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的高房價是導致人口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你認可嗎?

一字板肋玉麒麟


Q:有人說, 中國的高房價是導致人口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你認可嗎?

A:題主的表達不嚴謹,我認為更準確的問法應該是,中國的高房價是導致人口出生率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你認可嗎?我是認可的。其實每個人的經濟能力不同,考慮生育時的角度和態度不同,有可能答案是不同的。從社會層面的研究來看,我們應該考慮大多數人的情況再來下結論。不應該紅口白牙,主觀臆斷,應該用數據說話。

2019年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8年全年人口數據。2018年末我國總人口已達13.95億,環比增加了530萬人。但仔細瞭解人口結構,則令人擔憂,因為老齡人口在不斷增加,嬰兒出生率卻在不斷降低。2018年16歲~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下降了470萬人,新出生人口為1523萬人。在全面二孩的大背景下,新生兒出生人數環比數據卻大幅下降了200萬左右,此前每年的波動數據僅為幾十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已演變成為無可辯駁的事實。人口負增長的拐點很可能提前到來,形勢嚴峻。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一言概之,成本高、風險高、收益低,得不償失。具體講,養育陪護子女的成本過高、女性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生育年齡女性的不斷減少、生育觀念的轉變、高房價、高教育成本、高醫療成本、高通脹、養老成本等等。在這些高成本中,高房價是無可辯駁的主要原因。近日,廣發銀行聯合西南財經大學發佈了一份《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據統計,中國城市家庭戶均資產為160萬,平均77.7%都投到了房產上,佔比過高,就是充分的證明。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我國房價的重負,以及談婚論嫁、生育寶寶時無法迴避的,必須考慮的因素。

在我國,沒有房子,談戀愛、娶老婆都很可能成為難題,丈母孃這一關就不好通過。高房價捆綁了眾多的房奴,更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生育的意願,成為最有效地避孕藥。在一線城市,如果有自己的房子,月入一萬還可以相對安穩地生活,但如果貸款買了房,再加上生活的其它成本,月入一萬就可能會捉襟見肘,焦頭爛額,對此房奴一族應該最有體會,何況月入一萬的人還是少數,是2019年1月25日國家統計局在宣佈工作時長的調查數據時所說的高收入群體。那麼面對高房價,國家統計局所說的月入5000元~10000元的較高收入群體,2000元-5000元的中等收入群體,以及2000元以上的低收入群體,又會是怎樣的不堪?

不難看到或聽到,我們身邊的大部分年輕房奴一族一提起生孩子,最惆悵的就是生孩子和還房貸、教育費用、醫療費用、養老費用等一系列成本的矛盾,難以同時承受。另外在現代職場,本來競爭就很激烈,壓力山大,職場女性除了以房價為主的經濟成本,還要考慮孕期、產期、哺乳期三期的被替代後的連鎖效應,職位的機會成本和就業風險也不容忽視。要孩子,有可能要選擇捨棄升值加薪的機會。麵包和房子,孩子,養老的幾何題不好解。

綜上,種種因素的共振使得我國城市中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了。高房價無疑是罪魁禍首,衷心希望頂層運用大智慧,逐步解決治理這一難題,讓年輕人想生,敢生,提高生育率,這樣我們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後繼有人、朝氣蓬勃!

我是“水流雲在草青青”,認真誠懇的退休顧問,歡迎大家加我的關注,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願天下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水流雲在草青青


我是一個70後。住在四五線的小城市。月收入4000多。貸款買了一套房,有一個男孩兒,每月還貸3000。水費100,電費200。天然氣一年300塊錢足夠了。手機費一個月100。網絡是免費贈的,不花錢。每個月的固定花費在3500元左右。家裡生活的費用,孩子的學費,書費以及輔導班兒的費用,以及換季買衣服的費用。都是媳婦兒花,她的工資3500。幾乎沒有剩餘。我們還要攢一些錢,預留將來可能面臨著親朋好友,同事之間的婚喪嫁娶。以及雙方老人得病需要花錢的費用。一個孩子我感覺到經濟壓力很大,如果是兩個孩子,我想我需要賣血才能維持這個家庭的運轉。


賊鷗69454199


中國的高房價,確實讓人們不敢輕易多生孩子,尤其是生男孩。這個問題,是導致中國人口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在中國的大多數地區,居高不下的房價大大超出了人們的實際收入水平。因此,在放開二胎生育之後,甚至在鼓勵生育的前提下,大部分夫妻依然不敢多生一個孩子。

