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早搏是怎麼回事?

紅zhong


上週五晚上連續搶救了兩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做完手術已經凌晨3點,回到值班室,一直睡不著,心慌!

讓值班醫生給我做個心電圖,心臟早搏!

心內科醫生也會心臟病?

這可怎麼辦?其實沒事,就是累的了,好好睡一覺就好了,但如果長期這樣下去遲早會出問題。



那是不是心臟早搏休息後都能好轉呢?

當然不是,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在心臟早搏?簡單理解就是,我們正常的心臟在正常情況下,是很有規律的一下一下跳動,而且這個跳動來源於心臟的跳動發源地--竇房結,所以我們正常人的心律叫竇性心律。在心臟疾病,或其他疾病,或某些生理情況下,心臟會提前跳動,也就是不該下一次竇房結心跳的時候,心臟其他部位就跳動了,這就叫早搏。心臟早搏會有心慌、心悸、氣短、乾咳等等感覺。

正常人一生中都可能經歷早搏,早搏有時候沒事,但有時候也會要命:

看到早搏,先要弄清楚有沒有基礎的心臟病比如:冠心病、心衰、高血壓性心臟病、風心病、肺心病、瓣膜病等等;如果有,那麼首先考慮早搏和基礎的心臟病有關係。綜合評估後在治療原有心臟病的基礎上,決定是否干預早搏,最好行動態心電圖進一步評估後,決定是不是用藥治療早搏,甚至用不用手術的方法,但首要的治療是治療基礎心臟病。很多時候隨著基礎心臟病的控制,早搏就會消失會減少。

如沒有基礎心臟病的病史,我們需要進一步排除基礎心臟病,而不能見早搏治早搏,或見早搏不管早搏。

如果沒有基礎心臟病,且有熬夜、喝酒、勞累等原因,那麼暫時不需要治療,去除這些原因後早搏就會消失。如果沒有基礎心臟病,但也沒有誘發因素,需進一步行動態心電圖檢查。心電圖一般就10跳心跳,而人一般一天心跳10萬次,怎麼可以單憑一份心電圖給出頻發早搏的診斷呢?動態心電圖,明確到底早搏多少次?2000次早搏和2萬次早搏風險不一樣,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性質不同,風險不同。

如果選擇治療心律失常的藥物,這個很複雜,抗心律失常藥物4大類,好多藥物,而且抗心律失常的藥物都會引起新的心律失常,所以一定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服用。

理論上根據早搏具體情況也可以射頻消融手術治療。

常常有人在網上諮詢:“王醫生,我頻發早搏,吃點什麼藥?”我說:“您怎麼知道頻發早搏的?”他說:“做完心電圖,醫生說是頻發早搏。”

還是那句話:我們不能根據一份心電圖輕易做出判斷,更不能根據一份心電圖就給患者開藥治療早搏!因為我們的心跳一天要跳10萬次,不能根據10次來評估10萬次!

心臟早搏,需要具體對待,有的可以不治療,有的必須用藥,有的需要手術,有的甚至會引起猝死!


心血管王醫生


一、早搏是咋回事?

心臟早搏也稱心臟期前收縮,是心臟竇性或者異位心律自律性較高,竇性心律或其他新的基礎上出現的一個過早搏動。早搏根據其起搏點不同,可以有竇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四種類型。根據早搏的多少以及早搏所發生的人的耐受性不同,早搏的患者可以有症狀,也可以沒有症狀。


二、早搏的原因有哪些?

早搏的原因也有很多種,有人說幾乎所有的原因都可以誘發早搏,可見早搏發病率之高。但我們最常見的早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就是情緒原因所導致的掌握,比如生氣與著急、焦慮與恐懼、擔憂與害怕、加班熬夜等等!其次就是心臟疾患所致的早搏,比如冠心病、心衰、心肌病等情況!再者,就是藥物所導致的早搏,我們常用的很多藥物都可以引起早搏,比如避孕藥、感冒藥等等。最後還有其它疾病導致的早搏,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肺部感染等等。當然這些也不是找不到全部原因,但基本涵蓋了早搏的常見原因。


對於沒有症狀而且早搏較少的患者,多數不需要加以干預,但對於有症狀或者是早搏較多,或者是早搏已經引起心臟功能不全,或者有其他致命風險的情況,那麼早我就需要加以干預,早搏的治療需要首先去除誘因,其次進行對症處理,最後就是如果治療效果較差,還可以使用射頻消融等方法來治療早搏。

早搏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但也是發病原因最多,表現症狀最多的治療方法多樣的一種疾病。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