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查過碧桂園的房子質量嗎?

麥吉718


1.開發商做裝修房,基本都是為了溢價,獲取更大利潤。

2.比如開發商裝修報價3000元,開發商實際成本大概在1300-1600不等,實現稅前利潤約1500元。但如果業主要裝修出同等效果大約需要2000-2500元。因為開發商是集團集中採購,工程量大所以有一定優惠。同時避免業主去市場比價,很多品牌和型號都是專供,市場上無此型號銷售業主無從比價。

3.萬科,碧桂園,恆大等開發商一直都是做精裝房,質量相對可靠一些。近幾年樓市上漲,房地局壓著備案價,很多開發商開始做精裝,這部分開發商無精裝經驗,純粹為了溢價,可能在招標,甄選裝修公司經驗不足,材料採購議價方面等問題出現問題。工程對裝修把控經驗不足和不嚴,導致很多裝修質量和維權事件。

4.去年年底,碧桂園部分地區網上確實傳出質量問題。但整體還好。作為大品牌開發商還是有信任度的。

5.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建議買毛坯房。


青哥說


原諒我不請自來。看到這個問題,我有數不盡的苦水要潑!

2017年我和我最好的哥們都購入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他比我早大概半年左右。我們一起去踩了好多盤,最後他選了碧桂園,我選了一個本地開發商的房子。他買成8200,我買成7800。起初我還為便宜了他4000塊而沾沾自喜,經常拿這事來洗涮他。

然鵝!但是!好!景!不!長!過了沒到兩年,我的房子出問題了!漏水!開裂!他的房子到現在一點問題都沒有!現到如今,該他一直拿這事來取笑我了,好氣!重要的是,我不是個例,我們這好多業主都有這點那點大大小小的問題。

2019年年初,我們業主進行了第一次維權,然而並沒有得到滿意的解決方案,我們準備進行第二次維權,誓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還有一點,我們的物業,個個像大爺似的,說著真的來氣,應該本地最差的物業了吧!再看看我哥們他們的物業,那才叫好物業!

我挺後悔的,當初不聽我的好哥們勸,貪圖便宜買了小房企的房子,過後事情一大堆,浪費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去維權,住的非常糟心。

所以說,買房子真的不能貪便宜,還是得挑大房企的來買,畢竟口碑在那裡,服務在那裡。



攻城獅本獅


我2016年買的碧桂園房子,去年收樓,小區入住率還蠻高的。收樓前好像一兩個月的時候,碧桂園的工作人員邀請我去參觀一個開放日,順便看一下自己的新屋。說實話,我對一線大品牌的開發商還是有點信心的,嫌麻煩沒有找驗房公司一起去。那天工作人員蠻禮貌的,領著我去自己的房子看。這是我買第二套房子了,從地板、廚房再到窗戶門鎖等小細節的地方都仔細看了一遍,僅僅發現一些小毛病讓工作人員記錄下來。過了3個月左右吧,我工作稍微閒下來有點時間,就打算去新屋看看要添置些傢俬。反倒是工作人員提醒我哪些地方已經整改完畢,其實對於我來說都是小問題。

整個收樓過程很順利,我現在住了一段時間,沒出什麼問題。物業服務也相對到位,社區衛生什麼的都做得到位。

裝修這個活兒,每個公司有不同的標準吧。我倒不認為買個5000元/平方的房子,就要求開發商把房子裝修得像8000元/平方,開發商選擇裝修的材料在樣板房有展示,不喜歡可以選擇別的。有聽朋友說過一些驗房公司找到新房存在不少的問題,大多數屬於些裝修瑕疵,找開發商修好就是了。如果新房整體存在特別多的問題,那就有必要找驗房公司逐一細看,再告訴開發商。我的房子裝修各方面的質量還算不錯。



白羊的宇宙


我跟父母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住的是30年前爺爺單位分配下來的房子,那個時候的房子都是老小區,沒有物業,樓道里灰塵很大,樓梯扶手鏽跡斑斑卻也磨得光滑,牆面上颳著翻新後的一層薄厚不均的大白,有些地方還能泛出底層粘貼的小廣告的顏色......

爺爺奶奶去世後,父母就一直計劃著換一個居住環境,走了很多樓盤,也對比價位、質量、品牌、物業等因素,最終選擇在碧桂園安了家。我自己的專業就是室內設計,所以去年年初交完房,後續工作就當仁不讓地落在了我身上,房子是我跟父母以及一位同行推薦的“收樓專家”一起去收的,首先我按照專業知識和經驗,檢查各項重點內容和細節,一遍下來覺得還是基本滿意的,雖然我自己感覺也沒什麼用,但是!“收樓專家”跟我是英雄所見略同啊,所以我也就痛痛快快的簽了字。

現在一晃半年過去了,居住體驗也很不錯,物業服務也很貼心,真的很慶幸當時的選擇


樹懶小姐不睡覺


我大舅前年在我們老家買了一套碧桂園的房子,剛收樓,收樓的時候他還特地拜託我找一位相熟的驗房師一起過去盯一下。驗房過程很複雜,師傅也很盡責,整個驗房整整持續了2個小時,驗收內容十分多,包括房屋高度、門窗牢固度、電路測試、五金件開關靈活度、材質檢查、牆面平整度等等,最後驗房師傅認為房子質量是沒問題後,大舅就放心收樓了。

