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有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

開封有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


開封有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

開封徐府街山陝甘會館

徐府街,據說因這條街上有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而得名。清代乾隆年間山東、陝西、甘肅商人在徐府故址上興建起一座山陝甘會館,並按古代會館的通常做法,在館內建了一座關帝廟,遂成今天開封市的著名旅遊景區。

聽說山陝甘會館曾經是明代中山王徐達的故居,進了景區便注意尋找徐府留下的遺蹟,結果是一無所得。這就要查一查魏國公(後追封中山王)徐達與開封的關係了。明洪武三年(1370年)徐達因功被封“魏國公”,開封曾經是戰國時魏國的國都。“魏國公”是否要住到自己的封地去呢?這在先秦、兩漢時期是有規定的,到了宋元明清時,公侯只是一種爵位,受封者可享受政治地位和福利待遇。徐達的故居在南京,如今尚有“瞻園”、“白鷺洲公園”兩處遺蹟。朱元璋還幫他在門前立了一座“大功坊”,以表彰其開國之功。徐達到過開封,但在開封住的時間很短。那是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三月,徐達率大軍進入開封,很快就揮師北上,八月二日就北上收復了元大都(今北京)。之後的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北平,為新建的大明王朝鎮守北疆,直到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北平病死。至於徐達兒孫輩,雖然有一支襲封魏國公,卻仍住在南京。另一支封定國公的則住在北京,似乎徐達後輩沒有人在開封長期生活過。如此說來,開封徐府街只能算是徐達領兵北伐時的暫住地。

開封有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

徐達畫像(網絡截屏)

再看這座山陝甘會館,其建築確實了得,設計大氣,建築精緻,裝飾豪華,尤其是木雕、磚雕、石雕堪稱華夏一絕。臨徐府街是一座大型青磚照壁,兩邊各有一道五級斗拱的掖門,看上去異常氣派。照壁為一字形,坐北朝南,高8.6米,長16.5米,厚0.65米,分為臺基、壁體和廡殿頂三部分。照壁正面白底黑字寫著“聖地”二字,有“關帝聖君”在此之意。

開封有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

臨街的大型照壁

影壁背面也是白底黑字寫著“忠、義、仁、勇”四個大字,這是人們對關羽品格的高度概括。正中嵌有一塊外方內圓的石雕,雕的是“雙龍戲珠”。石雕周圍盤繞著十二塊龍紋磚,每條小龍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四角以“雲龍捧壽”石雕鎮角,顯得豪華大氣。照壁簷桁以下全部為磚雕,隨桁枋有回字邊飾,由斗拱承託的四個“壽”字紋梁頭,把上部分成五個空間,每間兩攢斗拱,上託雕刻精美的龍頭。每個間隔的雕飾都與“瓶”有關,反映商人出門在外,祈求平安的心願。除瓶之外,還有各種吉祥花卉、薰爐、書函、畫卷雕塑,甚至還有商人用的算盤,反映會館特色。斗拱下邊的梁枋雕以祥龍圖案,把上下分成兩區。祥雲下面是三十二個垂花磚柱,柱頭為龍頭,柱與柱之間有夔龍捲草圖案相連將空間鋪滿。垂花柱以下,裡外牆面分佈十個長條形畫框,每框飾以柺子龍紋,框內分別雕有獅子繡球、喜鵲鬧梅、山雀玉蘭、鷺絲荷花、松鼠葡萄、麒麟呈祥、八仙過海,及“刀馬圖”等磚雕圖案。雕刻技法以透雕、浮雕為主,做工精湛,畫面層次分明,構圖嚴謹得體,是磚雕中的上乘之作。

面對照壁是一幢裝飾精緻的二層門樓,簷下高懸“關廟”匾額,樓下是過道,供遊客出入。緊靠著二層門樓,左右各有一座小樓,為關廟鍾、鼓樓,設計得緊湊得體。

開封有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

關廟門樓

走過樓下的過道,便是內院,回過頭來看,門樓背面是個戲樓。樓頂為單簷歇山式,飛簷翹角猶如大鵬展翅。東西兩側有臺階直登戲臺。戲樓臺柱上掛有楹聯,前面一副是:幻即是真,世態人情,描寫得淋漓盡致;今世猶古,新聞舊事,扮演來毫髮不差。後面一副是:臺上笑,臺下笑,臺上臺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上懸“振古鑠今”匾額。有介紹說,原來的戲樓在“文革”中被毀,這座戲樓是從火神廟遷過來的,是開封市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座古戲樓。

開封有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

門樓背面的古戲樓

正對著戲樓,是一座精美的牌坊,坊額掛著“大義參天”豎匾。牌坊為三間六柱五樓不出頭式,歇山頂,平面佈局呈兩個相背的扇形,三柱一組,三角鼎立,呈雞爪狀,俗稱“雞爪牌坊”。這種造型的牌坊還是第一次看到,非常好看,又能增強牌坊的穩固性。牌坊中樓高聳,左右次樓略低。主樓上部簷坡以綠琉璃瓦覆蓋,正脊為牡丹花雕,中間置一方亭,兩側一獅一象,獅擁蓮臺,象馱寶瓶,造型生動,形象逼真。正脊兩端的鴟吻,劍把上東書“日”,西書“月”,分別表示智慧和善心。牌坊四角樓下的走馬板上,分別繪製“掛印封金”、“刮骨療毒”、“過五關斬六將”等八幅關羽故事圖畫。

開封有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

造型華麗的“雞爪牌坊 ”

牌坊東西兩側各有八間廂房,屋簷下邊額枋、斗拱、雀替、擋板、垂柱均以木雕裝飾,雕刻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山川樹木、花鳥魚蟲、民間故事,人物傳說等。

牌坊後面是關廟的祭祀場所,由三進殿宇組合而成。前為拜殿,面闊三間;中為捲棚,後為大殿,均面闊五間。三殿由天溝相連,渾然一體,總建築面積540平方米。關廟大殿既是會館的主體建築,也是木雕裝飾最集中、藝術成就最高的地方。拜殿簷桁、額枋寬1.7米,全部以木雕裝飾,內容分七層:第一層蝙蝠;第二層雲形透雕花紋;第三層二龍戲珠;第四層祥禽瑞獸;第五層是花草組成的圖案;第六層有喜鵲鬧梅、鴛鴦戲水、青蛙臥蓮,還有芙蓉、葵花、菊花、仙鶴等點綴其間;第七層在寬約一尺的牆板上雕刻二龍戲珠、鳳凰牡丹,呈現一派龍飛鳳舞、花枝鬥豔的奇妙景象。

開封有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

雕刻精美的拜殿

捲棚內部枋梁亦遍佈彩繪。中央有一座石案,製作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正面浮雕“八仙慶壽”,雕工十分精細。整個大殿以灰筒瓦覆頂,綠瓦剪邊。殿內立紅漆大柱,雕樑畫棟,異常氣派。正樑上高懸“百流歸德”橫匾,下面是一尊關羽坐像。整個大殿內燈光暗淡,環境莊嚴肅穆。


開封有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


關廟大殿內部裝飾與關帝坐像

開封山陝甘會館可謂是命運多舛,1927年6月,馮玉祥任河南省主席時,把山陝甘會館改作河南省藝術學校。1933年,又改為私立西北中學。1938年,日寇侵入開封,強佔會館為華北五省特務機關總部。抗戰勝利後,西北中學師生重新回到會館上課。後來,會館又成為徐府街小學的校園。1988年10月,經過全面整修,山陝甘會館正式對外開放。

開封有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

開封有座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