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企招人年齡不限而內資企業招人卻有年齡限制?

負不起責


我以前就是外企,還是500強。人性化得很,跟個大學一樣單純,同事關係非常和諧,領導特別好,雖然都不在同一個地方了,但是直到現在我們都保持很好的關係,現在像朋友、姐妹,還說給她寄香腸呢。

提倡平等,所有人坐的位置都是一樣的,不存在領導就要單獨搞一間辦公室。最大的頭,碰到了也就是笑著打個招呼,hi xx就完了。對方也會回之一個溫暖的笑容。

經常搞團建。我們有自己的舞蹈房,練瑜伽,跳操,練舞什麼的。有乒乓球檯,有打遊戲的,有桌上足球。還有啥family day,帶孩子來玩的。還有美食節,大家來做好吃的。還有義賣節,大家來賣二手物品。還有啥運動節額,大家做運動掙獎品。

節假日都會搞活動

每週發一次水果

有健康基金,教育基金

有補充醫療保險

15天年假起步,每年增加一天,二十天封頂。五年滿了的話,再加送30天年假,等於說就是50個工作日年假。產假好像是96個工作日,婚假10個。朋友圈同事都是各種曬國外旅遊。各個開心輕鬆,笑臉盈盈。

懷孕的,帶孩子的一般可以晚點到公司,早點離開。

但是那時候,天天工作太過安逸,沒加過班,自己還得給自己找事兒做。每天工作很重複,對於一個想奮鬥的年輕人來說,實在待得心慌。就跳槽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在民營公司老火得很。沒有任何企業文化,沒幾個上心工作的,互相推諉責任,拖拖拉拉,加班經常。。。。。不想奮鬥了。。。。。。

額,我跳槽4個月後,那家公司後來裁了我們部門,賠了n+4工資,大家沒鬧,鬧一下可能更多,深圳那邊裁員,鬧了一下賠了n+6。還有一個剛懷孕的,賠了她兩年收入。我再堅持幾個月就好了😐。這公司吧如果不是碰到裁員,一般情況下只要自己不想走,那就可以賴著,不容易趕走啊。

所以我現在好想去我原來的那種公司額,可是幾乎找不到了。這種外企比普通外企還好,太難得。現在越來越覺得好。

薪酬還是比較有競爭力,按市場來的,每年漲個10%多點。

企業文化是collaboration,wellness,inclusive,innovation。

包容就是不歧視,不歧視性別,年齡,性取向等等,還招了殘疾人呢,有個其他部門的人說她是已婚未育其他公司都歧視,但是我們公司沒有這樣的其歧視,所以她才進來了,很感激。

值得推薦的公司,永遠讚美。這樣的公司對客戶也很好,據說打過客服的都會愛上客服妹子。

這公司工作過的人即使離開都會讚美它的好,只是工作內容可能不符合有些人預期。

當然,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職位坐高了有利益爭鬥了也就沒那麼單純了。但是比一般公司好太多了。

悄悄說,希望這裡不要遇到老同事🤐

隨便放幾張以前照片吧











一朵小發發


我就在外企,外企基本不招應屆生,5年以上經驗,10年以上經驗最好。我所在辦公室300多人,一眼往去,你能看到很多阿姨級的工程師,外企基本不加班,因為大家都經驗豐富,工作效率奇高,寫出來的代碼水平,文檔水平不是內企公司可以比擬的。

外企很人性化,福利待遇基本也是吃大鍋飯的形式,但是由於大家都是成熟社會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這反而是一個優勢,少了各種內耗。


AIphaDao


我有一個老同事,十年前辭職以後去了一家意資企業。當時他都快四十歲了。去的時候,只是普通技術人員,經過十年打拼,現在在一個美資企業做總監。還有一個同事,四十多歲以後也辭職去了外企,只是一個普通工程師。按他們的年齡,是不符合很多內資企業招聘條件的。

很多求職者都有同感,外資企業不太看重年齡。據我同事講,他們公司四五十歲的普通工程師有好幾個。這與外企和內資企業的文化有關。外企的高管很多都是總部派駐,他們的管理思想與中國傳統管理思想是不同的。他們奉行實用主義,招人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求職者有無工作經驗,是不是與公司的崗位需求相匹配。其他的考慮的少一些。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外企沒有年齡歧視,這與他們的社會文化和平等意識是分不開的。

