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最有意境的一首詩詞是什麼?

易雲天飛


意境是意與境即我與物,主觀與客觀二者相結合,主觀是指人的情感,而客觀是指所描繪的景物。有境界的作品,言情必沁人心脾,寫景必豁人耳目。《存餘堂詩話》中寫道:“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出音聲之外,乃得真味。”

說到有意境的詩詞,我推薦柳宗元的這首《江雪》,讀之令人回味無窮。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從古至今,這首詩收穫了無數的讚譽。有人贊它是:“骨力豪上,句格天成”;還有人說它是:“二十字可作二十層,卻自一片,故奇。”;蘇東坡也曾說道:“殆天所賦,不可及也已。”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孤舟,一位漁翁,不怕天寒,不怕雪大,獨自在寒冷的江面垂釣。而“孤”與“獨”二字既塑造了漁翁清高孤傲的形象,更是表現出詩人對世俗的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寫道:“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這句話用來形容這首《江雪》十分合適。


閱讀與思維


我喜歡宋代王觀的那首卜算子:

水是眼波橫

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哪邊

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

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

千萬留春住

自古以來,人們往往用水波形容美人的眼神,用黛峰遠山描繪女人的眉毛。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用眉眼盈盈四字就把青山綠水寫得嫵媚動人。下闋寫出了對友人離去的不捨,但想到若到了江南他還能欣賞沒有遠去的春色,也就沒有了悲傷之情。這首詞語調輕快,意境優美,別緻精巧,是我心水的一首宋詞。


花之語86


最有意境的一首詩詞是什麼?說起詩詞的“意境”,突然想到了“意象”,有關係嗎?應該有吧,那就簡單聊一聊吧。

1、什麼是意境

什麼是意境呢?有人會認為,意境嘛不就是文學藝術作品中,所描繪的客觀景象與所表現出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的藝術境界,使讀者產生出聯想和想象的空間,如身臨其境一般。

2、如何營造詩的意境

從技術層面上說還是有辦法的,就是營造意象,包括營造大自然的意象,景物的意象,以及營造社會環境的意象,通過敘述事物,描繪場面,刻畫人物,展開情節等手法。所謂境生象外,境隨象生的道理,沒有意象,意境可就無從生髮。正如你所知的

沒有奼紫嫣紅,咋有春意盎然。

沒有小橋流水人家,咋有恬靜閒適情致。


沒有枯藤老樹昏鴉,就沒有蕭索衰敗氣息。

沒有斷腸人在天涯,就沒有孤苦無助境界。

3、譬如

a、鄭板橋的“胸有成竹”

此處的竹已不是一般竹子的形象了,而象徵著一種堅強挺拔、不畏風雨的堅強形象。當一根普通竹子的形象被賜予這種品質時,它已催變成了一種意象。

b、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寫的太好了,把六種形象性的詞語:雞聲、茅店、月、板橋、霜都並列在一起了,通過這幾個詞語的描繪,給我們的感覺已不再只簡單的事物和物象了,而是讓你融入了作者悽悲憫的意象中。詩人正是巧妙的利用了這些意象組合,來構建出一種羈旅愁思,道路辛苦”的意境來。

c、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中的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通過這些意象的組合,繪畫出了一幅融情於境的畫面感,你會想到詩中沒有雖然沒有直接描寫對友人依依不捨的眷念,而是通過孤帆消失的畫面來說明這個場景,乍眼一看,字面上好像句句寫景,但實際上確是句句抒情,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啊(厲害)。

最後想說意境的美,它已經超越了我們那些所謂的形式了,以詩情為主,摺合意境,勾勒出一種意境,讓你感覺深邃悠遠,雄渾飄逸,這就是詩情最大的意境啊!我們在創作詩詞的過程中,也需要積極的營造意境來渲染自己的內心情感,同時欣賞前人優秀的作品時,也要仔細揣摩人家作者所創造出來的意境。



娑婆記


我認為最有意境的詩莫過於唐朝詩人王之渙作的《涼州詞》全詩如下: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詩詩題是涼州詞,其實是一首七言絕句詩。詩人開篇就語出驚人,黃河遠上白雲間,作者採用長焦距的鏡頭,為我們展示出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滾滾黃河,洶湧澎湃,從遙遠的天際,傾斜而下。只要到過黃河壺口瀑布的人就可以想象出那猶如萬馬奔騰,驚心動魄的感人景象。眾所周知,黃河乃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厚重的歷史和文明,哺育和繁衍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為此,中華兒女對黃河有著深厚的感情。革命組歌《黃河大合唱》就代表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聲。

