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哪些家族是頂級的士族門閥?

用戶4474642174


在這裡我要糾正一下“士族門閥”這個詞,在中國歷史上每個時期因各種因素,導致對士族門閥的稱號也不一樣。

門閥的不同稱謂一共經歷三個階段。從東漢到唐末為第一個階段,學者稱他們為門閥士族或高門;五代白馬之禍到清代末為第二階段,稱他們為名士望族;清末到現今為第三階段,稱為著姓高族。

三個階段的稱謂不同,是因為這些豪門巨族對當時政局的影響力,第一階段的“門閥士族”,是他們對政局的影響和代表中國古代貴族的精神。第二階段“名士王族”,是這些家族依靠家族裡的名士構成的名望,但這些名士的產出不穩定,所以他們一般都是階段性的地區望族。第三階段稱為“著姓高族",是因為他們的影響力比前兩個階段明顯下降了。

下面我來舉出歷史各時期出現過的那些士族門閥

東漢時期:

  1. 汝南袁氏 ,東漢初期興起的家族,號稱“四世三公”,代表人物:袁紹、袁術。

  2. 弘農楊氏,先祖楊敞西漢昭帝時即為丞相,號稱“四世三公”,代表人物:楊震、楊修。

  3. 平輿許氏,漢靈帝時許敬為太尉,與兒子許訓、孫子許相,稱“三世三公”,代表人物:許慎。

4.桓氏,齊桓公後代,代表人物:桓榮。東漢明帝時封關內候,後世有譙國桓氏。


三國魏晉和南朝:

  1. 潁川陳氏,燦若星河,後世到南朝陳家,代表人物:陳紀、陳群、陳泰。

  2. 中原曹氏、江東孫氏。

  3. 琅琊諸葛氏,代表人物:諸葛亮、諸葛瑾、諸葛瞻。

  4. 河內司馬氏,代表人物:司馬懿、司馬昭。這是世說新語中的一級氏族。

  5. 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導、王羲之、王獻之,一級氏族。

  6. 陳郡謝氏,代表人物:謝安、謝玄、謝靈運。一級氏族,王謝氏高門的別稱。

  7. 陳郡謝氏,王謝同時期氏頂級門閥和汝南袁氏是同宗,代表人物:袁宏。

  8. 蘭陵蕭氏,在新唐書中,“王謝袁蕭”是四大僑姓。南齊、南梁都是蕭氏建立的。

  9. 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桓溫、桓玄。


北朝至隋唐:

  1. 河南長孫氏,代表人物:長孫無忌、長孫皇后。


  2. 太原王氏,先祖可追溯到王翦,代表人物:王允、王維、王之渙。

  3. 范陽盧氏,先祖可追溯東漢盧植,取北魏三個公主,唐朝出八位宰相。

  4. 清河崔氏,起於北魏,唐朝出十二位宰相。

  5. 博陵崔氏,起於前燕,唐代出十五位宰相,被稱為天下“氏族之冠”。

  6. 滎陽鄭氏,起於北魏,唐代出八個宰相。

  7. 京兆韋氏,經南北朝後,韋氏發展成關中首族,唐朝出十七位宰相。

  8. 京兆杜氏,唐代出十位宰相,代表人物:杜佑、杜牧。

  9. 河東裴氏,族中將軍、公主,駙馬,太守等,有600餘人,興盛百年。真正豪門巨族,代表人物:裴度。

  10. 琅琊顏氏,起於曹魏,興於唐,代表人物:顏真卿。

  11. 河東柳氏,起於南朝,唐朝出三位宰相,代表人物:柳公權、柳宗元。

  12. 京兆獨孤氏,代表人物:獨孤信、貞懿皇后獨孤氏。

兩宋時期:

  1. 相州韓氏,也稱真定韓氏,家族奠基人乃是(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宰相韓琦。兒子為宋徽宗宰相,曾孫為宋寧宗宰相。

