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時為什麼裝出沒看見的樣子?

夜舞風花雪夜


林黛玉初入榮國府,第一時間並沒見到賈寶玉。作者用其他人不斷出場來慢慢烘托賈寶玉的出場。賈母、邢王二夫人、三春、王熙鳳、最後是寶玉,可謂極高明寫法。賈寶玉最後萬眾矚目中出場,第一時間並沒有和林黛玉廝見,而是拜見了賈母王夫人後換了衣服再和林黛玉見面,之所以會如此,原因有三個。



【一】

賈雨村說賈家:這樣詩禮之家,豈有不善教育之理?別門不知,只說這寧、榮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

賈家教子有方估計沒人相信,但事實上賈家的規矩特別嚴格,即便荒唐如賈珍、賈璉、賈蓉,在長輩面前都大氣不敢喘。賈寶玉被評為:讀行為偏僻性乖張,哪管世人誹謗……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可賈寶玉在禮數上還是不錯亂的。

賈寶玉白天去廟裡替父親還願,回來後第一時間拜見賈母,賈母吩咐“去見了你母親再來”,賈寶玉轉身而去,再回來已經換好了家常衣服。賈母因笑道:外客未見,就脫了衣裳,還不去見你妹妹!

這一段描寫,全程鋪墊渲染的都是賈寶玉作為賈家子弟所受的規矩教育,一絲不亂,全然世家子弟標榜的規矩。估計林黛玉作為江南書香世家出身都挑不出來毛病。可這事細想就有點奇怪。因為賈寶玉在父親外人面前有禮有節,但在賈母王夫人面前絕不是這樣的人。


【二】

賈寶玉從小跟著賈母長大,在賈母面前從來不守禮節,雖然同樣早請示晚問候,卻絕非目不斜視。賈母身邊坐著林黛玉那麼個精緻的小美人,賈寶玉怎麼可能看不見?林黛玉一早要來,路上走了個把月,賈母得到消息早早等著,賈寶玉沒理由不知道。

林黛玉要來,賈寶玉一定早都關注。小孩子對家裡來客人特別敏感,何況還是個妹妹,賈寶玉更會關注。他還願回來姍姍來遲,還在林黛玉面前視而不見。明明林黛玉一見他已經大吃一驚:“好生奇怪,倒像在哪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賈寶玉無視林黛玉,顯然有意為之。

賈寶玉的心態很好理解,如何給神仙一般的林妹妹最深刻印象?自然是不按套路出牌。賈寶玉越對林黛玉視而不見,越裝模作樣遵守禮儀,就越會引起林黛玉注意。他一定常聽賈母和他念叨,姑丈是江南書香世家,科舉探花郎,家裡規矩大。賈寶玉對此印象深刻,所以世家禮儀一絲不亂主要就是為了吸引林黛玉。


【三】

賈寶玉一聽賈母說:“快來見過你妹妹”馬上原形畢露。“寶玉便走近黛玉身邊坐下,又細細打量一番…”之前裝模作樣一番後,馬上忍不住蹭到林黛玉面前,又給林黛玉取名號,又問林黛玉有沒有玉。林黛玉傻乎乎的實話實說:

“我沒有那個,想來那玉是一件罕物,豈能人人有的。”寶玉聽了,登時發作起痴狂病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罵道:“什麼罕物,連人之高低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寶玉滿面淚痕泣道:“家裡姐姐妹妹都沒有,單我有,我說沒趣;如今來了這麼一個神仙似的妹妹也沒有,可知這不是個好東西。”

賈寶玉若是活在現在一定是情話冠軍,經過他一番做作的表演,先對林黛玉視而不見,依禮依矩博得林黛玉好感,再捧了林黛玉“神仙一般的妹妹”,又給林黛玉取了名號“顰顰”拉近關係,最後當面砸玉…林黛玉經過這一番又驚又嚇得折騰,保準一輩子都記得與賈寶玉的初見。而賈寶玉要的也就是這個效果。

有人說賈寶玉小小年紀不可能如此,但別忘了王夫人說賈寶玉是“混世魔王”,襲人也說“比這更奇怪的笑話還有呢”,可知以賈寶玉這熊孩子的淘氣胡鬧完全做的出來。以結果論,賈寶玉一回來不馬上與林黛玉廝見的行為非常成功,也令林黛玉終身難忘!而這就是賈寶玉要的效果!

