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遊戲》中大麻雀到底在追求什麼?他是什麼來路?

安安旅行日記他爺爺


“我寧可面對那些肥胖墮落、信仰缺缺的酒肉和尚。那種和尚滿心只想坐坐綢緞軟墊,吃點糖果,誘騙小男生。這號狂信徒卻是麻煩製造者。”——提利昂·蘭尼斯特

上面這句話是提利昂對於大麻雀這類人的評價,對於統治者來說宗教本是用來愚民的一種謊言罷了,可一旦人們全都信了這個謊言,並且開始有人堅定不移的信奉支持這個謊言,並開始全身心的不遺餘力的去追求這個謊言所承諾的世界,那麼麻煩也就開始了。

而大麻雀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對七神保持著絕對的信仰,相信善惡有報,認為所有犯了罪的人都必須接受審判,同時也相信保護弱者,善待百姓那一套說辭。而也正是這種宗教信仰使得大麻雀變得危險,因為他所相信的一切在維斯特洛這個戰火紛飛的王國都無法實現,百姓流離失所、貴族卻奢靡成風。

這一切使得大麻雀變得極端,而他經過在全國各地的長年遊走後集結了一批虔誠的年輕信徒,並帶著他們前往君臨城,在他們大麻雀來到君臨後恰逢前任大主教去世。而在教會選舉新的大主教時,大麻雀帶著小麻雀們衝進來現場,逼迫教會選他做了大主教,之後大麻雀變賣了屬於教會的各種用於享受的資產,然後買糧食接濟窮人,使得他在窮人中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之後他又和瑟曦談判取得了建立教會武裝的權利。

不管是從書裡還是電視劇中我們都能看到,大麻雀建立武裝後主要就是搗毀妓院、抓捕有違神法的罪犯、保護窮人。所以我有理由推辭大麻雀的所作所為是出於對七神的信仰而非是為了私慾。

儘管大麻雀這個角色不受粉絲喜愛,但是這個人我們卻不能否定。大麻雀,一個信仰七神的修士,長年周遊各地為那些沒有修士的村莊履行修士的傳統職責,他相信七神信仰可以使世界變得更好,但是現實卻是各地戰爭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甚至連修士修女這些神職人員也不能倖免,最終在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中,這個老修士決定憑藉自己的雙手改變這個世界,讓世界變成那個七神信仰中所描述的樣子,於是他建立戰士之子武裝,他審判那些犯了神法的罪人,他搗毀那些傷風敗俗的場所,他接濟窮人為貧民建立更好的生活。

不得不說,這哥們放在上世紀那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革命家,但是當他出現在維斯特洛時,他便於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了,他成了統治階級的敵人,他成了粉絲痛恨的對象,最終成為了一個這個殘酷世界的殉道者。


晨星star


在《權力的遊戲》中,大麻雀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在他身上,我們既能看到樸素、虔誠、利他的閃光點,又能看到冷漠、殘酷、極端等陰暗面。他既是一個無比虔誠的宗教信徒,又是一個極其冷漠殘酷的宗教領袖,一個殘暴自大的法西斯統治者。

他雖然身為總主教,但與以往主教不同,從不穿戴華麗的衣物飾品,常年四季只是披著一件簡單的像睡袍一般的袍子。

在君臨城,大麻雀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並操控大局,實際上正是瑟曦作死的直接後果。但是關於他的過去卻是一個謎團。在可憐的勞勃遭遇意外駕崩後,群雄四起,搞得天下動盪不安,七國百姓不斷祈禱七神,賜予他們安樂的生活。這時的大麻雀則正奔忙於七國的窮鄉僻壤,履行自己作為教士的職責。大概是他見識到了七國之爭所造成的生靈塗炭,而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從根子上抓起,他要挑戰王權,重整世界秩序。