  2. 東萊呂氏,從宋太宗時家族便開始顯赫,代表人物:呂蒙、呂夷、呂公。

  3. 河內向氏,家族從向敏中時開始顯赫,向敏中為真宗時期宰相,曾孫女嫁給了宋神宗後家族得到庇護。

  4. 兩浙錢氏,這一家族並不顯赫,只有錢象祖做到了寧神宗時期的宰輔,但家族人丁興旺,後代開始大有作為。

  5. 春明宋氏,家族出了兩位北宋著名文學家:宋綬、宋敏求。雖不顯赫,但也被王明清列入名門望族之列。

  6. 臨川王氏,王安石的家族,人丁興旺,南宋時有家族子弟三兄弟同時進士及第,被稱為“王氏三桂”。

  7. 範氏,范仲淹的家族,兒子範純仁宋哲宗宰相。

  8. 南豐曾氏,代表人物:曾鞏,其弟為宋徽宗宰相。北宋後家族開始中興,北宋四朝九個進士。

  9. 寇準、司馬光子嗣較少,但卻比以上任何宰相在歷史上評價都要高。寇準在《澶淵之盟》中力挽狂瀾,在後世能比肩寇準的唯有于謙一人,司馬光的功績在於編撰《資治通鑑》,利在千秋。


明清時期:

明清望族非常多,可能是因為年代跟以上的家族相比不算久遠,所以研究明清家族比較興盛。

  1. 長洲申氏,代表人物:申時行。申家的興旺一直持續到民國時期。

  2. 杭州橫橋許學范家族,許學範:乾隆年進士,他有七個兒子,歷史上膾炙人口的“七子登科”的典故,源自他的七子。

  3. 崑山徐氏,徐乾學康熙年探花,徐家從他手上興旺。他有兩個弟弟,一個順治年狀元,一個康熙年探花。在康熙年興旺,也在康熙時期沒落。

  4. 餘姚王氏,王陽明家族,代表人物:王陽明、孫子王承勳。

  5. 明代武進唐氏,八人進士及第。

  6. 吳縣潘氏家族,四代七人進士及第。

  7. 吳江葉氏家族,明清八人進士及第,現如今依然是名流。

  8. 長洲彭氏,明清十四人進士及第。

  9. 太倉王錫爵家族,祖上太原王氏,王錫爵曾是萬曆年內閣首輔,明清時家族十人進士及第,一門三榜眼。

  10. 太倉王氏,琅琊王氏的餘脈,三代三品九卿,一門九進士,代表人物:王世貞。

  11. 華亭徐氏,代表人物:徐階、徐光啟。


近代期:

  1. 紹興周氏,代表人物:周樹人、周作人。

  2. 吳越錢氏,宋代兩浙傳人,千年名門。代表人物:錢謙益、錢穆、錢鍾書等。

  3. 海寧查氏,代表人物:穆旦、金庸、查良鑑。

  4. 績溪胡氏,代表人物:胡雪巖、胡適。

  5. 曾氏家族,代表人物:曾國藩、曾國荃。自己名望可能不足,但聯姻高層名流眾多。

  6. 山陰俞氏,這個氏族可以寫一部近代史。

  7. 修水陳氏,代表人物:陳寶箴、陳三立、陳寅恪。

  8. 蔣氏家族,宜興蔣氏後代。

  9. 梁氏,代表人物:梁啟超、梁思成。

  10. 李鴻章家族

  11. 袁世凱家族

以上為大家列舉出來的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士族門閥,有的門閥後代名人不多,所以只寫代表性人物。歷史上的名門望族影響深遠,族中子弟皆是達官貴人,他們聯合起來甚至可 以左右當權者的決策,所以就連乾剛獨斷的李世民對五姓七望也忌憚三分。

看了這篇文章的朋友,不知道大家的姓氏是否是以上我列舉的門閥裡面出來的?

