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每天早起必“衝龍溝”,為何丫鬟爭著伺候?

震禮


第一時間想歪的童鞋請到這裡集合,讓我確定我不是孤單一個人。

皇帝自稱真龍天子,“龍溝”不就應該是皇帝的PP嗎?“衝龍溝”不就應該是衝皇帝的PP嗎?宮女還要搶著伺候?這樣一想,好像是挺汙的,感覺對不起黨和國家對我的諄諄教導,那個新時代的四有好青年哪裡去了,大家集體面壁去吧。

我們想的汙,但其實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洗龍溝”其實是清皇室的一種漱口行為,就跟我們現在的漱口刷牙一樣,是一種很平常且正常的日常活動。皇室不同於普通百姓,他們由國家養著,不愁吃穿,生存問題解決了,那就要想著提升生活品質了。



當時皇室成員起床後都會先“衝龍溝”,其實就是用茶水漱口。皇室嘛,那東西肯定要用最好的,普通百姓見都沒見過。漱口不同於喝茶,只是一次性的行為。我們知道茶葉只泡一次的話,原來的精華通常還沒有散失。那這樣就是一條發財致富的路啊,伺候的宮女把這些茶葉取出來,然後曬乾,最後賣給普通的百姓。普通百姓買不起原裝的啊,那就喝一點“二等品”唄,也過一下有錢人的生活。 所以這些茶葉在外邊是很受歡迎的,不存在滯銷的情況。



既然是一條生財之路,那肯定很多人眼紅啊,而且自己在主子面前多露露臉,說不定就飛上枝頭變鳳凰了呢。


歷史伶俜者


這“衝龍溝”對牙齒健康可是大有益處,古人能想到這麼做也是絕了!“衝龍溝”起源於滿清文化,是貴族子弟用茶葉漱口的美稱。


茶葉是有淡淡的清香,漱口水用上等茶葉泡製而成。當然泡茶是有講究的,一泡水,二泡茶,他們也是用第二開泡茶水漱的口,之後才會用早點。

然而在滿清之前更早的古代又是怎樣刷牙的呢?人是最文明的動物,也是最聰明的動物,早就注意到了這些問題,而且聰明的先人已經發明瞭許多類似於現代的牙刷。

最早的刷牙工具是發現在蘇美人烏爾城邦的國王墓穴中稱為牙棒的東西,而遠在古希臘羅馬時代,人們就已經會利用動物的骨灰製作成牙粉,清理口腔牙齒內的髒物,這種種做法雖然功效沒有現代的牙膏好,但可以去除部分的牙齒汙垢。

在我國唐宋朝喜用柳枝,蘸上藥水而進行揩齒,柳枝纖細而脆嫩,不僅製造便利而且形狀好看,深得人們喜愛,甚至有人打趣說觀音菩薩拿著瓶子裡的柳枝是她用來刷牙用的。

而牙刷這個詞則出現於元代,有詩云: “南洲牙刷寄頭日,去垢滌煩一金值。”元代雖有類似於現代牙刷的洗漱工具,但畢竟數量少,只有上層社會才會使用,普通人家依舊按照唐宋時期的方法。

據考古專家認發現,我國1000多年前遼代古墓中出土了兩支骨制牙刷柄,而歐洲發現牙刷卻是在十八世紀八十年代,且是利用布製作而成,此比我國晚了600多年,後因愛迪斯改造才有了現代牙刷。

而在氟元素可以防止牙齒表面礦物質脫落的發現源於一個阿拉伯人,他將樹枝做成刷狀,用來清理牙縫之間的殘物,而這種樹枝含氟元素,可防蛀牙也可止痛,和茶水漱口有相似功能。

而到了清朝的時候,貴族子弟開始喜歡用茶葉漱口,這種漱口法子甚是受那些世家子弟喜愛,為了美化其名,便叫做“衝龍溝”。
特地去網上查了一下,用茶葉漱口是對牙齦有很多益處的。不僅可以及時將口腔牙齒間殘渣沖掉,而且茶葉含有氟物質,可以防止牙齒表面的礦物質因酸化而脫落,從而有效防止蛀牙的產生。

