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女兒國是《西遊記》裡最難的一關?

九九八十一難裡,那一關最難?

,藉助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來講述修行理論。唐僧原本是如來佛身邊的金蟬子,卻偏偏不聽佛法,輕慢佛祖,怠惰修行。所以才被貶入凡間,要從遙遠的南瞻部洲出發,跋涉十萬八千里,到西牛賀洲去取真經。寓意著人們求道總是捨近求遠,越親近佛法的人往往不知要修行,得讓他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夠拜見真如。

第九十九回,諸神向觀音彙報,說“唐僧受過之苦,真不可言。”並奉上了劫難簿子,觀音一一清點。其中第四十三難叫“西梁國留婚”,對應女兒國的故事。讀者們或許會疑惑,女兒國並無妖怪要傷害師徒四眾的性命。而且國王對唐僧十分痴情,以傾城之貌和舉國之富相托,對於一般人來說,這分明是大福氣、大幸運,怎麼也算入八十一難裡呢?

要理解這點,就得明白《西遊記》是修道之書,凡有阻於西天拜佛見真如的事,都可算為劫難。修道者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見真如。修行路上總會遇到各種考驗,有心魔誤導、外道迫害、四聖試探以及自我意志不堅等等,通不過考驗,可能就會半途而廢。

“西梁國留婚”是最大的一個考驗之一,傾城之貌和託國之富的誘惑,不是常人所能拒絕的,只要觸動凡心,就會半途而廢,再也無法上西天,不得見如,實為大劫難。

為什麼說女兒國是《西遊記》裡最難的一關?

傾城之貌與託國之富的誘惑,實為一大劫難

“西梁國留婚”難在何處?

佛法對情愛諱莫如深,認為它是通往修行之路上的一大障礙。早在《四十二章經》裡就說:“人從愛慾生憂,從憂生怖。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寫了一個故事:有一個書生與一名女子相愛,女子病重將死,悽戀萬狀,氣息已絕而仍抓著書生的手腕。書生悲痛萬分,日夜思念不已。之後在夢寐裡常常看見女子的魂魄,久而久之,連白天都能看見。問她不回答,叫她不回應,靠近她就會消失。書生因此抑鬱不樂,日夜悲泣,慘然厭世,惘惘而生心疾。他的父親認為是鬼魅作怪的緣故,於是把書生安置在寺廟裡,希望女鬼不敢入佛地,可是書生住進寺廟後仍然看到魂魄。

有一名老僧知道後,說:“種種魔障,皆起於心也。果此女耶?是心所招也,但空爾心,放得下,則一切俱滅矣。”認為所謂的女鬼只是情慾所產生的心魔在作怪,勸書生放寬心。可是書生仍欲擺不能,迷戀愈深,心疾轉劇。

又有一名老僧來勸解,對書生說:“邪念糾結,如草生根。你應當試想,女子死後,她的身體漸至僵冷,漸至朽敗,漸至腐潰,漸至屍蟲蠕動,容貌衰退,形體消散,這樣恐怖之念生起而依戀之念就會退卻;你再細想,這名女子如果沒死,那麼活著一天比一天衰老,無復媚態,那麼你的厭棄之念生而迷戀之念就會衰退;你又試想,假如女子先你而死,你才想念她,假如是你先死,怎麼知道她也會想念你呢?你生前她與你所發海誓山盟,怎麼知道在你死後不與他人再發一次呢?如此則憤恨之念生而愛戀之念退。所以說諸念起伏生滅於心中,則心裡就沒有空隙了。情慾如果佔滿內心,那麼魔障就會生成,最好的辦法是要轉移它,使它消退。”書生按老和尚的教導去做,數日或見女子亡魂數日或不見,又數日竟不再見,心疾由此痊癒。

為什麼說女兒國是《西遊記》裡最難的一關?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這個故事說明,過於沉澱於情慾,也會使心魔生成。女兒國雖然沒有妖怪,但情慾的誘惑其實與妖怪不相上下。唐僧自從進入西梁國,可謂如履薄冰,一旦受到誘惑,就無法脫身,取經也會半途而廢。女王既不是妖也不是仙,而是人,是人就難以擺脫,容易受其溫情誘惑而墜入煙花網裡。所謂“處逆境易,處順境難”,“西梁國留婚”難就難在這裡。《四十二章經》告誡修行者說:“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在這一關裡,唐僧只要有一年非分之想,就會導致取不得真經,墜入梵網裡。

《西遊記》第五十四回就是要告訴我們情慾對修行的迷惑有大多,同時教導我們怎麼擺脫它的困擾。

女兒國的故事有什麼深意在其中?

