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式車身和非承載式車身有什麼區別?

傷心在所難免


經常能聽到這類說法,其實我們普通家用車基本上都是承載式車身,而一些硬派越野則是非承載式車身。兩者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非承載式車身,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車身不承擔載荷。這類車都有一個大梁,發動機、變速箱、車輪等都安裝在大梁上,乘員艙直接安裝在大梁上,行駛中車輪傳遞的任何衝擊都由大梁承擔,乘員艙只負責裝人。上圖就是一個非承載式車身,可以看到車殼子下面還有一層大梁。

近距離觀察,可以看到車殼是安裝在底盤上的,路面任何衝擊力都由底盤承擔。

非承載式車身拆掉乘員艙後就是上圖這個樣子,可以看到動力單元和懸掛系統都安裝在大梁上,可以說拆掉車殼後再裝個座椅這車一樣能跑。這類車車身強度非常大,因為有紮實的大梁承擔著車身負荷,像常見的霸道就是這類結構,它的拖車鉤也裝在大梁上,所以它們可以盡情去拔河,拖車時也不怕用力大拉壞車身。

上圖是一個標準的承載式車身,發動機、變速箱、懸掛等都安裝在車殼上,整個車身不僅承載著乘員的重量還要承擔車輪對車身的衝擊。這類車身也有兩條縱貫前後的縱梁,但是這個縱梁也是鋼板衝壓形成的,起加強作用,並不像非承載車身的大梁那樣堅固。

可以看到懸掛系統都是直接安裝在車殼上的,這類車車身強度略低,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一些承載式車身的車在崎嶇道路上打開後備箱後很難關閉,這是因為車身負荷不平均導致車身輕微扭曲。這類車拖車時不能用太大力,否則車身局部受力過於集中。

這就是承載式車身與非承載式車身的區別。


我是故鄉的雲


SUV市場已經火爆了一些年頭,市面上大多數的SUV車型,都是採用承載式車身的,少部分SUV車型才是採用非承載式。不少人可能不太明白承載式和非承載式車身有什麼區別以及各自有哪些優缺點,今天茶哥就給大夥兒解釋一下。

結構不同

承載式車身,顧名思義就是要承載汽車商的零部件,如發動機、變速箱、懸掛等等。這些汽車的零部件都是直接安裝在車身上的,它們是一個整體。

而非承載式車身,就是保留了傳統的底盤大梁。發動機、變速箱等等汽車零部件是安裝在底盤大梁上的,車身是不承載汽車零部件。所以理論上說,非承載式車身的SUV車型,即便去掉車殼也能跑。

承載式車身的優缺點

優點:

1.相較於非承載式車身,承載式車身由於沒有大梁,所以整體質量會更輕,所以更加省油,並且重心相對較低;

2.承載式車身的前後車架在發生碰撞事故的時候潰縮,以此保護吸收衝擊力保護車內的人員,所以相對來說更安全。

缺點:

1.因為沒有底盤大梁,所以非承載式車身的SUV在遇到崎嶇路面或者載重大的時候,車身的抗扭性較差,承受能力沒那麼好;

2.因為零部件都安裝在車身上,車身的各個部分也是通過焊接來相連,所以承載式車身是一個整體。相對來說,在維修方面會複雜一些。

非承載式車身的優缺點

優點:

1.非承載式車身在遇到崎嶇路面的時候,剛性極強的底盤大梁可以很好的吸收和抵抗扭曲力,所以車身受到的影響會大大減小;

2.由於底盤大量和車身是分離的,並且中間嵌有許多減震的材料,所以在行駛在複雜路況的時候,異響較少;

3.因為零部件都安裝在底盤大梁上,所以在需要更換或者維修的時候,會更加方便一些。

缺點:

1.因為保留了底盤大梁,所以車輛整體質量較大,油耗自然就比較高了;

2.因為車身是安裝在大梁上,所以車身重心較高。加上整體較沉,底盤大梁的剛性高,因此在轉彎的時候比較死板,很難高速過彎;