歡迎大家談談自己姓氏的由來,最遠能追溯到什麼年代?


大國布衣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為什麼這麼說呢?自古至今,能夠連著三代都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很少;富人都很難全三代,更枉論窮人了,太多的窮人兩代就結束了。

救大唐於大廈將傾的郭子儀,在古代的元勳裡,也算是一位福將了!郭家可以連續幾代人長盛不衰,運氣是一部分,家風也是一部分,身處盛唐的原因也很重要。

不過,郭家再怎麼長盛不衰,終究是帝王之棋子而已。隨便扔出一個大一些的王朝,皇帝們的家世都要比郭家要長久。比如說周八百年基業、漢四百年基業,大唐二百年基業等等。

可是,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家族,比任何家族延續的時間都要長。便是今日,仍然活躍在我們的視線裡,堪稱世界奇蹟了。

這個悠長的家族,便是衍聖公孔家。自春秋時期到現在,中國的歷史都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王朝更替,衍聖公仍舊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很難想象這個家族都為朝廷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如果這樣的家族不算頂級士族門閥,很難想象比孔家還強大的家族該有多厲害!

漢高祖時期,孔子的直系後人被封為奉祀君,之後,孔家便成為歷代封建王朝的香餑餑。到了北宋,更是將孔家的族長封為衍聖公,其地位之高貴,一時無兩。

民國初年,最後一任衍聖公又變回了奉祀官,其地位依舊高貴。時至今日,隨便搜索一下奉祀官,從眾人的頂禮膜拜中,我們依舊可以窺得孔家在歷史上的的輝煌。

為什麼孔家能夠兩千年屹立不倒呢?除了顯而易見的儒家思想之外,更重要的是孔家堅定不移的牆頭草風格吧。

北宋滅亡,孔府投靠金國,受封衍聖公。

金國滅亡,孔府投靠蒙古,衍聖公助紂為虐剿滅漢人。

元朝滅亡,孔府投靠大明,受封衍聖公。

明朝滅亡,孔府投靠大順,衍聖公供奉大順國皇帝之位。

大順滅亡,孔府投靠大清,衍聖公向清廷表忠心。

大清滅亡,孔府投靠袁世凱,衍聖公勸袁世凱趕快登基。

在此之後的民國亂世,孔府在衍聖公的帶領下,又是投老將,又是拜溥儀;日軍來了,立馬舔天皇,禮義廉恥,在這一刻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

我就想問一下,如果這樣的家族都不能昌盛,還有什麼家族可以昌盛?不過,孔家這種令空餉不幹活,的確有些不厚道!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得讚揚孔家的萬世榮光。


祗樹


中國最典型傳承百年,千年的士族門閥家族當屬《五姓七望》,所謂五姓就是:隴西李氏、 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這些家族或傳承百年,或者千年。

但是除了這幾個家族以外,還有兩個家族傳承至今2000多年,無論是王朝更迭,時代變遷,這兩個家族在華夏大地都有一種超然的地位,那就是山東孔家和龍虎山的張家。

山東孔家:也就是孔子的家族。

孔子是誰不用我多介紹了。他的後代,在漢高祖的時候就有了世襲的爵位。到了宋朝的時候,孔家的後人被封為《衍聖公》,那還是1055年的時候。一直到民國1935年才取消衍聖公的封號,改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這個衍聖公大家不要小看沒什麼具體職位,就是一個稱號,在封建時代,孔家人是可以終生不用繳稅,而且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對孔家人都是禮待有加。

龍虎山張家:祖宗張道陵是道教的創始人。

龍虎山張家的老祖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張道陵創下道教後,受到很多皇朝的尊崇,到了元代,皇帝親自冊封張家族長為天師,而張家天師的身份從元代到如今,一直都被完整保留。

你可以想象,只要有人信道教,那麼張家的地位就不會衰落。直到如今,在中國大陸張天師的後裔已經傳承至第65世孫,他的名字叫張金濤。張金濤目前乃是中國大陸道教協會副會長、人大代表、江西省龍虎山嗣漢天師府的主持。