所以說用茶葉漱口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大傢伙有條件的可以試試呀。

富貴人家自然是極其講究,茶葉雖不說是最好的,但一般也都是上等的茶葉。

清朝時期茶品種類還算比較少,還有一些也會因交通不便的緣故,運不到皇宮。所以大多以清淡綠茶,比如黃山毛峰等,最近在網上還看到有說康熙用上了碧螺春,不知是否屬實。

富家子弟都是富得流油,即使是上等的漱口茶也不會留著後用,都是叫下人倒掉。但二次泡過後的茶葉依舊有很大的利用價值,下人便偷偷將此茶葉收集起來,曬乾,再賣出去還是有錢可賺的。
對於一般人家來說,這種被用過了的茶葉,還是會買的,畢竟價格不會太貴,況且茶葉的價值還在,有總比沒有的好,所以市場也還算廣闊,茶販子也樂於收購。

丫鬟們做啥事都是做,何況這事有利可圖,白花花的銀子和自己是沒有仇的。況且做丫鬟的本來就沒有多少錢,額外掙點又沒有壞處,自然都爭先恐後地去服侍主人“衝龍溝”了。

八旗子弟的這些奇葩做法有先進的自然也有不好的。但不論怎樣,“衝龍溝”這種做法確實是有益於牙齒健康的,還能清新口氣。


史之策


所謂的“衝龍溝”指的是幫助皇帝漱口。在古代,不像現代人有牙刷牙膏用來打理牙齒,他們沒有這些,但是口腔又不能不清潔,於是就講究的每天早上起來都會用白開水或者茶水漱口。而皇室宗親畢竟身份不同,所以漱口這件事自然也要“高大上”,於是專用“衝龍溝”三字代指皇室漱口。


在小說《紅樓夢》中經常就出現這樣的場景,姑娘們吃飯之前,下人們會端上一杯茶,她們漱口之後就會吐掉,這就是“普通”版的衝龍溝。漱口之後,滿嘴餘茶香,清新口氣,接下來她們才會吃早點,開啟一天的生活。

之所以許多宮女們“爭”著伺候,當然是因為這裡面有利可圖。皇室畢竟不同於平常人家,做事情講究排場,比如“衝龍溝”。老百姓漱口就是用白開水,甚至涼水,富人家用茶水,而皇室就更加不一般了。他們漱口所用的茶水是頂尖的茶葉,而皇室宗親們只是淺嘗一口就不用了,有時候茶葉甚至都還沒有完全泡開。這個時候丫鬟們就會將這些茶葉曬乾,留著自己用,或者拿到外面販賣。

丫鬟們收集的這些茶葉在外面還是很有市場的,那些想喝好茶又沒錢買的落魄八旗子弟是她們的常客。而且泡茶“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有錢的宗親們用的是第二泡的茶,所以這些茶葉收集起來,再一次曬乾,後來還是可以泡出濃濃的茶香。

我是頭條作者圍知歷史,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衝龍溝”,甚至聯想翩翩,實際上就是清朝皇室和貴族們“漱口”。

就這麼一個漱口的事情,丫鬟們還爭相去服侍,難道會給錢不成?實際上,伺候主子“衝龍溝”是丫鬟服務的分內之事,至於錢,肯定是不給的,但,錢卻又是可以掙到的,好處也是可以得到的,這是為何?

如何衝龍溝?



人每天吃飯,就會有食物殘渣留存於口腔和牙齒之間,短時間影響不大,但經過一夜的睡覺後,食物經過發酵,再加上有些人胃火大,氣味上湧,整個口腔便發出非常難聞的氣味。

在古代,沒有牙齒牙刷,窮人隨意用清水涮涮嘴就不錯了,但貴族很講究,如何沖掉難聞的氣味,再留些清香呢?辦法有,那就是用茶葉水漱口。

具體流程是:用開水泡開茶葉,等溫度合適後,將茶葉水遞給主子漱口,少則三次,多則數次。

雖說,流程大體一致,就是用茶葉水來回漱口,但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點,那就是採用的茶葉檔次有高低,茶葉越好,留在口中的清香就越持久。

主人衝龍溝的檔次高低,就是使用茶葉的檔次高低。

那到底侍奉的丫鬟有何好處呢?

