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英語變為副科,你贊同嗎?

玄水青風


說到英語,我就想到當年每次參加英語考試的一句口訣:“三短一長選最長,三長一短選最短,兩短兩長可選C,雜亂無章就選B……”每次回想起來就啼笑皆非。我們學校的英語老師過了英語專業八級,我問她:“像你這種水平和那些外國人對話應該沒有多大障礙吧!”“那不一定,外國人說的我都聽得懂,但我說的,那些外國人就不一定聽得懂了,畢竟口音方面還存在差異……”

如果將英語這門課程變為選修課(副科),可行嗎?我覺得相當可行!在國內,英語和語文、數學“三足鼎立”,存在一定的弊端:因為英語成績不夠,多少高中畢業生因為英語成績太少與自己心儀的重點大學擦肩而過?多少希望通過考研改變命運的莘莘學子因為英語成績的“疲軟”在考研之路上“折戟沉沙”?

有沒有其他國家的考生因為漢語考不及格而無法考上重點大學嗎?有沒有其他國家的考生因為漢語考得差就不能讀研嗎?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幾乎沒聽說過。但是,在我身邊,一些大學生寫的作文和小學生的文筆差不多,一些研究生的碩士論文甚至還要請“槍手”代寫,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況?我們自己的語言文字還沒掌握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學英語卻要“從娃娃抓起”,這到底是為什麼?

讓英語完成從主科到副科的“華麗轉身”,是為了避免讓英語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絆腳石。英語成為副科,並不是說英語不重要了,英語還是相當重要的,有多重要?比如和外國人做生意,學好英語的價值就立即體現出來了;再比如計算機編程的時候,啃好英語這塊“硬骨頭”也是相當重要的。不過,就算和外國人做生意,我覺得也不一定非得把英語這個科目學到登峰造極的境界才行。我記得我們村有一個專門做網絡貿易的人,他是小學文憑,無限接近於文盲,但他卻頻頻把他貨物順利賣給外國人。他與外國人溝通方面卻沒有多大的障礙的技巧在這裡:外國人發訂購信息過來,他直接用英漢互譯的翻譯軟件將外國人的語言“破譯”,然後再把自己想法同樣用軟件翻譯過來——複製、黏貼、成交,一氣呵成。

英語成為副科的同時,還要把重心從“讀”、“寫”移向“聽”、“說”。因為英語充其量是一門語言,一種交流的工具。學好英語這門語言,五音不全地讀著、漫無目的地寫著,外國人是怎麼說的我們一無所知,這樣對學好英語真的有幫助嗎?

主修語文和數學,輔修英語,不再把英語當作高考和考研的“硬件”,您覺得可行嗎?


微雨潤苗


作為高中老師,我舉雙手贊同!

一、英語作為主科,讓很多學生與理想大學失之交臂!

作為一名高中,我見過太多因為英語成績不好而不能被理想大學錄取的例子。尤其是一些理科生,因為學習的思維和文科不一樣,他們更擅長思考和做題,而不是記憶。早讀時,文科班背書的聲音很大,而理科班則非常安靜的做題,這是學習的差距。但是因為這個英語,很多理科生的英語不是很好,導致最後只能上一些差一些的學校。

還有很多藝術生,比如美術生,美術學院對英語有最低要求,要考的90分,很多專業很棒的學生,則被英語當在了門外。

二、英語作為主科,加劇了教育的不平衡!

我們學校有走讀和住校兩個校區,走讀校區為城裡的學生,住宿校區多為農村學生。兩個校區的英語差距很大。下圖是2018年我班的高考英語成績,這是城裡校區的學生,可以看出學生在英語方面,佔了很大便宜。而農村的學生,能有這個水平嗎?

三、英語作為主科,性價比太低!

一個人用十幾年學英語,參加高考、考四級、六級,最後卻不會用,不敢用,不能用,這是很多人的感觸!

英語是一門工具,我們卻將它作為能力,衍生出很多應試技巧,比如“衡水體

、比如”三長一短選最短,三短一長選最長,長短不一選擇B,參差不齊就選D“的考試口訣,這樣的學習有什麼用?英語作為主課,在中小學開課最多,佔用的時間非常多,如果這些時間用在其他方面,會不會好些?