上古流傳的五姓七望,在時間的長河中,漸漸失去了勢力,而唯獨在儒家、道家思想的影響下得以保存的孔家和張家,依舊耀眼。即使經歷了萬千朝堂的變更,依舊保留完整。


陳正有話說


門閥士族是中國歷史上魏晉南北朝隋唐時代的一種特殊社會形態,高門大族基本壟斷多數高級官職,在政權中處於主導地位。門閥士族萌芽於東漢,最興盛的時代是東西晉南北朝,隋唐時代依舊保持很大影響力。唐末五代後基本消亡。

門閥士族時代的頂級家族,唐代的柳芳總結過,過江則為「僑姓」,王、謝、袁、蕭為大;東南則為「吳姓」,朱、張、顧、陸為大;山東則為「郡姓」,王、崔、盧、李、鄭為大;關中亦號「郡姓」,韋、裴、柳、薛、楊、杜首之;代北則為「虜姓」,元、長孫、宇文、於、陸、源、竇首之。

過江的僑姓,指的是西晉滅亡後渡江過下到南方的士族們,在東晉南朝時代處於主導地位。僑姓士族王謝袁蕭四家為最頂級士族。

王謝袁蕭分別指的是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多數人應該都聽說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被看做是士族的代表家族。王謝的代表人物王導謝安也有較高知名度。陳郡袁氏其實就是三國時代的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袁紹袁術那一家。陳郡袁氏在東晉南朝不如王謝,但也是頂級家族。蘭陵蕭氏建立了南朝的齊梁兩代王朝。王謝袁蕭在隋唐後多數衰落,唯有蘭陵蕭氏在隋唐時代依舊興盛。

(謝安)

吳姓則指的是江南本地的頂級士族,以朱張顧陸四家最為頂級。四家都出身吳郡,名號自然是吳郡朱氏、吳郡張氏、吳郡顧氏、吳郡陸氏。朱張顧陸四家在三國時代的孫吳已經是勢力極大的本地士族,孫吳名將陸遜就出身吳郡陸氏。東晉南朝時代四家依舊是頂級士族,但整體被僑姓士族壓制。隋唐時代,四家則大都衰落了。

山東郡姓,指的是山東地區的著名士族。這個山東的範圍是崤山以東,不是太行山以東,大致範圍包括今天的河北、山東、山西、河南等地。

王崔盧李鄭五姓其實是七家,分別是隴西李氏、 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其中隴西李氏在隋唐時代也主要生活在山東地區,同樣被視為山東郡姓。五姓七家被統稱為五姓期望,是隋唐時代最受人尊敬的頂級士族。李唐皇室自稱是隴西李氏,其實私下裡不受認可。唐代的高官貴族子弟,以娶五姓女為榮。如果唐朝一個貴族子弟有兩個結婚對象,一個是五姓女,一個是公主,貴族子弟和家族基本都更願意選擇五姓女。

關中郡姓指的是主要在關中地區發展的大族。關中郡姓與隋唐政權關係更為密切,其中位於今天山西運城地區的河東一帶,在東西魏爭霸時屬於西魏,與西魏北周隋唐政權關係密切,河東三姓也被視為關中郡姓。

關中郡姓的韋裴柳薛楊杜分別指的是京兆韋氏、河東裴氏、河東柳氏、河東薛氏、弘農楊氏、京兆杜氏。關中郡姓威望比山東郡姓稍差點,山東郡姓文化上更為主流和強勢些,但論做高官的數量,也可以平分秋色。

山東郡姓和關中郡姓一直到隋唐時代依舊興盛無比,唐末五代後才退出歷史舞臺。山東郡姓和關中郡姓的代表人物太多,就不一一列舉,可以說你看到任何一個北朝到隋唐的著名人物,只要姓和這幾個姓重合,基本上都屬於山東郡姓和關中郡姓的人物。

