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現在吃什麼最多?

難忘鄉村情


別的地方不太清楚,說說湖北南部農村,應該說現在基本上實現了吃飯自由。

所謂吃飯自由就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早點,一般都是包子、饅頭、餃子、麵條,豆質、鹹骨粥、豆皮等等,配上一盤青菜,幾碟子鹹菜,一杯熱茶。或者是早上去鎮上賣菜賣魚之餘,找個喜歡的早點鋪吃上一頓。

午飯晚飯,都是自己菜園子裡的青菜,再來點臘肉或者新鮮肉,或者當季的魚蝦,喜歡喝酒的一般再來上兩杯自釀的米酒。


逢年過節就厲害了。拿春節來說吧,每家每戶都會殺一條兩百斤左右的年豬,一半醃成臘肉,一半放在冰櫃或寒冷的室外,吃時隨時取用。家養的土雞、土鴨、水庫魚要準備一批,牛肉也要備上幾十斤,新鮮的、滷味的、臘味的都分類處理好。

然後家家戶戶或自釀或購買上百斤米酒,準備應對春節自用或待客。

老人健在的家庭,還會準備一大堆炸貨:蛋卷、春捲、麻花、豬耳朵、水角等等。


說實在的,農村裡現在吃的東西比城裡要好。不僅吃的都是原生態,日常各種肉類、禽類、魚類品種多,數量也不小。

農村裡現在缺的是教育、幼托、養老、醫療,這些是萬萬比不上城裡了。


寒舍29


這些年頭,我們農村不再是以前農村了,城市享受到現代科技的力量一年年突飛猛進,變化巨大。我們農村也感受到了時代的召喚,以前只能解決溫飽,現在這都不是事了,誒,不僅穿的暖,還花花綠綠的啥時髦穿啥,舊房子沒了,一棟棟的小樓,一家兩口蓋個四層樓,天天換房間睡。車子不再是以前28了,摩托車現在都不好意思出門,每年都能多好多汽車。吃的就更不用說,城市菜市場有的我們那都有,還有城市裡沒有的我們農村也有,我們農村吃的東西細緻起來說一天都說不完。

看圖,每次大事辦酒席都是熱熱鬧鬧的,桌子都擺不下。






木然幽香


我說下我們湖北土家族農村都吃什麼吧,這些東西你肯定沒見過沒聽過。

說實話,現在農村和以前一樣,還是自給自足的比較多,吃的東西一般都是自己家生產的或者養殖的。以我家為例,平時吃的東西比較簡單,自家豬肉燻的臘肉,自己家養的雞和雞蛋,自己家種的蔬菜,比如小白菜、菠菜、香菜、紅辣椒、萵筍、豆角和玉米等;還有一種就是野菜,由於我們是山區,雖然窮,但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很好,因此有很多野菜,很多村民每逢季節到來都會去採摘野菜作為新鮮食材食用,我去年回家時,發現好多村民已經漸漸把山上的野菜引入到農家種植了,因此又多了一種菜系;至於有的人說的野味,有是有,畢竟我一個親戚就是經常打獵的,總是能搞到野豬、野雞、麂子等,但是我家或者說大部分人家現在還是吃野味的少,主要還是自己家產的東西,畢竟乾淨。

喝這一塊的話,主要是茶葉和白開水。由於我家是茶葉大縣,所謂的富含硒元素,家家戶戶都種植茶葉,也是家庭的重要收入來源。漫山遍野的茶葉,除了賣就是喝,我開始不喜歡喝,覺得苦澀,那是我太年輕了,等稍微長大後,我發現茶葉越品越香,先苦後甜,家裡人基本上吃完東西都就是喝茶,特別是吃完臘肉之後,喝一杯溫熱的綠茶,那真是賽過活神仙啊。還有一種喝的叫做合渣,黃豆做的,可能只有我們那裡有,這種東西去了你才知道是什麼,我不好描述,反正好喝好吃。

最後說下過年吧,過年也沒什麼不同,只是同時吃的食材變多了而已。比如,一般豬頭肉和豬蹄子都是過年才吃的,然後過年要做麵粉裹肉油炸,要做油豆腐和餈粑等。小菜的話主要就是折耳根和醃製的酸豆角和酸黃瓜以及酸辣椒。

農村人吃什麼最多?當然是吃自己種的東西最多,自給自足,乾乾淨淨,種什麼就吃什麼,收穫什麼就烹飪什麼,沒有色香味俱全的完美性,但卻有其樂融融的一份安逸與自在。

喜歡農村生活的朋友,還有誰呢?


