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納粹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時,德軍總兵力剩餘多少?

天翼用戶2326714


我是珞珈山的貓,今天來聊一聊二戰時納粹德國戰敗之後的故事。納粹德國這個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令整個歐洲都聞風喪膽的戰爭劊子手。在1945年4月,納粹德國作為軍事同盟國的核心隨著蘇聯攻破柏林、希特勒自殺而宣告徹底失敗。二戰中的歐洲戰場也就此平息。


很多人對於希特勒在德國柏林被攻陷之後在地下室自殺身亡十分的不解。由於大家對於二戰中納粹德國實力的不瞭解和對於失敗者的同情。因此近些年,有些人認為希特勒倘若不選擇自殺這種方式結束戰爭,完全可以依靠納粹德國剩餘的250萬陸軍兵力進行最後的抵抗,乃至於將戰爭的結局改變。事實的真相是怎樣的呢?


確實我們不得不承認,在1945年德國的首都柏林被攻破時,納粹德國的獨裁者希特勒依然擁有著250萬的陸軍軍隊。同時還保留著一隻武器裝備優良的空軍分佈在各個陸軍軍團,近2000架的戰鬥機和運輸機為陸軍的軍事行動提供著空中支持。似乎這樣的戰鬥力和軍隊數量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而改變戰爭的結局。希特勒是否真的能夠撤出首都柏林之後,依託德國剩餘的這250萬的軍隊,退入南方地區進行有力的抵抗進而改變戰爭的結果呢?

實際上在攻破德林之前。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便制定了對納粹德國的一系列軍事行動計劃。其中就有如何防止希特勒撤出柏林前往德國的南部進行遊擊戰爭。因為希特勒一旦撤出柏林,前往德國的南部地區。則意味著二戰中的歐洲戰場結束的那一天的到來將會往後推遲。而戰爭總是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發生種種意外。


因此在對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發起總攻之前,美英聯軍便已經做好了切斷希特勒南下的計劃和準備。而進攻柏林的任務則交給了蘇聯紅軍。事實上希特勒也沒有任何離開德國柏林的計劃和打算。希特勒在戰爭的最後一刻依然像忠誠於他的黨衛軍和納粹德國高官們承諾。一個領袖應該與他的人民在一起,與首都共存亡。



而且德國不同於美國也不同於蘇聯。德國在一戰中是戰敗國。因此德國在一戰和二戰之間的這段時間裡,其實飽受周邊國家的剝削和欺凌。同時德國的國土面積較為狹小。人口數量也沒有美國和蘇聯那麼眾多。而二戰時德國幾乎發動了國內所有的青壯年加入到了德國軍隊之中。

因此德國在戰爭中一直提倡閃電戰的原因,就是因為其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給予足夠的支持,更沒有強大的軍事工業基礎機遇期充分的支持,而二戰後期隨著德國大片國土的淪陷。德國重要的軍事基地和工廠相繼淪陷。在首都柏林被攻陷之前,其實德國的軍事物質後方補給便已經無法滿足前線的戰爭需求。因此縱使德國依然有250萬的士兵可供希特勒驅使和調遣,但是這些士兵基本上都駐紮在遠離德國本土的佔領區內,同時德國此時已經喪失了自己的軍事基礎和持續生產力。希特勒也無法扭轉整個二戰中德國戰敗的事實和結局。



歷史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戰爭的結局從來不是有一個人或者幾個人所能決定的!戰爭是一場無休止的消耗戰。戰爭相持到最後還是拼的經濟實力和人民的力量!


珞珈山的貓


無論兵力剩餘多少,投降都是德國的唯一選擇,也是他們最後的救贖。

1939年9月1日,德國納粹入侵波蘭;1945年5月7日,德國納粹宣佈無條件投降。經過全世界人民長達六年的堅持抗戰,反法西斯聯盟終於迎來了最後的勝利。但此時仍有數百萬德軍駐守在全世界各地的戰場上,這個數量到底是多少呢?不要著急,馬上為您揭曉!

希特勒上臺時,德國兵力只有10萬。到了德軍攻佔波蘭時,兵力為160萬。等到德軍攻擊法國時兵力為335萬左右,而進攻蘇聯時兵力為550萬。1941年是德軍總兵力的巔峰,為1020萬。到了最後的投降時刻,德軍此時仍然擁有250萬左右的軍隊!


