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農民工一個月5000的工資在農村種田種地,還會有人外出打工嗎?

農夫也瘋狂


如果農民工有5000元收入,你覺得他們還會遠離四7妻子兒女,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打工嗎?

農民工們外出打工,就是沒收入來源,僅僅靠種地,掙不上錢,農民必須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才能掙錢,最好辦法就是,流轉土地,把土地承包給個人管理,或者給合作社,他們外出打工,才能掙錢。


如果國家給農民工開出5000元工資,讓他們在家裡種地,他們會笑的合不攏嘴,他們不會出去打工,因為,你即便出去打工,一個月最多也就5000左右,還有吃住等各類開銷,一個月能存個3000,就不錯了,而在農村,一個月5000元,純純的收入,不用交房租,不用買菜買米油鹽醬醋等。而且,還可以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照顧家庭和孩子,你說如此好事,農民工能不幹嗎?他們傻才去打工呢。


如果真有這麼一天,估計99%的農民工都不會出去打工,還有1%的農民工還會出去打工,這一部分人,一般來說,就是農民工中的佼佼者,包工頭之類,一年收入可能有個十幾萬,甚至幾十萬。

如我們村子裡,有一個村民,前幾年,帶幾百號農民去廣西伐木,一年收入有幾十萬,最高資產達到600多萬,遺憾的是,最後染上了賭博,如今負債幾百萬。

雖然這是好事,但誰給農民伯伯們一個月5000元工資呢?國家?可能嗎?所以,這種假設不成立,農民工該出生打工,依然繼續。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每月5000元工資已經很多了,如果算上屋前屋後種點蔬菜,放養幾十只雞,恐怕收入更高。加之減少許多打工交通、生活成本,一個農民的收入有望每月奔萬元而去。

即便不給農民開一分錢工資,也比打工收入高。我有一戶扶貧幫扶戶,每年去他們家幾次。這家人在政策的幫扶下,擁有好幾畝臍橙和椪柑,每年能收近40000斤柑橘,按每斤1·5元的價格,此項收入60000萬元。扣除成本,也有近40000元的純收入。散養土雞50多隻,雞蛋、土雞收入每年近萬元。村集體收入每年能分紅2000元。加上一年蔬菜自給,一年能節省3000元左右。這樣,粗粗算下來,這家人年收入就能達到55000元。

他們家共有六口人,關鍵在於兩個留守老人和兩個學生在家,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也就是說,這55000元的年收入基本上是兩個留守老人刨地刨出來的。而打工的收入多少呢?大概每人每月3500元,辛辛苦苦一年,也就84000元。

但是,年輕人還是要去打工。我從旁瞭解了一下,農民打工並不僅僅是”收入”問題,而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第一,年輕人想走出大山的願望很強烈。時代為農,總感覺低人一等,年青一代比他們的父母有文化有見識,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往往想通過打工這條途徑走出農村,學得一技之長或者積累一定資本,以謀求在城市扎穩腳跟,為他們的下一代創造更高的生活學習平臺。這其實也不是奢求,成功紮根城市的農民工大有人在。

第二,農村很難有”活錢”。如上例子,雖然農村收入也很高,但基本上要以年來計算。如果年中需要用錢,就很難辦了。打工收入相對穩定,按月到手(除了黑心老闆拖欠外)。雖然有的收入並不高,但把在城裡起不到大作用的錢寄到農村,那就是大錢了。

第三,城市的需求。隨著經濟建設的步伐加大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勞務市場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城市招工條件誘人,也的確提高了工人的待遇。同時,勞務交流和勞務派遣也是各級勞務部門的一項職責。這樣,就促成了農民外出打工的熱潮持續至今。還有諸多解決農民工子女就學、五險一金等福利政策,也從政府層面極大的改善了農民工的打工條件。這樣,就吸引了農村人口不斷的進入城市,外出務工人員依然持續居高。

每次到扶貧村給老鄉們發年節物資,幾乎都是送到門戶。因為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的老人小孩搬不動。

現在,黨的扶貧政策讓農村脫了貧、致了富。正因為此,農民有了更美好的追求與嚮往。他們的子女已經陸陸續續的送到縣城、市裡、省裡的學校讀書,為讓後代得到更好的教育,父母一同隨他們進城,再謀一份工作,新形勢下的打工熱又開始悄然興起了。