而瑟曦因害怕自己謀害國王勞勃的事情敗露,而密令奧斯尼爵士殺死了前任總主教。總主教位置的空缺,這也為大麻雀的順利上位創造了便利。至於這時的大麻雀則早已在民間廣收信徒,凝聚力量,緊接不久後,大麻雀便在小麻雀們的簇擁下順利地當選為總主教。上任後,大麻雀將教會里奢華的東西全部變賣後救濟窮苦的老百姓。

面對國庫虧空,特別是各方的政治博弈,為了兒子託曼的王權穩固,瑟曦請求教會免除王室的鉅額欠款。談判的結果是,大麻雀答應了瑟曦的請求,但附帶了一個條款,那就是允許教會組建自己的武裝力量。此後讓瑟曦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正是自己當初的這一決定給自己帶來了最為恥辱的遭遇——裸體遊街示眾,因為她誣陷小玫瑰不成反倒讓自己因與他人私通而被大麻雀打入牢獄。

正在大麻雀為自己權傾朝野而暗自竊喜時,他又怎料到遭受奇恥大辱的瑟曦又怎會善罷甘休。為了能夠大小麻雀以及那些所有儘可能多的眼中釘儘快除掉,瑟曦接受了總主教大麻雀讓她裸體遊街君臨城的要求。就在大麻雀在貝勒大聖堂對小玫瑰瑪格麗進行聲勢浩大的教誨審判時,瑟曦瘋狂的復仇計劃早已準備就緒。

在審判的過程中,即使小玫瑰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大麻雀,這可能就是瑟曦設計的一個圈套,但是此時的大麻雀早已被虛妄的強大自我所矇蔽。而當他真正醒悟過來的那一瞬間,一切都已晚了,如毒蛇一般的綠火噴薄爆發,而曾那般不可一世的大麻雀,還有他的小麻雀們,以及小玫瑰連同在場的其他貴族等等,都在瞬間灰飛煙滅,化為烏有。

對於大麻雀,有人覺得他矢志追求的就是無我的大愛,忠實踐行七神的旨意;也有人認為,他就是個披著主教外衣的徹徹底底的權謀家,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最終手握終極權杖。那麼,熱愛《權力的遊戲》的各位迷粉們,你又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上牆討論。


美劇浮世繪


先來說說大麻雀是什麼來路。

是啊,權力的遊戲裡所有的人都是有名有姓的,就算是沒名沒姓的傭兵、海盜、僕人也要銷尖了腦袋給自己弄個騎士、領主噹噹,洋蔥騎士什麼來路?波隆什麼來路?甚至於跳蚤窩裡的小鐵匠,也不斷有人要去弄清楚他是什麼來路。因為維斯特洛大陸特別重血統。

可偏偏,劇中唯一一個正兒八經羞辱過瑟曦並且成功了的男人,沒什麼來路。沒名沒姓,從出現到死去,只知道他叫大麻雀。要非得說他有什麼來路,他就來自民間。就是一個狂熱的信仰七神的老修士。

天下太平的時候沒人注意到他,可當權力的遊戲愈演愈烈,沒人顧及老百姓的死活的時候,他就出來了,帶著自己的小麻雀和小小麻雀們一股腦湧進君臨城。一下子從一個普通百姓變成了權力的遊戲的玩家。

所以,他什麼來路?他就是替七神來向權力的遊戲的玩家們宣讀遊戲規則的,當然,也是替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發聲代言的。


接著,再來說說他追求什麼?

他追求的就是恢復神的榮光,打擊為所欲為的王權。在維斯特洛大陸,人的終極規則是由神來確定的。有人信舊神、有人信新神(七神)、有人信紅神、也有人信淹神,還有人信千面之神。

可信是信了,但不虔誠,神在大家心中卻沒有太多的權威。劇中的第一位大主教是被君臨城的百姓在暴動中吃掉的,老百姓沒把神的代言人當回事;劇中的第二位大主教是被瑟曦派人謀害了的,權貴沒把神的代言人當回事;甚至於在環境極端惡略的鐵群島,人們既敬又怕的淹人伊倫不斷宣揚“不信神的人是不能坐上海石之位”之下,群島的領主們還是將鴉眼攸倫選成了鐵群島的新王。