這250萬是怎麼計算而來的呢?據相關資料統計,反法西斯盟軍攻佔柏林後,德國納粹在捷克還駐紮有德中央集團軍群90萬,在挪威和丹麥有30萬部隊,在意大利的B集團軍群基本完整、兵力為60餘萬,在南斯拉夫有40餘萬部隊,在波羅的海地區有25萬軍隊……所以總結來看,德國軍隊在1945年投降時總兵力大概為250萬。但是其中裝備較為精良的軍隊,只有大概100萬。

除了這二百五十萬的軍隊,德國海軍仍擁用有U型潛艇200多艘,德國空軍擁有作戰飛機2000多架。於是有人說,此時的德軍仍然是歐洲戰場上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如果不投降,歐洲戰場勢必不會那麼早就結束。


這種說法無疑是錯誤的,原因無他,反法西斯的正義聯盟終將取得最後的勝利。此外在柏林被攻陷後,德國已失去所有的盟國以及領土。可以說,此時的德軍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納粹德國的首領希特勒也在蘇軍攻下帝國大廈之後,在總理府地下室畏罪自殺。

我們都知道,德國是在納粹頭子希特勒的煽動之下,才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而首都柏林的陷落以及元首希特勒的自盡,無疑向他們揭示了一個道理——不正義戰爭的宿命只能是——敗亡。所以無條件投降是德軍唯一的選擇,也是他們最後的救贖。

從1945年宣佈無條件投降到今天,德國都在為他過去犯下的納粹暴行進行深刻的反思,並向全世界人民進行真摯的道歉。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認罪,這個鏡頭也是聯邦德國悔過自新的經典象徵。


WarOH協虎


《戰略忽悠局》告訴您,德軍在1945年5月宣佈投降時,公認的兵力約250萬。

在中國,二戰軍迷最多的應該是德國軍隊了,準確的說是德國陸軍軍迷。

發一張德國二戰陸軍軍裝給大家欣賞一下,鐵鐵的帥氣啊

德軍幾位元帥也是令眾多軍迷欽佩不已。

比如閃電戰的創始人,也是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裝甲集團作戰創始人-古德里安。

比如閃擊波蘭,奇兵穿越阿登山區、一戰擊潰法軍、攻陷法國,巴巴羅薩計劃再攻蘇聯的曼施坦因。

再比如有著沙漠之狐、帝國之鷹美譽的隆美爾,都是中國軍迷界耳熟能詳的人物。

除了出名的將帥,德軍武器也是獲得了廣大軍迷的追捧,比如虎式坦克

再比如豹式坦克。

1945年5月9日,德軍宣佈投降,小局在開篇前說了,德軍還剩250萬軍隊,這些軍隊具體分佈為:

1、90萬部隊在捷克,下轄1700多輛坦克和突擊炮,1000餘架飛機、多為容克運輸機和戰鬥機;

2、30萬部隊在挪威丹麥,下轄500多輛坦克,400餘架戰鬥機和轟炸機;

3、60萬部隊在意大利,下轄1000餘輛坦克和突擊炮;

4、40萬部隊在南斯拉夫,下轄300餘輛坦克和突擊炮;

5、20萬部隊在波羅的海地區,下轄600餘輛坦克和突擊炮,100餘架飛機;

另外,德國空軍還有大約2000架作戰飛機,德國海軍還有U型潛艇200餘艘,這些差不多就是德國軍隊在投降時的最後家當了,這些部隊在歐洲戰場不算什麼,但如果都投入到亞洲戰場,那估計是所向披靡了,就算是小日本也只能捱揍吧。


感謝大家的觀看,請關注《戰略忽悠局》,小局會繼續讓您好看。


戰略忽悠局


1945年5月7日凌晨2時41分,納粹德國代表約德爾在法國蘭斯正式簽署投降書!

