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拍攝中你是手持多還是上架子多?為什麼?

攝影愛好者電信老李



拍微距用不用上腳架,這得根據拍攝環境和拍攝對象主體來定。如果是微拍靜物或是接近靜物拍攝場所又容得下腳架,那不妨用上,微拍中會更加從容些。但如果是戶外微拍特別是活體(如昆蟲小動物等),那用上通常的三腳架(不含微型)那拍攝的靈活性是很受限制的。除非你是近拍而不是微拍。如下圖中,微拍飛行中的活體,得不時的改變追蹤抓拍位子,用上通常的三腳架是比較困難的。



戶外微拍昆蟲活體或是小動物,雖說在高感ISO的支持下有一定的安全快門。但在實際微拍中時常的需要用另一支手做諸如拔開遮擋物或是輕輕移動被攝主體(受光)方向等輔助動作,那麼單手持機(特別是較長時間)的穩定性就少了保障。如下圖,手動輔助調整(受光)下微拍的
那麼,能有什麼辦法增加微拍的穩定性呢?辦法還是有的,那就是備支微型三腳架。



我備的是這種微型腳架(不是廣告)除了能應對一定高度的微拍,更主要的是相機+微腳架後能借助自身的身體做支撐點,可以增加拍攝的穩定性,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利用拍攝人的胸口(頂著)做支撐點
利用手臂(平放)


做支撐點這二種(基本)
方法,適用性很強,即能不受微拍現場的限制增加的穩定性,也可以保證在另一隻手做輔助動作下的微拍。

從這點上說,戶外微拍我會帶上支微型三腳架,也會時常的用到。


閒人小攝fjsm


手持還是上架子,這個要看實際情況,不是必須上或者必須不上的事兒。

首先按照被攝對象區分一下:拍靜物、植物等不怎麼動的東西,我能上架子一般都會上,這樣可以用更小的iso獲得更好的畫質,用更小的光圈獲取足夠大的景深。而對於昆蟲、蜘蛛、其他小動物之類的,特別是動來動去幾乎很少停下腳步的,上架子簡直是噩夢!

然後按照鏡頭區分一下:我有三隻微距頭,用佳能百微二代,帶有防抖功能,一般能不上架子就不上了,圖個方便嘛。佳能180微,必上架子,手持出來的幾乎都是廢片。還有個老蛙60微,手動對焦,手持和上架子均有,算各佔50%吧。

最後說一下光線:光線充足,快門速度完全支撐起手持拍攝需要,當然無需上架子。有閃光燈補光等同於光線充足。

最後總結:上架與否,是首明確用什麼器材,要拍攝什麼對象,當前環境需要什麼樣的光圈和iso能達到滿意效果,從而得出最低快門速度是多少,低於鏡頭手持拍攝的安全速度,必須上架子,反之不需要上。





i飛了


我拍微距不是用的專用微距鏡頭,而是用的近攝接圈拍微距。用近攝接圈的最大好處就是可將手上所有的鏡頭都變成微距鏡頭。手持多的是變焦鏡頭,這樣在接上近攝接圈後不同焦段有不同的比例,同時,鏡頭的防抖功能和自動對焦功能都能用,特別是在室外。用定焦鏡頭就要上三角架了,同時已必須配備上一個兩軸調節的雲臺,這時拍微距鏡頭的對焦相對是固定的,景物的合焦實際是通過調節兩軸雲臺實現的。定焦鏡頭最短和無限近時,比例是不同的。最後,在拍花或在室外不用架子,主要調整角度和尋找背景方便。這就自己的一些體會,不專業。下面和您分享下今天用蔡司85㎜f1.4和騰龍16~300兩鏡頭拍的室內和室外的相片。指正!











老九六三


微距拍攝按說得上架子拍攝,但是在野外位置和環境不允許你上架拍攝,比如蝴蝶和會飛的昆蟲不會老老實實待在那裡讓你各個角度拍,不等你支好架子調整好相機角度距離已經飛走了,不會飛的或者移動緩慢的可以上架拍攝。要是室內或者攝影棚拍攝靜物建議上架拍攝,畢竟可以降低感光和拍攝速度,室外拍攝微距我一般是手持拍攝,這就要求必須選好拍攝姿勢,一隻胳膊靠近身體好有個支撐,有條件的可以採取蹲著或者單膝跪著拍攝,或者找個牆大樹依靠著拍攝,再者必須保證安全拍攝拍攝快門速度,也就是焦距的倒數,比如佳能百微,必須保證1/100秒的拍攝速度,必要時提高感光度,噪點總比拍糊了好。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黃土塬影像



WX深藍


百分之99用架子,我用的微距附加鏡片











虎風攝影愛好者


手持的多,下圖是今天早上拍攝的











獐子515


分享手機拍的微距照片








大海觀潮41485176


參與回答。拍攝微距用腳架很難拍攝到昆蟲類的照片,因為腳架是固定的,通常可以用長焦遠拍和短焦近拍的方式都可以拍到你想要的效果。








Imjeff890


抓拍的,不上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