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農民必須放棄土地,補償方案為一次性給30萬或者一份月薪4千的工作,你怎麼選?

阿愷三農紀實


大家好,我是安居懶散人,很高興解答這個問題。

2015年統計的城鎮化率為56.1%,中國的城鎮化水平還處於比較低的水平,這就需要把大量的農業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8號)“加快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切實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的合法權益。實施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實施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向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較多的城鎮傾斜。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出臺相應配套政策,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為響應中央號召,各地都有所動作,也做了大膽的嘗試,農業人口轉變為城市居民,主要是要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就拿人口大省河南省洛陽市為例,轉變為城市居民的條件為: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放棄兩項或者一項都可以,且根據放棄項目不同可以獲得人均3000元至10000元補貼;配套政策方面,只要轉為城市戶口,購房有優惠、政府幫推薦工作、醫療保險標準按城市人口標準執行、子女就讀學校可按地段不用繳納借讀費。回到問題本身,農民放棄土地本身都需要綜合配套政策的保障才能實現,單靠一次性給30萬或者一份月新4千的工作,無法做到讓農民自願放棄土地,如果硬要強迫農民放棄只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穩定問題。

以上就是我對該問題的看法和意見,如果您有其他觀點和看法可以寫在評論區,歡迎大家給出您的建議。我是安居懶散人,瞭解更多房地產及徵地拆遷內容可以點擊關注。



安居懶散人




西門觀點:如果我年齡已經六七十歲,我肯定選擇30萬現金,如果我只有三四十歲,肯定選擇月薪4000元的工作。

如果我是農民,國家要徵收我的土地,補償方案有二:一是30萬元一次性現金補償,二是月薪4000元的工資,問我選擇哪個?

一、如果我現在已經六七十歲,我肯定選擇30萬元現金。第一,因為我不可能再工作,即便能退休,退休金最多兩千多元。



兩千多元工資,一年最多三萬,即便再活十年,也就三十萬。而三十萬現金存銀行,按最高利息4.2計算,一年一萬二,再活十年,十二萬,加上本金,共計四十二萬。

二、如果我現在二、三十歲,我肯定選擇月薪四千工作。每月四千,一年四萬八,而且工資還在不斷上漲,除了工資還有各種福利,每年收入應該在五萬元以上。

到六十歲退休,至少還有三十年,三十年就是一百五十萬,三十年後,退休金至少應該在七八千元,每年應該有差不多十萬,再活十年,又是一百萬。

總之,究竟選擇哪個,要看年齡大小。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假如農民必須放棄土地,補償方案為一次性給30萬或者一份月薪4千的工作,你怎麼選?

農民放棄土地,一次補償30萬,是不是有點太少了,以我們縣的補貼來算,一畝地5萬左右,一家四口人,大概一家是十畝土地。那一家的補償在50萬左右,補償30萬,都不夠在農村蓋200m²的房子,農民朋友肯定不會願意,而且沒有了土地,農民還留在農村幹什麼,相信農民朋友肯定不願意。


另一種選擇,放棄土地後,給一份每個月4千工資的工作,這個更是無稽之談,每個月4千工資的工作,在哪裡上班,城市還是農村,在城市上班還需要租房,家裡其他人呢?都住城市,那農村的家不就荒廢了,留著宅基地有何用,這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要振興鄉村,讓農民富起來,才是問題的根本。

上面兩個選擇,只會讓農民朋友走向歧途,鄉村振興要找到問題所在,從根本解決問題,不是讓農民住進別墅農民就富有了,買車要養的起車,買了開不起,放在停車位,這算生活水平提高了嗎?並沒有,要讓農民幼有所教,中有所幹,老有所養,這才是振興鄉村。


有人認為,現在從事農業生產,基本都是不怎麼賺錢,給30萬不錯了,可是農民有地在,基本吃飯菜可以自給自足,30萬,幾年時間就可以花完,大部分人都在農村生活習慣了,讓大部分人拿這部分錢去投資,去搞經營很不現實,只會打水漂,幾年過後,錢沒了,地也沒有了,一無所有,如何生存。

所以,理性的話,兩個選擇都不合理,沒有可選擇性,要想鄉村富有,就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符合農村情況的政策,不是在這天方夜譚,謝謝。


鄉下阿六


看到這個問題舉個例子。小明今年24歲,家裡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父母也都是快五十歲的人了,家裡有著四十畝地。可是按照先前的人頭分配土地是沒有這麼多的,為什麼有了四十畝地呢?因為他大伯家已經不種地了,大伯年紀大了,堂哥堂姐都在城市生活了,也不會種地,可是土地不能荒廢啊,於是就把自己的土地給了小明家。可是小明父母的年紀也看著越來越大了,不可能一直的種田啊。小明自己也是大學畢業在城市上班,一個月也有好幾千的工資,並且對於種地什麼的也不懂。隨著父母的年紀變大,土地勢必會丟掉。那麼土地政策勢必會調整。