然而此時卻還有數以百萬計的德國軍隊在各個戰場進行垂死掙扎的抵抗。

西線德軍基本上已經土崩瓦解,剩下的多是一些建制不全的散兵遊勇,分佈在德國西北部和丹麥、挪威,大概有150萬左右,後來向美英盟軍投降。

真正戰鬥的還是在東線與蘇聯軍隊拼殺的幾個建制相對完整的集團軍群。

主要有:

1、盤踞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中央集團軍群和厄斯特馬克集團軍群(即原來的南紡集團),分別有65萬、43萬人,共計108萬。

2、盤踞在巴爾幹半島的E集團軍群約18萬人。

3、被圍困在維斯瓦河河口格丁尼亞東北部的東普魯士集團軍約15萬人。

4、被包圍在蘇聯境內庫爾蘭半島的庫爾蘭集團軍群約20萬人。

綜上所述,納粹德國投降後的德軍總兵力約在250——300萬之間。


大將軍威武K


截止到1945年5月,納粹德國剩下的總兵力還是相當可觀的,據統計在投降之時,德國納粹單單是陸軍就有250萬左右,其中100萬軍隊還是裝備精良的部隊。其他的,空軍還有2000多架戰鬥機,海軍還有200餘艘U型潛艇,

我們看一看陸軍250萬人和裝備的具體情況。駐捷克的中央集團軍90萬人,共有1700輛坦克和突擊炮,運輸機和戰鬥機等一共1000餘架;駐挪威、丹麥一共30萬軍隊,擁有坦克500多輛,戰鬥機和轟炸機400餘架。意大利、B集團軍共60萬,坦克突擊炮1000餘輛;南斯拉夫德軍共40餘萬,坦克突擊炮300餘輛,飛機200餘架;波羅的海地區駐德軍25萬,坦克突擊炮600餘輛,飛機數量超過100架。

很多人覺得可惜,如果不是希特勒自殺的話,有這麼多兵力難道不足以抵抗一陣子嗎?其實早在3月份,納粹德國的軍工業就已經全線癱瘓。德國不比美國和蘇聯,國土面積本來就不大,資源嚴重不足,實在撐不下去。加上地理位置不佔優勢,幾個強勁的國家合圍,左右夾擊,本土沒有戰略縱深,即使有裝甲部隊也沒有什麼大作用。後勤保障不了,就算有這麼多人,打仗也是空耗兵力,所以投降也是他們的唯一選擇了。

這些德國固有的缺陷是重要原因,而希特勒的死讓這幾百萬納粹士兵失去了靈魂。在他自殺之後,很多納粹黨員絕望自殺。效忠希特勒的大國大廈黨衛軍誓死抵抗,全部戰死,沒有人投降。但是對於部分德國國防軍來說,投降就意味著結束戰爭,他們不像日本那樣,撐到最後一滴血也要為天皇戰鬥。很多士兵在希特勒自殺之前就已經向盟軍主動投降,而百姓們也無心戀戰。

失去了首都和元首的納粹德國完全像一盤散沙一樣,加上因為後期德軍消耗太大,新招募的士兵大多是老弱的男子,而且都分散在歐洲的各個國家,包括武器也是,不可能馬上送回德國。戰爭結束之後,僅僅是蘇聯就俘虜了200多萬德國戰俘,他們被送往西伯利亞進行勞役改造,虐待之下能活下來的人已經不多了。除了戰俘,蘇聯還虜獲了50萬平民,最後回到德國的不超過5萬。

德國納粹挑起了二戰,而德國在這場戰役之中的代價也是慘烈的。對於今天的德國人來說,納粹德國的投降等於德國的解放。由此也可以看出,德國納粹投降已經是民心所向,即便擁有的士兵眾多,希特勒也不會翻盤的。


木劍溫不勝


1945年4月盟軍攻克柏林前,納粹德國只剩下兩個重兵集團,一個在柏林,由海因裡希上將的維斯瓦集團軍群和一部分中央集團軍群,共100萬人和柏林城內還有魏德林上將統領的20萬的守備軍,柏林可能還有十幾個預備師,但都是良莠不齊的空殼子,在這裡不作數。

此照片名為帝國大夏升起旗幟,但這張照片因明顯的修圖痕跡而飽受爭議。

另一個重兵集團是盤踞在柏林南部的布拉格,由舍爾納元帥統領的另一部分中央集團軍群和倫杜利奇上將拼湊的奧地利集團軍,共92萬人。盟軍在進攻柏林前,德國已失去所有盟國和領土,德軍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真正能作戰部隊僅剩下這兩個地方共200萬多一點。