丫鬟將茶葉晾乾,獲取利益



衝龍溝的茶葉,大多泡一次就要廢了,總不至於讓主子再喝。於是,有丫鬟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什麼商機呢?將泡了一次的茶葉水倒乾淨,將茶葉晾乾,積累多了,就可以轉賣給茶葉商了。

有人說了,這能值多少錢?值多了,大家想一想,那些名貴的茶葉在茶葉行價值相當不菲。哪怕是泡過一次,價值有所下降,但比起一般茶葉還是價格高多了。

這些丫鬟和一些茶葉商做好固定的聯繫工作,定期提供泡了一次的茶葉,藉此獲得一定收入。

同樣是服務,能取得額外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丫鬟們一早就出現在主子跟前,容易贏得主子好感



一早,主子起床不久,就看到有丫鬟前來服侍主子衝龍溝,這會給主子留下好印象。什麼好印象呢?

一是感覺很勤勞,二是良好的服務容易給主子留下更深的印象,這就是所謂的“首輪效應”,早上第一眼看到的,讓人留下印象更深刻。

同樣是服務,能讓主子更高興和快樂,那為什麼不去做呢?



所以說,衝龍溝不僅可以拉近和主子的關係,最重要的是還可以有利益獲得,丫鬟們不搶著做才怪呢!


藍風破曉


其實不僅僅是皇室,在整個清朝時代,八旗子弟們每天早上都喜歡衝龍溝,丫鬟們也都會爭著伺候。但可能令大家失望的是,衝龍溝並不是什麼有內涵的東東代名詞,而是很普通的刷牙漱口。那麼為什麼丫鬟們都要爭著伺候呢?今天就來,仔細的說一說。

這是一個輕鬆的小活

相對於丫鬟們而言,伺候主人洗漱,可能是最為輕鬆的活了。一般來說能夠接近所要伺候的家庭主人的丫鬟或者奴婢,都是在府中或者宮中,地位稍微高一點的奴婢,要麼就是資深的奴婢。否則一般來說,他們只能幹一些髒活累活。

而對於奴婢們而言,能夠經常去見到主人,已經是一件非常有用的事情,不僅可以在主人高興的時候得到一些賞錢,而且通過混個臉熟能夠讓自己能有在主人面前表現的機會。這種情況下來說,自己得到重用的可能性也會變大。本來說如果被主人或者少主人看上的話,一下子提拔為妾,那就直接飛到枝頭變鳳凰了。如果是皇帝的話,那可能會直接從宮女變成了妃子,明孝宗的母親不就是個宮女出身嗎?



奢侈的宮廷生活。

對於從小含著金鑰匙長大的滿清貴族,尤其是皇室子弟來說,錢自然是沒什麼概念的,對他們的家族來說肯定用的都是最好的洗漱用品。讓他們刷牙的究竟是什麼呢?所謂的衝龍溝,其實就是漱口,而漱口所用的東西是最為名貴的茶葉。這種茶葉一般都是作為貢品獻給皇帝的,再由皇帝按品級分給各級宮妃太后等,這種茶都是一頂一的上好的綠茶,可比如今5000一斤的小罐兒茶實在多了。


所以對於宮女們而言,這些東西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貴族們起床漱口都是用泡茶葉的第2碗水。此時的茶葉根本就沒有舒展開,味道一點都不濃,用來漱口則剛剛好。最為關鍵的是,這種茶,用完之後茶葉可以回收,把它曬乾之還是可以用來換錢哦。


如果是伺候太后皇后這樣的貴人,茶葉更加的名貴罕見,可以賣到更多的錢,對於宮女們而言自然是趨之若鶩了。光這種生意幹一年就能賣不少錢,何樂而不為呢?之所以會爭著去做,當然是有利益可圖的唄。

至於為什麼要起“衝龍溝”這麼優雅的名字,確實不得而知,也很容易誤會,可能是皇室比較高格調吧!但不知道你看到這“三個字”,會以為是什麼意思呢?