大麻雀就是來告訴所有人,神的教義是可以拯救世人的,神的權威是不可挑戰的。所以他在君臨恢復了教會的武裝,抓了很多荒淫無度的達官顯貴,甚至於王族之中的王后瑪格麗、太后瑟曦。在王族都已經教會面前垂首低眉,懺悔認罪之後,他還要在聖貝勒大教堂對犯罪的王族成員進行審判,並且要求瑟曦裸體遊街,在所有君臨民眾的面前為罪行贖罪。

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要告訴所有人,要在神的旨意之下生活,要遵守教規教義,即使是國王,也要尊重神的權威,要按照神制定的規則統治和生活。你覺得呢?


直行的歌


冰與火之歌的大麻雀與電視劇權力的遊戲大麻雀,其實是相同性格但人物歷程不同的兩個人。

關於電視劇的大麻雀已經有不少答主回答了。我就暫時不多說了……

讓我來講講小說部分的大麻雀,

他出場於小說第四卷【群鴉的盛宴】章節4 以美人布蕾妮的視角。目睹麻雀們將一車他們沿途收集的於五王之亂被殺的修士,修女屍體放置於貝勒大聖堂前(就是電視劇被炸飛的那個),尋求國王的庇護。麻雀們就是在五王之戰期間流離失所的虔誠信眾。他們自稱麻雀,因為麻雀是最普通,最常見的鳥類,而他們也正是最普通,最尋常的百姓。大麻雀正是他們的首領。

沒過多久,他成為了小說中的第三位君臨總主教。

冰與火之歌小說從開始一個經歷了三位總主教時期。

第一個主教被稱為胖子,他貪婪腐敗肥胖。在喬費裡引發的君臨暴動中被飢餓的君臨民眾吃掉了……

“對於飢餓的人們而言,胖得走不動的教士正是最佳目標”-提利昂蘭尼斯特。

第二位主教連個外號都沒有(七神教總主教需要放棄名字)他是之後提利昂指定的,他被認為是一個沒什麼主見的好人,黑水河戰役時藍賽爾重傷瀕死,向他懺悔了自己與瑟曦通姦等事。為此瑟曦非常的不安。於是指派一名騎士奧斯尼(電視劇中並無此人)用枕頭捂死了他。

在上任總主教死後,大主教們開始選舉議會。但此時聖貝勒大教堂大門被推開數之不盡的麻雀們高舉斧頭跟木棒,肩抗大麻雀衝了進來。主教們瞬間認慫,很識相地選擇大麻雀成為新一任總主教。包括瑟曦對此非常的不滿但毫無辦法,瑟曦手上兵力不多,又與舅舅凱馮鬧翻。完全無法顧及麻雀們的宗教運動。

之後,大麻雀開始的宗教改革與電視劇內容相同。如變賣華袍金冠賑濟貧民等等。但從之前的逼宮奪取教宗正統位置的行動,可以看出麻雀軍隊其實已經成型了。而大麻雀可以看做是一個通過宗教身份進入政治核心圈的“平民義軍兄弟會”領袖。

是在五王之戰這場哈士奇,金毛獅,基佬鹿禿頭鹿,大烏賊的貴族狗鬥中崛起的民間勢力,是家破人亡民眾聚集起的力量。

——我們可以把小說與電視劇視角外的這場麻雀聚集看成是一次“無聲的宗教起義”

而瑟曦之前與之後的幾次連續騷操作給了他們機會……

瑟曦為了確保教會支持託曼(小說中並沒有鬧翻託曼一直很乖)同時抵消王室欠教會的一百萬金龍債務。瑟曦允許總主教重建教團武裝

。麻雀軍團獲得了正式身份,同時一大多騎士也加入了戰士之子。大麻雀地位更加穩固。

——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看出大麻雀成為總主教後其實是有能力掀起更劇烈的君臨暴動的。君臨所有的平民都有可能化作麻雀一起分食貴族們的肉的,而沒有舅舅支持的瑟曦與電視劇一樣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默認教團武裝的復甦。

