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應不應該去當兵?

小祥說事


這個看個人意願吧,不過如果農村孩子沒有背景,沒有資源,去噹噹兵,鍛鍊一下還是很不錯的。

其實,作為一個農村孩子,出路並沒有那麼多,除了讀書考學之外,當兵也可以算的是第二渠道。現在,當兵的待遇都非常優厚了,不像以前一個月幾百補助,現在當兵的工資一個月大幾千,絕對頂的上上班的白領了。

而且,當兵有一個不同的優勢,就是可以鍛鍊人的意志和耐力。意志和耐力,在人的成功道路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品性,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人缺乏了堅強的意志和持久的耐力,是很難成功的。

當然,有人會說,農村人整天干農活,一般都會有耐力,這個還真不是這樣,當兵的強度比干農活還大多了。農村人吊兒郎當的也不少,而且,在農村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裡,人會變得比較短視,也不利於自身的發展。

去當兵,鍛鍊上幾年,再回來開創自己的事業,對農村人,也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農夫日記


20年前,我帶著夢想走進了軍營,沒有目的,沒有目標,一心就想當名解放軍。扛著槍為祖國站崗放哨。一晃三年很快就過去了,結束了枯燥無味的部隊生活。我們退役了,離開了軍營。回家之後和我一塊站崗執勤訓練的戰友,都分配了工作。去新的崗位上班。因為戰友都是城市戶口有安置卡,回來後就分配了工作。我一個農村兵,哪裡來的,回哪裡去。20年中四處漂泊打工種地。但是我沒有後悔過,我很欣慰我曾經是一個兵。每當和戰友聚會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最多還是部隊生活,那是每個當兵人幸福的回憶。當兵後悔三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


農獼小王


這樣的問題還用問嗎?愛國衛國是你我他我們每個人都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我是一個農村人,既無關係也無依靠。兩年前,我的兒子在尚未畢業,還處在畢業實習的關鍵時期,執著地選擇了當兵入伍,去到了武警部隊。

說實話,當時我真的有些擔心,平時在家嬌生慣養的兒子真的能夠承受部隊的一切嗎?可事實卻給了我有力的回答。當兵的兒子,從來就沒有抱怨過什麼,所有的苦累都默默地承受了過來。我曾經為此感嘆:那個原本稚氣的孩子為什麼能夠頃刻成型?那個待哺的雛鳥咋就變成了蒼鷹?想想,部隊真的是一個大熔爐!

因為改革,兩年後我的兒子從邊防武警退出現役。本來還為兒子出路擔心的我沒有想到,縣裡和省裡的兩個單位先後向我的兒子伸出了橄欖枝。省會某大公司的經理曾經三次打電話聯繫我的兒子。心之迫切可見一斑。

好男兒去當兵,祖國需要你!


飛火流星905


首先明確一點,既然是中國人不管你是城市的還是農村的,都有當兵的義務,當然現在國家沒有嚴格要求服兵役,動盪的年代當兵是保家衛國,和平年代當兵不也是這個使命嗎?

這讓我想起來,前段時間有個農村的孩子二十多歲報名當兵,但當他到了部隊以後,因為自身吃不了苦,受不了部隊艱苦的訓練,不想在繼續服兵役了,在他的父母還有部隊一些領導勸說下,還是執意要退出部隊,不想當兵了。

後來部隊同意這個男孩回家,可以不用服兵役了,但是他的戶口本被蓋上了“拒服兵役”這四個字,而且下了公告,就是他以後參加什麼國家一類的考試都不能參加,村裡的有什麼優惠扶貧政策,也不會考慮,這拿國家的徵兵當什麼,自己家嗎,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太不拿國家的尊嚴當回事了。

看了這篇新聞,真的讓我很震驚,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我們大家都知道有句話“當兵後悔三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足以見得當兵是可以鍛鍊一個人的,可以讓一個人成長,甚至說一夜之間有男孩成長為男人也一點不為過!