有些小夫妻在結婚之時,便是貸款購買的婚房,幾十年內存在著還房貸的經濟壓力。在這種狀況下,哪還有多於的錢去再撫養一個孩子,即便想生也不敢生。

還有一些第一胎生了男孩的夫妻,想生二胎,但同樣有擔憂,怕萬一再生個男孩,除了撫養外,未來買房的壓力過大,因此,索性不生。

另外,現在的大部分女性在結婚前都要求男方購買婚房。而如今的高房價,不是誰想買就有那個實力去買的。從而,導致一部分經濟比較困難的適婚男性因買不起房而結不了婚,連婚都婚不了,還談什麼生孩子。因此,高房價導致中國出現了一大批單身男性,他們更沒有生孩子的機會。

如今的普通老百姓,可以說是談房色變。誰都想買套新房子住,只可惜買不起,想生孩子,先得考慮未來能不能給孩子買得起房,假如買不起,便沒有生孩子的勇氣。

所以,超高的房價帶來了諸多問題,直接影響了新生兒出生率,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我國人口下降。

除此之外,撫養、教育、醫療等,同樣制約著人們生孩子的勇氣,歸根結底都是經濟壓力的問題,因為現在大部分人的收入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生不起、養不起孩子,為孩子買不起房,人口自然會下降。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怎麼能說大國的房價高呢?在我看一點都不高啊!甚至是太低。如果房價真高的話,南昌第一檢查室副科長徐林保怎麼會有三百八十套住房呢?原鐵刀布長劉志軍又如何坐擁三百七十四套住房呢?再如總後侵布高官谷俊山名下也有三百套住房呢?,筆者在此就不一一細數了。



這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字,這一座座富麗堂皇的豪宅,如果價格虛高的話,上述人物又怎麼能買得起呢?既然一個人能坐擁數百套房子而仍然慾壑難填,從邏輯學角度說,這說明房子的價格肯定是不貴,不然的話,這一類人的鈔票又會是從何而來呢?



再說了,房價高了說明GDp高,GDp高了說明財政收入高,財政收入高了,說明黎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相應的學生入學,病人住院,農人養老,殘疾保障、癌症治療,白血病就醫,等等一切就都不再花錢了,事實上也是全免費了,這就是數學上的等於第三個量的兩個量相等,難道說這不就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大國夢嗎?


其次,房價高了說明國人的身價高,如果房價能上升到每平方一百萬元,那麼大國人家家戶戶豈不都成了億萬富翁,如其皆大歡喜的事情,尤待於房價的迅速躥升。




從國際戰略學角度講,如果大國的房價再上升一兩倍,二零一九年上半年,就們的GDp可以首次超過米國,並且從此以後會永遠把米國甩在身後。看看對方快要趕上的時候,只需要雲淡風輕的來一次提高房價就行了,其它什麼也不用幹,既可以省心,又不費力氣。可謂是拉屎扒地瓜一舉兩得。




筆者最近就偽命題“高房價”做了一次大規模的社會調查,範圍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從青藏高原,到東海之濱。行業三教九流,人物士農工商,側重於工農學生,捎帶問冗官俗吏,大家一致的意見是,房價需要大漲,才最符合民意。只有更高的房價,而沒有最高的房價,“房子雖說是用來住的,但法律也沒有規定說是不能炒的”。

上午回了一趟老家,給老母親準備了一些年貨,剛進屋坐定,就湧進來一幫光屁股的發小,遞煙敬茶的檔口,村議員杜撇子一撇嘴問我說“你們大淄博的房子現在多少錢一平方”,我怕說實話把他嚇尿了,便含糊其辭的回答“在一萬到一萬五之間”,老杜聽了我的回覆,顯然是氣不打一處來,他把嘴上的大半截煙扔在地下碾了一腳說“價格怎麼這麼低,什麼時候才能長到一百萬一平方”,我為杜大叔的話錯愕的目瞪口呆,但還是故作斯文的說,一萬多就就夠嗆了,目前大多數人已經買不起啦,更何況你說的一百多萬一平方呢!老杜睥睨了一眼磐石的窮酸文人相,突然嗷的喊了一嗓子說“你知道現在我們農民的人均年收入是多少嗎”,我重新給杜大叔點了一支菸說“願聞其詳”我家今年收入三千萬。買個吊“及吧”房子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不過,低於一百萬一平方不買,丟不起那個人啊。磐石唯唯。



磐石礪成的砥柱


房價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還有教育,醫療,通貨膨脹,就說教育,我身邊同事,三線城市,幼兒園一學期5000塊,剛生小孩的,由於三聚氰胺事件,都買進口奶粉,一罐幾百塊,只夠吃一週的,現在升學競爭越來越大,很多都上補習班,一個假期幾千塊,2個假期上萬,還不包括平時請家教的錢。醫療,現在看病貴的要死,醫生只靠儀器看病,問你病情後,先咔咔咔幾個儀器檢測,幾百甚至上千塊就沒了,這才剛開始。小時候感冒一版感冒藥才5毛錢,現在生個感冒幾十塊下不來。通貨膨脹,以前100塊能花好久,現在100塊去趟超市就沒了。工資呢,都沒翻倍。孩子真的養不起。