而國內企業就不一樣了,招聘的時候大都有年齡限制。特別是一些生產和服務類崗位,很多都要求45歲以下。有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年齡歧視。就如中國的空姐普遍是年輕貌美的女人,都是吃青春飯,過了三十以後就得離開一線空乘崗位。而很多國家不但有空嫂,還有空中大媽。

國內企業願意招聘年輕人,其實是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年輕人工資低。在很多技術崗位,年輕人和一個資深工程師的工資可以相差好幾倍。二是年輕人精力旺盛,工作效率高。很多人過了四十歲以後,反應開始遲鈍,記憶開始減退,在一些體力型勞動崗位,工作效率肯定比不上眼疾手快的年輕人。而企業是逐利的,所以不願意招聘歲數大的員工。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我在外企工作過3年多,我是經過給他們建廠設計被要去的,當時如果不是為了我們設計院的那幾百萬設計費我才不會去呢!建廠是很苦的。可是在建完廠子之後,外企的幾個老外經理聯名要我留下。我就又幹了幾年,從44歲幹到48歲。我是搞建築設計的,在那裡從事管理工作有點不適應,儘管當時的工資待遇不錯我還是辭職到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工作。一看中國的私企太不正規了!後來又換了兩家企業一個是房地產開發公司,另一個是設計公司總共又幹了6年多吧,一看還真不如第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結果又被老闆要了回來!現在又過來三年,該準備退休了。


阿偉38095546


20年的老外企人,一畢業就在德資企業裡作,後來全部在歐美大企業裡工作,日韓臺外企,說實話,看不太上,沒有歧視的意思。

對於外企,我非常感恩,我覺得人第一個要對生養自己的父母好,另一個要對給自己飯碗的公司好;我對外企的感激和努力工作回報都是真切的,發自內心的。

對於我這樣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娃,沒有任何根基和關係,不去外企去哪裡呢?在我畢業的那個年代,還遠沒有這些個BAT互聯網企業,外企就是最好的歸宿和選擇了;現在可能外企在中國已經過了黃金時代了,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和瓶頸,這是成長的煩惱,也是大環境下政策壓力的結果,我為外企不平。

從大的範圍來說,外企比其他類型的企業都公平和和諧的多,外企守法守規,尊重員工,捨得花錢培養員工,在外企的人成長的更快,成才機會更多,一句話比較人性化。

我希望外企可以在中國長久存在,這樣可以給那些沒辦法拼爹的草根一份逆襲的希望。

現在經常有人拿BAT和華為的高薪說事,可我覺得那些並不怎麼靠譜,那種996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忍受的。中國在目前這個發展階段也許值得犧牲一批人的健康來開發技術,可長期來看並非家庭,國家之福。996,35歲下崗,這些畸形的本土企業文化是違反人性的,註定走不遠,95後這批孩子上崗後,新的工作文化就將形成,那種老的粗糙的企業文化必定會被拋棄。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跟國企,私企都打過交道,可以說非常瞭解了。私企普遍沒什麼技術含量,發家靠向權力行賄,另一個就是夾縫裡求生存,坑蒙拐騙都得做;老闆活的也累,員工就更不用說了……那些做的大的私企,不和權力聯姻生存的機會不大,最好的結局就是招安。國企,本身就是權力的化身,低效,混亂,權鬥劇烈,沒有不是靠著壟斷和銀行輸血活著的。

所以,要是你家裡有礦,有過硬關係,那就在國企混吧,悠悠然也是一生;要是你手腕夠硬,對自己夠狠,那可以試著創業;如果自認這兩者都沒有,還保留一個讀書人的良知,那還是外企吧。


澳洲那些事兒


我離開國企後進了一家外企,那年四十歲,感覺到了文化的不同。這裡不允許加班,下班時間到了必須快點離開,否則要說明原因 ,工資獎金及社保都按規定發和交,公休假必須歇,並必須做好年度休假計劃。這裡沒有勾心鬥角與多頭管理,我的上級是英國讀高中與大學的,那年他五十出頭了,但他孩子才上學。畢業於牛津大學,在普華永道和沃爾瑪當過區域領導,經歷豐富,他是個基督徒,我們除了討論專業,也討論哲學,相互尊重,這裡不需要考慮小報告,也不用擔心別的領導插手你的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別的部門也都積極配合,大家都很客氣。當然,也有一些人不自覺,但總體是正能量,僅從制度上看是人性化的。好幾年後我跳槽,但我的老上級每次來內地都會跟我打電話聊天,問的最多的就是最近看什麼書,有什麼推薦的。呵呵,逼得我不停地看書。想想,不同的經歷有不同的收穫。


