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覺有靈魂的藝術作品是哪個?

張小千aaa


人類幾千年的藝術史上,藝術家們創作了成千上萬的藝術作品,但這些藝術作品的風格特徵或者實用意義價值如何呢?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意思是說,有靈魂的藝術作品少之又少,當然了,藝術作品都充滿了情感,但是情感和靈魂是不一樣的概念,



在我的印象中,充滿靈魂的藝術作品,當屬於“新古典主義”藝術大師大衛筆下的《馬拉之死》,只是油畫《馬拉之死》是偏向於“寫實主義”風格,這幅畫作非常的震撼人心;作品講述的大概內容是:作為法國大革命最熱情的領導者之一,相貌醜陋的馬拉因患有嚴重的皮膚病不得不經常洗澡,他在浴盆中被保王黨人夏洛特科黛蓄謀刺殺,


因為馬拉的朋友大衛目睹了革命家馬拉的遇刺現場,所以以繪畫的方式重現了謀殺的現場,癱軟的肢體、流血的傷口、帶血的信件、謀殺的兇器……每一處細節更像是對兇手的控訴,而明亮的光線中馬拉安詳的面容則被人為地塑造成為民謀福的聖徒,藝術家處心積慮地將真相粉飾成具有感染力的宣傳作品,

而且大衛還在木箱上加上自己題給馬拉的獻詞以表達自己對這位革命家的尊敬之情,綜上所述,這就是藝術家大衛《馬拉之死》的藝術靈魂所在,這幅作品巧妙運用了卡拉瓦喬式的明暗對照法,加上寫實的場景,將這出悲劇渲染到了極致。(下圖:馬拉之死)



詩夜城主


其實我覺得並不是藝術作品有靈魂,準確地說應該是藝術作品觸動欣賞者的靈魂,一件藝術作品它承載了創作者的意志和思想,但即使這樣我也不覺得藝術作品本身具有了靈魂,藝術創作者通過作品與欣賞的人產生思想的碰撞,如果觸動了欣賞者的靈魂,這件作品和其作者便會得到認同,這便是藝術作品的意義所在。

對我靈魂有觸動的藝術作品有斷臂維納斯,巴塞羅那的著名建築作品巴特羅之家,張大千的潑墨荷花以及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首先維納斯的殘缺美讓我們知道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是完美的,不要拘泥於盡善盡美的事情上而忽略了不完美才是最好的,因為它給以我們想象和動力。巴特羅之家是建築大師高迪的作品,他認為藝術必須出自大自然,所以他的建築作品中無不體現出自然界之美。大千居士的潑墨荷花每次看到我都有聖潔的感覺,墨綠的荷葉中幾隻潔白如玉的荷花是我眼中的謙謙君子。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被乾隆視為珍寶,譽為三希之首。






三石一木TATTOO竹本


藝術之所以能夠使人產生心靈的共鳴,給人以美的享受,就是因為它是鮮活的,有靈魂的,是以一種心靈呼喚靈魂感召的方式與讀者交流的。

舉凡能夠傳世的經典藝術作品都是蘊育著豐富思想情感有靈魂的。比如油畫。當我們看到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時,我們彷彿感覺《蒙娜麗莎》在用深情的目光對著我們微笑,而且不管我們從哪個角度看,《蒙娜麗莎》的微笑都是那樣專注地對著我們,從而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想,這不就是有靈魂的藝術作品嗎?



安格爾最著名的人體油畫《泉》,是一幅正面全身的裸體少女油畫。畫面中,美麗少女雙手託舉一紫色陶瓶,以垂直構形站立於綠色的壁龕中,少女表情單一,目視前方,明眸中透著無邪的神韻,畫家用缺少光澤的天鵝絨般的筆觸勾勒出少女青春活力的肌膚,從陶瓶中傾瀉的泉水給平靜的畫面增添了流動的韻律,更烘托出少女美麗的容貌和純淨的心靈……。《泉》是一幅人體油畫,但是觀賞者從畫面中看到的是一位清澈純淨美麗端莊的青春少女,並從中得到心靈的共鳴和美的享受,而不會有任何無聊的想法。這不就是有靈魂的藝術作品嗎?



巴洛克繪畫藝術重要代表魯本斯畫筆下的女性大都人高馬大膀闊腰圓臀厚腿粗,比如《三美神》等。與人們傳統的審美習慣相違和。但因其人物形象更動感更真切更豪放更接地氣,反而更吸引人,更耐看,更具感染力。這不就是有靈魂的藝術作品嗎?