3.由於底盤大梁的存在,因此非承載車身無法和承載式車身那樣,在發生碰撞的時候進行潰縮,吸收衝擊力。


車早茶


承載式沒有大梁,非承載式有大梁

咱先說非承載式。

非承載式的車是都是帶大梁的,這種車的車身就是個殼子,不承載任何重量,承重的任務是交給汽車底部的梯形大梁的。

車子的發動機、變速箱、四個輪子和外部的車身全部都是固定在梯形大梁上的。理論上你把外面的車殼拆了,車子照跑不誤。

(汽車大梁示意圖)

非承載汽車的大梁十分的粗壯,承載能力極強(看看那些超載的大貨車就知道了),並且也極為堅固,像是運煤的大卡車、拉白菜的大貨車、裝汽油的油罐車都是非承載式車身。

而其不僅是卡車、貨車,很多硬派越野如:普拉多、牧馬人,用的也非承載式結構,因為這種結構太抗造了。

(就連導彈發射車用的也是非承載式車身,能拉著導彈到處跑,這得多結實!)

當然,非承載式車身也有缺點,就是自重大油耗高。而它的優點對於日常行駛在鋪裝路面上的家用車意義不大。

所以咱們常見的大多數家用車都是承載式結構。

“承載式”,顧名思義就是整個汽車的重量都是由車子的整體框架支撐的,沒有大梁,重量輕,加速性能好,燃油經濟性佳,乘坐舒適度高。

但僅依靠車身承重,承載式汽車的抗扭性較差,沒法承載過大的重量和高強度的野外行駛。

(承載式車身結構)

總之承載式和非承載式沒有好壞之分,只是適用的環境不同。大家在挑選家用車的時候,一般都是承載式汽車,這個沒什麼好說的。

但是如果你熱愛詩和遠方,想要去西藏“朝聖”,非承載式的普拉多、蘭德酷路澤、途樂、牧馬人、坦途這些車才是你最好的選擇。

當然承載式SUV甚至轎車如今也能進藏仰望星空,但野外較為惡劣的路況會對於承載式汽車帶來極大的損傷,對汽車整體的鋼性和可靠性都不好。

所以開承載式汽車去翻山越嶺,幾乎等同於豁車。

(進藏,還是普拉多更可靠些)


千佛山車神


三句話講清楚承載式和非承載式車身


大家在手機上刷長文眼睛累最會還不一定搞明白了,人的記憶力也有限,看完這三句話立馬和別人對答如流


第一句是什麼:非承載式車身就是底盤上帶大梁,承載式車身是一體式成型的一個大殼子


第二句優缺點:非承載式車身結實抗彎扭能力強而且貴,承載式車身輕巧路感好底盤低操控好,優點的反面就是缺點


第三句最常見的非承載式車身的車有?:像普拉多、陸地巡洋艦、哈弗的H9這些硬派越野車,其他碰到幾乎所有車都是承載式車身


概念主要是要記到腦子裡和人交流以及用的


勤于思考,勇於實踐,歡迎關注我,與大家交流和分享。


人間正道是滄桑


  • 承載式車身:通俗的說就是車身起到支撐汽車各個零部件的作用:發動機、變速箱、避震系統都由整個車身分別承擔支撐作用,如果把車身拆掉,那麼汽車就散架了!

  • 非承載式車身:車身只是汽車的一個配件,也就是說理論上拆掉車身汽車也能正常行駛。因為其發動機、變速箱、等各個系統安裝在汽車的兩根大梁上。

可以這樣理解:承載式車身承擔車架的作用,非承載車身不承擔車架作用,拆掉車身照走不誤!

承載車身優缺點:優點是車身由高強度鋼科學設計組合而成,成本低、重量輕,油耗低、舒適性好。缺點是車身剛性較差,特別是抗對角扭曲剛性差!