四、英語作為工具,可以突擊出來!

將英語變為副科,並不是說英語不重要,對於有用的人來說,英語非常重要,比如計算機專業和對外貿易等專業,對英語的要求當然非常高,所以我們不能不學英語。

但是,我們的英語教學確實出現了偏差,過度重視了”讀、寫“而忽略了”聽說“,尤其是說,結果導致很多啞巴英語。如果能減少學習時間,提高英語的應用水平,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而至於單詞,完全可以在大學或者更高層次進行突擊。

如果這個專業對英語要求比較高,比如計算機專業,英語就可以成為這個專業的必修課程;但是一些對英語要求較低的專業,比如中醫,你讓它學習英語有何用?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用心解答教育和教學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


贏在高三


我舉雙手贊成,已經教了三十多年的英語,看到多少男生因為英語不好而考不上理想的大學甚至連大學都沒有考上。曾經十幾年前有一個學生數學參加省奧賽得一等獎,物理每次考試年級第一,語文中等,但是就是英語特差,年級倒數,我也免費多次給他補課,但他就是完全沒有入門的級別,後來高考就因為英語這一門比別人都少了一百多分,只勉強上了個二本,可惜。還有一個理科比他稍遜色一點,連二本都沒有考上。現在這些年擴招雖然上大學的學生多了很多,但是英語確實阻礙了很多男生上更好的大學。我總覺得現在社會陰盛陽衰與此不無關係!


Rosail


我就是教英語的,非常贊同把英語變成副科。這樣一來減輕了老師和學生的負擔。我在一個鄉鎮中學教英語,這裡的娃娃太怕學英語了,主要是怕背單詞,怕開口。但是大家都知道,要想學好英語只有一個字,背,背單詞,背詞組短語。背語法筆記。可是不知道現在的娃娃怎麼了,記性好差。為了提高教學成績,各老師都使出各自看家本領各把學生逼得雞飛狗跳。我歷來不逼學生,我覺得逼著學他累我也累,所以我教的班級學生平均分總不如其他班的。但我絕不承認不是我教得不好,是我逼的程度不夠。比如我聽寫,錯了我不會讓其他老師一樣一個罰抄幾十遍,我只要他改正一遍。並跟組長背了就OK 了。學生上我的課他們隨意得很,有時候上課吃東西喝水,我很少說他們。我覺得只要他在聽課就好了。

如果英語變成副科,這正是我所殷切盼望的。那樣我們老師不用死教語法,不用堆積如山的題海戰術。不用把學生虐待得可憐兮兮的。也不用放學了還把他們留下來背單詞,不用天天填鴨死(zhu ),不用讓學生耗費大量的時間在英語上面,不用……總之好處實在是太多了,數不完。

如果英語變成副科,我就只教他們交際用語,不背單詞,看見單詞句子知道其意思就行了,老外講A 句學生可以講得出B句就可以。只要有關日常生活能正常交流我覺得就OK 了。英語變成副科了就不會為了考試去學,要知道學生都是很懶的,自覺性都是不夠的。只要不背單詞,不花時間。那他上課就會很輕鬆。學起來就不費勁,我想效果肯定要比死背好得多。考試麼就口語考試就可以了。他如果能跟老外進行簡單的日常用語他一定非常有成就自豪感。從此會好好學習這門課。

本來英語學了就是為了交際的,如果是為了考試。多沒意義。所以我強烈要求英語變成副科,如果實在變不了,強烈要求英語考試改革,不考語法,只考交際用語。


上玉3


雖然我高中英語不好,但我完全不贊同英語變成副科,更不贊成取消英語。大清國早就完了,還有人提這個。首先我讀書時候英語很差,直到畢業後,才發現英語的用處。一是專業方面的東西,英語確實是通用語言,掌握英語能讓你在從事專業工作方面獲得更多新資源。二是生活方面外出旅遊,訂酒店,計劃路線等會英語的可以讓行程更輕鬆,花費更少,而且能真正體會當地風情。我是從工作後才花了很大心思及時間去學的,真後悔讀書的時候沒學好。。。


