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廣東宵夜是什麼?

呂益磊


廣東人對吃的喜愛,相信大家都知道。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宵夜就以為著燒烤擼串大排檔,但在實在的廣東人眼裡,宵夜也可以在家自己做,這樣才有滋有味。鹽焗,是廣東人喜歡的烹調方式,獨有的鹹香配上肉類食材尤為吸引。下面給大家介紹一道宵夜小吃——鹽焗鳳爪,絕對是晚上煲劇看電視的美食良伴。

【原料】鳳爪500克、姜10克、蔥10克

【調料】鹽焗雞粉20克、料酒15毫升

【做法】 1、鳳爪去趾,洗淨控水。姜切絲、蔥切段刨絲。

2、將海天鹽焗雞粉均勻塗抹到鳳爪上,醃製20分鐘以上。

3、電飯鍋鍋底抹上油,鋪上姜、蔥,放入醃好的鳳爪,加入料酒,按煮飯鍵將鳳爪煮熟至收汁,放上蔥絲即可。


四季餐桌


我這裡說的是潮州,也屬於廣東的一個地方。因為在問題搜索裡找不到潮州的,就將就一下。

今天特別想念以前讀中學時,冬天的時候,每天上晚自修之後回來路上總會吃點宵夜。那時候晚自修結束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我和同學陳建華一起踩單車回家,她家比我家還要遠幾十米,我們離得很近,上學放學都一起走。我們有深刻的同車之誼。

我父母不太主張我在外面吃東西,但建華就不。她是那種充滿了生活情趣的人,我在她家裡能從早吃到晚,變化著各種花樣。和她在一起,吃宵夜也是我們的友誼的一部分。天寒地凍的冬夜,路過一些熱氣騰騰的夜宵小攤時,總會停下來吃點什麼。

當時的宵夜有“灌面”,有“煮粿條”,也有魚粥之類,也有炒“糕粿”。我愛吃粿條湯,裡面放幾個豬肉丸,幾根青菜,一些配料……,其實也是很簡單的。廣州也有這種粿條,但桔逾淮而為枳,風味不同。

我爸則愛吃炒糕果,冬天的夜裡他有時候他會遣我去街頭買一大碗。看著師傅在炒糕粿也是一種享受。糕果先要放在豬油裡煎香並且一定要豬油,再打個雞蛋,放點香菇,最後還要再加一勺魚露雞湯澆在上面,愛吃辣的,再淋一點辣椒醬。

這裡面,豬油和魚露是兩個重點。豬油呢,符合袁枚所說的炒素菜用葷油,炒葷菜用素油的原則,就不再另外需要豬肉了。魚露是由海鮮和各種魚類製作而成的鹹香味調料,帶有海鮮味,單純的鹽根本不能代替。這兩個要素具備了之後,基本就在標準線上了。雞蛋香菇雞湯云云,倒是外地美食也能想得到的。

在大冬天的晚上,誰過路這香氣四射的攤子,能忍得住不停下來吃一碗呢。今天晚上特別想念這些,我們現在沒有那樣從容的心態,尤其很難得和小夥伴去吃個宵夜,總覺得好像太不務正業了。要吃宵夜,似乎只能和家人。這當然是良家而美的,但似乎也是一種遺憾。


陳思呈


看到這問題,委實愣了一愣,因為這五六年裡吃宵夜的次數,不超過十次。

倒不是為了怕發福的狀況一發不可收拾,而是和朋友聚會大多會喝酒,晚飯從傍晚延伸到凌晨,也就沒有了宵夜的需求。

大學和剛畢業的時候,囊中羞澀,最喜歡的宵夜,莫過於濱江路上找家士多,在江邊撐起木桌來一碟幹炒牛河和一碟炒螺,配上幾瓶啤酒,逍遙自在。

後來出來獨居,餓了的夜晚,喜歡到樓下的桂林米粉店來個酸辣炒米粉,或是附近的大排檔來份炒麵,幹炒牛河忽然好,但油的分量掌握的好的始終不多,年長後深夜的腸胃,的確略微清爽的炒麵會好些。


街邊吃烤串和燒生蠔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了,創文創衛這麼多年,連風筒輝都要另起爐灶,那種風景懷念下最好。

現在最喜歡的,還是潮汕人的宵夜。




各種生醃的好,無需浪費筆墨;煎的魚、炒的花甲、煮的酸菜白鱔,還有那銷魂的砂鍋粥,即便是市井味濃郁的蒼蠅館子,穿著邋遢廚師衣服叼著香菸出入的廚房夥計,出品依舊細膩精緻,如果真要宵夜,那我一定會把朋友拉來相熟的潮汕館子,這才是我的深夜食堂。


草菇不是小肥柴


深夜時分,餓著肚子在回答“最喜歡的廣東宵夜是什麼”,簡直就是自作虐不可活的節奏。其實不太敢吃宵夜的,但打完球,與朋友們吃個宵夜聊聊天是十幾年來必定的項目。有時候傻傻分不清,究竟我們是為了打球,還是找好吃的宵夜,哈哈!

