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師績效工資發放70%,扣留30%作為年底獎金?

pq96


義務教育中小學教師工資主要由基本工資(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以及教齡津貼等雜項構成。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按照統一的《義務教育教師基本工資標準對照表》,根據教師的職稱等級,以及學歷、教齡、任職時間比照薪級工資套改表確定。


這裡面工資與職稱評聘掛鉤,出現的問題,不在這裡討論,題主說的工資構成中佔第二大比例的績效工資,飽受廣大老師的詬病。


績效工資是根據各地財政根據在職在崗的中小學從教人員總人數核定了績效工資總量的。這一塊蛋糕,因為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財政有沒有錢的關係,各地的績效工資蛋糕有大有小。從道理上說這部分錢已經屬於全部老師了。但是實際不是這樣。平時切出百分之七十,作為基礎性績效工資,按月發到老師卡里,老師們基本上都能全額領受到這部分錢。


但是另外百分之三十,作為獎勵性績效工資,要切出來待到學期結束,學校在提取校務人員、教師代課金和班主任、級組長、科組長等各部門津貼後,再按照各校制定的評比規則評比,認定各種獲獎獎金,考試超分獎等等,再進行分配。

這麼分配下來,浮動的比例非常大。連考核達優的老師也未必能分到30%的足額。

要知道,教師的工作績效很難有真正公平準確的標準來量化,評比公平性存在較大問題。比如同樣接手一屆三年級,往往分班不勻,二年級學生考試分數水分大,除了個別智力水平差的學生,分數都在98–100分之間,真正的情況是學生素質相差很大,有一個考十幾二十分的就夠了,接手差班的老師獎勵性績效工資自然要低。我就是這個運氣差的人,上學期為例,獎勵性績效工資是3370元,沒能達到足額。

值得高興的是,這個問題將得到改善。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的時候,將確實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保證“不低於”或“略高於”成為現實,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總量分配辦法。這意味著我們今天關注的問題將得到解決,獎勵性績效工資將獨立預算支出,不再從教師存量績效總蛋糕中切除。這是所有教師都喜聞樂見的!

各位看了有什麼補充?


師雲風馬牛


重磅消息!2019年,70%和30%的績效工資總量都要增加,並且要改革績效工資的考核和發放辦法。

一、看看好消息。

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確規定:

“要持續保障公辦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

“建立健全公辦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

“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

“實現與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同步調整”。

“補強薄弱地區教師短板”。

而6月1日就要實施的新版《公務員法》對公務員實行職級和職務並行的政策,必將調整其工資報酬。本來,教師的工資比公務員的就低很多,為了達到“不低於或者高於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這個目標,公辦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增幅要比公務員調整的高許多,才能保證很快實現。

這個基本上是板上釘釘——沒有跑的事情了。

二、考核併發放。

大家都知道,70%的績效工資隨工資按月發放。而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因為其性質不同,只有考核之後才能發放。

本來,這部分績效工資是作為獎勵性質的工資,為的是“獎勤罰懶,獎優罰庸”的,具有激發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和潛能,具有督促好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多重目標。

可是,在實際操作時已經或多或少地“變了味”,引起了廣大教師的極大不滿。

有人說,踏踏實實工作的教師沒有不務正業、投機取巧的領到的獎勵高;個別的領導、幹部,天天不上課,照樣領取高出教師50%的獎勵工資;還有的不上班,一點沒有少領。

這樣的事情舉不勝舉。這顯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三、改革考核及發放辦法。

國家已經明確提出,今年要加快研究並實施績效工資考核及發放辦法。

有了頂層設計,我們廣大的教師就又多了保護自己權益的一層屏障!對於我們是極大的好消息。

不公平不公正的早晚都會變得公平公正起來!

但願我們的夢想很快實現!


千萬不要986


如何看待教師績效工資發放70%,扣留30%作為年底獎金?

一、教師的績效工資

一般來說教師工資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特優津貼等構成。基本工資與教齡和職稱有關,績效工資有基礎性績效工資、獎勵性績效工資、節日補貼、學年獎。績效工資作為教師收入的重要部分,其影響是比較大的。



二、績效工資的意義

教師績效工資是根據教師的教學效率而發放的工資。提現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對教師的親切關懷。對於依法保障教師收入水平,激發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書育人事業,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具有重大意義。

三、如何看待績效工資的分配?