Moon_voyager


作為一名高中時英語成績不錯,大學時英語勉強過四級,參加工作後英語全線荒廢的建築工程從業者,我堅決支持把英語列入副科,至少不能讓其主導理工科學生高考時的成績,理由如下:

1、學語言是需要天賦的,文理科學生的思維方式、語言天賦各不相同。不可否認,有很多的優秀科學家都同時精通若干國家的語言,在很多方面都很優秀,但這只是鳳毛麟角,現實生活中反倒是很多某學科的天才因為英語高考成績太差喪失了進入大學深造的機會,更別說成為科學家。我所在高中的一位學長,特別好鑽研,數理化成績特別突出,但他平時沉默寡言,語言天賦很差,高考時語文未及格,英語更僅僅考了35分,與大學失之交臂。幸虧他沒有自暴自棄,在一家鄉鎮造船廠參加了就業,二十年的時間自己研發了三十餘項國家專利,身邊所有的人都說如果他能有機會進大學深造,取得的成就可能就是國家級的,很難說不能成為國內頂級的發明家或科學家。所以很多有識之士就曾經尖銳地指出,中國現存的應試型強制的英語教育,扼殺了一大批優秀學生成為科學家甚至是國際頂尖科學家的可能!這也是為何中國科學家很難在諾貝爾獎有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試想一下,在高考這一關,你本國的教育已經把很大一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年輕人拒之大學門外了,進入大學的這批年輕人還要卯著勁增加所謂的詞彙量繼續考四六級,而美英的學生們比你少學一門語言,自然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科學研究之中,你怎麼能不落後!

2、現存中國全民學英語的熱情空前高漲,佔用了大量的教育資源,投入了巨大的人財物,但是效果怎麼樣,是我們想要的嗎?一個國家強大靠的是科技的強大,而不是你的國民掌握了多少門語言!語言說的天花亂墜不過是一種溝通介質,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更不會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當然,不是說英語不能有,我認為可以成為副科,讓有天賦的人去學,讓有強烈願望的人去專修,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撒下大網舉國而學之,這樣會造成本末倒置,浪費巨大的教育資源,反而埋沒了一些優秀青年。

3、現今中國的英語教育已經淪為某些利益群體謀取鉅額利益的工具,打著“從娃娃抓起”的旗號搞一些不必要的學前教育,課堂教育後還有補習課,每一級考試前林林總總的培訓班,舉國跟打了雞血似的學英語,把英語放在了神壇的位置,實際上用得上嗎?背後有沒有一些利益群體的推波助瀾?我想是有的。

4、中國作為一個五千年文明未曾中斷而又冉冉復興的大國,同時漢語作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種,我們有資格、有信心也有能力把漢語鑄造成為未來世界通行的國際語言,而不是邯鄲學步去一味迎合歐美的潮流,舉國學一種侵略者的語言。中國如果沒有這種自信,外國的文化會持續對我們進行侵蝕,其實我們中國的語言和文化比西方文化深刻高雅得多,《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就能甩掉西方兩千年的文明!我們應該有自信讓更多外國人學習我們的語言,不管是讓他們被動還是主動。我們應該加大我們的文化渲染力度,讓聖誕節和耶穌回到他們的老家去!我們不願意再看到,美國的孩子在加強素質教育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卻一天兩節課地學英語,早讀還要拼命地背英語單詞,這隻能說明我們的國家還在仰人鼻息,什麼時候世界各國的人們都在爭先恐後的學習我們的漢語,那個時候才能證明我們的國家真的強大了!

一些淺見,與君共享!


鵬必增輝


我贊成英語變為副科,理由有4點 :

1、英語用處少,上完博士,參加工作,用上英語的也不多,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博士,參加工作後,工作中從不用英語。多少年對英語的苦讀,毫無用.武之地。…………不要忘記,改革開放以後,在全國掀起了英語熱、日語熱浪潮,可是學成的有多少?用得上的又有幾人?現在每年千萬大學生畢業,直接用得上英語的又佔幾何?