(宵夜不是好習慣,偶爾為之倒是無妨)

廣東人吃宵夜的種類,其實還滿多的。但飯後或者宵夜吃甜品,似乎是一種傳統的觀念。不知何因,從小就這樣。家裡煮的最多的是海帶綠豆、薏米赤小豆、陳皮紅豆,在外面,去的最多的就是文明路的百花甜品店。

店很簡陋,原來小小一間,現在擴大不少,但依然大排長龍。我最喜歡的是鳳凰奶糊,或者杏仁奶糊。

反正要排隊,我們可以先吃這家不起眼,卻大名鼎鼎的走鬼檔“洪德路魷魚絲”。

這家走鬼檔,很多年了,一直遊走在各大宵夜檔之間,現在幾乎都出現在百花附近幾米處。他廣為年輕人所知的,是因為張敬軒在微博上提到過,被其廣州歌迷瘋狂追捧。別以為是明星效應,味道真心不錯,來百花順便吃魷魚絲是“吃貨”必須乾的事。

“打邊爐”也是宵夜的紅牌之一。

夏天,打邊爐,港式是首選,這裡推薦“吳系打邊爐”。晚上三點才打烊、冷氣夠、種類多、食材新鮮。

標準港式茶餐廳的風格,每次在這裡坐著打邊爐,不知為啥,總能想起“山雞哥”。港式打邊爐,湯底清淡,食材必須要新鮮,不然會很難吃。

在冬天,要吃炭火邊爐才是正道!天河員村二橫路有家炭火牛雜煲很有名氣,叫“邦記牛雜”。

老店和新店面對面,味道一樣的,哪裡有位置就選哪裡。若喜歡情懷者,首推老店,能滿足想要追求“廣州老味道”夢想的你。矮小的摺疊桌子擺著老式炭爐上架著老陶鍋滋滋滋的翻滾著熱辣辣的牛雜,想起口水直流。

還有一家不錯的邊爐,說店名“紅頭船”,很多人只知道鵝肝為一絕,卻不知道羊肉火鍋。但提另外一個名稱“高佬”羊肉,城中吃貨一般都知道。每年的十月後開始販賣,至二月左右止,去之前,記得電話諮詢一下,別白跑了。

我一直覺得高佬的做法和粵西很像,先用“秘製醬汁”醃製羊肉,再放火上烤,羊腩的皮特別好吃,口感很棒。

提到廣州城內的宵夜,有一個地方的不得不提,那就是天河立交橋底的“蠔德喜”。嗯,看名字就知道,吃“蠔”,湛江蒜蓉烤生蠔。

與全國各地都一樣,宵夜的內容,絕對不會少了燒烤!而廣州城內的本地燒烤,“風筒輝”是王牌。

風筒輝是以海鮮燒烤為主,食材是輝哥每天凌晨就到海鮮市場拿的貨,非常新鮮。如果想要吃到自己想要的海鮮,可以致電預定。

最後,提到很多人宵夜時段都喜歡的砂鍋粥,我最喜歡的是天河北的“潮州石斑魚粥”。這家店開了很多年,在金田花苑百佳超市後面,門口就擺著一兩條大大的石斑魚或者龍躉。挑到自己喜歡的部位,告訴店員就餐的人數,再點一個炒花甲、炒麻葉、炒粿條就很完美了。噢~晚上可以停車在店門口,那麼多年,晚上時段沒見過交警叔叔。

我已經將自己喜歡的宵夜及店鋪貢獻出來了,希望大家喜歡。同時,期待大家的推薦,尤其跪求好吃的蝦蟹潮汕粥店鋪。


瑪利亞姐姐


我最喜歡的廣東宵夜沙鍋粥!雖然我已十幾年不怎麼吃宵夜了,但不排除沙鍋粥還是我最愛的宵夜,特別是鱔魚粥。

沙鍋粥除了美味,我更喜歡它相對健康,高蛋白低脂肪,碳水化合物也要相對低些,米飯、炒粉、炒麵、啤酒之類食物要低。沙鍋粥60%以上是水,米和魚、肉類含量不足40%,也就是說,把沙鍋粥當宵夜,吃的基本是水,兩大碗吃下,半個小時撒兩泡尿,肚子就不脹了,睡覺也不用怕脹肚睡不著,更重要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相對較低,相比其他宵夜更不容易長胖,也不容易上火。



一鍋砂鍋粥,三四個好友,談天說地,天南地北;生意職場,家長裡短,一談就兩三個鍾,說是吃飯,實是交際。也可一家老細,三五家人,邊吃邊玩,孝敬老人,逗弄孩童,其樂融融。


宵夜雖好吃,但是三餐之外,吃了營養過剩,吃了會宿食過夜,對腸胃不好,還容易長胖,偶爾吃吃還行,長期如此,於健康不利,所以答主改掉年輕時的宵夜習慣,已不吃宵夜有好多年!