上面的故事雖然不是很嚴謹但是說的確實是實質的問題,像小明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都是上了學畢業或者出門工作然後就不在回家,不在種地了。所以農村土地改革也是迫在眉睫的問題,有些農村因為地理位置加上氣候的原因,一年種地收入去掉種子、農藥、肥料、人工、機器費用也就沒有多少收入了。所以慢慢的就放棄了種地這個賺錢方法,不如去外面打工。

現在分析問題,對於一次性給30萬和提供一個月4000的工資到底哪個更划算,我個人覺得這種東西還是因人而異。排除種地者的年紀和家庭情況我覺得還是選擇30萬的人比較多,很多農村人一輩子省吃儉用光靠種地不一定能得到30萬的收入,而且很多的農村人也是比較節省的就算一次性拿到30萬的補助,也是會省著花或者直接留給自己的孩子結婚買房用。而相比四千的的工資,30萬就顯得更加有誘惑力。而且很多地地道道的農民已經習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突然讓他進工廠上班一時間也不一定可以適應的了工廠生活。而且一個月4000。一年48000,基本需要六點半的時間才能幹到30萬,而且工廠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萬一公司倒閉或者因為一些其他的因素工資不能按時的發,這也都會影響到農民的心情。而且在有30萬的情況下,不僅可以在銀行存錢獲得利息,還可以找一個4000左右的工資,也是很好的。不過有的地方因為獨特的氣候和水利工程,加上有的農民土地比較多,收入達到30萬也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也並不是每個農民希望土地被回收的。

不過我想說農村的土地改革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消息,所以目前大家還是走一步看一步,畢竟中國一直都是農業大國,就算收回土地,國家還是會有下一步的計劃。只要給農民更多的實惠我相信還是有不少人願意種地的。


神經餅大大


這都是假設,中國農民不會放棄土地,咱們畢竟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們的命脈,中國農民未來應該土地扭轉,絕對不會徵收,隨著打工的興起,咱們的土地確實是一個問題,很多留守老人已經是有心無力了,所以未來土地扭轉是趨勢。

假設讓農民放棄土地,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每月4000元的工資,一個是一次性補貼30萬,大部分會選擇30萬,畢竟30萬可以做很多事情,4000元工資適合年齡稍微大一點的農民,他們可以無憂無慮的享受,對於年輕人他們不可能按部就班的生活,他們創業或者做生意都需要錢,如果手裡有這麼多錢做起來就會輕鬆很多,所以有兩種選擇,年輕人選擇30萬,年紀稍微大一點選擇每月4000元。

不管是那種選擇對農民來說都會特別失望,畢竟自己的保障沒有了,土地對農民來說以為著生存,我們與土地朝夕相處那麼多年,大家特別習慣種地,作為農民種地是本職工作,所以農民很難接受,他們還是選擇種地。

土地是生存之根本,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大家可想而知,那麼多年的生活習慣使農民對種地形成了一種依戀,所以取消土地對農民就是一種打擊,相信很多人都會不適應,但是對年輕人來說就是一種機會,這也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這樣會有很多錢,想幹嗎幹嗎,從此也算有錢人了。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叫農民脫離土地並非是一種進步,以後的子子孫孫怎麼辦,起碼有土地大家有個保障,即使做什麼失敗我們也不用怕,家裡有糧食,並非我們就是小農意識,現實很殘酷,大家還是現實一點好,畢竟日子不是一帆風順,多一點出路少一點煩惱。


大海傳媒


很難選嗎?大多數人會選30萬,少數人會選4000塊錢工作。為什麼?我給大家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這回事。

30萬是啥概念?單純的放銀行裡,存某商業行的悠悅寶,年利息1萬多。先把錢弄到手在說。農民大多數有這個心裡。而且,就現在的工資水平。每個月賺4000塊錢還用分配工作嗎?有技術出技術,有力氣出力氣。沒技術沒力氣出小攤。4000塊挺輕鬆的。

話說回來,如果身體不好,沒有自己找工作賺錢的能力。還是選擇安排4000塊的工作吧。畢竟30萬塊有5.6年就賺來了。細水長流吧。

有朋友說你這不兩頭堵嗎?不是。因為這是假設。所以我也結合實際分析一下。總之就是身體健康能賺錢的選30萬。身體不好,賺錢費勁的選擇4000的工作。

元芳?你怎麼看?