我一位多年老友就是在碧桂園當工程師的,他自己都已經買了2套三居室了,而且都是他們自己項目,可見他們對於自己產品是有足夠信心的。大品牌還是值得信賴的,不過如果想更加放心的話,不妨花多點錢請個人驗房。



榴蓮自由社


關於房子的質量,可以從硬性與軟性兩個方面進行考慮。

在硬性方面,碧桂園一直以來都呼籲“工匠精神”,關注房屋的每個細節,且於近兩年也創新出SSGF的建築工藝,同時開放24小時的業主看房通道,從而使業主能夠在建造過程中就感受到房子的質量。

在軟性方面,碧桂園的物業服務是業界內是有較好口碑的,且對業主細節服務的提供也很到位。

其實每個人對房子的要求都有自己的想法與判定,在我所在的地區,碧桂園的房子質量一直受到大家的信任。

因此綜合以上,從我個人角度來看碧桂園的房屋質量還是值得信賴的。



Pss123


先說一下普通房產,房子的質量,我家在三四線城市。2016年買了一套本地開發商的公寓,交房後自己裝修。本來開開心心的,打算搬新家,但是牆面掛電視的時候,安裝師傅說,非承重牆,用了很長的脹栓,後來自己用免釘,釘子掛,溫度計,牆都凹陷了。質量極其令人擔憂。

先不說房子毛坯房的質量問題,就說就拿裝修來說。衛生間的裝修師傅是自己在外面找的,工作做的嚴重不合格,衛生間下水管道用了一段時間,牆磚大面積空鼓且脫落。幸好沒有傷到人。隨後找了裝修公司重新裝修衛生間,但是裝修公司工作非常不細緻,存在很大瑕疵,而且後期服務非常不好,從此再也不打算買毛坯房,自己裝修了,費心又費力,質量又沒有保證。

第2套房子買的是碧桂園的精裝房,和此前的小開發商建造的毛坯相比好太多首先,不用擔心,裝修時間和裝修過程問題,其次,裝修後,所有東西都有質保,而且大公司值得信賴,不像小公司,裝修完了就沒人管了。這是我選擇大公司的原因。


蠟筆小靈通


之前朋友要買婚房 陪她去過一個碧桂園的別墅盤 裡面有樣板間 我覺得真的挺不錯的!並沒各位鍵盤俠口中的那麼不堪 樣板間除了電梯裡的地磚顏色不在我的欣賞範圍 其他的裝修真的很巴適!而且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種鄉村風 各方面都緊跟時下的設計風格與理念 裝修好像也是2k+一平的裝修標準 價格在我們這真的不算貴 就某大資源一個138的清水價!真的沒必要跟風倒 吐槽之前可以自己親自去售樓部看下再做判斷!



只喝多肉葡萄


對於任何一個房子,是都必須要查質量的,不管是哪家開發商做的。

來說下為什麼,其實任何開發商開發的房子,大部分房屋都是有質量問題的,只不過是大或者小而已,事實上,現代住宅建築,尤其是高層住宅,建造工藝是有很大缺陷的,對任何一家開發商、施工單位來講,都是不可避免的,拿最容易出問題的滲水問題來講,70年產權的住宅,防水一般只保修5-10年,為什麼?是開發商偷工減料嗎?當然不是,而是因為,現如今最好的防水材料、防水工藝,就真的是隻能保證5-10年不出問題,其他還有很多,例如牆面開裂,也是由於建築材料物理上不可避免的收縮特性導致的,但並不影響房屋質量。所以,其實房屋出現的很多問題並非施工導致的,而是材料導致的,而這些問題,只能等待材料學的進一步發展來解決了。

最後總結一下,理性看待房屋出現的問題,合理判斷哪些問題是真正的質量問題,遇到小問題不要覺得是天大的事,找開發商報修,大開發商都會盡職盡責地去幫你維修處理的。


瞎說財經


首先要了解一下。房子的質量好與壞會有很多因素導致,首先來說基礎,土質的堅固程度,適合基礎的形式又是什麼,是樁基礎還是筏板基礎,鋼筋的配置或混凝土的標號是否達到,是否能確保基礎的堅固程度,人防地下室也比較重要,牆的厚度和高度,混凝土是否是抗震抗滲,都會影響地下室的防護密閉性,單單就某個品牌來談質量沒啥可信度。

碧桂園作為全國規模前幾的地產商,一貫秉承“高週轉”的運作模式,追求“速度與激情”式的建築速度,所以近年來爆出了些許負面新聞,在追求速度的前提下質量能不能保證鬼知道。在這個利益至上的時代,拋開具體樓盤僅通過品牌來談質量是沒多大可信度的。縱觀中國的幾大房企,哪個沒有出過問題。企業大了個別城市肯定會存在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只不過碧桂園有一段時間被曝光較多,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倘若你問碧桂園的業主,碧桂園的房子如何,恐怕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樓盤的分管領導不一樣,質量自然也不盡相同。所以有的城市的業主會覺得碧桂園的房子質量挺好而且又是精裝省去了自己裝修的麻煩,物業也不錯。也有的城市樓盤質量確實會存在部分問題,哪怕是一丟丟的問題,那麼這個業主也會說這個樓盤這個品牌不好。所以這個問題不能一言以蔽之。

如果題主有意購買碧桂園的房子,那我可以給出部分建議,首先可以看下本地碧桂園是否已經有建成的小區,倘若有,直接去問一問小區的業主房子質量如何。若沒有,那可以去問一下工地幹活的工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房子質量怎麼樣沒人比蓋房的工人更清楚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