教團的新權力給了大麻雀更多底氣。逮捕了瑪格麗和她的表姐妹們。原因是奧斯尼(殺前任主教的那個)

向大麻雀懺悔稱他和瑪格麗和他的表姐妹都上過床。人老成精的大麻雀其實並不相信於是拷問了他。這貨直接把什麼都兜出來了,一切都是瑟曦指示他還殺了前任總主教……

之後,瑟曦造訪大教堂直接被大麻雀逮捕了。

——毫無疑問,這一階段隨著教團武裝的復甦。大麻雀代表的宗教勢力已經走到了君臨貴族的對立面。所以在所以大麻雀一有機會就抓捕了人質,避免雙方提前開戰。而“運氣”極好的是對方居然送來更有價值的人質,王國的太后……

之後,大麻雀與藍道塔利達成協議釋放了瑪格麗。在於瑟曦不和的凱馮應邀成為攝政王后,瑟曦顯然從人質變成了雙方交易的犧牲品。

瑟曦為了自救只能同意大麻雀提出的贖罪遊行,瑟曦只能同意了,但她和瑪格麗依然需要接受審判。瑟曦選擇了比武審判,瑪格麗選擇了宗教審判。(小說中小玫瑰確實很亂,瑟曦誣陷行動的基礎就是“科學家”科本從玫瑰家一名詩人嘴裡弄到的口供。只不過平民的證詞說服力不足,所以她安排了奧斯尼勾引小玫瑰。但小玫瑰不上套,瑟曦就鬧出來大麻雀這一齣戲)

而大麻雀之所以要瑟曦遊街。大概與電視劇中他的自述相同。他就是要撕去貴族華麗的袍服。而這之後瑟曦對他就完全沒用了,她活著反而會造成貴族陣營繼續內鬥。為了大麻雀的目標削弱對方。

之後,就是關於瑟曦和瑪格麗審判的扯皮,此時大麻雀已經佔據上風。小說到此還沒有下一卷。所以願馬丁長壽……


陌若安生195761867


大麻雀這個人物一直挺有爭議的,我認為大麻雀是有兩面性格的。一開始大麻雀救濟民眾,深得民眾的愛戴,逐漸慢慢的成為了大家的宗教領袖,所以大麻雀的骨子裡是有領導氣質的,在瑟曦的扶持下便徹底爆發了。

大麻雀利用宗教這個利器洗腦大眾,其實君臨城的民眾本身就很信教,大麻雀只是添了把火,星星之火便可燎原。有了大批死忠追隨者後,提利爾家族成了第一個犧牲者,不得不說大麻雀的確厲害,利用Queen和King的感情,慢慢的給King洗腦,加上Queen不得不幫助大麻雀,大麻雀變成了King的精神主宰。

意識到成功的洗腦了King後,瑟曦便只能絕望的裸身遊街,大麻雀也向民眾宣告紅堡的落寞以及自己的權勢,凌駕於皇室之上。這時候他的權力達到頂峰,所以後來他欺騙了Queen,將她的哥哥頭上刻上了印記,這時候Queen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他已經是成為了King’s landing的王。這也導致他太膨脹了,矇蔽了雙眼,得到了悲慘的結局。


takeoff-起飛吧


歐洲史就是一部宗教史,《權力的遊戲》的故事背景是歐洲中世紀。當時的羅馬帝國統治手段簡單粗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內部各種矛盾日益尖銳。而基督教主張平等博愛,宣揚救世主將降臨人間主持正義進行末日審判,因此非常受底層民眾的歡迎。

而大麻雀,就是宗教的代言人。按照佛學的說法,大麻雀是一個以普度眾生為己任的人,他的一生致力於踐行宗教思想,消除世間的不公。對包括王權貴族在內的犯罪者進行“正義”審判。歷史也證明,他們是成功的。後來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但在獲得至高權力之後,那些大大小小的主教們並沒有比原先的王公貴族們好太多。