第五十四回的回目叫:“法性西來逢女國 心猿定計脫煙花

”,“法性”就是修行者唐僧,他往西天拜佛求真,路上逢遇女兒國,說明受到情慾的誘惑乃是修行路上不可繞過的難題。“心猿”指孫悟空,悟空為修行者的本心,一心向佛,所以採用不同於之前斬妖除魔的妙計,來幫助唐僧脫離情慾的誘惑,這是這回所要講述的內容。

早在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就有“女人之國”的情節了,故事十分簡略,講唐僧進入“女人之國”,受到女王的招待。女王勸唐僧留下來做國主,享受男女之樂。但唐僧為了“東土眾生”,“再三不肯,遂乃辭行”,女王留不住,只好送他離去。末尾有一句詩說明女王其實是“文殊及普賢”化身來考驗唐僧的。

在元雜劇《西遊記》裡,女兒國的故事出現在《女王逼配》一出,講進了女兒國後,女王逼迫唐僧成親,悟空、八戒等人都對女子動了凡心,不去營救,幸賴韋馱尊天相助,保住了唐僧的法身。

前人所流傳下來的女兒國故事框架及情節已經定型,與過去粗糙的情節相比,百回小說《西遊記》不僅內容豐滿,而且還賦予故事深層含義,蘊含著修行的

哲理內核

在進西梁女國之前,唐僧就對三徒弟說:“汝等須要仔細,謹慎規矩,切休放蕩情懷,絮亂法門教旨。”這說明,唐僧已經入了法門,修行也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情慾的誘惑基本動搖不了他了。

進入東關巷街口後,眾多女子蜂擁而來——情慾阻擾西進——使白龍馬寸步難行。這時,修行者所採用的第一招是顯露醜相以嚇唬誘惑,所以豬八戒“把頭搖上兩搖”,嚇退了那些婦女,為唐僧開路。因此有詩叫“不是悟能施醜相,煙花圍困苦難當。

師徒們來到城門前,又被一女侍官攔下,安置在了“迎陽驛”。說明要經受情慾的誘惑,斷非施醜相就能夠解決。果然,侍官稟報後,女王就說因一夢而看中了東土男人,想招唐僧為王,以傾城之貌和舉國之富相托,這真是西天路上的大阻礙。

為什麼說女兒國是《西遊記》裡最難的一關?

不是悟能施醜相,煙花圍困苦難當

唐僧是如何度過女兒國劫難的?

唐僧師徒四眾,雖然靠八戒、悟空和沙僧的醜相,成功嚇退一般女子的誘惑,卻遇到了女王這個難題。因為唐僧作為修行者,他長得“相貌堂堂,風姿英俊”,受到女王的青睞。女王打算留下唐僧,打發三徒弟西去,這就說明靠施醜相已經無法克服情慾的難關了,只能靠“心猿定計”來另闢蹊徑。

等到太師來向唐僧說明求親之意後,唐僧痴啞不語,八戒則說:“我師父乃久修得道的羅漢,決不愛你託國之富,也不愛你傾國之容。”悟空則允諾了太師。唐僧卻說:“教我在此招婚,你們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悟空忙寬解,說是將計就計。接著道破了情慾迷惑的劫難及克服的辦法。

悟空認為情慾乃是修行所必經之路,因為女兒國不是妖魔鬼怪,所以不能夠硬闖,不然會被迫害,被割肉做成香袋。如果不先允她,就無法脫身,難上西天。因此,辦法是先順從情慾,騙得通關文牒,只待出了城,即可趁機脫身,這叫“假親脫網

”之計。

作者告訴我們,在修行時如果遇到情慾的誘惑,首先要堅定奔往西天的念頭;其次,不要撕破臉皮,一味抗拒,而是要善於引導自己。就如書生藉助想象來破除對女子亡魂的留戀一樣,要藉助其他的念頭來引導情慾,使自己逐漸的脫離它,最後重新走向西天大道。

唐僧從未對女王動過真情

女王來“迎陽驛”接唐僧,看到唐僧後,她就“淫情汲汲,愛慾恣恣”,面對傾國傾城之貌,唐僧也只是“耳紅面赤,羞答答不敢抬頭”。

當女王請唐僧上輦同座時,唐僧卻“止不住落下淚來”。“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這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聖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一個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等描寫都說明唐僧西經念頭堅定,從未觸動凡心。而且,只要凡心一動,經就取不成了。

為什麼說女兒國是《西遊記》裡最難的一關?

唐僧不曾對女王動真情

女王看到關文後,問唐僧:“關文上如何沒有高徒之名?”唐僧說他們不是唐朝人,女王便說:“我與你添注法名。”把“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三人名諱寫上,然後在蓋印畫押。這裡隱喻著,只有過了女兒國,經受情慾之考驗,才能使悟空、悟能、悟淨三者合一,修行又上一個境界。

師徒四人終於騙的關文,女王送他們出城,這就意味著修道者已經脫離了情慾的險境。唐僧慢下龍車,對女王說:“陛下請回,讓貧僧取經去也。”女王卻不肯放手,八戒一聲喝道:“我們和尚家,和你這粉髑髏做甚夫妻?放我師父走路!”八戒一向好色多情,代表唐僧的情慾,這時卻閃出來說這麼一句開悟的話,說明在悟空、悟能、悟淨合一之後,修道者已經擺脫了情慾的阻擾,走向西天之路。

既然唐僧已經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這一劫難也就告終了,迎接他的將是琵琶精的色慾誘惑,那又是另一番道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