圖為收集據點,在柏林會戰前夕,德國在號召民眾捐款捐物。

1945年4月16日柏林會戰由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正式打響,4月20日希特勒最後一個生日這天決定留在柏林仍幻想拖延戰爭,4月29日柏林城內德軍被盟軍分割孤立,4月30日蘇軍攻下帝國大廈,下午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5月2日德軍放棄抵抗,城防司令魏德林率殘部投降,5月8日夜德軍最高統帥凱特爾元帥簽署投降書。

圖為柏林會戰結束時,盟軍關押德軍戰俘的集中營。

此時柏林德軍還剩下48萬人,全部投降被俘,在布拉格的最後90萬人於5月6日停止抵抗,到5月11日全部繳械投降,共剩下86萬人,至此對法西斯德軍的作戰結束,納粹德國在投降時剩下的部隊為134萬人,另有火炮1萬多門,作戰飛機4500架。以上數據來源於198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圖文繪歷史


要談這個問題,我們只能從歷史中找到答案:1945年4月16日前,納粹德國在東線蘇德戰場能夠投入交戰的共有214個師(其中34個國防軍裝甲師,15個黨衛軍裝甲擲彈兵師),又14個旅。而在西線對美、英軍作戰的只有60個人員裝備不齊的德國師,包括5個黨衛軍裝甲師的約400輛坦克。防守柏林方向的是G.海因裡希上將指揮的“維斯瓦”集團軍群(轄第3裝甲集團軍、第9集團軍),舍爾納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所屬第4裝甲集團軍、第17集團軍(總計48個步兵師、9個裝甲擲彈兵師、6個裝甲師,以及許多其他國民衝鋒隊和黨衛軍外籍兵團,共約8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04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500輛、作戰飛機2300架)。總部預備隊有8個師。

在北方挪威丹麥方向,大約有30萬人德國國防軍的部隊。在南方意大利和巴爾幹方向,大約有40萬國防軍和黨衛軍的部隊。

綜上所述,在柏林戰役之前,納粹德國的軍隊在300餘萬人的規模上下。其中國防軍200餘萬人,黨衛軍100餘萬人。飛機3500餘架,坦克裝甲車輛在3000餘輛。分佈在約3000千米的東西南三條戰線上,還有北部的佔領區。

看了上面的數據是不是感覺納粹德國還有回天之力呢?哈哈,其實不然,相比他們的對手,這點家當只能是寒酸。此時僅蘇聯方面總兵力就達到了一千餘萬人,坦克3.8萬輛,火炮20餘萬門。主攻柏林方向的蘇軍集結了200餘萬人另加16.5萬波蘭軍,6250輛坦克裝甲車輛,4.2萬門火炮,7500架飛機。再來看看盟軍在西線和南線,投入了570萬人,9000餘架飛機,近2萬輛坦克裝甲車輛,8萬餘門火炮。所以,納粹德國的覆滅是不可避免的,要讓這剩餘的300餘萬人的部隊,幾千輛坦克和飛機去對抗一千六百餘萬人,超過6萬輛坦克裝甲車輛,近30萬門火炮的蘇聯和盟軍的部隊,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個敗局是無可挽回了。

在這裡必須說明一下。在帝國覆滅的前夕,曾經號稱忠誠的德國國防軍,在元首和柏林人民最需要他們的時候無恥的選擇了背叛,眼睜睜的看著柏林陷落,僅僅是為了換取向盟軍投降會獲得戰俘的待遇。而黨衛軍部隊(包括黨衛軍的外國志願兵軍團)則紛紛從各地趕來參加柏林戰役,在危難時刻選擇與他們的元首和執著的夢想一起毀滅,如果不戰也要滅亡的話,還不如為了曾經的夢想拼死一戰。柏林一戰之慘烈,毛子儘管擁有絕對優勢,亦損失了30萬人。戰後毛子靠強姦婦女和虐殺武裝黨衛隊俘虜來洩憤,也是為後人不恥。而黨衛軍被蘇聯和美國定義為犯罪組織,其成員不會受到戰俘對待,也就是說可以被隨意處置,據說黨衛軍成員在戰後德國也不能擔任公職,處處受到歧視,可憐啊。為了所謂的理想,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可悲啊。元首你毀滅了德意志的一切,從此以後德國不再是德國,德意志不再是德意志,悲劇啊。還好我生在大天朝,一個擁有未來和希望的國家,努力吧,實現偉大復興。







o七杯茶o






投降書現定:德軍最高統帥部命令德國一切陸、海、空軍及目前仍在德國控制下的一切部隊的司令官於中歐時間1945年5月8日23時至5月9日1時停止一切軍事行動,留在當時所在地點,全部解決武裝,將所有武器和軍事物質移交給當地盟軍部隊司令官或盟軍最高統部委派的軍官代表,所有用於一切作戰的軍事技術裝備,決不加以任何破壞和損傷。