2、孩子們考學,因為英語是各學科的高分學科,成績稍差了一點,就直接考不上學。有的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十幾年寒霜苦讀,因為英語沒考到高分,誤了多少子弟,因此坎掉了多少人才。

3、最近我見了一個實例,北京某高等醫院,一日,領導 (其實是科室主任 )視察科室的住院情況,要求下屬用英語彙報,吱哩哇啦一通,也許是隻有他們略知一二,完全胡弄過了病房的老百姓。走出病房,還是用的漢語說話,在沒有外國人的埸合,有什麼用呢?

4、整天說減輕學生負擔,把英語改為副科,不是說它不重要,而是減弱點,與物理、化學、歷史、政治持平,甚至略高一點,也能理解,就是別讓它高佔150分。因為它的高分值,考不上學,浪費了千萬學子的精力,…………有些需要的,可以上有關專科、專業。還可以深造都行…………


築夢年代135923300


把英語變成副科,你同意嗎?這個問題筆者沒有明確態度,不予置評。

英語到底還是主科還是副科由國家政策決定,非吃瓜群眾能夠改變。另外,如果筆者堅持要把英語作為主科,估計平臺上不少朋友要罵:你當然要堅持英語主科,不然就動了你的“奶酪”了。其實,就筆者這個年齡而言,英語到底主科還是副科不影響我的奶酪,即使不教英語,筆者其它的生存能力還是有的。😃😃😃今日頭條的朋友們關於英語的討論總是熱火朝天。以前有段時間熱衷於取消英語學科,發現這個目標實在是太虛無縹緲,現在熱衷於把英語變成副科。就是和英語槓上了呵,好玩。😄😄😄實際上,英語主科還是副科並不重要。大多數朋友忘了最最關鍵的地方:不管英語是主科還是副科,只要有分數,學生就得拼命地學。

這點筆者作為幾十年在教學一線的人深有體會。即使只有10分總分,只要能量化,那麼每個學生就想成為最優秀的那個人或那群人。因為他們都知道,只有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的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顯而易見的是短時間裡,英語成為副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與其討論英語的主次之分,不然討論如何通過改變英語高考方式從而自上而下改變英語的教學方法,降低英語學習的難度和增強英語的實用性。


Scarett


上海新高考改革,變成了3+3模式,語數外各150分,其中外語是一年兩考(據說是為了弱化外語,不知道從哪裡看出來是弱化)小三門按等第折算,其中特別注意的是地理和生物可以在高二考掉,然後造成的一個現象是全民在學地理。。。因為可以提前考掉一門。。。至於物理,那是已經被打入了冷宮。。。一流的大學還是需要加物理,但是金字塔頂端的孩子有多少?大部分孩子都是在陪“太子”讀書,普通的孩子誰願意加物理去做人家分母,這樣的高考改革已經很明顯是偏文了!明明有問題,又不肯承認錯誤,坐等新的高考改革方案!


summer16266


分析利弊,我認為應當取消英語。

一、學深很難。家裡有很幾個在外面讀博士、定居的,他們很長時間在國外生活,外語交流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寫論文還是需要查字典,正式的東西需要律師出,翻譯論文也要專業的翻譯,二十來年的學習如果不是外語專業,基本只能停留在交流上。

二、性價比低。一科外語,要時時刻刻去學才能學好,尤其是利用好小段時間,上廁所,走路的時間都利用上才是學習外語的方式。這個時間安排,完全限制性了理科的深入學習,會淘汰很多痴迷理科的人才,有些人會做一道題不吃飯不睡覺,那麼他學好外語基本無望,可是科學家一般都是從那些瘋瘋癲癲的人中產生。

三、壓制男生。男孩的語言天賦不如女孩,也不適應枯燥的學習方式,而社會的發展需要的是有賭博意識,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壓制了男孩也就壓制了我們拼一把的勇氣。

外語人才可以專門培養,學習一個科目精一個科目,全才最後就是庸才,我們幾十年無大師了,不是我們不聰明,是我們沒有時間,沒有選對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