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華嚴寺有什麼看點和歷史文化?

蝶戀花緋


華嚴寺位於大同古城內西南隅,始建於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後毀於戰爭,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
俯瞰華嚴寺
華嚴寺是我國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建築群。寺廟坐西向東,佔地面積6.6萬平方米。華嚴寺整體分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三十餘座單體建築,它們分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
華嚴寺被梁思成視為遼金藝術博物館,修復重光後的華嚴寺被國家評為4A級景區。
遼朝人

【普照光明殿】

進入山門後,就可以看到普照光明殿,兩側為藥師殿和彌陀殿。均依據梁思成先生繪製的遼代華嚴寺海會殿圖紙修建。
殿內塑有華嚴三聖,中間是毗盧遮那佛,左右分別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
環殿繪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壁畫,講述了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的教誨下,參訪五十三位老師,求得善知終成真覺的故事。

【上華嚴殿】

上華嚴殿門口是精雕細琢的清代木雕山門。是明清時期華嚴寺被分為上下兩寺的無言見證。佛家典故不經意就灑落院中。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建在五米月臺之上,始建於遼清寧八年(公元1062年)。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毀於兵火,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依舊址重修。
大殿兩側侍立的二十諸天,均向前傾斜15度至19度。這種極具力學技巧的設計,既表現了對佛的虔誠和崇敬,又不失威武之勢,屬明代雕塑中的精品。
雕塑後環壁一週為清代壁畫。

【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殿建於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是華嚴寺中年代保存最久遠最完整的藏經殿,

【露齒脅侍菩薩】

這尊合掌露齒的脅侍菩薩,素有東方維納斯的美譽。她儀態萬千,立於蓮花之上。她是遼代少女溫婉形象的寫照,也是遼代契丹文化的靈魂傳遞,更是華嚴寺遼塑製作的一個高峰。
佛像後重樓式小木作藏經閣38間,及天宮樓閣五間。其雕刻之精美被梁思成嘆為海內孤品,更讚譽其為千年國寶。

【華嚴寶塔及地宮】

華嚴寶塔為華嚴寺地標性建築。
塔下地宮為銅製,近五百平米。地宮內供奉佛像千餘尊,金碧輝煌。
寶塔內供奉的就是這枚米粒大小(放置在放大鏡前)的高僧舍利。說句實話,為這麼一小塊骨灰耗費鉅萬建造地宮和寶塔我實在是難以理解……傳說舍利不過是佛教徒丟進骨灰焚化處的寶石等物,今日看可能性是蠻大的。
整座華嚴寺建築群。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遼金時期皇家建築,去過兩次,沒看夠,臺灣同胞來的比較多,輝煌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