在和小玫瑰的一次談話中,大麻雀講了自己的一段經歷:“在一次派對狂歡後醒來的清晨,他看到裸露的肉體和發酸的葡萄酒……”就在那一瞬間,他大徹大悟,成為了一個虔誠的宗教信仰者。

可能很多人不會相信,大麻雀是一個極具智慧的人。這種“智慧,”不同於善於陰謀詭計的小指頭,也有異於精於政治佈局的老泰溫,而是一種超脫的精神狀態,是對人生意義的洞察和對生命的徹底感悟。

這種狀態,只有真正有信仰者才能夠明白。最後真正懂大麻雀並領悟到什麼是至善至美的,只是小玫瑰。

但是可惜,兩個人都死了!


霍大勝


大麻雀的追求和來路都取決於他是誰?

他是誰呢?他是一個狂熱的宗教徒。

大麻雀是劇中的第三任大主教,在瑟曦和瑪格麗在君臨鬥法打得火熱的過程中,得到了瑟曦的支持。大麻雀篤信七神,認定一生要弘揚神的教義,維護神的權威,他是一個把自己的一切獻給神的人。如果說他有什麼終極追求,那恐怕得是,尊神,抑王,忘我這三條了。

尊神

得到民眾和瑟曦支持的大麻雀先後通過恢復教會的戰士之子和窮人集會兩個組織,把教會武裝了起來。在七國戰爭不斷、內部空虛的君臨,教會勢力成了君臨城內壓制不住的一股武裝力量。接著,大麻雀要求恢復教會審判制度,一時之間,維護七神權威成了君臨城裡最重要的事情,很多的荒淫無度的君臨權貴都被教會抓起來了。其理由就是他們的行為不符合教規,有違神的旨意。這些事情,讓平日裡忍氣吞聲卻飽受欺凌的民眾對於長久以來跟在國王背後的教會有了新的認識,也抬高了神在民眾心中的權威和影響力,以至於很多的騎士也先後加入了教會武裝之中,其中就不乏蘭尼斯特家族的藍賽爾-蘭尼斯特。

抑王

在大麻雀的心中,神是最高的存在,神的旨意和教義是終極的準則,那麼王的地位和權力就一定要受到抑制。神權和王權之間的鬥爭在劇中就直接表現為對王族的審判,即使是國王託曼、王后瑪格麗也要在大主教面前垂首低眉,拘押往後瑪格麗、太后瑟曦,甚至於讓瑟曦認罪並且裸體遊街。這都是在大麻雀的堅持之下完成的。如果國王連自己的王后和母親都無法保護,民眾還怎麼會相信他?這無形之中對王權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忘我

為什麼說忘我是一個追求,大麻雀前任的兩位大主教的追求是看得見的。第一位大主教追求權勢,跟王族走的很近,後來在君臨暴動那天被暴民們撕碎了。第二位大主教追求奢侈的生活,他需要水晶冠冕,要聲色犬馬,而這些,都不是大麻雀想要的。他一心要把自己奉獻給七神,所以即使已經身為大主教,卻依然一襲麻衣,艱苦修行,這很符合中世紀教會教義對人們的要求。當時的教義主張人不僅應該無慾無求,還要贖罪,死後才能成為上帝的選民。所以,忘我的苦修正是這些人的終極追求。

大麻雀一個人狂熱其實不可怕,因為他只是隱沒在人群中的一點火種,可怕的是瑟曦想要縱容了這份狂熱的火種打擊提利爾家族。最終這火種呈燎原之勢讓全君臨民眾的憤怒都燃燒了起來,差點把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君臨權貴都烤焦了。


直行的歌R


《權力的遊戲》雖然故事是虛幻的,但是卻活脫脫的演繹出了歷史大片的感覺。很多人物,事件,在歷史上都有跡可循。比如冷酷的泰溫公爵,個性上像極了英國的長腿愛德華(《勇敢的心》裡的那個陰鷙的國王)。至於大麻雀掀起的這場政治風暴,無疑是在影射歐洲歷史上皇權與神權的爭鬥。

所謂“君權神授”,從字面上看,神賦予君的權力,那麼神權自然大於君權。但實際上,這個詞是用來突顯君權的。君權是由神賦予的,是無上的,毋庸置疑的。至於神。。。誰見過?你說不是?那你怎麼證明?