績效工資在落實和分配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問題,這也是眾多老師詬病的地方。這也導致本來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實際卻打消了積極性。

我認為從中拿30%作為年底獎金比重過大,很不科學,也不合理。相信老師也不願意!目前教師工資並不令人滿意,特別是年輕教師工資更是很少。

教師績效工資推行至今,暴露了很多弊病,包括偏重短期考核、忽略長期績效,缺乏績效溝通,一味推行以“扣錢”為表現的消極影響。



四、教育深化改革帶來好消息!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其中第五條、全面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裡面明確指出

“保障教師工資待遇”

“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

“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

“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分配辦法和內部分配辦法”

所以不需要過多擔心績效工資的分配問題,相信政府會努力解決。好好工作,教書育人,一定能夠得到滿意的工資待遇的。大家拭目以待吧!


徽鄉小居


本來績效是為了提高產出效益,這對企業也許還有點用,對於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教育等領域,就是變相的剋扣工資,總本來應該拿到的工資裡面拿出一部分來最為獎勵,就像別人借你錢,還錢時候從本金中拿一部分作為利息給你,這樣就算連本帶利歸還?況且,我們的考核從設置就假設沒人可以拿100分來考慮的,所以基本沒有人可以真正拿全自己的實際工資,教師沒拿到的錢就作為了辦公費用等等,而辦公費用大頭應該是各種出差或者接待費用,這方面使用機率大的應該都是中層以上的領導幹部


Thalys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埸所,老師的工作是傳道,授業。和工廠工人生產機器零件不同,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教書水平用分數衡量,育人如何衡量?而育人更加重要。績效裡怎麼體現育人的能力和貢獻?教師是一種特殊的工作,應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培育祖國花朶的辛勤園丁,這工作是很高尚的。為人師表,只有教師是道德高尚,知識豐富,才能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用錢去激厲教師做法本身就錯誤的,引導本應高尚的教師去唯利勢圖,一心只叮著分數,為本科爭取課餘時間儘量加大作業量,岐視,排擠學習成績差的後進生。教師不講道德了,眼裡只認錢,課上不講重點,課後補課撈外快也就頻頻出現了。上面評價學校看的是升入名牌大學的升學率。校長用這個率為進升的階梯,教師用這個率來撈錢,沒有人去關心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沒有人去關心學生的德育工作。一心往錢眼裡鑽的教師,能培養出道德高尚的學生嗎?改革開放後我們經濟發展了,而道德呢?我認為不應在學校搞績效工資,那怎麼辦呢?國家首先應選用思想,道德,學識都是高水平的校長,而不用政客。校長應是教育家,讓他去選聘教師,教師有較高的,穩定收入,是學識淵博,道德高尚之人。有人說這能辦到嗎?想想中國近代史上這樣的校長,這樣的老師還少嗎?西南聯大,在抗日戰爭那麼艱苦環境下為國家培養了多少人才,這不直得我們深思嗎?


用戶1548258096868


這個涉及兩方,領工資的和發工資的。

首先發工資的要遵法守法,不要惡意剋扣。當然,如果這樣做,你的學校也勢必會慢慢走向衰落並受到大眾和執法部門的懲罰。

其次,是領工資的。根據發工資方分兩種情況,如果該學校惡意剋扣,就離開這個學校。如果學校不存在惡意剋扣,那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激勵手段。做得好,掙得多。減少尸位素餐的現象。對自己和組織都有激勵向上的作用。


嗶嗶兮文藝


校長一週就上兩節副課,每月多拿幾百的津貼,校長和中層幹部到譏笑考核又比普通教師多拿至少一千多,我還有三年退休的老教師,在數學組年紀最大,教兩個班數學,現在在全校拿著墊底的錢。那些中層只教一個班數學,年紀輕,比我每年多好多譏笑。一句話老老實實做事的人最沒用,只能是受欺負。


月疏雲淡


真的太假了很不公平我拿到一萬左右我幾個同事就2千不知道怎麼搞的有時自己無奈。當個領導工資待遇來呢快嗎?在中國就是官的天下


知遠方而深秋思


既然是工資的一部分,就應該按月足額髮放,否則違反勞動法和教師法。扣除30%年底發放,就意味著張老師拿了李老師的工資,極易引發教師之間的矛盾。既然績效考核,就應該政府或學校拿錢激勵優秀教師,而不應該讓A教師掏錢獎勵B教師。


卡通好心情


看了這麼多吐槽,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老師基本上都是自我為中心的。不學習文件政策,不知國家大政。對國家為提高事業單位包括老師的收入而設計的績效工資,胡說八道。吐槽的老師,你可以不要那30%的錢,那是增量,你的工資沒有扣啊!記住,那是增量!那是增量!那是增量。不是你理所當然得的。醫院也是如此,沒見他們吐槽。不要讓人說老師都是沒素質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