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周:臺當局要習慣大陸戰機越“海峽中線”

袁周:台当局要习惯大陆战机越“海峡中线”

作者 袁周(評論員)

3月31日晚間,綠媒《自由時報》突然在網站頭條位置刊發報道稱,大陸軍方當天派出4架殲-11型戰機,先是來回逼近“臺海中線”,後來更是穿越“臺海中線”,進入“中線”以東的空域飛行,時間長達10餘分鐘之久。蔡英文則於次日做“強硬”表態:“我已下令軍方,對於蓄意越過中線的挑釁,必須第一時間強勢驅離。”

兩岸同屬於一箇中國,臺灣海峽本沒有什麼“海峽中線”,正如經緯線一樣,所謂“海峽中線”只是一條表示地理位置的虛擬線。據臺媒報道,“臺海中線”的始作俑者是美國人。1955年,美軍第13航空隊正式參與“協防”臺灣,並在海峽上空劃定一條防空警戒線,該線後來以美國空軍首任駐臺司令戴維斯准將命名。其後臺美雙方根據原始的“戴維斯線”逐步修訂為所謂“臺海中線”,臺軍“作戰條例”又將之分為空軍與海軍兩種。但實際上,在上個世紀80年代前,臺軍倚仗臺海制空權經常將戰機抵近大陸,甚至深入內地偵查,更遑論什麼“海峽中線”。由上可知,不僅大陸不承認“臺海中線”,臺灣方面也不予以遵守。

隨著兩岸軍力向大陸傾斜,臺軍機活動範圍逐步向臺海東岸退縮,“海峽中線”事實上成為了臺灣軍政當局“拒統偏安”的一條“心理線”——大陸軍事力量越迫近和越過“中線”,其 “不安全感”就越強。去年年初大陸宣佈啟用穿越臺灣海峽的M503航線,以期有效緩解現有航線流量壓力,提升飛行安全水平。但這一舉動卻引起了島內的炒作和恐慌,儘管航線距離所謂“中線”還有7.8公里。而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解放軍軍機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包括1999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之後頻繁越過“海峽中線”,近年來更是實現了多機種、多編隊的“環島行”。

問題的關鍵點在於大陸戰機為什麼要越過“臺海中線”。兩岸各方觀點主要有三種:一是民進黨為了選舉,傾向走極端“臺獨”路線,解放軍軍機“越界”就是要打掉其囂張氣焰;二是美國“以武挺臺”更加露骨,美國軍艦今年已經三次通過臺灣海峽,解放軍這是在“以機制海”,回應美艦進出臺海;三是民進黨“以武拒統”更加頑固,不僅鼓吹“一支掃帚”都要“拼了”,還重金購買66架F-16V戰機,解放軍此舉意在警示臺軍,洋軍火不能確保臺海制空權。

綜觀“中線”歷史和所謂“越線”事件,“海峽中線”實際就是一條兩岸的“實際控制線”而非所謂“法理線”,誰的能力大,誰擁有制海制空權,誰就可以越界。大陸現在越過“海峽中線”,有“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的法理依據,既是軍力的反映,也是掌控臺海形勢主導權的需要。臺當局越猖狂,臺美勾結越深,大陸軍機越過“中線”就越頻繁。如果臺方越“強勢驅離”,則發生偶發性軍事摩擦或者有限軍事衝突的概率就越大。《環球時報》就分析,“雙方戰機交火併有飛機被擊落,定點清除對大陸構成威脅的某個臺軍基地,這些可能性在未來都無法完全排除。”

當然,有一點可以確認,以後大陸艦機越過“海峽中線”將會越來越多,以至於常態化。這不是要“武力解決臺灣問題”,而是要宣示“海峽中線”就是子虛烏有,兩岸同屬於一箇中國是法理事實。如果要動武,根本不需要“越界”,東南沿海部署的中近程導彈對“臺獨”勢力進行定點清除足矣。如果臺當局承認“一箇中國”,不搞“臺獨”,相信“心理防線”不至於如此脆弱。對於臺灣老百姓來說,這不構成任何安全威脅,因為即便發生摩擦,打擊對象也只是“臺獨”勢力及其“以武拒統”的後盾臺灣軍隊。

解放軍軍機 “越線”飛行一定會常態化,包括例行性訓練甚至軍事演習,臺灣當局以至某些一驚一乍的媒體和政客習慣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