歷史好奇怪


“衝龍溝”是什麼

古代皇帝都自命“真命天子”,這裡的龍自然指的就是皇帝本人。“龍溝”則指皇帝的口腔,“衝龍溝”聽起來高大上實際上就是下人們一起來伺候皇帝漱口罷了。

要知道牙膏牙刷可都是後來才有的發明,清朝皇帝為了保護口腔衛生,就命令丫鬟們每天早上都要端著茶水過來給自己漱口。

為何丫鬟們搶著“衝龍溝”呢?

當然是因為有利可圖!

皇帝可是富有天下的人物:“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給皇帝的東西當然要是最好的,漱口水也不能例外。

“衝龍溝”所用的是一等好的綠茶,茶葉泡也有講究(精通茶道的朋友都知道茶葉的第一泡味道都比第二、三泡稍差,這是因為茶葉表面尚有雜質殘留,再加上經過第一泡的洗滌才能徹底地激發出茶香,此所謂“洗茶”。因此喝茶重點品的就是第二、三泡,皇帝漱口用的正是第二泡的茶水)。

即使經過前兩遍的浸泡,茶葉的品質已經稍次,但是取來曬乾拿到宮外仍然可以買個不錯的價錢,這對宮女們來說自然是有著相當的誘惑力,讓她們紛紛趨之若鶩。

如何評價

人說“伴君如伴虎”,可是宮女們為了賺這點錢已經完全顧不了這麼多了,紛紛爭搶著給皇帝端漱口水,真是可悲!


曉史才能明事


估計很多人看到“衝龍溝”三個字後第一反應肯定是清洗屁股吧,連小編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但仔細瞭解後才發現“衝龍溝”其實就是“漱口”,只不過清朝皇室成員“漱口”可不像一般人那樣隨便,而是有講究的。

在清朝,“衝龍溝”是旗人的專屬用語,普通人叫漱口,旗人才叫“衝龍溝”,再者普通人每天為了生活而忙碌,更多時候也不會在意早上醒來後漱不漱口,而旗人每天起床後必須“衝龍溝”,週而復始,樂此不疲。

由於旗人(包括皇室成員)屬於清朝特權階層,他們不需要從事任何生產就可以每年從政府那裡領取俸銀,只要清朝不滅,他們就終生衣食無憂,這種狀態下的旗人很快就褪去曾經的勇猛而變得腐化墮落了,入關後由於受中原茶文化的影響,旗人也開始學著品茶。

他們認為人每天早上起床後口腔內會聚集大量汙濁之氣,而茶是可以排解這些汙濁之氣的。所以他們就養成了每天起床後“衝龍溝”的習慣,每當起床,下人們就會端來剛泡好的茶供主子們漱口(實在不想一直打‘衝龍溝’這三個字了,各位見諒),所以早上泡的茶往往只被主子們喝了一口後便要被倒掉。

但是,前面說過旗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尤其是皇室成員,他們早上用來漱口的茶葉必須是非常名貴的上等茶葉,在民間這種茶葉要麼價錢很高絕大部分人根本買不起要麼就是這種茶葉根本就是皇室專供,民間沒得賣!

所以這時候商機就出現了,那些伺候主子“衝龍溝”的下人在伺候完主子後把剩下的茶水拿走,但就像皇帝吃完的剩菜被太監們拿出宮外以“御膳房”的名義賣到各大酒樓以此獲取鉅額利潤一樣,那些伺候主子“衝龍溝”的下人們也不會將這些只衝泡了一次的茶葉倒掉,而是將這些茶葉取出來曬乾然後再拿到府外通過各種渠道,打著“皇室專供”等名義以較高價格賣掉,別小看了這其中的利潤,對於那些下人們來說這可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也基於此,丫鬟們才會去爭相伺候主子“衝龍溝”,不得不說有錢任性真好…


鹹魚閒聊


龍溝不是你想的那種溝。

第一眼看到題目,還以為是老舍先生說的“龍鬚溝”,結果沒有“須”。

龍溝是什麼溝呢?而且,還要每天早起必衝?

