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林黛玉?

鵬友程


不喜歡林黛玉?那太正常了。雖然我是黛粉,但實事求是地說,像黛玉這樣的女孩,並不是容易相處的。她身上的閃光點,並不是那麼容易被發現和欣賞的。當然,有不少人說喜歡黛玉,但在我看來,當中有一些也不過是人云亦云、葉公好龍。

真正理解並懂得黛玉,從而產生欣賞和喜歡的感覺,是需要門檻的。要麼,是天生與眾不同、恰巧屬於和黛玉靈犀相通、彼此不會產生言語誤會的人;要麼,是生活優渥、從未體驗過世事艱難、對於孩子般的靈動會覺得可愛而不是覺得厭煩的人;要麼,是閱歷豐富、飽經滄桑、看淡名利之後不會在乎表面形式的人。

《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屬於第一種和第二種。很多真心喜歡黛玉的讀者,大多屬於第三種。但現實中,顯然大部分人都不在這三種之列。大部分人都陷在生活的泥沼中,被艱難世事折磨得焦頭爛額,這種時候要讓他遇見一個林妹妹,他對林妹妹的感覺就容易就歸納為前面很多答主說的那個字:作。

正如魯迅說過的一句話:賈府裡的焦大,不會愛上林妹妹。

林黛玉作嗎?並不。她只是敏感、細膩、較真。她斤斤計較的,不是別人所得應不應該,而是自己所盼能不能來。說白了,就是很關心自己的命運,並不多留意別人。其實這不過是人之常情,不關心別人也就意味著沒有害人之心,這有什麼不能容忍的呢?

但有的人就是難以容忍這種黛玉式的性情。往小裡說,有人覺得這是任性幼稚不懂事。往大了說,有人覺得這是尖酸刻薄沒器量。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帶了個人情緒的批評,所反映的潛臺詞是:我們都這麼過來的,我們都這麼累,都這麼忍耐著,憑什麼你就要不忍耐,憑什麼你就要擺臉色,憑什麼你就能想說啥就說啥?——可能最最氣人的是,憑什麼你這麼傲嬌公主病還被寵著,而我這麼忍辱負重卻被人說假、虛偽?

是啊,憑什麼呢?如果說不上憑什麼,那麼不喜歡林黛玉確實是有理由的。說到底,就是她的性格太不討喜了。對於為了生存而多多少少需要委屈自己天性的人來說,像林黛玉這樣堅持不肯委屈自己的人,確實是不但讓人喜歡不起來,而且還可能讓人討厭的:第一是暗示林黛玉的日子過得比自己好,所以竟然不需要委屈;第二是從林黛玉那裡看到了一面鏡子,看到自己在生活壓力下被迫委屈,而人家竟然可以堅持下去,這多少有些情何以堪了。

嫉妒是人類的天性,雖然很多人成年後並不承認。但其實,很多指責別人不成熟、沒長大的人,內心未嘗不渴望可以像無憂無慮的孩童,永遠不長大。

林黛玉的性格確實不算好,缺少安撫別人的能力。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這種安撫是很重要的。曾經有不少人對我直言,很多時候明知別人說的是假話,但是就是愛聽,因為聽著舒服。

我曾經也是很較真的人,聽了這種“心裡話”之後我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較真。沒別的,因為改變不了結果的較真,只會讓人覺得不舒服。很多人在體驗了生活艱難之後,已經覺得真假是非對錯什麼的,都不重要,感覺“舒服”才重要。

這就是所謂“情商”如此受推崇的原因,所謂情商,很多時候就是安撫別人的能力,哪怕那種安撫只是一劑麻醉劑,並不真實,但很多時候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彼此心照不宣。

林黛玉太較真,沒有這種能力。所以並不難理解,因為性格原因,會有人不喜歡她。

但我還是喜歡黛玉,因為在我看來,真假是非對錯什麼的,還是比單純的“舒服”重要的。黛玉不會說好聽的安慰人,但是她不騙人,更沒有害人之心,這一點在我看來,已經比很多會說話會讓人“舒服”的“高情商者”好太多了。