總之,我認為你想當兵的話,就沒有啥應該不應該的,也不用考慮以後服完兵役,復員之後的事,因為那是以後的事還遠,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既然想當兵那就去,只要符合國家要求,你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無所謂,不用有那麼多顧忌!

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草根小閆


應該去當兵,中國從義務服兵役到現在有工資去服兵役,從根本上講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即從無到有,如果在部隊表現好,積極上進多幹幾年合同兵,退役後還能拿到相當高的退伍費,甚至有希望分配到工作,所以適齡青年應該去報名當兵。

再一個站到民族的利益去考慮,有國才有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即要小家更要顧大家,假如你不當兵我不抗槍,國防線如同虛設,那外國的擴張勢力及侵略行為 會在中國再次上演,好不容易當家做主的中國人會再次回到水深火熱之中,受盡外寇的欺侮。

我建議我們每一個有愛國心的適齡青年,為了咱們共同的大家,積極報名去報效祖國吧,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的。





王鈞泰


我是 陸軍一號WZC 我是大學生入伍 警校生 我有一個軍旅夢 那一年我18歲 參軍入伍到部隊 部隊中有好多戰友來自農村



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是農村人出身,我覺得對於農村人來說,參軍到部隊,依然是改變命運的一種途徑,可以肯定的說那絕對是一條最好走的路 ,在部隊只要你努力 你付出 一定會得到你想要的 公平是相對的 不公平是絕對的 凡是要想著靠自己 別想什麼關係啊 我告訴你 打鐵還需自身硬,不是所有人都有關係的 自己努力比什麼都有用

就習主席提出強軍改革後 目前在部隊風氣更加的純正了,關鍵的是看你自身的素質、你的本領,比如考軍校,提幹 就是看你的成績高低,沒有什麼不公平 我有個同年兵,人家就是努力 軍考考的好 就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 他家四川農村 在北京當兵 你說人家考關係嗎 扯淡 還有就是轉士官,也是比軍事成績,比單位排名等等,這個在現在誰都不敢亂來 誰也沒那個膽 一切都是透明的 放幾張我們單位的圖 有老兵的 點贊哦 北京衛戍區 某部









還有就是 對於農村的戰士來說,也是比較公平的。另外如果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的,那麼在部隊裡面整體上待遇還可以,而且對於大學生入伍的話還有更多的優惠政策,入伍補貼 家庭補貼 退役金 復學補助 免學費 考研加分 等等福利 平均各省能達到15萬 敢問你為國家盡義務2年 這樣的待遇還不好嗎? 答案是 非常好

隨著軍隊全面深化改革 下一步的軍人待遇這一塊會更加地完善和改進,對於更多意願從軍入伍的應該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請記住一句話 生命裡有了當兵的歲月 一輩子都不會後悔 軍營是一片熱土 歡迎各位有志青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及武警部隊 熱血男兒 建功軍旅

歡迎各位網友 軍迷朋友 評論 轉發 互動 有關參軍入伍的信息都可以諮詢我 關注並私信我 一定回覆 謝謝


陸軍一號WZC


75年農村退伍老兵回答自己的看法;

首先,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條民族精神千古鐵律早巳深入人心!

歷史上執政者在和平年代對社會蛋糕分配不公,社會等級制度人為製造了激烈的階級矛盾,使下層人對執政者極為不滿!

當國家受到侵略,民族處在危忘之極!既由激烈的階級矛盾迅速轉為民族敵我矛盾!這個階段不論你是那個階層,一切矛盾均拋開了!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飛是我中華民族典範!

近代歷史上我黨能發展擁有幾百萬軍隊,打敗倭寇、打敗國民黨!也不是僅僅依靠城市人口,而是動員了全國的工人農民才實現的!毛委員的秋收起義不正是農民軍嗎?