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紅樓故事!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君箋雅侃紅樓


任何關係中都有自身的平衡存在,賈母極寵溺寶玉,而寶玉所需要付出的回報就是在賈母面前做知禮、聽話的孩子。

賈寶玉從廟裡還願回來,明知家裡來了新面孔,但是第一是需要向賈母請安。賈寶玉向賈母請安之後,賈母讓寶玉“去見過你娘再來”,寶玉依命而行,先去見母親王夫人了。

對於家裡的新面孔黛玉,在賈母未正式介紹之前,寶玉要做的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言”,也就是俗話說的:隨便盯著別人的臉看,不隨便開口對不該說話的人亂講話,這才是規矩。

直到寶玉向母親王夫人問安回來,賈母讓寶玉過來“見過你林妹妹”的時候,寶玉才好真正正視黛玉了。

封建大家族的禮儀,與現代小家庭生活和社交方式是有所區別的。

寶玉不是第一次看到黛玉時“裝著看不見”,而是第一次看見黛玉時,賈母命他去母親處請過安再回來,他便依言而行了。等到寶玉再回來時,賈母還說寶玉“外客未見,就脫了衣裳。”批評他在禮儀上不符合規範呢!



阿丹151014015


林黛玉進了賈府,舅母王夫人先提醒她不要惹賈寶玉。她聽說寶玉從外面回來了,發現他頭上戴著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著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繫著一塊美玉——黛玉看得仔細,便大吃一驚: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那麼,寶玉見到黛玉了嗎?我以為沒注意到,他進門第一件事要向賈母問安。你看,書中除了寫寶玉問安,未寫他其餘神態。也許,他進門心想就是先向奶奶問安,所以首先直奔奶奶。這時自然不會注意到黛玉。如果注意到了,向賈母問安後,依他性孑一定會打量黛玉幾眼。他可能注意到有個女孩,但急於向賈母問安就沒仔細打量是誰。問安之後又急於換衣,所以也沒關心林黛玉這個人。

當賈寶玉換衣後,黛玉因有見過之感,更是認真打量他:已換了冠帶,頭上週圍一轉的短髮,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髮,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從頂至梢,一串四顆大珠,用金八寶墜角,身上穿著銀紅撒花半舊大襖,仍舊戴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下面半露松花撒花梭褲腿,錦也彈墨襪,厚底大紅鞋。

寶玉換裝仍直奔賈母。這時,賈母提醒他外客未見,就脫了衣裳,還不去見你妹妹。

寶玉一定提前就知道黛玉要來,但那時沒印象,只知道是林姑媽之女。賈府正興旺之時,客人來往是常事,所以寶玉未必關心家裡來客。現在賈母提醒,他估計是林姑媽之女,忙給黛玉作輯。坐下才細看黛玉:兩彎似蹙非戚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生態兩面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寶玉見了黛玉,笑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賈母嗔他胡說,他又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有何不可?

兩人相見都有似曾相識燕歸來的親切。如寶玉先進門注意到了,能不仔細打量黛王,豈能等到賈母提醒?所以,題主說他故意忽視黛玉是不準確的。




旺旺好先生


當賈寶玉從外面回來的時候,他第一個拜見賈母。如果你認真去關注細節,你就會發現,這時候應該是什麼樣的場景?從外面進來的寶玉他是獨自一人,而且形象璀璨奪目。再加上前面已有丫鬟傳說“寶玉來了。”那麼,那一刻屋子裡的人,大概會把所有目光的焦點都聚焦到門口看寶玉,這裡面的人當然也包括黛玉。

反過來,站在賈寶玉的角度,他進了屋子來,目光第一個應該掃向哪裡?自然是那個通常都歪在榻上的賈母,然後向老祖宗請安。這是規矩。他不可能進來不先見過賈母就到處瞄兩眼,他的目光集中在賈母的位置,大家的目光集中在他身上。於是就形成了這樣的聚光效應。緊接著賈母就讓他去給王夫人請安了。他當然更不會四下裡眼睛到處亂看了。

等到寶玉見過王夫人再回來,便有了足夠的時間的場景來鋪排寶黛初見之鏡頭。這也是作者寫作的高明之處。如果將寶黛初見寫在前,然後再寫讓他去拜見王夫人,一來亂了規矩,節奏也把握不好。

寶黛初見是書中的一場重頭戲,意味著賈寶玉和林黛玉前面斷了的前緣又續上了,所以作者得好好交待。自然,越是隆重越需要經過鋪墊,才更吸引人注目。不是寶玉裝作沒看見,他是看見了,是作者沒有讓他們立即相認,為倆人後面的相認打下了伏筆。

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並轉發分享!


蘇小妮


他不是裝,這是家族禮儀要求。老太太說了,先去拜見長輩才緊要;老太太還說了,還沒見過遠客就先脫了外套,不合規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