所謂成熟,很多時候不過是世故的代名詞。所謂世故,用現代語言來說,近似於“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有人可能覺得這樣的少年老成是本事,不過在我看來,只是未老先衰而已。

黛玉如孩子。孩子是任性的,也是純真的。精於世故的成年人是圓融的,也是老辣的。如果非要二選一,我還是寧願選擇前者。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不喜歡很正常,因為林黛玉不是一個為了讀者喜歡而設定的角色。



在《紅樓夢》裡,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人。越是重要角色,就越是多缺點。為什麼呢?因為有血有肉、人物形象立體,所以必然有缺點,就像我們普通人一樣。

那麼一些人討厭林黛玉的“點”在哪兒呢?最多人詬病的,就是她的“作”。現代人喜歡說,“不作不會死”,在一些人看來,黛玉就是生生被自己“作”死的。

如果她不那麼愛拈酸吃醋,耍小性子,和寶玉過不去,也和自己過不去,三天兩頭掉眼淚,那麼也許她的病還能不那麼嚴重;



如果她沒有把一句話拆成三句來想,對丫鬟婆子的行為一笑而過,不對著冷月夜雨傷心悲嘆,安安心心做她的大小姐,那麼她也許不會這麼早逝。

這些人就是討厭黛玉的敏感,孤傲,多心,悲愁,如果她可以像湘雲一樣天真活潑多好,但如果她也這麼豁達,那她就不是黛玉了。



就像現在很多網友看電視劇看小說一樣,如果女主不能殺伐決斷,立斬情絲,有仇必報,反而猶猶豫豫、思慮過多,那女主就是“作”,彷彿犯了不赦之罪一樣,女主會被狂噴。

然而這些人沒有想過,人非草木,你上班被領導說兩句都要生氣難過一陣子,別人命運多舛,怎麼不能“作”一下了?什麼樂觀豁達,都是在人生風平浪靜的時候說的,事到自己身上了,沒有幾個人不退怯踟躕的。討厭女主“作”的人,不過是用自己的想法看別人的人生罷了。

所以,不管別人怎麼看林黛玉,我從頭到尾是欣賞她的:心如明鏡,才思過人。這樣的黛玉,才是我國古代小說的第一女主呀。


劇往矣


其實個人真的不太理解不喜歡林黛玉的人。

黛玉純潔美麗又有相當的藝術天份,是才思敏捷是冰雪聰明的的女孩子。尤其黛玉還是個見賢思齊的女孩子,很善於發現和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

黛玉是智商情商雙高的的女孩子,對於許多的人情世故心知肚明。黛玉能清楚的感知到周圍人的心態變化,掌握適度的方式與他們交流。

黛玉是很有戀愛天賦的女孩子,知道怎樣呵護自己所愛的寶玉脆弱而敏感的自尊心,而黛玉的“小性兒”在寶玉心裡也是嬌柔可愛的小吵怡情。

黛玉的愛情理想是純淨而堅韌的,外表柔弱內心堅強對理想生活充滿渴望“寧玉碎不瓦全”。

實際上,黛玉就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那個孤獨寂寞憂傷又純真美好理想的自我,沒有人會排斥內心中那個真實的自我,相信沒有人會真的不喜歡如此純粹的黛玉。

黛玉的追求夢想不屈服命運,不是大多數人真正能做得到的,黛玉是為愛而生的真正聖徒。

黛玉用她一生的才華智慧真誠深情來贏得愛,用她美麗純潔的心靈和生命來呵護愛,用她生命中的每一次呼吸來呼喚和回應愛,用她最後的一息尚存表達愛。

一直相信黛玉對寶玉最後的呼喚是充滿深情的愛的表白“寶玉,你好…………”,愛的光芒照亮了黛玉生命的最後一刻。


阿丹151014015


有人不喜歡林妹妹的弱不禁風——

勞動階級的焦大適合強壯能幹的媳婦兒,而手無縛雞之力的才子曹雪芹筆下,“病若西子勝三分”的林姑娘自有一段天然的風流態度。美沒有固定統一的標準,各花入各眼罷了。

有人不喜歡林妹妹的哭哭啼啼——

林妹妹本來就是為“還淚”而生的。她來塵世走一遭,要用自己的眼淚償還神瑛侍者(寶玉)的灌溉之恩。淚還完了,她就回到自己該去的地方了!人設的需要,這有什麼好詬病的呢?