非承載式車身優缺點:優點是車身剛性好,重量大、不易發生形變。缺點是成本高、油耗高、舒適性差。

從用途方面來看:承載式車身多用於轎車、城市suv,非承載式車身多用於硬派越野車。當然,現在有一些車採用的是所謂帶有副車架的“半承載”車身,這類車擁有獨立完整的車架,並且車架與車身剛性連接,因此車身殼體可以承受部分載荷。


眾口說車


承載式車身:沒有“底盤”,傳統的底盤是用來承載發動機、變速箱、傳動和車身的,承載式車身則是由車身承載發動機、變速箱、傳動的,這種車身小型乘用車輛多見。

非承載式車身自然和承載式車身相反,由底盤承載發動機、變速箱、傳動和車身,這種車身常見於大型車輛和越野小型車輛。

承載式車身可有效降低自重,降低耗油量,但車身較為單薄,安全性和載重能力都不如非承載式車身;而非承載式車身的優缺點則相反。


數碼娘子


1承載式車身的汽車沒有剛性車架,只是加強了車頭、側圍、車尾、底板等部位,發動機、前後懸架、傳動系統的一部分等總成部件裝配在車身上設計要求的位置,車身負載通過懸架裝置傳給車輪。承載式車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載功能外,還要直接承受各種負荷力的作用。承載式車身不論在安全性還是在穩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它具有質量小、高度低,裝配容易等優點。

說白了,承載式車身就是整個車身為一體,懸掛直接聯在車身上。這樣的車身優勢是:公路行駛非常平穩,整個車身為一體,固有頻率震動低,噪音小,整體式車身比較安全。缺點就是底盤強度遠不如大梁結構的車身,當四個車輪受力不均勻時,車身會發生變形另外,另外製造成本偏高。

2非承載式車身的汽車有剛性車架,又稱底盤大梁架。車身本體懸置於車架上,用彈元件聯接。車架的振動通過彈性元件傳到車身上,大部分振動被減弱或消除,發生碰撞時車架能吸收大部分衝擊力,在壞路行駛時對車身起到保護作用,因此車廂變形小,平穩性和安全性好,而且廂內噪音低。但這種非承載式車身比較笨重,質量大,汽車質心高,高速行駛穩定性較差。

其優點是有獨立的大梁,底盤強度較高,抗顛簸性能好,此外四個車輪受力再不均勻,也是由車架承擔,而不會傳遞到車身上去。所以SUV和越野車用的比較多

缺點就是車身和車架是剛性聯接的,在公路上行駛的時候,不是很平穩,會產生震動。另外遇到危險(如翻車)的時候,厚重的底盤,也會對相對薄弱的車身產生致命威脅。


米冷毅


非承載式車身——車架承載著整個車體。

發動機、懸掛和車身都安裝在車架上,車架上有用於固定車身的螺孔和固定彈簧的基座。車架一般都呈矩形或者梯形,佈置在車身最底部。這種車身結構一般用在貨車、客車和越野車上,也有部分高級轎車使用。

承載式車身——整個車身作為一體,沒有貫穿整體的大梁。

發動機、傳動系統、前後懸掛等部件都裝配到車身上,車身負載通過懸掛裝置傳給車輪。承載式車身具有質量小、高度低,裝配容易,高速行駛穩定性好等優點,目前大部分轎車都是採用的這種車身結構。

當然,如果真的好奇車身結構,那我們還得了解什麼是半承載式車身。

簡單地說半承載式車身是介於承載式和非承載式之間的結構。

比如說半承載式車身和非承載式車身都屬於車架式結構,但是半承載式車身與車架的連接形式不是柔性而是剛性的。

半承載式車身與承載式車身的相似點在於車身下部與底架為一個整體,車身骨架下端與底架縱梁兩側懸伸的橫樑剛性連接,車身本身也能起到分擔一部分彎曲和扭轉載荷。

通俗的理解就是,半承載式車身保留了部分車架的承載式車身。

這種車身結構常見於一些大客車中。

半承載車身由於部分參與了承載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弱底架的強度和剛度,因此,半承載車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車自重。

SUV中也存在這種車身結構

有些SUV為了達到全地域的行駛能力以及行駛舒適性,希望在不採用傳統硬派越野車的非承載式車架的同時,依然能保持剛性很高的車架和越野通過性,這時半承載式車身的優點就體現出來了。