代北虜姓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時,讓鮮卑貴族們改漢姓的那幫人。代北虜姓重要性相對較差,延續時間也較短些。


仁勇校尉


士族門閥萌芽與東漢,鼎盛於東晉,隋唐依然迴光返照過,最後唐末之後才消失。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12家世族:崔盧李鄭,王謝袁蕭,顧陸朱張

五姓七望

這個比王謝還牛。

隴西李氏、 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所以稱之為五姓七望。

1、隴西李氏據說可以追朔到秦國時期,飛將軍李廣就出自隴西李氏。魏晉時期,隴西李氏在亂世中興起,西涼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國主。南北朝時隴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斷,李淵建立唐朝,稱自己家出身隴西李氏。

趙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僅次於隴西李氏。同樣可以追朔到秦國李曇,其為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的共同祖先。

2、崔氏

崔氏不得了,歷仕東漢、曹魏、西晉、漢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14個王朝。

"言貴姓者莫如崔盧李鄭王",崔姓被當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認為"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唐文宗曾經無奈的說過一句話:我家兩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也?

最有名的兩支清河崔氏、博陵崔氏。

3、范陽盧氏

從東漢盧植開始奠定家族基業,之後魏晉北朝時期,世代有高官,盧氏成為北方一流高門。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盧李鄭]

4、太原王氏

兩漢之間,東漢末年的王允以他在國家、社稷上的力挽狂瀾而把這一家族推為天下名門。在北魏,太原王氏憑藉祖上蔭功和貴族身份,得以位列天下一流望族,興盛不墜達兩百年之久。

"天下王氏出太原"的美譽流行開來。到了唐朝,太原王氏這塊沃土中終於孕育出了王勃、王之渙、王昌齡、王維等一批頂尖詩人。

5、滎陽鄭氏

滎陽鄭氏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以故地滎陽為郡望。東漢末年逐漸發展為高門望族。歷經變遷入唐後,鄭姓仍為望族,後因科舉制的實行。北魏四姓盧崔鄭王之一。

東晉之王謝

東晉門閥分為僑居與本土,僑居就是衣冠南渡的士族以王謝為首;本土便是原江南地區本地的士族以顧、陸為首。

江南門閥把持了東晉政治,南北朝開始後,南朝雖然開始掌權,但是門閥力量依然不可小覷。南梁時期侯景想要娶謝家女,結果蕭衍認為侯景身份配不上,可見當時門閥身份之貴

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

結果侯景娶了蕭衍的女兒。

雖然歷經孫恩之亂、侯景之亂等,王謝深受打擊,但是士族領袖身份即便在南朝陳時期,都不曾動搖。


妖鬼雜談錄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而在這句詩中的“王謝”指的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頂級門閥士族——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這兩大家族代表了我國曆史上門閥政治的頂端。其中更為突出的就是門閥之首,被稱為“華夏首望”的琅琊王氏家族。而王氏家族的地位到達什麼地步呢?“《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

同時,東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句話也為我們做了解釋,這句話就是“王與馬,共天下”。

“王與馬,共天下”不是傳統意義上裂土分封關係的“共分天下”,而是指在權力分配和尊卑名分上與一般君臣不同的關係。指東晉時期,琅琊王氏家族與當時皇室力量堪稱勢均力效,而當世甚至多不以為非分。百姓便稱這天下並不單單屬於司馬家族了,而是王馬共治天下。這聽起來有些駭人聽聞,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更何況是天子之榻?然而這並不是時人誇張之詞,而是一種確有實際內容的政治局面。

“王與馬共天下”這一政治格局的形成,既是琅邪王司馬睿與琅邪王氏的地域結合,王氏精英評價龐大的家族力量輔佐司馬睿建立東晉,也穩定著東晉的政治根基。而王馬結合的歷史淵源,更可以追溯到西晉八王之亂後期,即東海王司馬越與成都王司馬穎對峙期間,司馬越與王衍的關係。可以說東晉司馬家族與王氏家族之間盤根錯節彼此影響深遠,這就導致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形成。