有人不喜歡林妹妹的小心眼——

林妹妹在意的人只有寶玉,換而言之,愛情是這個無依無靠的女孩唯一的希望。她只有一個寶玉,可是寶玉卻有一大堆的姐姐妹妹。林妹妹能怎麼辦?她只能暗暗地吃醋,她只能用不斷的慪氣,不停的眼淚來試探寶玉的心意,觀察寶玉的反應!當寶玉說出“你放心”三個字後,你還看到林妹妹的小心眼嗎?

作家王蒙年輕時曾經說過:被林黛玉愛上,不如去跳井。可是他老年時又說:被林黛玉愛上,哪怕跳井也是值得的!年輕時害怕被愛情羈絆,歷經滄桑之後才懂得,一份純粹的愛情有多珍貴!





夢魂慣得無拘檢


這個其實很正常啊!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人不喜歡林黛玉,就像有人不喜歡哈姆雷特一樣。

人們不喜歡林黛玉的原因,猜測起來可能有以下幾個:

一、身子骨太弱,一看就不好生養。

林黛玉自從出生起就會吃藥了,這也說明她先天不足,註定多災多病。王夫人之所以不選擇她當作兒媳婦而選擇了薛寶釵,很可能有這個原因。畢竟,封建時代,男子娶妻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繁衍後代,延續香火。而林黛玉這樣的身子骨,如果寶玉娶了她,照顧她還忙不過來呢,哪裡敢指望她生養?娶了柔弱的她,勢必成為寶玉的負擔和拖累。

二、太清高,不食人間煙火。

林黛玉的性格是孤高自許,目下無塵,連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也敢得罪。而在賈府這樣的人家,最忌諱的就是得罪小人,因為這是小人橫行的地方。小人給你進幾句讒言,你的形象瞬間就毀了。而林黛玉因其絳珠仙子之身,不同流俗,亦不願意同流合汙,所以賈府上上下下都是喜歡薛寶釵的多,喜歡林黛玉的少。曲高和寡,自來如此。音其難知,知其難逢,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所以黛玉是不幸的,因為她這樣的性格註定不容於世。同時也是幸運的,有生之年能夠遇到知己。

三、太敏感,老愛耍小性子,換句話說就是太作。

林黛玉在《紅樓夢》裡給人一個顯著印象就是太作,小題大做,有時候明明是自己的錯也不願意認錯,而是等寶玉去哄她。如果沒有談過戀愛的人,很有可能覺得林黛玉這樣的女的好難纏。其實不然,一個女子之所以作,是在尋求關愛,希望得到心上人的關注。而寶釵之所以不作,是因為她根本沒有進入戀愛的情境之中。故而,林黛玉動不動就拿“金玉良緣”做文章,招得薛寶釵和史湘雲很煩,但在寶玉卻十分理解她的用心。

四、花錢大手大腳,不會過日子,也不會相夫教子。

林黛玉雖然不像寶釵那麼圓滑世故,但是對丫鬟可是非常慷慨真心的。紫鵑願意為了她得罪賈母,不惜哄騙寶玉以求幫她驗證真心。而其他的丫鬟遇到黛玉心情好時,也會不拘多少抓一大把銀子給對方當賞錢。這說明在她眼裡,金錢這玩意兒根本不算什麼。而她也和寶玉一樣,討厭什麼“仕途經濟”。這說明在她眼裡,權力根本不算什麼。而寶黛之所以能夠看淡名利如此,皆因他們一開始就是站在制高點上往下看。薛寶釵不同,她商人出身,知道名利權勢的難得,也明白名利權勢的用途,故而自然和寶黛志趣不同。

這樣的林黛玉,在一般人看來,自然是很不好的。因為她太出塵絕世,幾乎是浪漫主義的理想,而鮮少現實主義的用途。因而,很多人不喜歡,不足為奇。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達到一定的境界。


半瓣花上閱乾坤


《自由體詩》

——(林黛玉)