以三菱帕傑羅為例,主體上是用承載式的設計,但在底盤薄弱部分採用鋼樑加固,從底盤結構圖中可以看到它有著內置梯形結構的車架,並且車架固定於動態懸掛上,這種高剛性、輕量承載式車身增強了車身的抗扭以及抗彎能力。此外,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非承載車身車重大,底盤高的缺點。

總的來說,某些SUV會採用這種處於承載式和非承載式之間的一種設計,是為了能達到承載式車身行駛舒適性和安全性的同時,在剛性上又能滿足大部分越野路況的要求。

電動汽車半承載式車身是一種趨勢

電動汽車想必大家已經不再陌生了,現在市面上的電動汽車主要分為電機間接驅動和電機直接驅動兩種形式。特別是輪轂電機直接驅動,車身結構簡潔、傳動高效、控制能力好,是電動汽車發展的一個熱門方向。比如特斯拉就是搭載的輪轂電機。

但是這種四輪驅動汽車由於在行駛時各車輪受力不均以及電機控制差異性的影響,內部受力會較傳統汽車更加複雜,若採用傳統的承載式車身,由於缺少底盤,車身承受四輪之間的力可能會產生變形、振動,影響行駛的安全性以及舒適性。

所以傳統汽車的承載式結構並不完全適用於四輪驅動汽車,而半承載式車身正好能夠解決這類問題。隨著四輪電驅汽車的發展,這種車身結構還會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總之,半承載式車身作為一種過渡車身而存在,它兼顧了承載式和非承載式車身結構的特點,在SUV、客車以及電動汽車領域都有所應用。不過由於半承載式車身兼顧了承載和非承載車身的特點,很容易混淆,可能很多朋友都沒有仔細觀察過這種車身結構。


東拉西車


承載式車身和非承載式車身


是汽車的兩種車身結構,很多人搞不清楚承載和非承載的差別,其實想辨別很簡單啊,有大梁的車型就是非承載式車身,因為車身不是載重的主體,車身是安裝在車架之上的,車架才是承載重量的,所以有車架的就是非承載車身。
因為非承載車身結構強度高,所以大多都是用於貨車
,客車,硬派越野車使用非承載式車身,但非承載式車身重量大油耗高,所以轎車使用的比較少。
承載式車身結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這種車身結構沒有車架,車輛的負載是依靠車身來承擔的,這種結構類型車身強度比較低,所以承載能力比較差,比較適合轎車和小型乘用車使用,優點就是結構簡單,重量小油耗低。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現在很多消費者喜歡買SUV,買車嘛總想買一輛好的,但是一看配置單,有的SUV是承載式車身,還有一些用的是非承載式車身,這兩個車身結構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呢?

我們平常說的承載式和非承載式車身主要值得是車身承受外力的結構方式。承載式車身沒有獨立的車架,整體架構由車身和底盤組成,換句話說就是車身和底盤是一體的,這種車身外殼、車頂、地板以及A、B、C柱都是連接在一起的,在製造過程中大量採用衝壓件,因此成本會比較低。

而非承載式車車身簡單來說就是車身和底盤獨立,這種車身會有專門的底盤手裡結構,用於懸掛、發動機、傳動設備的安裝,然後再和座位部分進行合體,相對來說這樣的設計結構比較複雜,成本也高。

承載式車身大多用於城市的SUV之上,相對來說舒適性更好一點,造型也更加美觀一點,但是越野性能比較差,整個車身的堅固性也不強,所以並非專業SUV使用。

而承載式車身大多用於越野車,造型也比較硬朗,而且由於底盤獨立可以更好的使用差速鎖、四驅設備等,車身的整體硬度也比較高,不過舒適性就不是很好了。

這裡並不是說兩種車身哪個更好,關鍵還是看購車者的預算以及日常的使用,如果預算不高,而且僅僅是城市使用偶爾回個老家需要走爛路的,那麼承載式車身就可以了。如果是喜歡到處玩的,預算又高的,喜歡去翻山越嶺的那非承載式是理想的選擇,說穿了關鍵還是看自己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