誰人不識你是君


我來說兩句吧,我想我更有發言權一些,我在杭州

我們小孩子上中學了,學費一年3.2萬,補課費1萬,伙食費一年7000,服裝一年1000,班費資料一年1000。

家裡車子2萬一年,房子四萬一年,每個月給丈母孃兩口10000。

每個月吃飯,1000打底,一年一萬塊,過年過節給家裡買東西差不多5000塊,應酬請客最少5000塊。

家裡水電,家電損耗,平均每月得要500一年得6000塊

季節換衣服,褲子,襪子,鞋,短褲這些一個季度2000塊,一年要7千。

根本就活的很累,沒時間管孩子啊,月薪一萬以下的根本就不要考慮把孩子養好了,能吃飽就燒香吧!


趙哥140824091


高房價使育齡年青人無法結婚,因為在他工作的城市一般買不起房,一拖再拖就成大齡青年了,即便這樣也買不起房,而買房子的年青人都靠貸款活著,每個月還貸壓力這麼大,沒有一點安全感還敢要孩子嗎?結果還是一拖再拖,而即便要了孩子,還能有時間生二胎嗎?一胎長到9歲,再要二胎,哈哈,已經是奔4了,年齡大了,也不想要了。

萬惡的高房價,你怎麼比避孕套都好使,成功控制了人口增長,成功地讓年青人從避孕狀態,活到了大齡狀態,活到了沒有幸福感狀態,最後就是長期的還貸壓力緊張狀態了。

任何民生需求都是大問題,如果吃不起,餓的要死,會不會亂?如果上不起學,社會會不會亂?如果住不起房,還不起貸款 社會會不會亂?不能把民生基本保障和需求變成壓榨人民血汗的工具和理由。


董洹宇


比較認可這個觀點。

有人算了下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最後得出了一個比較通俗的結論:多生個孩子,等於多買套房。當然這套房是以全國平均房價來算的,而不是以北上廣深的房價來計算的。

韓國統計部最近做了個2018人口動向調查結果,發現生育率創了自1970年有統計以來的新低。就有分析指出,就業難、購房難及育兒費用高、教育支出多是主要原因。這說明,導致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下降的原因中,一定會包括購房難。購房難,不會有太多的原因,唯房價高爾。

韓國是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富裕程度自然高,而同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也是一個不太敢生孩子的國度。原因是買房要排隊,以及職場競爭壓力大。可見購房因素,也是新加坡人不太敢生孩子的原因之一。

房子首先決定了戶籍,而戶籍又對子女受教育起到相當大的影響。所以,沒有房子不僅會影響到生育,甚而連能不能及時結婚都影響到了。所以房價太高,既阻止了多生,也使得結婚年齡有往後推的趨勢。這些都是人口增長的不利因素。在一二線熱點城市,30歲以前能買到房子的,大抵是要啃老的,否則光憑自身,實力是不允許的。

也有個粗略的估算,就是在一個家庭中,夫妻兩人的收入,如果生二孩,那麼差不多有接近一半收入要投入到培育孩子費用中。剩下的一半的收入,如果能抵得上房貸,那麼收支相對平衡。如果抵不上,那就有點慘了。畢竟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要面對很多東西,比如工作要穩定收入要還可以,比如房貸有了可能還有車貸,再比如養了孩子可能還要贍養老人。所以在生育上要做加法,絕不是一時興起,很多時候是經濟狀況的考量。

上述之外,還有一個生育跟房子、房價有關的事情。那就是房子住得大不大。如果只有兩居室又想生兩個孩子,那麼居住條件就差了很多。據說,美國人住公寓的一般少生孩子或不生孩子,而住大房子且門前還有草坪的,那麼孩子一堆的可能性很大。當然,房價越低,住大房子的可能性越大,房價越高住公寓的可能性大。所以,最終還是房價決定了能不能多生。


波士財經


不是主要原因

我認為主要是兩個原因,首要原因是計劃生育。其次是城市化發展。

首先看我們國家歷年人口出生數量及生育率:

1958年:1714萬;生育率5.48;

1968年:2772萬;生育率5.94;

1978年:1883萬;生育率3.0;

1988年:2457萬;生育率2.3;

1998年:1401萬;生育率1.49;

2008年:1608萬;生育率1.45;

2014年:1687萬;總和生育率1.61;