皇室也好,普通百姓也好,每天必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吃喝拉撒。

這衝龍溝,也與此有關。

我們先說說,慈禧老佛爺怎麼衝龍溝的。

現代人,起床後,一般都要洗個臉、刷個牙、排個便之類的。

清朝人也一樣。慈禧老佛爺早上起來,要用頂級的茶葉,泡出溫度適中的茶水,供她老人家漱漱口。

除一除一夜的穢氣,潤一潤口腔食道,美名曰:衝龍溝!

其實,就是漱漱口!

不是你想的那種衝龍溝吧?

清朝從東北入關,接受了漢族文明,也講究了起來。

生活方式要上檔次,就不能跟暴發戶一樣。

這衝龍溝就流行了起來。

為啥丫鬟們爭著幹這活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啊!

老佛爺漱口,能用茶葉末嗎?那也必須是茶中的上品啊!

漱了口的茶,老佛爺還會喝嗎?

那是大不敬啊!

所以,那些極品茶葉也就泡個一遍就不用了。

我們普通人不講究,一大缸子茶葉可以喝一天。

這裡就有利潤了。

宮女們將這衝過龍溝的茶葉收拾起來,曬乾,送出宮去倒賣。

本來就是好茶,還衝過龍溝,銷路那可是好的很。

所以,宮女們爭著搶著幹這活。

所謂上行下效,宮裡這麼幹,王孫貴族們也都這麼幹,這裡就有個產業鏈的問題了。

侍女們多了一個搞外快的渠道,誰不願意爭著伺候,要這個肥差啊。


飲水君


“衝龍溝”就是清朝皇室貴族早晨起來用茶水漱口。這個稱呼是當時的北京人偷偷給他們的稱呼,沒人敢當面叫他們。皇室貴族們每天都要茶水漱口,為了消除“口臭”或者肚子裡的汙穢之氣。那為什麼丫鬟們會爭著伺候呢?不光是早晨爭著伺候,而且一天的“三茶”都爭著伺候。常言說“無利不起早”,莫非這裡面有什麼秘密不成?


就說茶水漱口這個茶水,可不是一般的茶水,就拿慈禧來說,她用的都是中國最好最高級的茶葉,用的水是深山山泉。那時沒有牙刷牙膏,他們一輩子不刷牙,只用茶水漱口。如果把主子伺候舒心了,或者主子哪天高興了,還有獎賞。而且好多皇室貴族幾乎和慈禧一樣茶只泡二次,第一次沖茶水倒掉,第二次漱口,每次只喝一口,俗話說: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所以伺候他們的丫鬟就會把剩下的茶葉偷偷取走,曬乾後託人賣到宮外,每個月都會有很高的收入,甚至比每月的工資還好,這樣說有些人可能不信。先來看看茶葉的暢銷吧!


19世紀,中國的茶葉可是火熱銷往國內外,中國的茶葉銷售可是世界第一位的,茶葉出口繁榮昌盛,國內有好多人開設專門與外商做交易的茶葉店鋪,還有專業的茶廠、茶號等。所以說這些丫鬟的茶葉銷路不成問題,好多“衝龍溝”的茶葉被銷往國外。清朝皇帝貴族最喜歡用的有以下三種茶,價格堪比稀世珍寶:

一,咱先說皇室用的武夷山大紅袍。這種茶葉生長在武夷九龍窠(ke)峭崖懸壁之間,該處海拔600餘米,千年古樹全國只有那麼幾棵。從宋朝開始進貢,皇室專用。茶香濃郁,味道醇厚,飲一口唇齒留香,久久不散。2005年一斤700多萬人民幣。在當時的清朝價格也是高的離奇。



二,御茶,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封此茶為“御茶”因產量極低,18棵樹產2兩,可謂無價之寶,它有預防齲齒的功效。




三,雲南金瓜貢茶,產于思茅市的2000米左右的高山上,此茶有純潔少女採摘,先放入特製的杯中,積累一定數量放入竹簍,經過長期的放置沉澱,變為金黃色,包紮為南瓜的形狀,謹獻給皇室。開胃潤喉,抗菌消炎。價格在當時比堪比鴉片。清朝當時的總督鄂爾泰獻給清朝皇帝雍正的茶,他特別擅長拍馬屁還作詩讚美皇上,雍正龍顏大悅,對鄂爾泰越來越重用。成為首要軍機大臣,鄂爾泰的整個家族也隨著皇帝的恩寵而越來越具勢力。