既然沒人,或者神能證明君主這套是蒙人的,那權當真的好了,誰叫人家板磚大。至於哪個神給的權力,上帝真主阿拉佛陀玉皇大帝,你信哪個就是哪個好了。可是後來不這樣了,偏偏就有不怕死的冒出來,聲稱神派我來帶鹽,君主必須好吃好喝的伺候著,不然,不然。。。你等著,我去叫我老大!

作為君主,自然不爽這些神的帶鹽人。我用板磚打來的天下,你磨磨嘴皮就想騎到我頭上?!對於這些帶鹽人,多數君主的覺悟都是差不多的:給我用最狠毒的刑罰教訓他們,以儆效尤!用刀砍,用火燒,還有。。。十字架。


(拿破崙加冕時,拒絕跪在主教面前,搶過王冠為自己為自己加冕)

但即使最殘酷的刑罰,也是阻擋不了異見的。所以也不乏有些一時腦袋抽筋,或是迫於壓力,向宗教妥協的,讓他們來幫助自己籠絡人心。但不可避免的,需要給他們一些好處。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瑟曦,就深諳此道。當時王國四分五裂,瑟曦已是令不能出紅堡,那麼為什麼遍佈七國的教會力量不能利用呢?作為早期推銷,大麻雀向瑟曦介紹過教會以及新增的武裝力量。可是這些並沒有引起瑟曦重視——一群窮鄉民能做什麼?瑟曦只關心金錢和名利,而忽視了底層群眾的不滿。七神信仰當時在七國之內,尤其是社會底層,已經將根扎的非常之深,還散佈著簡陋的武裝,甚至還有少數貴族資助他們(藍賽爾)。但這與其說是教會的影響,還不如說是大麻雀個人的勢力。群眾在動亂的社會里,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最需要的就是領路人。大麻雀看到這一點,藉著宗教的名義站出來。不同於為貴族服務的教會,他在群眾中廣泛佈道,成為群眾認可的神的帶鹽人。要說這大麻雀,來歷還真的是一個迷,不過他也不是突然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他的這種佈道早就開始了,光著腳,鞋都不穿,向窮人宣揚神權至上。不過但凡日子過的下去,又有幾個人願意聽他那套近乎末日論的理論?但是很快,機會來了,天下大亂導致四處亂像,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大麻雀靠著他的堅忍取得了民眾的信任(要知道瑟曦都城一日遊遊的時候,僅是光腳板就凍的夠嗆)。某種意義上說,大麻雀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政治覺悟可能還不如八爪蜘蛛——起碼八爪蜘蛛只在有利於未來的方向才製造混亂。

大麻雀首先利用當前的混亂邁出了第一步:打到大主教,使用近乎於叛亂的手段。大麻雀雖然信徒眾多,但是在教會是個邊緣人物。即使底層比較正派的教士也沒有跟他親近的——教義是無上的,但不是不能換個方式理解的。不過大麻雀提倡的教義在行家眼裡經不起推敲。他煽動群眾對抗腐敗的教會,直接把現任主教抓了起來。這是有風險的一步,但也不是毫無把握:前任主教就是死於不久前喬大帝因為“一坨大便”引發的血案中。下場之慘難以啟齒。那麼大麻雀就當然可以依葫蘆畫瓢,以民眾為藉口製造一場混亂,“理智”的瑟曦一定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他就可以入主神殿,繼續執行他的計劃。