首句黃河,白雲,色彩鮮明。一個遠字,點明瞭黃河之長,白雲之高,畫面開闊,意境深遠,給讀者予無限想象的空間。

次句,採用對比手法,先用動態的黃河,白雲與靜態的孤城,山峰對比,一動一靜,動靜結合,使所描繪的畫面增加了立體感。從而使詩的意境更加深邃。再用反襯手法,用萬仞山反襯一片孤城,加深了淒涼之感。

第三句羌笛何須怨楊柳,詩人抓住西域的特徵事物,羌笛,楊柳,羌笛是西域人專用的樂器;楊柳即胡楊,耐旱,生命力極強,是西域的特有植物。一個怨字,點明瞭詩人的情感所在。詩人有好些話想說但又不便說,所以用何須來表明。真是少少語勝多多語,言有盡,意無窮。讓讀者自己去揣摩,領悟,想象,發揮。這也是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匠心獨具。

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是中原出西域的要隘之關。此關一出,茫茫沙海,漫漫戈壁,滿目淒涼!這與中原的錦繡河山,繁華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真有天壤之別!難怪詩人會生出如此感慨。末句,詩人的情感如黃河之浪,噴薄而出,洶湧澎湃,一發不可收!也把全詩推向高潮,詩人情感的爆發,就象樂章的旋律,定格在藍天之上,白雲之間!








清風明月76777296


好詩好詞雖說都是文字,但一讀過腦海裡就會出現一幅立體感特強的圖畫,有時這詩詞的意境竟好此強烈,強烈到看到某人或事,看到某物或某色,都會躍出相同的詩詞於胸。人一生不可能只讀一詩一詞,如要在眾多自己喜愛的詩詞中擇優意象冠軍,很難很難!但在都有常浮於胸的如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雨霖鈴》”,很能體會情人相別時千言萬語堵在喉嚨說不出只有哽咽抽泣之境!“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窗口看你……卞之琳的《斷章》”給人的卻是風景中另有風景!但意象太過明朗的無過“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都叫人看到千年前城中大腹便便或紈絝子弟的滿身綾羅綢緞和窮人薄衣飢體的景象……青菜白菜各有所愛,五千年中華文明史,意象深刻比比皆是,非此所述,但此確是叫我不時浮現的圖畫……



奈何難得糊塗


文無第一,每個人觀點不同、心境不同、看法不同,讚譽自然不同,我還是比較喜歡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寥寥幾句,便勾勒出一幅荒涼、淒涼景象,讓人不禁心生憐憫,乃至酸楚,那種孤獨悲傷氣息躍然紙上,撲面而來,回想自己一路艱辛走來,竟隱隱感同身受,心生共鳴,實在是曲中佳作,意境深遠。


漢水依依


將進酒

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豪爽,灑脫的心境讓人頓感輕鬆,人生不過短短几十載,何不及時行樂而困擾在各種煩擾憂鬱之中呢?醉酒之後的酣睡,無憂那是多麼的愜意啊!今日我們就不醉不歸吧!


大風起兮偶飛揚


我認為最有意境的詩詞、就是杜甫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我很喜歡作者的這篇待詞:這篇《石壕吏》內容寫的特別生動,讓人一看就明白是什麼事件,描寫的特別透徹。人物的形象很真實,就象發生在我們眼前的事一樣。充分反應了當時社會的背景,正處於戰亂時期,所以到處抓壯丁。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連一件完整的遮羞的衣服都沒有,怎麼能出去見人呢?太悲慘了,太可憐了,也讓人太傷感了。所以我認為這篇石壕吏,是最有意境的詩詞。


棋迷53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本是月高而烏隱,構成一派靜謐的世界。一月落,一聲啼,在毫無準備間,如何就驚擾了這滿天的幽怨。江楓漁火,一夜難眠!永夜默默,寒山寺外,那遠來的客人呀,你心幽幽,是鄉愁,是情愁,怎麼任由那夜半的鐘聲在心上敲呀敲的餘音嫋嫋……


化鍾神


《人生》

生身落地心肢體,體健情暖養育恩,

恩字意懂因壓心,心託因字口中大,

大由口出孝無根,根緣口圍心中大。

為人善心情愛暖,暖情心生愛無限。

詩詞歌頌人生路,路行坎坷勤耕雲,

雲霧風雨春暖身,身心得悟天地寬。

詩頌春夏秋冬情

情理春生愛有行

行身夏暑難心寒

寒霜落葉🍂秋風涼

涼爽本木葉離身

身枝苦恨三九冬

冬寒霜凍雪峰山

山峰雪景情緣渡

渡世天地化心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