憂鬱無端生事情,難知其懷幾時晴。

紛紛淚雨傾盆下,性子急點不願聽。

——)林黛玉,太嬌柔造作了,陰晴不定,讓人極難琢磨,又無大方,大氣之舉,又不好相處,又太小氣,又累人心智……,以此便使人皆不喜歡她的了,且不任是古人或是今人,也都一樣是如此的了。



如若天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林黛玉”我個人感覺她是一個喜歡哭哭啼啼的女生,一有點事就開始生死,而且還要人哄好久才能平息,幸虧“林黛玉”生於大戶人家,如若不然必會遭人背後議論。

我覺得大多人不喜歡“林黛玉”的原因,就是和林黛玉相處太累,“林黛玉”又是多心之人,稍有不慎就無意得罪她,而且還要花好長時間去平息此事。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缺點和優點,“林黛玉”也一樣,我感覺“林黛玉”雖然有時有點矯情,但是“林黛玉”還是對感情方面比較專一和痴情的,她對待感情寧願孤獨一生,也不會和不喜歡得人結婚湊合過日子。





般若悟道


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支柱。整部《紅樓夢》小說,都基本上以林黛玉、賈寶玉二人的纏綿悱惻愛情故事貫穿始終。但同樣有許多人不喜歡林黛玉。這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從書中人物性格描寫上,林黛玉給人的印象是孤高自許,說話尖刻,多愁善感,愛耍小性子等,同時,林黛玉身子骨虛弱,莫名的流淚。給人的印象是淒涼、寂寞、愁苦,讀林黛玉,使人覺得孤獨,無奈和壓抑。一首《葬花吟》不知多少無辜讀者陪著她把"眼淚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一首《秋窗風雨夕》令人感到酸苦和悲涼,絲絲寒意透骨心涼,痛斷肝腸。

二、從書中人物對比上,林黛玉與薛寶釵,一直是對比著進行。相較而言,寶釵的知書達禮,端莊優雅,生性豁達,隨分從時等,令人舒服。黛玉的性格剛硬不服輸,得理不饒人,寶釵世故圓滑"小惠全大體",

三、從現實生活中分析,黛玉智商高,情商也高,但只限於對賈寶玉等人。大家閨秀出身,飽讀詩書,閱歷豐富,自小言行舉止不俗,住賈府十多年,耳聞目睹賈府規矩,深受外祖母疼愛,但從未單獨與外祖母談話聊天,也從未與舅媽王夫人處談話親近,親情冷漠如此,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當然,身體虛弱懶得走動,也不能十多年只與賈寶玉等人廝混才是。

相比晚到賈府的薛寶釵,與人為善,處事得體大方。‘’不干己事不開口‘’。做事能圓轉變通,細緻入微。懂得體貼孝順長輩,能承歡侍坐、討好賈母、王夫人等掌權者,又懂得籠絡下人心。雖然有狡詐之嫌,但許多事情看似簡單,也足見寶釵心智成熟,智商高,情商更高。

重溫經典《紅樓夢》

喜歡與《紅樓夢》有關的

點擊


青山紅豆心


不喜歡林黛玉的人有很多理由。最普遍的一個理由就是她太矯情,也就是通常說的「作」。想要極力替她辯解洗白的人會說:林妹妹是孤女,(史湘雲也是);林妹妹有病,(寶釵也有熱毒);林妹妹在乎寶玉,(襲人也在乎);林妹妹有才華,(妙玉也有);林黛玉的特點,其他人都有。那麼她憑什麼目無下塵、孤高自許? 就憑她有賈母的寵愛、寶玉的崇拜。

其實林妹妹的尖酸刻薄、愛挑人錯、小性兒的毛病不是與生俱來的。記得林黛玉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是個柔弱惹人憐愛又乖巧懂事、言行舉止謙恭有禮謹慎的孩子。可謂人見人愛。等到寶釵出場的時候,已經變成「孤高自許、目無下塵」了。是什麼原因讓黛玉個性有此轉變。書中交代:自在榮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後。便是寶玉和黛玉二人之親密友愛處,亦自較別個不同,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 透過這段話的描述,可見是恃寵生驕。