一切正如所料,聰明的的瑟曦比她愚蠢的丈夫和兒子好說話得多,瑟曦太自負了,絲毫看不起這個她壓根不熟悉的大麻雀,那麼她自然要為此復出代價。果然,瑟曦迫不及待的給了大麻雀一個投桃報李的機會。她派出了自己“忠誠”的騎士,一名御林鐵衛向大麻雀懺悔自己和皇后小玫瑰的不忠戀情。大麻雀立即很配合的抓了小玫瑰,有瑟曦的支持,這簡直輕而易舉。得意的瑟曦親自去檢查自己的戰果,沒想到卻是自投羅網。高高在上的瑟曦展現了這個地位的人常有的心態:這個我能像螞蟻一樣踩死的低賤的人怎麼敢有如此野心對付我?事實上大麻雀就是有這樣的野心,小玫瑰算啥,我瞄準的是至高無上的權力——神權壓制君權。所以當“汙點證人”向大麻雀“投誠”時,大麻雀第一時間就對其嚴刑拷打:誰T麼的關心小玫瑰,你給我說點有用的。“忠誠”的騎士挨不住拷打,很快就爆了猛料,交代了瑟曦是如何這樣這樣,然後那樣那樣。。。獲取了他的“忠誠”的,這情節很讓人懷疑馬丁這老紳士是不是也知道東方有個叫做冠希的失足青年。咳咳,再說下去估計要被禁言了。總之,大麻雀以此達成了他的野心。他的目標就是瑟曦,出征在外的詹姆聽說這事面子上十分掛不住,管都不想管。而另一個被告人小玫瑰,大麻雀卻好吃好喝的招待著,直至百花騎士領著高庭大軍出現在君臨城外——誒呀,大家都是自己人,誤會,誤會呀。於是,除了瑟曦,皆大歡喜。大麻雀不但利用這個機會和高庭達成和解(大麻雀並不是那麼一根筋的),還控制了皇太后。教廷和後派聯手,又搬走了太后,自然就可以把小國王玩弄於股掌。雖然最終詹姆重新控制了局勢,但大麻雀的地位已是無可動搖了。

正經點說,其實這個事件有點像結局反轉的《三個火槍手》,反映的就是教廷和王權的爭鬥,不過這裡馬丁倒是為紅衣主教平了反(黎塞留:事兒都是你們做下的,怎麼T麼的我成了反派?)。

題外話,小說情節和電視劇有所不同,但我更喜歡借鑑小說裡的情節,因為人物更多更豐滿,也不用因為經費問題強制安排盒飯(小說裡巴利斯坦和黑魚兩個老傢伙都活蹦亂跳呢)。請不要在這方面噴我。至於說的有些囉嗦或引起有神論者不適,請見諒。


槍騎兵Lancer0115


你所看到的不是你相信的,你所相信的不是你以為的。你跟隨情緒而動,結果被別人當成情緒的工具。

大麻雀就是一個擅長於調動民眾情緒,借刀殺人的高手。

權力遊戲裡的大麻雀是鞋匠家的孩子——出身貧寒,不懼權貴;在瑟熙統治下一片狼藉的紅堡城根下懸壺濟世,扶老攜幼;沒事就以神明之名懺悔贖罪——虔誠的宗教、道德模範。

但現實生活中,最可怕的就是這種人。有人說大麻雀是劇裡最讓人反感的角色,因為瑟熙雖然陰險,小剝皮雖然兇殘,都比不過大麻雀的偽善和不露聲色的冷酷來得更讓人不適。所有人都需懺悔、所有人都有罪——在大麻雀的眼裡,自己儼然站在道德和宗教的高地,亂世裡控制了人心的他,已經在內心裡把自己當成了神,一臉謙卑之下其實是最大的狂妄。世人在他眼裡,無論貴族貧民,看似一視同仁,其實都是芻狗。

所以權遊裡看得最爽的一幕,一個是二丫開喉老弗雷,一個就是瑟熙連鍋炸大麻雀。

以上。




江隱龍的南書房


荊棘女王第一眼就看透了大麻雀,甚至不想和他囉嗦,大家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只是各自的手段不同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