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戰爭期間的黑麵包,明顯就是用糧食邊角料製成的,為何會受到人們如此歡迎呢?

軍武視界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簡單說說。

黑麵包是蘇聯甚至沙俄軍隊的唯一選擇,原因不復雜。

第一,黑麵包的飽腹感強。

薩沙為了減肥,常年吃黑麵包。

黑麵包是用黑麥麵粉製作,包含有大量纖維和少量脂肪。黑麥麵包最大的特點是消化較慢,飽腹感很強。

大家同樣吃一塊麵包,吃黑麵包的人可能遲幾個小時才會感到肚餓。

作為軍糧來說,黑麵包是非常適合的。

畢竟,軍人需要這種消化較慢,能夠均勻提供熱量的食物。

德軍重兵圍困的900天裡,列寧格勒施行嚴格的配給制,平民每天只能得到125克黑麵包。

大家都知道,列寧格勒餓死了很多人,但仍然剩下一半人口。

正常來說,僅僅只有125可麵包,時間又長達3年,寒冷的列寧格勒根本不可能有活人。

然而,就是黑麵包保證了還有不少人能活下來。

第二,黑麵包更有營養。

白麵包其實只是口感好,營養並不豐富。

目前西方很多白人已經不怎麼吃白麵包,因為不夠營養。

相反,黑麵包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生物酶,對士兵的身體更好。

黑麵包是更好的食物。

第三,黑麵包的保存時間較長。

白麵包一旦烘烤好,需要在短時間吃光,不然很容易變質。

這不符合作戰的需求。

因為軍糧供應不穩定,可能存在很多天士兵得不到補給,只能依靠自己的食物堅持。

白麵包堅持不了幾天,就變質不能吃了。

而黑麵包則不同,它可以保存很長時間,也更符合需要。

可惜,雖然有千般好,但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難吃。

黑麵包極為難吃,普通中國人根本無法入口。

當時留學德國的季羨林先生回憶:“我們中國人本來吃肉不多,我們所謂‘主食’實際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黃油從前我們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國人開始沉不住氣的時候,我還優哉遊哉,處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麵包和土豆限量供應的時候,我才感到有點不妙了。麵包少且不說,實質更可怕。完全不知道里面摻了什麼東西。有人說是魚粉,無從否認或證實。反正是隻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裡製造氣體”


薩沙


戰爭期間,蘇聯的物資是很匱乏的(雖然有美國的援助),在電影裡經常看到戰爭期間蘇聯人民需要拿著糧票去糧食站排隊領麵包,每個人每天領到的麵包只有800克左右,而且他們每天還要加固城市,用來抵抗德國人,這還是後方。

前方更慘,《列寧格勒保衛戰》中一節,市民在供應站領麵包時,一枚德國炸彈落在不遠處,飢餓的市民把它當成德國人投下來的糖塊,甘願湊過去讓炸彈炸死,用這種方法來逃避飢餓,可見當時糧食是多麼短缺,這種情況下別說邊角料做的麵包,就是飼料做的也會受歡迎。


歷史上的今天不一樣


糧食的邊角廢料如小麥麩皮,那其實是好東西。(當然雜糧如小米豆類也挺好)

其中含有B族維生素,微量元素鋅等礦物質,是身體必須又不能自己合成的物質。況且這些個邊角料能量低不易導致肥胖,經常吃對身體非常有益。

另外麩皮還是腸道益生菌的糧食,缺乏會造成腸道蠕動減慢而形成便秘,天長日久體內毒素堆積重吸收對身體百害無益,嚴重者還會導致腸癌發生。

所以黑麵包受人們歡迎就順理成章了。


95468716994


俄羅斯戰爭?有這場戰爭嗎?我咋從來沒聽說過?你說的是二戰的黑麵包?加木屑的那種?別挑剔了親?那個時候的蘇聯能吃飽就不錯了,還要什麼大列巴,烏克蘭大饑荒瞭解一下?哈薩克斯坦大饑荒瞭解一下?另外,蘇德戰爭剛開始蘇聯的產糧區就被德國給端了,有這個吃就不錯了。再說了,再窮再苦不能苦了領導不是?


書生115


戰爭期間?!有的吃就行了。困難時期我們還有吃觀音土的呢,目的就是為了飽腹感。


漫遊的小船長


問這種問題的人,比條狗的不如,我想你是條狗麼也知道啊,哪個時候這種粗糧有的吃已經很好了,我們當年戰爭時間那些英雄吃樹皮多吃過,它們吃粗糧已經很好了


一路上有你1249528


真正的黑麵包是蕎麥做的,先苦後甜,味道超棒。


碧海青天4455


戰爭時期,城市被圍,能找到東西塞嘴裡活過一天就夠幸福了!還管是不是邊角料?提這問題的人怕不是故意找事


簡單自由聯軍


戰爭年代缺少吃的,有黑麵包吃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東方京川


餓了甜如蜜,

飽了蜜不甜。

三餐不果腹,

日夜都難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