上堯村夫


說實話中國的企業就像一個被慣壞了的孩子,任性、無賴、無法無天、後面還有大人庇護,企業一旦違法職工卻面臨工會軟弱的尷尬,仲裁人員的態度粗暴,打官司時間太久等問題,企業不怕你打官司,因為他們知道你耗不起。當中國企業業績虧損需要裁員時,老闆首先考慮的是先把自己的人留下(包括老婆、子女、親戚、還有及時送禮的人)。而政府對企業裁誰不加干涉。而同樣的外資企業裁人時,老闆會很人性的把家中只有一個勞動力的人首先留下,再把家中供養人多的人留下,因為他們國家有這方面的法律監督。老闆也要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這就是差別。


e玩傳媒


先說外企招人為啥不限年齡(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一、除非是特定需要,外企一般不對年齡限制,甚至很多外企還喜歡聘用年長的員工,在外企管理層眼裡,年長者一般都有一定經驗和人脈,這對外企紮根地方發展有利。

二、外企管理層不會因為某個員工年長從而影響決定,他們的管理思路很單純:這個活兒你能幹就上,不會考慮其他因素,因此在外企經常有年輕的帶著年長的幹活,企業文化一旦簡單化,職工的思維也就隨之簡單了。

三、外企作為一個外來戶,如果把用人赤裸裸的表述起來,各方面的壓力會撲面而來,因此在用人機制上,他們不會想方設法來鑽律法的空子,一句話:你只要能把活兒幹好就行,幹不好直接走人就是。

再說內資企業招人為啥喜歡年齡限制(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一、受傳統文化“尊老愛幼”的影響,一個“尊”字就限定了企業裡年輕領導在發佈指令時會面臨很多尷尬,工作任務分佈還得充分考慮年長者的體力、情緒等因素,做錯了事情,年輕領導還不敢大聲指責,畢竟老人好“面子”!

二、一個老員工必定有其社交圈,在企業裡,當一個人的社交圈影響到領導要考慮的程度時,工作任務和酬勞分配就很難做到“公平”,這對團隊很不利。年輕人受點委屈,很多人會以“吃虧是福”來戒勉,年長者受點委屈,流言蠻語就會出來,在中國這個講“人情”“義氣”的文化薰陶下的社交圈裡轉一圈後,說不定某個實權大佬就會給企業領導“談話”了。


君子不善言


片面了,大多外企對人的評價比較格式化,不像內資企業靈活,比如第一是語言(能力差沒關係),第二是學歷和受教育背景,第三才是工作能力和從業經驗。而且外企對年齡要求很嚴格,除非做的高層,一般中層以下在外企是比較難混的。最後補充一句,外企基本都是老外畫好的餅中國人去啃、分工明確也比較細,標準的螺絲釘。因此,以第三者的眼光看雖然外企的人有好的受教育背景和流利的語言,表面著實光鮮,但從適應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領導力和開拓能力等方面內資企業的要好多了,特別是部分優秀的民企更加突出。寫的比較片面,請多指正。


Bryantt


因為外企正規合法,私企很少有合法的,歲數大的不好騙了,不好為所欲為。

1、外企:講真,所有性質裡外企是最正規的。並且,國企病等大部分企業的問題,在外企雖有但明顯好得多。企業更多流程化制度化管理,按功行賞。而年齡大的人,在職場時間久了,吃的見的多了,遇到問題很快能解決,相對也有其優勢。如果遇到經營不善等情況需要裁員,沒什麼廢話按規定賠償。外企不在用人方面走法律空子。

2、私企:做過了幾百家企業的項目後,發現私企裡100%都不正規,只是不正規的程度有區別而已。俗話說人老奸馬老滑,一個人在職場待久了,專業經驗增加了,勞動法律經驗也增加了,再想無故降工資,調崗,不給報銷,裁員不給賠償金,社會保險按最低繳,過了試用期不給轉正,試用期隨意延長,不籤勞動合同。職場小白可能會不懂,但歲數大的都懂。所以私企寧可舍掉專業經驗不要,也不要歲數大懂得多的員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