而且宮女不用擔心銷量因為人的爭相購買。大多數人認為能喝上二次加工的“衝龍溝”也是沾沾貴氣,很有面子的。

另外她們還有機會得到皇帝的青睞,成為他的妃子,或者能有機會得到主子的提拔升遷。就是出宮後,也能有一門手藝。


小姐姐講史


福垊不愛喝茶,在網上百科茶葉詞條發現茶葉還有致癌性可疑呢!(最後有引用百科信息),真是難以置信哦。清朝最富有特色的就是品茗文化,之所以流行飲茶文化,主要在於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的喜愛和大力推崇有關。然而清朝皇帝每天早期必“衝龍溝”卻不是早晨的第一杯茶,但和茶水密切相關。太監、宮女總是要爭著在大清早時,伺候皇帝、后妃們衝龍溝。

那衝龍溝是什麼呢?衝龍溝為什麼叫衝龍溝?

衝龍溝說白了就是清朝人的刷牙!但又不是刷牙,準確來說是漱口。“龍溝”即“壟溝”,就導水的通道。在北方尤其是東北,“龍溝”就是嗓子的意思。直到現在,我們很多人在漱口時,總是要揚起脖子沖洗一下嗓子。福垊猜想,這大概就是衝龍溝在今天的影響吧。

清朝皇室一年四季是怎樣衝龍溝的?

皇宮裡重龍溝是非常講究的。因為皇宮地處北方,一年四季分明。春季溫煦,宮廷多以花茶衝龍溝,採用上好的茉莉花茶;夏季酷暑,皇室以綠茶衝龍溝,採用一流的龍井綠茶;秋季涼爽,皇宮以青茶衝龍溝,採用最好的烏龍茶;冬季寒冷,皇家以普洱茶衝龍溝。而普洱茶它不屬於紅茶也不屬於黑茶更不屬於黃茶、白茶,它是特立獨行的茶。光緒皇帝最喜愛普洱茶。他們在衝龍溝之後就開始用膳,現在是飯後一支菸,當年可是餐後一杯茶。而飯後茶一般和衝龍溝的茶葉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水卻來自玉泉山。福垊需要說明的是他們無論是衝龍溝還是飲茶都是用第二遍的茶水。

為何太監、宮女爭著伺候衝龍溝?

第一、宮廷茶葉都是上等絕好的茶葉,故而他們倒掉茶水,曬乾茶葉趁著出宮後將茶葉賣掉。難道宮廷外的不知道這是皇帝、後宮剩下的二手茶嗎?一般都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他們因為深受忠君思想的影響,也感覺這是一件光榮的事兒。而且品茗還有這種說法,那就是“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五泡六泡也不差,七泡八泡淡香呀”。那些認為是沒有泡過的茶的人,泡第二遍也感到清香撲鼻回味無窮,壓根喝不出來。

第二、能伺候皇帝、後宮衝龍溝的宮女、太監有前途。伴君如伴虎,但你伴得好了,那就是不是伴虎而是伴福。少不了能成為他們的心腹,那賞賜、升遷還遠嗎?一旦發達了,也就不用賣二手茶了,直接享用他們的一手茶也是很有可能的。

第三、福垊認為也利於再就業。在宮廷裡學會的衝龍溝和泡茶的技術,等宮女們超齡出宮了,也能開店或者伺候大戶人家。說不定以自己的技術和顏值,能混個少奶奶也不一定呢!自己家的另一半可以光榮享受御用衝龍溝,御用品茗甚至御用二手茶哈!

福垊想說的是他們不僅能曬能賣衝龍溝的二手茶更能曬能賣他們品茗的二手茶,而且這種二手茶非常多哦。最後福垊貼出茶葉致癌性可疑的依據(源自藥監總局)。存在可疑,但不一定致癌。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茶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屬於對人類致癌性可疑,尚無充分的人體或動物數據的物質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