這是一個小孩子被過分溺愛的必然結果。所以才有了送宮花刻薄周瑞家的情節。在黛玉看來,整個賈府的人都為了討好賈母而巴結她和寶玉,薛姨媽這個外人借住在這裡,豈有不懂這個道理的?而且平日裡有好的東西哪怕只有一個,也是偏得她的。即使只有寶玉的,最後還是會送來給她。所以才有那一問「還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都有呢?」

刻薄、小性兒都還可包容。這專愛挑人錯的毛病還真令人討厭。史湘雲就深受其害。

說到矯情和作,書中隨處可見。當著王夫人說只和姊妹們玩,實際上一天都離不開寶玉。明明是吃醋寶玉跟寶釵走的太近了,還非要說「我難道是叫你遠著她,那我成什麼人了。」嘴裡說著是混帳書,卻看得愛不釋手忘乎所以。當寶玉藉著西廂記的詞兒表達心意,她卻又哭又鬧要去告狀,說寶玉輕薄了她拿她取笑。平日裡又絲毫不避嫌跟寶玉同榻而臥嘻笑打鬧。表面上義正嚴辭斥責寶玉拉拉扯扯不成體統,轉眼之間又替寶玉擦汗。還當眾親手喂寶玉喝酒。總覺得寶釵藏奸,她自己卻從一對金麒麟就聯想到寶玉和史湘雲會做出不才之事。

所以說林黛玉內心天真純潔的人,你們是對天真兩個字有誤解?

當然我並不真的討厭林黛玉,因為她是我們每個人最初的樣子:敏感、自以為是、自卑又幼稚、虛榮好勝而任性。但是我討厭以林黛玉自詡而拒絕長大的人。


燈籠果


這世上,哪有人會讓所有人都喜歡?不存在的!所以,有的人不喜歡林黛玉,正常!有的人不喜歡薛寶釵,正常!有的人不喜歡王熙鳳,正常!如果所有人都喜歡林黛玉,這才不正常!林黛玉可以令一些人喜歡,讓一些人討厭,這充分說明作者塑造人物的成功。可見,林黛玉是一個個性鮮明的形象。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在喜歡這件事上,也是人以群分。比如,王夫人就喜歡寶釵襲人,不太喜歡黛玉晴雯。

記得高中時正式學習《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一節被選入高中語文課本。當時老師講到這課時,很多同學,男同學女同學都有,很多都不喜歡林黛玉的,說不喜歡哭喪著臉的她、小心眼兒的她、病秧子的她、敏感多疑的她、孤高自傲的她,更喜歡薛寶釵、史湘雲、王熙鳳這樣接地氣的、活潑的、雷厲風行的。反正,小一聽到這些話是有一丟丟難過的,因為我喜歡林妹妹,聽到別人討厭她當然會有點兒小在意,他們並不是很懂林妹妹,她俏皮玩笑、幽默風趣、善良可愛、精明強幹的一面你們怎麼就看不見呢?


狂熱喜歡薛寶釵的人也會對林妹妹抱有很大偏見,說她太作。愛屋及烏,薛林是情敵,還有第一女主之爭,他們的這種討厭就和娛樂圈的粉絲掐架一樣。

關於薛林二人你更喜歡和誰做朋友這個問題,有些人說會選擇林黛玉,因為她真實、真誠,胸無城府。可別忘了,黛玉的伶牙俐齒可是出了名的,尖酸刻薄也是有的。有話直說固然率真,但如果現實生活中真有一個林妹妹的話,你未必受得了她黑你懟你,主要你還無言反駁,因為你說不過她!


林黛玉是一個相當認真的人,現在這個社會套路太多太深,林妹妹不適合這樣的環境,不適合做習慣這個環境的你的朋友。她會把一句玩笑話當真,而你則會把她認真的話當成玩笑。大家相處起來不一定是輕鬆的、愉快的。

林妹妹個性爽直,不吐不快,情商並不高,傷你面子的概率極大。反而寶姐姐那樣成熟穩重之人是不會在公眾場合不給你面子,因為世故圓滑,所以八面玲瓏,遊刃有餘。理想和現實,隔著深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