廣州發生


嘿,必須是屠宰場夜晚剛殺好豬,趁著新鮮熱辣把鮮美的豬雜做成豬雜粥啊!




晚上十點,老闆開車去屠宰場把新鮮的豬雜所有的部位一個個運回來,大家拿著夾子塑料盆,把自己喜歡的豬雜夾到盆中,給店員過稱。

肉食,在豬被殺三小時後肉質開始發硬發酸,屠宰場是晚上殺豬的,所以我們第二天早上菜市場買到的豬肉豬雜卻是最硬最難吃的那些。宵夜豬雜粥則是從屠宰場拿到最新鮮的,三小時都沒過,肉質滋味都是最好的時候。



選好美味的內臟,老闆娘便給大家清理乾淨切成片狀。




然後就靜坐著等老闆娘處理豬雜,店員也會奉上一煲送的豬紅湯,豬紅嫩滑湯水鮮美。來得早運氣好,則有可能吃到老闆娘做的鐵板豬肝,能吃上是運氣好,今日你和它有緣。




不用多久,便給你處理好豬雜。白粥也滾了直接倒入豬雜滾煮幾分鐘,不可太久,不然豬雜太老了就沒啥好吃了。



粥水鮮美,豬肝嫩滑,再來兩杯紅酒,這個宵夜吃得不亦樂乎。一買單,人均40不到,直呼過癮!


貧道嘉輝


廣東人夜生活豐富,忙碌了一天,晚上才是真正的消遣時光,一到夜晚,約上三五知己到大排檔宵夜,談天說地,不僅僅是滿足腸胃之需,更有另一番滋味。

廣東人的宵夜種類非常豐富,各種粥、炒螺,牛河,燒烤等刺激著你的味蕾。要數里面我最喜歡的,我會選擇“鹹薄撐”這一道。

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它從小伴隨我長大,有深厚的感情在裡面,每次吃到它我都會和夥伴們聊一番童年回憶。

薄撐有甜鹹兩種,是把糯米粉和成麵糰,攤薄,煎熟後包上餡,切塊,口感外脆內軟,非常好吃。

記得小時候吃得最多的就是鹹薄撐。在我小時候家裡種水稻時,媽媽都會在夏季播種時留下一小塊水田種一點糯米水稻的,秋天收割後就將糯米打粉曬乾做成糯米粉。那時候在農村,生活基本上都是自給自足,外面沒有早餐賣,媽媽每天天未亮就起床給我們煎薄撐,餡料都是取自家現成的豆角、沙葛、榨菜和雞蛋。將豆角、沙葛切粒加煎好的雞蛋炒香備用。

另一邊用溫水和好糯米粉團後,燒火加熱弧形底的大鐵鑊,下油,把粉團按扁放至鑊心,然後以手心的力量把麵糰撐開、撐薄。隨著加熱,這個時候麵皮會變得非常燙,再用鍋鏟使勁敲打麵皮至變薄。煎好一面後翻面再煎另一面,這個時候麵糰已經被攤成一張直徑超過30釐米的大面餅,所以正宗的薄撐皮都比較厚,起碼有半釐米。當香氣陣陣從廚房攻入鼻子的時候,這邊剛一骨碌爬起來床,那邊媽媽已經大聲叫:“起床吃早餐上學啦!” 時間恰恰好!

現在生活好起來後,媽媽已經很少做這種鹹薄撐吃了。很多餐廳為求快捷方便,都改用了平底不黏鍋來做,把粉調成糊狀,攤得很薄,沒有了以前帶點焦黃的鑊香氣,餡料多換成甜的。

偶爾遇到宵夜檔有煎鹹薄撐,都會毫不猶豫的叫上一碟,不僅是因為喜歡,更是滿足一下童年回憶。

  


城市的呼吸


在吃宵夜這件事上,廣東人是認真的!無論是在街邊大排檔一口嘬盡烤蠔裡的鮮味兒,還是路邊深夜小店裡來一份粥粉面,不管是潮汕的海鮮砂鍋粥,還是東北燒烤搭上一杯老珠江啤酒,在涼爽的夏夜裡,或明或暗的燈光下吃一個宵夜,才叫生活的滋味

點外賣,和吃宵夜是兩回事!點外賣還叫麻辣燙?那真的太沒情趣啦。

即使不出門吃宵夜,老廣的家裡也備足了各種隨時動手做宵夜的存貨。一鍋粥撒一把瑤柱幾粒白果幾顆蔥花,便是瑤柱白果粥,或是下點蝦乾煮米粉,魚蛋煮麵。再懶一點的,打開冰箱拿出早就備好的急凍燒賣蝦餃等等點心,微波爐“叮”一下,也是“和味”的宵夜。

總之,不會是麻辣燙!宵夜的蔬菜也應該是鹽水菜心、耗油生菜、腐乳通心菜啊!