將軍農民工


只要國家能夠全面實現全體人民看病治病全免費的國家免費醫療制度和國家免費養老制度,那麼農民應該選擇有一個好的工作,有沒有土地沒有什麼。讓農民手裡捧著土地,只是一時半會的噱頭,而且嚴重的阻擋了農業現代化的腳步。農民最好的工作應該在農業現代化的農場或農莊,這才是真正的農民工。像所有的公務員、城市工人一樣,工作,領工資,有五金一險,有與公務員和城市工人一樣的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農民工也是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去農場或農莊上班,退休了有養老金,病了有實實在在的醫保,中國大陸國家的土地可以私有化(私有化的土地沒有期限),讓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裡,去用心管理和經營。其實,城市工人退休以後,也是回家頤養天年,工廠的一顆螺絲釘都不屬於工人自己的,農民為什麼就非要擁有自己的土地呢???


天行健素可泰



闔家歡樂64481396


假如農民必須放棄土地,補償方案為一次性給30萬或者一份月薪4千的工作,你怎麼選?



題主描述的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那麼咱就在這做假設性的回答。這個問題是必須放棄土地,農民別無選擇,只在選擇一次性給30萬的補償款,或者是一份4000元的工作中選擇一個,這是一個必選題,2選1。

根據目前我國農村的基本現狀進行分析,各人的家庭經濟情況,以及其他狀況都不一樣,所以答案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一個答案,因為“大家有本難唸的經”!包括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人員的組成,年齡狀況,勞動力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分類進行選擇。

第1種情況,就是家庭情況一般,沒有其他經濟負擔的年輕農民家庭。

對於年輕農民家庭而言,最好選擇4000元每月的工作,現在工作必須購買五險一金,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人社部門從今年元月1號開始,用人單位必須與勞動者簽訂用工合同,並繳納社會養老保險。一月4000元的工資一年就是48,000元,30萬元需要6.25年時間換回來,但這裡面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老了就就有了保障,還能報銷大量的醫藥費,但這需要量力而行。所以年輕是有時間有精力去工作的,還不浪費自己的生命,更為社會創造價值,更能體現人生的價值,適合選擇一份安定的工作。



第2種情況,就是老弱病殘以及未成年的人群,最好選擇一次性補貼30萬元。

對於那些老弱病殘的人群,由於喪失了勞動能力,他們不能正常的工作,即使工作也是非常的勞累,還把身體搞垮了,會得到企業或者用人單位的鄙視,甚至扣工資。無論從身體方面考慮,從精神方面考慮,都不適合參加工作。30萬元存到銀行裡,按照目前的年利息3%左右,一年也有近萬元的收入,基本上個人消費足夠,畢竟他們的消費比較低。尤其是老年家庭,他們年齡比較大,也沒有勞動,有了這30萬可以安享晚年。對於孩子可以用這些錢作為求學的費用,努力學習,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或者是學習一套好的技術,為以後的人生奠定基礎。

第3種情況,就是對於家庭比較困難的人群,可以根據家庭成員的身體狀況以及個人的愛好,進行分類選擇。

對於這種家庭比較困難急需要用錢,更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的話,可以從家庭當中一個家庭成員一次性領取30萬元的土地補償款,另一個家庭成員選擇安定的工作,這樣子既解決了家庭的經濟壓力,而又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也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選擇。選擇一次性補償30萬元的土地補償款的家庭成員,可以在以後自己創業或者是自己去另找工作,也能夠來賺取一部分家庭的經濟收入。



總之,假如農民必須放棄土地,而且賠償的方案必須在一次性土地補償款30萬元和一份穩定的4000元的工資的工作中2選1的話,要根據家庭的基本情況而定,不要貪圖一時,30萬元的現金的誘惑,要考慮長遠的利益。對於有勞動能力的年輕人,家裡又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選擇一份穩定的工作是不錯的,畢竟現在找工作相當困難,大家說對嗎?


宗元三農堂


你好:個人觀點選第一種。一次性30萬的補償。

首先現在很多農民已不再靠耕種來滿足生活所需和家庭的經濟開支了,種地反而成為了農民的一種情節所在。

現在農村創業的機會並不少見,如果有門路的話能用這筆錢做啟動資金,來追逐發展和希望。即使投資做不好,也能在幾年後物價在漲之前縮小開支。

至於第二種一個月4千工資的選擇,聽起來確實不錯,但誰能保證這樣的工作能持續多久,或者說有多少人能堅持。即使在不消費的情況下要工作6年多才能拿到30萬。這還是在自己付出勞動的情況下。

再一個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水平的上升,每月4千的工資又能處於什麼樣的經濟水平。所以個人比較傾向第一種,有什麼夢想盡快的滿足,反正一輩子不長,又有不少年能用來讓我們精彩。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我是三農領域的 柒7 你有什麼好的觀點和建議,歡迎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