2015年:1655萬;總和生育率1.62;

2016年:1786萬;總和生育率1.62;

2017年:1723萬;

2018年:1523萬;

備註:生育率:指一定時期內 (通常為一年) 出生活嬰數與同期平均育齡婦女(15-49歲)人數之比;總和生育率:她們終身平均生育的孩子數稱為總和生育率。

為了數據的詳細和真實統一性,2014年之後的生育率我採用的是“總和生育率”這個指標,因為我們國家是前期生育率很高,所以導致“總和生育率”比“生育率”要高一點,而真實的“生育率”我在統計局也沒找到數據,百度的數據也不連貫,所以沒有采用,但是在《參考消息》中看到一個數據,說2010年之後的中國“生育率”是1.1-1.3之間,甚至有些媒體寫到只有1.05,這些數據我都沒有采用,這裡講出來給大家做一個參考吧。

總的來講我們的人口生育率是在逐漸降低的,1987年和1988年是生育數量的高峰時期,達到2500萬人,80後應該很有感受,因為他們高考的時候,人數可能是最多的。

1999年是生育數量的低谷時期,出生人口不足1400萬人。主要是生孩子的母親數量比較少,因為70後的數量少。

1、計劃生育是導致人口減少的首要因素

這個大家都能理解,不需要解釋了吧,原來一家可以生三五個孩子,現在突然只能生一個,人口不少才怪了,1982年計劃生育正式定為國策,1978年的生育率是3,1988年的生育率將為2.3,1998年就講到1.5了,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好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是湖南人,家在農村,我們這一輩那邊每家都是兩三個兄弟姐妹,只有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是嚴格執行了計劃生育政策的,其他的都是罰款就可以生的,儘管如此,數量也是在3個以內佔了大部分,和我們的父輩五六個兄弟姐妹相比已經是減少很多了。因為畢竟也沒有那麼多錢罰款,而且有時候還需要躲出去生孩子,生完了再去認罰。

東北因為是國企重鎮,不執行政策恐怕飯碗難保,所以執行很嚴格,這個也是造成現在東北人口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在上學的時候,我們的同學當中,來自東北的幾個同學都是一個孩子的,我這個範圍可能有點片面,我沒有詳細查數據,有資料的讀者可以補上。

2、城市化的發展進程是導致人口減少的第二個因素

市場化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解放了女性作為勞動力,作為勞動力供給的一個重要來源,在事業上花費的時間更多,而且時間更為嚴格,在農村時,你的耕作時間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在企業、工廠上班,你的時間是固定的,八小時工作制是打底的,這個導致女性在生孩子,養育孩子方面的精力和時間就少了,生育的慾望自然沒有那麼大。

生育一個孩子對於一個女性而言,對事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懷孕1年,養育3年(孩子頭3年是全天候需要人照顧的),一個人的事業中斷兩三年,對職場女性的事業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再生第二個孩子就謹慎得多,生第三個孩子更是慎之又慎。

養育孩子的成本逐年上升,以前生孩子容易,養孩子也簡單,多張嘴巴,加雙筷子,現在對孩子 的培育是下了血本的,以前孩子當牲口養,現在的孩子當寵物養,各種成本讓年輕的夫婦都對生孩子望洋興嘆。

從世界範圍來看,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生育率也偏低,經濟落後的地區反而生孩子和玩一樣,一直是地球造人的生力軍。而且這個趨勢是不可逆的,經濟一旦發展上去造成生育率降低以後,生育率是很難恢復的。日本對這一點最有體會。

3、人口是市場化經濟體系下最重要的生產力

在一個非市場化經濟體系下,人口可能是“負擔”,因為生產效率低下;在一個市場化經濟體系下,人盡其能,成為了最核心的生產資料,也是最重要的生產力。

我主做股權設計/激勵、併購,業餘股民,愛好搏擊

業務合作,請私信


壹號股權


這是是其一,醫療和教育是養育兒童最大的阻礙!現在孩子從出生到上小學這幾年,你看看去醫院的次數,花費的金額有多大!大人同樣不敢生病,去一次醫院沒有幾百你別想出來,有些得大病的,賣了房子都不一定能治好,有醫療保險的還好,但國內還是普通打工者居多數吧。

說說教育,孩子學習是真的需要花錢培養,你去個普通學校,老師們管的不嚴格,學習氛圍不重的,孩子一樣會變得懶散。好的私立學校費用高,但學習氛圍是很高的,在老師管的嚴,都愛學的氛圍裡不說孩子會學的好些不。

可以問問周圍有孩子上學的,沒補過習的真的很少,就算你成績好,要考好的學校不去參加衝刺補習班,去參加校招考試也是是很玄的。暫時說這麼多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