燈影書畫


中華四大名著,具有鮮活的人物個性,是歷史乃至現在、將來都具有的活著的靈魂藝術作品。魯迅的文學作品,以及魯迅的人格魅力,能成就喚醒中華民族靈魂的力作,其時代動力巨大。文風獨特,文章品味尖銳直指利害。

毛澤東著作,是理論到實踐刻骨銘心的靈魂之作。普遍真理大白天下,深入民心。為人民服務的的普遍真理,星星之火可以遼源,愚公移山,驚天動地的靈魂魄力,無不感動蒼天神仙。

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至今中華民族人人不會忘記:《紀念白求恩》文章中,“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毛澤東著作不僅僅是文學鉅作,作品裡有靈魂本質。更偉業的是灌溉了中華幾代人的心田。讓幾代人能自覺的去做,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人格魅力,人格精神。這是做一個好人,為人民服務,活著的靈魂話本。

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將十二門徒中出賣耶穌的猶大宣然畫面,留下了難得的喚醒靈魂的作品。藝術作品能成為永世的靈魂作品,不是一般藝術境界能夠達到的。這需要藝術家注入心血的力量,靈感於作品的靈魂,才是活的有靈魂的藝術作品。






張大河創意富有源泉


我感覺有靈感的作品多在古典繪畫中,尤其對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巨匠和大師的作品極感觸最深,大師們的作品有震撼人靈魂的東西。最讓我觸動心靈的一副畫是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畫家,米勒的油畫《晚鐘》,我看頭一次看到這副畫是在一本二十四開的小圖書的插圖。迷人的畫面中,秋天陽光緩緩沉落在遠方的地平線,落日餘暉映照大地,灑滿曠野天際,夕陽西下的金黃晚霞,暮色蒼茫,遠處教堂響起晚禱的鐘聲。低沉緩慢的鐘聲傳來,鐘聲劃過寧靜的天空,越過遙遠的田原,一對勞作的農民夫婦,他們放下手中農具鋤頭,男主人摘下帽子,女人雙手在胸前,在黃昏的聖鍾中虔誠地祈禱著。我們彷彿也聽到了遠方依稀可見的教堂傳來的鐘聲,鐘聲好像越來越大,傳得越來越遠。佇立在農田裡農民夫婦與地平線交相輝映,使我們聯想到了莊嚴神聖的十字架,濃郁強烈的宗教氣氛,凝重聖潔,莊嚴肅穆、令人敬畏,安貧樂道的基督徒形象,深沉悠遠、悲壯豪放的詩意般意境躍然眼前,觸及觀者靈魂,讓人產生出一種高尚的崇敬感和使命感。



遺失在密林深處


《送別》你還記得嗎?“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竇唯大神近年的跨年專輯裡還翻唱了李叔同這首百年之前的經典之作。之所以說《送別》這件作品有靈魂是感嘆於我二十年前中學時代就在集體合唱時練過無數遍,這麼多年了,一旦旋律響起,歌詞縈繞腦海久久不能平靜,它關於思念、關於家鄉、關於過往的那些人、那些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送別》用的是安東尼·德沃夏克的曲調,李叔同在留學日本期間聽到這首曲調的《夢想與母親》版本,深深被此旋律吸引,於是創作了這首《送別》

李叔同,弘一法師:祖籍浙江平湖, 1880年出生於天津,圓寂於1942年。他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也是美術教育家、著名音樂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等職,後告別塵緣,出家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他是愛國主義者,他是著名音樂家、他是書法大師、他是美術教育家、他是佛學大師…

弘一大師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弘一大師病重之後,拒絕醫療探問,一心念佛。他告訴妙蓮法師:

你在為我助念時,看到我眼裡流淚,這不是留戀人間,或掛念親人,而是在回憶我一生的憾事。

一件有靈魂的藝術作品跨越時間長河;跨越種族、民族,跨越宗教。她直擊你心靈深處,你能感受到在你耳邊訴說,讓你傷痛,鼓勵你站立思考,你渴望和她對話,她轉身瞬間朝你嫣然一笑,於是久久不能忘懷……





蘭吟堂


王希孟其人,如果只說這樣的一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疑惑,好像是一個很陌生的名字,名不見經傳啊?但是說到他的創世名畫《千里江山圖》可能都會恍然大悟,這幅畫太讓人驚歎了!