傳統廣式宵夜大排檔,講究的是“有鑊氣”,大排檔的爐灶火氣足,廚師師傅炒菜快準狠而且穩!一盤小炒上來,熱度足夠,香氣正足,食材看起來精神利索,沒有多餘汁水,就可稱之為夠“鑊氣”。

幹炒牛河就是廣式宵夜裡最考驗一家餐廳鑊氣水平的一道經典菜,有鑊氣的炒牛河要求豆芽根根爽脆,河粉上色均勻,油潤卻不粘膩。

但是“鑊氣”足,通常也代表著熱量高油脂多易上火。在香港評測的最不健康食物中,“鑊氣”代表的幹炒牛河位列榜首,高油高鹽高熱量,好吃的背後是健康的隱憂。

隨著現代人注重健康飲食,廣式宵夜中的粥品、燉湯、糖水、蒸點漸漸成為更多人的夜宵首選。


見微而知著


廣東可以是有名的宵夜城,其不是一日三餐了,而是一日三餐加兩茶,廣東的宵夜分兩種風格,一種是比較正式的夜茶店,另一種是大排檔。

一、夜茶店:



廣式的夜茶店其實也是以宵夜為主,其主打廣式點心和各種小吃,各種食物都是小份量的,手工的味道通常做的不錯,在這種店裡可以點一下他們的粥品、蝦餃、蒸鳳爪等小吃,味道非常不錯,吃著也非常舒服。夜茶店通常也賣茶,和早茶一樣,品種也和早茶非常接近,成為了廣東人聚會、聊天的好地方,也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

推薦:生滾粥、腸粉、蝦餃、牛肚



二、大排檔


廣東的大排檔和其他各地差別不大,燒烤、辣炒海鮮、炒時蔬、河粉、粥品、叉燒等都非常豐富,在這種地方烤點生蠔、蒸條魚、來盤叉燒,兩瓶啤酒就會感覺到非常爽了。

廣東人大排檔吃宵夜比較文明,不會像東北那樣拼酒,不會向四川那樣口味濃厚,吃的是一種隨意的感覺。


推薦:炒河粉、烤生蠔、蒸海魚、白灼時蔬


美食理想


廣東是一宵夜旺盛的大省份。因為廣東的地理位置處於亞熱帶環境,當夏季白天溫度上升,使得人們用餐時很容易缺乏食慾,但到了涼風習習的晚間,那正是喝酒消暑、小菜怡情的黃金時段。

廣東眾多城市裡,廣州的宵夜最為多樣。從當年風靡一時的野味餐,到簡單樸素的喝粥炒河粉,品種琳琅滿目,全都在中國宵夜榜單中頗具江湖地位!今年三聯生活週刊專門製作了一個宵夜專題,受三聯生活週刊的邀請,我也帶著採編人員走訪廣州多個宵夜聖地。比如說,吃魚生的地方、喝粥的地方,烤海鮮的地方、市井裡面的那些閩南小炒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找這一期三聯生活週刊看看。

但是說到我個人的宵夜興趣,我其實是蠻喜歡廣東人的打邊爐。第一個,吃宵夜很大的功能在於維繫三五知己、好久不見的朋友的社交關係。像蔡瀾先生所說的,“吃什麼不是最重要的,跟什麼人一起吃才是最重要的。”打邊爐可以隨時加雙筷子,便能做成一個流水席,先來的人慢慢的邊吃邊等著,等新朋友不斷地加入,這種感覺真的非常好。

第二個喜歡的原因是,這世界上有民俗,也有庸俗。好端端的食材落到庸人手裡,確實堪憂。吃宵夜的地方,酒樓太貴,大排檔又很難,承受起昂貴的運營成本,所以,能夠找到一個身懷絕技的大排檔廚師,難度頗高。而打邊爐的話,只要食材夠好就行,烹飪的事情只需掌握火候,其他由自己來操刀,這樣也多了美味和安全的保證。

第三個,廣東人的打邊爐比較看重的是食材。所以如果拿到什麼好食材,比如一隻土雞、一條剛剛捕來的野生魚,或是新鮮的牛肉,我認為絕佳的用餐方式就是打邊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