現時代參軍保家衛國,是民族矛盾的體現,是捍衛中華民族不被列強侵略地歷史重演!所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僅僅是城市人參軍就可以保衛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國土的!

近年來,黨和政府感知到了階級矛盾城鄉差別的激烈!為了消除歷史遺留城鄉階級差別矛盾,成立了《退伍軍人事務部》就是在不斷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化解縮小階級矛盾!


老兵210416077


上大學和當兵,一直以來都是農村孩子跳出農家的主要道路,因為在計劃分配的年代,好好上學可以分配可以端上鐵飯碗,永遠的脫離農村,但當分配取消之後,找個好工作成了綜合實力的比拼,農村孩子再次落在下風,畢竟不是所有的農村孩子都能如願上個有競爭力的大學,大學一般,家境一般,前途就比較艱辛了。

在階層不斷固化的今天,上學成材成功的例子似乎越來越少,能夠通過上學成功的農家孩子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此情此景之下,我認為農村孩子出去當個兵還算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學習差不多,表現好一些,爭取考個軍校,還能當個軍官,有個好的前途,即便未來轉業也丟不了飯碗。考不上軍官,還可以當士官,這個比例就比較大了,只要表現差不多都有很大的機會。當兵滿12年之後,未來退伍時也都會安置工作,也算是一個曲線救國跳出農家的出路吧。

部隊雖然也不是我們想的完美和純潔,但和地方上殘酷的競爭相比,我認為相對來講還是比較注重實幹和表現的,只要你好好工作,留隊的希望是非常大的。

當然,就是留不了隊,當兩年義務兵復員,也沒什麼壞處,起碼自己的能力素質得到了正規系統的培訓,找工作也有一定的優勢。


元芳有看法


應該啊!怎麼不應該呢?且不說依法服兵役是公民應盡的光榮義務,一人參軍,全家光榮,單單就其待遇而言,那也是很不錯的哎,比如按照本地標準,僅地方政府發給的“義務兵家屬優待金”,兩年下來近五萬元,如果去西藏服役的話,其優待金每年三萬六,兩年下來就是七萬二。至於參軍以後能否考得上軍校或者轉為士官,那就得看個人的造化了。有句話不是叫作好男兒要當兵嗎?當兵是利國利己的好事兒,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事物一分為二,從法律層面講,適令青年服兵役是公民應盡的義務,而所謂義務,就是奉獻,這一點毋庸置疑。正因為如此,國家才對現役、退役軍人給以優撫,在我的印象裡,七一年以前退役的農村籍士兵,好象都安置了工作,七二年全軍不復不補,七三年以後退役的便成了有條件安置了,七五年我退役時的安置條件包括從農村參軍的知青,本人參軍前為保留臨時工(即合同工),以及配偶吃商品糧等等,反正夠條件的沒幾個。

個人認為,廣大退役軍人是一道隱形的鋼鐵長城,尤其那些曾經的兩參老兵,更是功在社稷,理應得到更多的關愛,希望通過這次信息普查登記,全面地強化和改善對於退役軍人的優撫工作,比如適量增發覆員費,給農村籍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以及物質方面向參戰老兵傾斜等等。


浪淘沙84055


只要是共和國適齡青年,都有當兵入伍,保家衛國的義務,是沒有農村跟城市青年之分的。況且,應徵入伍,每年都有一定招兵指標的,不是想去就能去得了的。

不可否認,三十多年前,一些農村有志向的青年,為改變人生處境,選擇參軍入伍,通過在部隊的大熔爐裡,珍惜機會,精益求精,自我提高。通過入黨,提幹,轉志願兵,才能確保轉業返回籍,能分配工作,解決農村戶口問題。

自八十年代,軍人提幹制度改革後,部隊提撥幹部,必須從軍校分配畢業生。

儘管如此,但每年農村青年當兵的比例,一直都沒有下降。依然有序地參軍入伍,報效祖國。精神可嘉,可圈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