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德國所屬部隊就地向盟軍投降。由於反法西同盟分東西兩個戰線,東線是蘇聯接收東線德軍投降,西線由美英接收西線德軍投降。在簽字投降書前德軍把東西兩線的德軍陸、海、空所屬兵力的部署情況已全部交給盟軍。所以,蘇聯與英法分別受降所屬範圍內的德軍。



據資料顯示,1945年德國投降時兵力有250萬人,這些都是德國部隊裝備精良。


適情雅趣


德國在1945年5月份投降時,剩餘的兵力從數字上來看的話――二百五十萬正規部隊,的確是個不小的數字了,按說這麼多人要是抱起團抵抗的話,估計也夠反法西斯盟軍喝一壺的了,畢竟,就是二百五十萬頭豬,屠宰的話是不是也得兩天了!(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但是,打仗的兵力既不能看紙面上的數字,同時也不能以頂多少頭豬來論,主要還是看戰鬥規模所需要的兵力,德國是有二百五十多萬的兵力不假,但看看德國軍隊在東線蘇德戰場以及西線各戰場發動的戰役規模,就可以知道這點軍隊實在不算多。

德軍進攻蘇聯,在前蘇聯的南北國境線兩千多公里的範圍內,發動了五百餘萬人,為的就是一舉消滅蘇聯,避免雙線作戰的尷尬,同時還能獲得前蘇聯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成熟的軍工企業。


德軍閃擊波蘭,可以說是投入兵力最少的一次規模性戰役了,但也發動了一百五十萬人,再說德國人對付自己的宿敵法國人,一次就出動了三百餘萬人,僅次於進攻前蘇聯的五百餘萬人,當然歐洲人打仗還是分個手心手背的。

一看不行了,立馬就投降,反正彼此之間就是打不死的小強,今天投降了,保存實力,明天還有復國的機會。德國在戰敗時其實他的處境已經是強弩之末了,這二百五十萬人,都不夠德國人維持基本的戰爭狀態。

因為連駐守各關塞要地都不夠,當然更抵擋不了要收拾他們的盟國部隊,尤其是蘇聯軍隊,在德國頭像是,僅前蘇聯俘虜的德國軍隊就比這二百五十萬人多,因此這二百五十多萬人聽著還很體面,其實已經是入不敷出,秋後的螞蚱,難有大作為了!


歷史三日談


1945年5月7日凌晨2點41分,德國依照盟軍要求宣佈投降,除捷克戰場以外,所有戰場都安靜了。投降書籤訂協議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總部裡面簽署,參加儀式的有蘇聯法國,英國等國家代表,德國代表是古斯塔夫將軍和弗裡德堡海軍上將。協議的簽訂象徵著歐洲戰場盟軍的全面勝利,德國納粹集團徹底的崩潰。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端初開之時,德軍攻擊波蘭兵力達到120萬人,攻擊法國之時,兵力達到335人,德軍入侵蘇聯的時候,兵力高達550萬人,1941年德國實力巔峰,分佈在歐洲的納粹兵力達到了1000萬,德軍投降的時候,可以作戰的兵力不足300萬,日落西山早已註定。




5月8日午夜23點,德軍投降之時,盟軍各國開始了接收納粹德國投降士兵和進駐失地的任務。根據後來各國官方數據報告,蒙哥馬利將軍的部隊受降50萬德國兵,英國和加拿大的聯軍受降了200萬俘虜,美國人在歐洲和北非總計受降了500多萬德國俘虜,其中有100萬人死在了戰俘營中,至於蘇聯共接受了238萬戰俘以及100多萬非德國戰俘。

德軍無條件投降以後,德國政府的合法性被否定,德國政府的公務員也被抓了大半,國土丟了差不多一半,還被分成了東區和西區,德國軍事工業被全被拆除,蘇聯人甚至將西德25%和東德全部的設備都搬回去了。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