而更令人驚詫的是,“王與馬共天下”發生在東晉創業、元帝壯年繼嗣之時,不是末世權寵也不是挾幼主而僭越,這在歷史上是罕見的,也意味著琅琊王氏進入鼎盛時期。

在此推薦田餘慶先生的《東晉門閥政治》,這是研究魏晉史非常有效的閱讀資料,在其中田先生會詳細梳理“王與馬共天下”的來源與發展。


三聯中讀


門閥其實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曹魏時期的九品中正制使其取得了政治特權,後來的西晉佔田制又使其取得經濟特權,然後逐漸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典型門閥,這種制度在東晉達到鼎盛。

在東晉甚至有“王馬共天下”的說法,琅琊王氏家族與當時皇室力量勢均力效,甚至有段時間勢力甚至超過了皇室。可見當時的頂級門閥貴族,可以媲美到皇室。而到了隋唐,門閥政治影響依舊龐大,依然享有超然的地位。

在唐代民間一直流傳著“娶得如意妻,必為五姓女”的俗語,這“五姓”便是當時世家大族,堪稱豪門中的豪門,貴族中的貴族。當時很大一部分貴族是寧願得罪皇家,也不想娶公主,五姓女才是他們的首選。

而五姓分別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與太原王氏。由於其中李氏和崔氏各有兩個分支,所以他們又被稱為五姓七宗,也有人稱其為五姓七望或者五姓七家。

曾經的唐朝宰相薛元超說過自己平生有三大憾事,其中之一就是未能娶到五姓七宗家族中的女子為妻。最誇張的就是皇室想下嫁公主給清河崔氏,但是清河崔氏因為嫌棄大唐皇室有胡人血統,並非純種漢人(或有其他原因),居然拒絕迎娶大唐公主,把皇帝氣了個半死,真正是熱臉貼冷屁股。

而且為了保證自身血統,當時的五姓七望基本上都是內部通婚,連當時的皇室都插不進來,堅決不與外姓家族的人論及婚嫁。但是這種態度也激怒的當時的皇族李氏,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通過各種手段削弱這些家族的影響力。

細數我國古代的豪門貴族很多,但是能夠成為頂級氏族門閥貴族的卻很少。這樣的頂級門閥後人認為有隴西李氏、陳郡謝氏、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弘農楊氏、蘭陵蕭氏。

所以如果有幸娶到這些姓氏的女生,說不定別人幾百年前流淌著頂級貴族的血液。但是從宋開始,通過科舉制度,逐漸打破了門閥制度,平民逐漸掌握了權力。在皇室和通過科舉入士的官僚打擊下,當時的門閥也逐漸衰弱,逐漸退出來歷史主流的舞臺。


小王子木有錢


門閥士族,是一種政治形態,不是單純的地主土豪。它的形成與官員選拔任用機制有直接關係。如東漢的察舉、徵辟,魏晉的九品中正制。簡單說就是家族長輩是高官的,孩子有更多機會進入官場,並被重點培養,有機會繼續成為高官,差一點的也弄箇中級幹部。漸漸的整個家族中做官的越來越多,掌握著朝廷和地方的各種政治資源。面對門閥,皇帝也是無奈的,只能互相扶持的維繫政權。

東晉時期是門閥的最厲害的階段,所以才有了“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當時南方士族分為兩類,一是僑姓世族,即永嘉之亂從華北南遷的,最顯赫者是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等。另一是南方本土士族,概稱吳姓(取孫吳之意),其中以吳郡吳縣的顧姓、陸姓、朱姓、張姓等門閥為首,號稱“吳四姓”。