很難想象是一位十八歲的少年所做的,就像是他們稱讚的一樣,傳世的名畫,不朽的天才。

當然作為一個對繪畫的知識很貧瘠的一個人,我好像以前只知道《清明上河圖》和《富春山居圖》,這幾幅很著名的,還有屈指可數的幾位畫家,像齊白石先生,張大千先生這幾位名家,對畫這方面的知識關注的很少。

也是很偶然的一個機會,看到了《國家寶藏》有一期就是在講這幅《千里江山圖》,也是第一次瞭解了這幅畫的作者,一個十八歲的繪畫天才,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是他流傳下來的唯一一幅作品。

他的一生過於創奇也過於短暫了,當然並不是因為他是天才就覺得他畫的畫很好,而是畫上展現的景色,就是會讓人覺得震撼,會讓人有一種自豪感,覺得這就是中國的山河,萬里遼闊。

真的以前覺得山水畫很好看,怎麼看都是美的,但是很少有一幅山水畫,能夠這麼吸引人,或許就像我老師說的,欣賞中國的山水畫,主要是看“意”,看其中蘊含的“道”,很玄妙的東西。真的中國山水可能很多的風格都偏含蓄,需要人慢慢參悟。

但這一幅畫,看著真的讓人整個人都明快起來,就像即使以前也看過其他的青綠山水畫,但很少用色能這麼大膽的。

歷史上關於王希孟的記載太少了,但我想,他一定是一個有著少年義氣的人,風華正茂,不是有著血氣的人,也創作不出這樣一幅讓人驚歎的話,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吧

關於王希孟的爭議很多都圍繞在了他的死因上,有很多種說法,有的人說他因為創作《千里江山圖》太過嘔心瀝血,以至於積勞成疾,病死了,還有的說他惹怒了宋徽宗被賜死了。

不管怎樣,這都太讓人惋惜了,我最喜歡國立老師的說法說,宋徽宗確實打算賜死他,可是他提出在臨死之前可以再看一眼這幅畫,宋徽宗同意了,結果他就鑽進了《千里江山圖》中,變成了其中的一位漁夫,陪著這幅畫。

這是我聽過最美的回答了。








你好文化君


有靈魂的文藝作品很多。就現代小說來講,我看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巖》就是一部傑作。共產黨員那種為革命敢於犧牲的崇高靈魂在書中得到很好的展現。許雲峰,江姐等人的高大型像也會進入讀者的靈魂。江姐說,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就是整個文藝作品的畫龍點睛之筆!還有那個叫華子良的“瘋子”的描寫,更是一個堅韌不拔的革命靈魂的最佳落筆。而對叛徒浦志高的變質與對黨的事業的危害剖析也是很深刻。使讀者切實看到了叛徒的最可惡!

青年時代也讀了一點外國的世界名著,也會被深度的震撼!《鋼鐵是怎樣煉 成的》主人翁保爾在修鐵路時遇到了已成貴夫人的冬尼亞,冬尼亞看著在冰天雪地裡衣著單薄的保爾說,你為什麼不去找一點更體面的工作?保爾說,沒有想到你現在變得那麼酸臭!兩種靈魂的碰撞是多麼的鮮明!


慣看993


其實我覺得我們的社會,也就是人類文明就可以看做是一個藝術品(我知道答主想知道的應該是具體的一件東西,但我情不自禁就往這想你說氣人不)。它是無數人共同造就的一個故事。 這裡面有人積極想探索世界,有人卻損害他人利益只想著自己(當然同一個人也會有許多面,善良的人也有時會自私,但不會過分傷害別人),有人會順理成章地佔有大量資源,有人卻因困境而活不下等等,它確實不完美,但它它豐富多元,周圍的每件東西都是人們腦力活動的結果,桌子,椅子,大樓,汽車,計算機等都是一代代工程師,設計師不斷改進的結果,這些東西靜靜地躺在我們周圍,背後卻有著我們人對世界經驗的靈活運用,都有這無數汗水,這些腦力勞動都可以說是藝術。這個世界就變成現在這樣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只不過每個人的影響力不同而已,領袖在政治上呼風喚雨,我們普通人只能跟周圍的人交流,處理小事情,但不同地位的人也都在影響這個藝術品是什麼樣子,它是我們共同寫的歌(你跟你喜歡和討厭的人)

