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從你的個人角度聊聊攝影中的所見非所得和所見即所得嗎?

傲龍GragonNine


親,又到了聊攝影,看風景看美女的時間了,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能從你的個人角度聊聊攝影中的所見非所得和所見即所得嗎?攝影是“光影的藝術”,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構圖、色彩、光影”是攝影的三要素,



攝影過程中的任何物象都是“所見即所得”,攝影時,光影的任何細微變化都是“所見非所得”,

很簡單的道理,只要你眼睛看得到,只要有光線,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攝影記錄下來,這就是“所見即所得”,也叫見景即拍,攝影是對光影的再現,攝影師通過攝影作品來傳達對社會、生命、自然的情感,用鏡頭語言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


一個優秀的攝影師都具備了攝影的基本技術,以及良好的攝影藝術修養,只要保持對攝影藝術極大的熱情,你就會去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取景?為什麼選擇這個角度拍攝?為什麼使用這種拍攝技巧?為什麼採用這樣的後期修輯方式……,通過思考,都可以得到答案,會明白,攝影拍攝的是表象,但事物的表象是各種深層力量的跡象,

開篇就說到了,攝影是“光影的藝術”,攝影是對“光影”再現的過程,然而,光影的任何細微變化都會對攝影照片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光影的屬性是人為很難控制的,你看到的是這樣,但得到的也許就不一樣了,比如,不同的環境、天氣都會讓光影發生變化,



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光線都可以用作於拍攝的,比如,烈日當空之下,色溫過高的時候,還有漆黑一片,人造光無法達到的地方,就無法拍攝,在攝影過程中,只觀察還不夠,要去感覺所拍攝的對象,如果你不能很深刻的感覺所拍攝的對象,你是無法拍攝出想要的最好的效果,看到的物象很有生命力,拍攝出來的卻完全相反,這就叫“所見非所得”,因為攝影藝術修養不夠,


影影圈圈


個人說一下自己的理解:從拍攝角度說,所見非所得,應該更多的出現在紀實攝影中,很多街拍,抓拍,如果沒有敏銳的眼光和對場景的預判能力,往往我們發現一個場景想要拍,但拿起相機拍攝的時候,場景已經發生了變化。

所見即所得,比如風光攝影,見到的就是我們要拍的。

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所見非所得,所見即所得產生的原因是人們的思想方面。照片表達的內容會隨著人們的心理變化而變化。


muyu212508


就個人而言,攝影即是對某一瞬間場景的記錄。由於時間,光線等客觀事物不斷地變化,任何場景都是稍縱即逝的。你不能同時踏進一條河,通過取景器看到的這個世界也是如此,任意兩個想連續的兩幀畫面都是有區別的,當你按下快門時所得到的照片只是你“拍下”這個動作發生時一瞬間的場景,而如果細微地討論,你所拍下的那一瞬間和你眼睛觀察到的另外一個瞬間有“兩種場景”的可能性,便是“所見非所得”。而這兩個場景是延續的,如同時間和光的延續,人行走的延續,尾燈的延續,從一幀到另一幀有可能是幾十分之一秒,也有可能是幾千分之一秒。這微弱的變化適應於人眼時,反饋下來的便是兩幀的重疊,即在幾千分之一秒的延續中,我認為是所見即所得。


Allaron


所得即所得,除了該有的攝影技術,對相機的熟練和輔助器材是關鍵,相機對白平衡、清晰度、飽和度等設置,一般可以預設自己喜歡的場景(不是默認的),如人像、鮮花、風景。另外還要有閃光燈、三腳架等。

所見非所得,除了思想境界方面的就是ps處理吧,也要學一些高級的ps技術,如磨皮、濾鏡等,還可以做成自動化,可以提高處理效率。


幕光之影


單反:所見非得!無反:所見即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