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改漢姓,以元姓、長孫姓、宇文姓、于姓、陸姓等貴族為首,號稱“國姓”。而一些原來漢人地方氏族也繼續存在,一般在之前加上所在郡名,如太原王氏。

從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再到北齊北周,東邊是山東士族,以崔、盧、王、鄭為大姓。西邊是關隴集團,以韋、裴、柳、薛等為大姓。

到了唐代又有七姓十家之說,如: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 、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隴西李氏等。

上述只是個梗概,供入門參考。推薦本專業書


幾葦渡


你知道500年不分家的“天下第一家”德安義門陳麼?瞭解下會讓你完全震驚。

我們知道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又稱門第、衣冠、世族、士族、勢族、世家、巨室等。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門閥是春秋時期的晉國六卿:趙氏、韓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還有孔氏、謝氏、王氏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德安義門陳,在唐宋時期,雖然沒有像其他著名的家族一樣出現閃耀歷史的人物,但是其規模和延續時間,以及後世的發展也完全可以躋身中華民族的頂尖家族的行列。



義門陳氏,是發源於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江右陳氏的祖先陳旺因為當官而在德安縣太平鄉常樂裡置業,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經是數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筆親贈“義門陳氏”匾額,此後義門陳多次受到皇族表彰,聞名遐邇。


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宋仁宗詔封這個家族的五人為國公。至公元1063年,義門陳氏一家歷代為官人數約400人,歷受封贈42人,歷代累計中舉120餘人,其中官至宰相2人、在京高官30人。據查,中國共產黨的著名人物陳雲、陳毅、陳賡,國民黨元老陳立夫、陳果夫、國民黨將領陳誠、中共早期著名領導人陳獨秀等,都是江州義門陳氏分析到各地支派的後代。

江州義門陳氏家族,創造了3900餘口、歷15代、330餘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諧共處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觀,是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長、團結最緊的和諧大家族,成為古代社會的家族典範而名動朝野。後宋仁宗在文彥博、包拯等重臣上疏建議下,擔心其結黨營私,勢力過大,威脅朝廷權力,於是將義門陳人分遷全國72個州郡(144縣),分析大小291莊(另加43官莊共334莊)。從此,一門繁衍成萬戶,萬戶皆為新義門。這是什麼概念,都有點跟三峽移民的動靜差不多了。


據普查全球各地陳姓總人口在9000多萬左右。估計其中義門人口約有千萬之眾。一個家族人丁如此興旺,在中國歷史上應該也是前所未有的。


義門陳的存在是中國古代社會家族發展的奇蹟,背後固然有深厚的社會和歷史原因,但是最重要是和他們所提倡的“孝義”分不開。他們以義為先,孝道治家,滿門重義尚德。每天吃飯都是長幼有序,按照輩分和年齡進行排位,長輩不動筷子,其他人都不能動。久而久之連狗都受到了感染,年紀大的傷殘的狗不開始吃,或者還有狗沒有來,其他狗也不吃。所以,流傳有百犬同槽,一犬不至,諸犬不食的傳說。


還流傳有孩子六歲不知母的故事,因為家族裡的孩子,哪一個女人都會一樣用心的照料餵養,給奶吃,所以導致孩子到了六歲還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誰。又有傳說,在義門,男男女女進了家門,竹竿上晾曬的任何衣服,拿了就可以穿,都可當自己的。


更有傳說義門子弟讀書求學,一切吃穿用度差旅費用自小到大全部都是由家族負責,等到長大了考取了功名,出外做官了,自己所得的俸祿首先應該拿回家入公賬,然後才分配出來給做官的人用。這些官員的產業都不是私人的,都屬於家族。這類的故事和傳說,在義門陳內還有很多,並且都有歷史記載。


這些,在今天一切講私有,將個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丁點財產都分得清清楚楚,一個家庭內貧窮貴賤地位高低分明的今天,完全是無法想象的事情。從這一點來說,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個家族


左壁觀書右壁觀史

有酒學仙無酒學佛

我是“李藝泓西平王后裔”


