只是做了一模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是俄羅斯蘇37戰機的一個隱身版本罷了,還不是一個徹底的隱身版,最終落選也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