都說藝術來自生活,其實生活自己也是個藝術品,文學藝術裡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每時每刻都在周圍上演,它與科技進步交織在一起,以及與各種風俗習慣都有聯繫,有一種無法描述的複雜美。社會因陰暗面也讓人更知道了光明的美好,世界上每個人都會死,但他們硬是在自己死之前,做了一件件閃著光的事,好像不滿自然法則似的,用小手做了工具,又用工具做了周圍的一切。

我們總是覺得藝術是繪畫,文學,雕塑這一類的事物,其實仔細想想繪畫是想方法把周圍的東西畫的更像,在或者想方法畫自己的情感於事物上,具象畫久了就想畫抽象;文學是講述周圍發生的事情,或者作者編故事告訴大傢什麼;雕塑跟畫畫差不多,只不過有另一套法則,手法和創作的方式不同而已。那要這麼想,科學家也算是藝術家,畫家用方法講述周圍事物,文學家用方法講述周圍故事,科學家用方法講述周圍物體。本質上各行各業都一樣,就連服務業都用方法講述信任,讓人舒服。

如果說最有靈魂,那就是我們的文明,我前面講的只是一小丟,要講細節,都能把自己所有的知識都給結合起來,你說這個藝術品夠不夠宏大,算不算最有靈魂。

藝術的目的是用方法要麼使人心情愉悅,比如有些音樂,和舒服的調色;要麼給人啟發,比如描述黑暗的電影和小說,讓大家追求善良;要麼只是逼真的畫出,或雕出我們見過的東西。總之是讓大家過得更好,更容易去走自己的路。

(因為今天沒什麼事幹,就總結一下自己人生十七年來對世界的看法,我之前完全不是這樣看的,我都不知道人為啥要善良,人為啥要幹這幹那,做那麼牛逼的機器有什麼用,最近才想通。當然裡面有很多不全面,我打字比較慢,就不想打了,批判接受→_→,我比較小,閱歷不多,所以有些觀點比較幼稚,我自己察覺不到,希望各位叔叔阿姨或者爺爺奶奶告訴我)


熱心網友丙


人類已經走過了漫長的幾千年歷史,同時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藝術作品,這些藝術作品猶如“時空隧道”,能引領觀者穿越到藝術家所處的時代,窺探到藝術家創作作品時的精神狀態,由此,欣賞者完成了跟藝術家的心靈溝通。

羅中立《父親》

在我的印象或者感覺裡,有靈魂的藝術作品很多,比如,文藝復興初期繪畫巨匠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後印象派大師梵高的《星空》都是。這些傑作集技巧、思想和情感為一體,代表了藝術家最高的創作水準,以及一個時代最完美的藝術結晶,它們超越了藝術家的生命,用藝術趣味深刻影響著現代人。

羅中立《月光》

鑑於這兩幅作品大家都很熟悉,在此,我介紹一幅中國著名油畫家創作的巔峰之作,它是油畫民族化、本土化最有代表性,最有分量的力作。這幅作品就是我國當代著名油畫家羅中立於1980年創作的超寫實油畫《父親》,此時,羅中立32歲。

羅中立《沐浴》

《父親》之所以有靈魂,是由於它有現實原型,並且,羅中立是用飽滿情感創作出這幅畫的。羅中立當年在大巴山下鄉時,抽空常去當地農村老百姓家裡採風,一位性格樸實憨厚,名字叫做“鄧開遠”的老農民對羅中立十分熱情,老農民由於出生在戰爭年代,沒有條件讀書,也沒有什麼文化,但對羅中立這樣的文化人十分尊敬。

羅中立《三口之家》

羅中立每次去,鄧大叔都會給他端茶送水,噓寒問暖,讓在外鄉下鄉的羅中立十分感動。在以後很多次創作中,羅中立心中都會想起鄧大叔。

在70年代末“中國青年美術獎”發佈參賽消息後,羅中立心中滋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要以鄧大叔為原型,創作一幅中國人心中頂天立地的父親形象。

羅中立《夕陽炊煙》

也許是跟鄧大叔很熟悉,也很熟悉像鄧大叔這個群體的生活,羅中立創作起來非常順利。他截取了鄧大叔端了一碗茶水的瞬間來入畫,在技法上採用超寫實,通過對人物臉上深邃的皺紋和粗糙的皮膚,以及樸實的穿著的刻畫,把80年代中國人心目中的父親形象刻畫得形神兼備,直擊人心,任何人看到這幅畫都會肅然起敬。那是對民族骨子裡勤勞、善良、堅韌、頑強等優秀品質的崇高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