堅持自律反省


我是一個大山裡長大的女孩,我非常喜歡山裡的生活,青石板做的橋,門前是長江的主流,家門口有一大棵枝枝花,還有一口古井,這種安寧的生活我很喜愛。

有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呀,我們這邊叫樹莓,到了季節後我們這邊滿山都能看到,小時候和小夥伴們最愛摘來吃的,酸酸甜甜的。樹莓就是魯迅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所說的覆盆子,過去長在深山裡的鄉土水果樹莓,在國外卻是貴族水果。

自家菜地種了一些家常菜和老玉米,有黃瓜、豆角、茄子、生菜、辣椒、玉米等,都是我媽媽親自種的,沒有用任何農藥化肥,想吃的時候隨時摘來吃,非常新鮮,非常綠色健康的食物。

我的家鄉就種這樣很小很小粉紅色的小櫻桃,是我小時候最喜歡吃的水果之一。小時候在姥姥家住,姥姥家周圍到處都有這種紅紅的小小的櫻桃,皮薄薄的,肉是粉粉的,咬一口汁水直流,酸酸甜甜的。我喜歡吃稍微有點發白的,那樣的特別甜。我一般都是拿個小碗,一次裝一小碗,一口氣就能都吃完,一邊吃一邊吐核。這就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水果了,還是純天然的。

漫山遍野的竹子,不僅是山中一道美麗的風景,對於老百姓來說,竹子的用途更是千百年來人們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到春天來臨之時,心情都是無比激動的,因為在父母的許可下,我們這些孩子們便可以扛著鋤頭,走進竹山去尋找鮮嫩無比的竹筍,將他們一個個挖回家,等待巧手的母親將它們變成美味可口的菜餚,直到現在,只要一提到竹筍,我的口中就會爬出饞蟲,直咽口水。

看看我做的春筍炒臘肉,那真的是色香味俱全呀,新鮮的春筍味道鮮脆好吃。竹筍的做法很多,可以切成薄片,用鹽醃製曬乾,等冬天菜少的時候,再用溫水浸泡軟後,放在火鍋中做乾菜。也可以將竹筍切細切碎,泡在壇中做酸菜都很好吃,當然,在我的印象當中,最最好吃的做法,莫過於母親最拿手的好菜——竹筍炒臘肉。

等入秋了山上還會有柚子,還有野生水果拐棗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紹了,但是下面這個我還是要介紹一下,就是山上的正宗土蜂蜜。(老家的土蜂蜜家裡老人六月份開始採蜜,一年就採一次,甜香而不膩)土蜂蜜所採的蜜是高寒森林各種植物的野山花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酶類、核酸、黃酮類等100多種營養物質,是濃縮的天然藥庫,所以可用做藥引。由於中蜂難養,所以正宗的土蜂蜜產量比較稀缺。

每年冬天殺年豬的時候外婆都會做上這道美味。在我的家鄉人們都喜歡吃醃製的食物,和煙燻的食物,臘肉臘腸,臘魚等等都是煙燻的,很有臘肉味,很香很香,過年要是沒有臘肉在我們那兒都不算過年。用土生土長的農家豬肉製作而成的煙燻肉,常常被用來招待四方來的親朋和賓客,被人讚譽為上乘美食,吃起來非常爽口。

這是我家鄉的橙子,中秋節過後,橙樹上掛滿了青色的橙子。橙子橢圓形,大小不一樣,小的與雞蛋一樣大小,大的有碗那麼大。這種橙子,皮薄,肉多,汁多,味甜,真的是很不錯的,到了冬天還有血橙呢,那個味道更甜。

我們這邊的美食炕土豆,炕熟後,洋芋吃在嘴裡感覺不油有種烤熟的香甜感。

這種野生水果要爬上樹才能摘的到的噢,這個叫八月瓜的野生水果,有沒有朋友吃過的呢?旁邊的是野生獼猴桃,也特別好吃。

這是我家鄉森林裡面長的一種野生菌,我們叫它松菌,因為它種在松樹林裡面,這個菌子味道特別鮮,炒臘肉再放上辣椒那味道真是沒得說了。四五月間,父母總會去山上採一些野菌子回來,用點豬油先炒炒青椒和蒜片,然後下洗淨的野菌炒香炒熟,再加點鹽翻炒幾下就上桌了。那時在鐵鍋裡翻炒的那種響聲,以及隨之飄散的撲鼻之香,經常讓隔壁鄰居以為我家又在吃肉了。

我們這邊都會在山上開墾菜地,看看遠處的大山,風景是不是特別美,我真的很愛我的家鄉,這輩子都想永遠生活在這裡,這裡的每一座山和每一條河都是我最熟悉的風景。


紀家三姐


我覺得現在農村吃什麼最多這個問題對我自己開講,就是在自己的院子裡基本上都會開闢一塊荒地,種些蔬菜,還會在家裡養幾隻雞、牛、羊之類的牲畜,然後就用這些牲畜產生的糞便作為農家肥施到院子裡的荒地,然後再種上青椒、茄子、豆角、黃瓜等等一系列我們經常吃的菜,所以每次回老家我都會在奶奶的院子裡直接摘根黃瓜,手上下一撮直接就吃了,基本都不用洗,因為奶奶家的院子裡菜地從來不打農藥,吃起來也比外面市場買的好,口感非常翠,很甜。現在基本上到了夏季農村人基本上都不買菜,自己院子裡的菜足夠一整個夏天吃了,都是真正的天然綠色,沒有打農藥的蔬菜,自己吃起來也放心,親戚來了,想要隨便摘還可以,體驗不一樣的生活,還可以勞動一下。你說城裡有錢也不吃得上這樣的菜,或許平時吃慣大魚大肉,山珍海味了。現在有錢人也可以往農村方面想下。吃上老人家種的無農藥的天然蔬菜,都懂得養生。

