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灸火越大越好嗎?

易艾通吳周強


“無煙無火不成灸!”灸字的本意大約就是形容和表達長久的炙烤,因此可見艾灸必須有火,按照經典艾灸的基本定義,沒有火就不能稱其為灸。但這絕不是說灸火越大越好,而是必須嚴格界定穴位邊界,區分經絡,講究灸材、灸方、灸法和灸量,才能獲得良好的艾灸臨床效果。

正如之前各位老師的觀點一樣,灸火絕不是越大越好,除了大家說的需要因人施灸以外,還有更重要也是更基礎的原因在於:艾灸的基礎一定是根據經絡理論,按照穴位輸注的客觀分佈規律辨穴施灸,而穴位是有邊界大小的,經絡有巡行方向和解剖結構,正如黃帝內經的《靈樞·九針十二》中明確指出:“黃帝曰:願聞五臟六腑所出之處。岐伯曰:五臟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俞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2018年3月,美國紐約大學的科學家發佈最新研究結果:宣佈發現了一個新的人體“器官”,曾被認為遍佈全身的密集結締組織實際上是充滿流體的間質(interstitium)網絡,併發揮著“減震器”的作用。他們把這個結構比喻成”流動液體高速公路”。研究團隊認為,很驚奇這個器官到現在才被發現。這一發現,可能會對液體交換和癌症擴散的研究提供極大的幫助!國內則有學者認為,也許間質網絡正是經絡賴以生存的組織基礎,也為艾灸的機理解讀提供了新的物質和信息認知基礎。

由此可見,艾灸必須遵循經絡和穴位的客觀規律,解剖基礎,講究辨人辨病穴位處方,選擇適合的灸材灸法施以適合的灸量,才能獲得最好的艾灸效果。既不是灸火越大效果就越好,更不是不區分經絡特別是穴位的解剖位置,不加選擇的一灸就是一大片,硬是把十分講究選穴,猶如“畫龍點睛”“有的放矢”的艾灸,活生生的變成了不分經絡,不講穴位的肢體或者是軀幹大區域的“烤肉”。結果可能是感覺暖和了,出汗了,豈不知在很大程度上多穴位、跨經絡同時大量灸烤,也許會極大程度的擾動機體的經絡秩序,打破了人體固有的生物鐘節奏,同時也極大程度的影響了艾灸所引發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應激反應平衡。臨床上出現的灸後口乾舌燥,頭暈目眩、皮膚紅斑水泡等,甚至暈灸,都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機體的艾灸過度反應。

國家973大型灸法研究專項的研究結果也證實:艾灸的適宜有效溫度大約在43-52℃度之間,較低或者較高都無助提升艾灸的臨床效果。也為不宜過度施灸提供了更為系統和權威的研究證據。


易艾通吳周強


本次答題花費1小時26分鐘,答題不容易,希望大家如果喜歡我答題,能夠關注我。

首先回答一下題主,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再說明一下,題主是個很善於觀察和發現問題的人,這點很好,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這樣才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下邊就題主的問題做一下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記得有一天媳婦在家看《我家那閨女》,咱們的奧運冠軍傅園慧在做艾灸,看部位是在艾灸印堂穴,感嘆一下咱們中醫還是比較受歡迎,名人效應會起到比較好的宣傳作用。艾灸發揮作用我們有必要首先說明一下:一個是艾葉作用,艾灸過程中經皮吸收或經過呼吸道吸入的煙霧都是有一定的作用;另外主要是靠艾灸持續溫熱刺激,這個應該是相對來說更重要點的作用。


下邊切入正題,題主問題主要涉及到灸量統計,不同人群需要灸量不同,灸量大小才是決定艾灸療效的金標準。艾灸灸量主要是和三方面有關係:

  • 灸火的大小,就是題主說這個問題,灸火的大小就是單位時間內產生的灸量,不能單純的認為灸火越大、艾灸的狀數、每次使用艾灸越多,效果就越好;
  • 灸距的大小,離的越近,溫熱作用會越大,反之則相反;
  • 艾灸的頻率,是每天都艾灸一次,還是間隔一天,亦或是不拘泥時間;
  • 單次艾灸的時間,是20分鐘,還是三十分鐘,亦或是時間更長。

艾灸作為一種治療手段,當然保健效果更被大家接受,對於寒熱虛實證都有效果,因其溫熱作用,我們往往治療虛證、寒證時應用更加廣泛,起到一箭雙鵰作用。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老年人本身陽氣比較虛弱,灸量宜大;小兒、青年灸量宜大。新病或者急病宜灸量小,慢性病,灸量宜大。肌肉豐厚的部位灸量宜大,如臀部,背部;肌肉貧瘠的部位,面部灸量宜小(具體可以看下錶格)……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當然不管是在什麼部位艾灸,艾灸溫熱作用必須達到一定的深度,這個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

至於艾灸床,太空艙,個人不是很贊成,艾灸本身是用來治療疾病,不要神化,也不需要過度使用,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當然作為一個治療手段,存在即有道理,這個應該大家都比較懂,我就不說了。


如果覺得本回答有用,請分享給給您的朋友和家人。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醫學知識,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

中醫豆子


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寒病以大火為宜,所以振丹從2010年開始使用直徑4.0的艾條【首創】,2011年開始使用4.5 5.0的艾條,至今發展到5.0 6.0 ,但把陳放八九年的4.0艾條拿出來用,發現滲透性更好,灸感更容易出來。對於大寒的人來說,大火更容易出現灸感。


振丹艾灸苑


小問題灸幾次就可搞定(風寒感冒),慢性疾病艾灸要堅持、要灸透,才能起到良好效果(關節炎等)。


艾艾貼祝您一生平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4, "file_sign": "07d49aeab50eb0eaf294f27e37b77fa8\

亳州魏鈺臣


艾灸講究是穴位,講究的是透,講究的是灸感。


樓夜雨2



老神仙196754918


根據病人的身體情況,資源多少來定,艾灸的時間長短也可以是艾灸🔥大小的根據!


扶陽堂艾灸養生


溫!把握這溫度,才能誘引人的意識在穴位集中而激活穴位而暢通!

一一一一一東方道人一一一一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