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菜品越臭做好吃?

餐飲那些人和事


臭味美食都是頂級料理,中國美食文化最厚重一部分就是發酵食品,不臭不成席,臭味飄飄的美食可是有不少,比如說湖南臭豆腐、北京滷煮大腸、四川肥腸面、安徽臭鱖魚、東北酸湯子、朝鮮族臭大醬、廣西螺螄粉、廣東梅菜、南寧老友粉、侗族酸辣湯等等,這些美食都是臭味當頭,大概因為人類是食性最雜的動物,臭也有一個度,太臭吃不下

為什麼有人很得意食物的臭味呢?因為蛋白質分解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氨基酸,每種臭味食物的氨基酸組成不同,它帶來的獨特鮮味很讓人痴迷!從層層臭氣中尋覓到醉人的口感。這是一個奇妙的心路歷程,它味道很糟糕,但你就是想要,這些臭味美食也等著有緣人去發掘。

臭鱖魚也有幾百年歷史了,以前是因為魚沒辦法保存運輸,用鹽把臭鱖魚醃製之後,肉質更加緊實更加鮮美,獨有蒜瓣肉的質感,如果嫌口味還不夠重,蘸少許魚湯更加鮮美。

臭鱸魚也是不錯的,鱸魚肉非常緊緻無刺,它的鮮味來自魚的鮮味和豆豉的鮮味,臭味指數四星。

臭豆腐很多地方都有產,做法也不一樣,臺灣臭豆腐和長沙臭豆腐完全不一樣,臺灣臭豆腐是使用植物莧菜發酵,油炸之後果然臭氣撲面,要得就是這個味!莧菜也是臭味美食一種,不過很少人敢吃。

大家都愛吃臭豆腐??因為蛋白質分解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氨基酸,帶來的鮮味很讓人陶醉, 臭豆腐分為滷汁和幹炸的,不過有些商家的臭豆腐可不是發酵而成的哦!千萬小心啊

有人說中國四大臭味美食之首是肥腸,它絕對是人間美味,傳說的古早味其實就是大腸味道,提到大腸條件反射會想到溜肥腸、爛肥腸,肥腸面,滷肥腸。肥腸最關鍵是清洗,洗好了就是美食,洗不好那就呵呵。

豬大腸也是非常多重口味愛好者的食材,不論是炒、滷味、烤都很好吃的,經常看到電視劇韓國男女主角一起來到烤腸店吃烤腸,看著烤腸在鐵板上滋滋冒油,接著又吃的滿嘴流油,烤起來脆爽極了。著名的東北殺豬菜裡面有一個美食叫做溜肥腸,北京有一個老味道美食叫做滷煮。

若是早上來一碗熱乎乎的滷煮火燒,一天都有幹勁兒。一碗滷煮就是靠肥腸來提氣,這股子精氣神就是腸子味,肥腸洗太乾淨反而沒有那種記憶。眼看年終歲尾啦,年豬也要殺了,可以犒勞一下自己的大胃。

延吉的米腸,把豬血熬製的黏米放入豬大腸裡,吃的時候蘸少許調料即可。有些時候你們買到都是豬小腸做得米腸,小腸那種味道與豬大腸的味道差距很大啦。

肥腸面是最值得一提的面,肥腸油而不膩,被面湯浸潤的肥腸帶著一種嚼勁,整個麵條館裡瀰漫著腸味,可惜在瀋陽肥腸面很少,遼瀋美食小編沒遇到過好吃的肥腸面。

肚包雞流行起來了,豬肚是裡面的味道來源,足足的豬肚味道襯托三黃雞的鮮美,加上帶著一絲絲臭味的胡椒粉,真是美味至極。

爆肚的肚指得是牛、羊的胃部,因為胃部發酵的味道特別濃重,需要使用麻醬、香油、豆腐乳、醬油、米醋、蔥花、香菜、蒜汁、辣椒油來掩蓋它的味道。

臘腸臘肉是過年飯桌的頂級食材,還有一道類似的徽菜叫做刀板香,也是臘肉。其實它們也是輕度發酵的美食,帶著一絲絲的臭味才正宗。中國是世界上較早採用醃製、乾燥與發酵等方法加工貯存肉類的國家。臘肉製品早在周朝即已盛行,中國較早的發酵肉是以金華火腿為代表的各種火腿和風乾香腸,屬於低酸發酵肉。

東北有一道傳統食物,叫做蘸醬菜,東北臭大醬就可以用來蘸醬菜吃,聞著臭,吃著香,除了東北的臭大醬之外。

還有廣西的螺螄粉、柳州螺螄粉的臭味,主要來源於醃製過的酸筍。酸筍的味道本身就已經有很多人無法接受,而製作成了螺螄粉之後,其臭味更是久久不散。

酸筍、酸豆角、酸菜都是發酵的美食,它們的酸臭味道讓很多人痴迷。

南方人說自己最能吃酸臭的食物,北京人表示不服。你能接受得了臭豆腐、臭鱖魚、螺螄粉,不代表你能吃的了北京的這款酸臭代表——豆汁兒,大口喝豆汁兒,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能行的,很多人說這味道來不了,無法享受。

還有原發性臭味的植物美食,比如說榴蓮。榴蓮聞著挺臭,做成披薩和千層蛋糕就好多了。

臭臭的奶酪是外國人最愛的美食,藍紋乾酪搭配醇香葡萄酒。這是一場激情碰撞的饕餮盛宴。

這些臭味美食雖然聞著臭,吃起很鮮香,除了這些食物,您家鄉還有啥臭味美食?歡迎來PK。


遼瀋美食


中國菜品可真是百花齊放,各道菜都努力講究著色香味俱全,但越臭越好吃的菜品又是靠什麼殺出一條血路呢?在很多臭豆腐的擁躉心中,這些越臭越好吃的菜品才是真的香。

好巧,壹周君剛好就好這一口。在我眼中,臭豆腐、臭鱖魚真的不是越臭越好吃,是因為好吃就是被定位為“臭”。

我最愛的是臭鱖魚,作為徽菜的代表,但我吃上第一口就唸念不不忘了。臭鱖魚是醃鮮魚,用淡鹽水醃漬經六七天後,會發出似臭非臭氣味,將其放入油鍋略煎即成。

在我看來,這魚聞著都不臭吃起來格外地香,如果沒有澆醬汁,魚肉扒開又白又嫩,而且帶著一點扎實的口感,既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而且還有一種濃郁的鹹香味,特別過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螺螄粉,雖然我不是廣西人,但其實“臭臭”的酸筍親和力特別強,因為之前聽過太多對螺螄粉的人身攻擊,我第一次去吃的時候心裡帶著隱隱的抗拒,可是,無敵的吃貨味蕾就這樣被酸筍打敗並淪陷,香而不腐,聞之開胃,想之流涎,吃之打滾——這真的好貼切,什麼都不能阻擋我來一份“臭氣熏天”的螺螄粉。


愛上螺螄粉後,發現南寧老友面、桂林米粉、侗族風味酸辣湯等都格外可愛,一時候有衝動“只願長做廣西人”的意念。

在壹周君認為,大家認為“越臭越好吃”,更是人們口味越來越多元的體現,人們都有各自的喜好。

這些美食,也是因為具有自我標籤的“獨特風味”,這種風味不是大家理解的千篇一律的新鮮,它裹挾著複雜的時間和工藝的味道,卻歷久彌香,自成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