我在新聞看見好多明星也可以懂得養生方面的關念,多吃青菜對身體好還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維生素其他的,有些地方也開很多素食館。天天讓你吃大魚大肉,都覺得膩,寧願天天吃青菜,都很開心。每天不吃一頓肉,也不見怎麼樣?以前看那些武俠小說,裡面那些和尚都是天天吃素食饅頭之類的,都能長生不老。現在人就是缺乏這種養生觀念,一天不吃肉,就覺得渾身不舒服






一人硪兩袖清風


豬肉,雞蛋,土豆,大白菜等各種菜,大米白麵。有人不明白了,不種水稻小麥的怎麼吃大米白麵呢?答案:農民現在無論種什麼糧食基本不吃,都是買著吃。就是種水稻的賣出去再買大米。種小麥賣出去再買白麵。種玉米的沒人吃玉米。肉類,菜類就不同了。今天老夫只寫東北內蒙地區(部分地區或大部分地區)家家養豬,自己用。年豬大的很,我今年年豬近五百斤,是全村最大的但不是最多的。有的人家殺兩三個三百多斤的。基本都不賣,吃一冬剩下的凍冰櫃裡夏天吃。家家都有菜園,什麼都種,夏天菜基本夠用,秋天買或自種大白菜淹酸菜留新菜。土豆一般都在大田種,挖個窖儲存冬天吃,土豆是常菜,能留到第二年五月節。雞蛋自家基本夠用。如果有時供給不上了,吃菜也得從小販那買一些。主食大米白麵。謝謝再見


老夫有話說5


你好最為一個地道的山東農村人,我可以給你講一下!

首先,五穀雜糧吃的最多,一般都是吃饅頭,一天三頓吃都可以,主食就是饅頭,北方人其實很少吃米飯,因為一般人天天吃的話會受不了,米飯是涼性的,舉個例子,我叔叔在南方打工,南方天天吃米飯,吃了一個星期他說胃就受不了了,南方人一般吃點辣椒等熱性食物來調節,可他不吃辣椒,所以米飯也就無法下嚥!

其次,晚上我們一般做稀飯,吃點饅頭,燉菜吃!而早晨的話喜歡吃麵條就可以吃點麵條,但總的來說還是饅頭是主要的!

最後,說句實話,農村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排除個別特別貧窮的地方,一般食物多樣化,豐富多彩,身體營養也均衡,但是能提高農村的收入水平就再好不過了,因為農村人還是普遍不捨得在吃上花費太多!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阿廣生活記


我是出人於陝南的一個農村娃,現在城市跟農村在飲食上已經沒有多大的區別了,有區別的就是天南地北的飲食習慣有所不同,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陝南人平時都吃的啥

早上一般都是玉米稀飯 我們這裡叫糊湯,再配上饅頭或者鍋盔,上班族也就簡單喝點豆漿 吃點麵包






中午吃的花樣就比較多了,陝西人愛吃麵條 而且麵條有幾十種做法,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平時都是米飯麵食換著吃








晚上一般吃的都簡單一點,想吃什麼就隨便吃一點





陝南小范


農村人吃的都是自己手中的食物,並沒有特別的要求?

記得我小時候父母為了給我增加營養,每次在做飯的時候都會往鍋裡放個小袋子,裡面裝了不到半兩的米,等飯煮熟了撈出來給我吃。在那個年代這是富家子弟的待遇,可是我家並不富裕。

隨著年齡增長和時代的進步,如今的我還是喜歡吃米飯,在我們南方的農村,米飯是家家戶戶天天吃的東西,從窮的時候來說,只因為米來自於自己的田裡,不要用錢去買。直到今天國家強盛了,老百姓也富裕起來了,開始追求健康了,才發現原來農村自己田裡的大米才是最健康的食物。

山村蜂哥我就是喜歡吃蜂蜜拿去紅燒豬腳來下飯,吃的那個爽啊😂️

也許這是我個人的見解吧,但是在我們南方的農村,現在還是家家戶戶天天和米打交道,天天都在吃米做出來的東西。




山村蜂哥


不同地方農村人吃的東西是有所區別的。

就拿我們這來說,我是山東臨沂附近的,屬於老沂蒙山區,紅色革命根據地,我們這邊的主食一直是煎餅,幾乎頓頓都吃,煎餅卷大蔥可是我們這邊的特色啊,煎餅本身味道清香,酥軟有嚼勁,可以卷各種菜吃,我們這無論大人小孩都吃煎餅,所以我們這邊賣煎餅的很多,賣饅頭的相對來說就比較少,米飯也很少吃!

饅頭對於河南人來說,應該是常吃的,以麵食為主,但每個區域並不是絕對的。

至於炒的菜,我想每個地方都差不多的,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基本上都有雞魚肉蛋,各種蔬菜等,只是做法不同,不過也有一些特色的地方,比如四川貴州等地喜歡吃魚腥草,我們這個地方真的是吃不慣,同樣的,我們這個地方喜歡生吃大蒜大蔥,他們也吃不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