李藝泓


歷數中國歷史上頂級的土族門閥,還真是有不少。

比如,隴西李氏。

始於秦代隴西郡守李崇,李崇也成了隴西李氏的始祖。李崇的次子李瑤成為狄道南郡守,不過,他的孫子李信更為顯赫,因助秦始皇滅燕趙、生擒太子丹而赫赫有名,是為隴西候大將軍。

不過,到了漢時因飛將軍李廣之孫李陵投降了匈奴,狄道李氏就此受牽連呈“衰微矣”。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到了西晉至北周時隴西李氏再次崛起。論來是李廣三子李敢留下的孤兒後代將家族興旺起來的,這個孤兒的後代名叫李暠。在五胡亂華之際,出現了隴西李氏第一個君主,就是他。公元400年,其建號"庚子",在敦煌建立西涼政權,世稱西涼王。至此,隴西李氏一躍成為隴西豪族。

這之後,李暠後人受到北魏的信任,不少人任職官銜,再後來他們將家安置在各自做官的地方,最後就形成了不同的支派。

其中,最為興盛的有四房。一是武陽房、二是姑臧房、三是丹陽房、四是敦煌房。就這四房間,就出了宰相十名。而武陽房的後代中,更出了世人皆知的大文豪李白和大書法家李陽冰。

隴西李氏,隨著最後一位聲名顯赫的人物李煜被毒殺身亡,而漸漸沒落。

比如,沛縣劉氏。

沛縣劉氏,可謂是最顯赫的皇族。

據統計,在中國歷史上劉姓稱帝、稱王者達92人之多。在過去是許多年裡,劉姓人主要工作就是當皇帝,是名副其實的“帝王專業戶”。作為帝王家,其聲名顯赫自不在話下。關於這個姓氏的來源,咱們著重聊下。

劉姓的來源主要有三個:一個是來自祁姓,相傳,這個姓氏是皇帝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後來祁氏被封於劉國,於是其子孫皆以國為姓,就此有了劉姓。世稱其為劉氏正宗,被稱為祁姓劉氏。

二是,來自姬姓。此為周太王的後裔。傳說裡周武王去世,周成王繼位,於是封王季的兒子叫劉邑,如是後裔皆以邑為氏,世代相傳裡都姓了劉。到東周時,重封王室時劉康公被封為劉國國君。就此這一脈被稱為姬姓劉氏。

三是,來自他姓改嫁或被賜姓為劉。史書中有如是記載:項伯助劉季滅楚有功,故賜他劉姓。漢高祖劉邦為實行和親政策,而將皇室宗女嫁給單于為妻。依照匈奴的習俗,貴者皆從母姓,於是乎,單于的子孫皆從母而姓劉。如此,便生成這支劉姓。

再比如,陳郡謝氏。

在中國歷史上士族文化最鼎盛最傑出的體現,就是烏衣巷內最後的豪門了。

這烏衣巷內最後的豪門,即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的始祖,是曹魏長安典農中郎將謝纘。後來,他們這一脈相繼進入仕途,而使得陳郡謝氏成為世代為官的世族之家。

到了東晉時,謝尚和謝萬使得這陳郡謝氏迅速崛起。而出自謝安、謝石、謝玄、謝琰四人之手的淝水之戰,更是讓其家族成為歷史洪流裡最傳奇存在。

從東晉到南朝間,謝氏見於史傳的人就達100多人。有皇親貴族,亦有文學大家,比如謝靈運、謝眺,更有六朝第一大才女的謝道韞。

不過,樹大招風,盛極必衰,在侯景之亂和皇帝的猜忌裡,陳郡謝氏迅猛沒落。至陳朝末年,謝貞去世這昔日豪門步入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如上等等,還有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就不一一詳盡而列了。反正,是在歷史的洪流裡,他們各有千秋,各具輝煌。就留待下次,細細分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