因而,5000元月收入不一定能夠把農民拴在農村,他們同樣擁有自己的”中國夢”。


綠野萍蹤01


農村農民外出打工,現在找工作並不容易,即使找到工作大部分也是建築工地的繁重得體力活,勞動強度很大。

據我瞭解一天,一百五十元。一個月四千五。

完工能否拿到錢還不好說。

現在國家有政策,不許拖欠農民工,工資,可能會好些。

記得以前朋友打工,過年老闆只給買個回家的車票,至於工錢沒時候給,路途遙遠,要回工資的不多。

現在即使能順利拿到工資超過五千的也很少。

如果給農民一個月五千元工資,一定會挽留下許多農民工在家種地。

守家待地,種地農民老本行,輕車熟路,他們肯定願意在家幹。

守著老婆孩心不累,有家人照顧,衣食住行心情也好。

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吃喝拉撒全要錢。

所以掙同樣多的工資,沒人會選擇在他鄉漂泊,無依無靠的打工,一定選擇在家種地,和親人在一起,在農村生活省錢。






農村達人224


如果給農民工一個月5000的工資在農村種田種地,還會有人外出打工嗎?

如果給農民工一個月5000塊錢,大部分人是不會出去打工的。還有少數有技術的人,他們一個月不止掙這個數,他們依然會出去打工的。他們能夠掙到錢,所以有錢在外面租房子,然後把老婆孩子都接到打工的城市裡面。還有那些農村年輕人,他們不喜歡在農村生活,也不喜歡種地這種活,也會選擇去城市裡面打工,去生活!

如果我遇到這種情況吧!一定不會出來打工的。因為我已經五十多歲了,外面打工也不怎麼合適了。一個月種地給五千塊錢的工資,我何樂而不為呢?那樣的話,我也不用離開半輩子的老婆出來孤零零的一個人生活了;那樣的話,我也有了固定工作,固定收入了。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好事,那真是農民工喜從天降的大好事呀!

說來說去,我是不是剛才在做夢了。《紅樓夢》裡面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而我夢見是天上掉下個金元寶!黃粱美夢誰都想做,不過那畢竟是虛幻的夢境。我看題主還是不要調戲我們這些農民工了。我看你還是整的實際點的東西吧!如果你是專家教授,那你還是多研究一下,如何才能讓農民工生活的更好!更有尊嚴、更體面的活幾天吧!


草根的情感世界


現在我的工作不同,責任心大,現離不開,等我轉業,我會去,5oo0元工資一個月在老家種地,我會開心的種地,因為農村人種地一分工資都沒有,而農村人過得很好,吃的比城裡人的食物要好,都是自己種的無農藥家肥的蔬菜。土雞,土豬肉,加之農村或山區空氣好,水好,農村山區都是長壽的年齡,我很願意去農村.生話種地,只要你願意出500O元,我就願意去種地,友友們,提這些問題不合適,因為我們吃的食物都是農村種出來的,.農村人是一分的工資沒拿,都是自產自銷的生活,我們有工作和城市人,千萬不要謙棄農村人,我們耍感謝他們.而我們每天都新鮮食物吃。


唯一23356


現在的農民工不管是種田外出打工都是為了這個家多賺錢,為了這個家過得更好。特別是對於已經結婚已經成家的夫妻來說,外出打工賺錢對家庭的意義更為重大。

在我老家農村,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通過辛苦打工,省吃儉用,一元一分地積攢下來,一個月一個月地積攢下來,一年一年地打拼下來,終於積下錢,回到家鄉蓋起了新樓房,每個學期都能夠交好學費將兒女送進學校讀書。

通過打工,家裡的現代化傢俱也慢慢添置起來,有不少家庭有了大彩電、冰箱、高級音響、電腦,甚至有的人還買起了小汽車。這些越來越好的日子,在家裡種田種地是不可能得來的。

在家創業沒有技術沒有本錢,大部分人只能通過外出打工掙錢回到家鄉這邊花,這樣的錢才值錢。如果不外出,更多的農村人只能苦巴巴的過著緊日子,遇上要辦大小事物,根本就轉不開。

誰不願意在家陪小孩、陪老人,全家相守團聚在一起過日子,既然選擇外出打工掙錢,只能放棄與家人的相守。

家裡的老人,本來晚年可以享福,但很多卻不得不幫外出打工的兒子媳婦照看小孩,負責小孩每天的起居吃住行,包括上學等。

而小孩,一年到頭與老人相依為命,根本連父母都見不上一面,好的話還可以經常和外出打工的父母通通電話,但有病痛有委屈有念想時卻無處可說,無人可說。這一切,都是因為小孩的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

我記得前不久有媒體報道,貴州一個深山鄉村的父母準備到廣東打工,老師和小孩跟著送出村口,在分手的那一刻,小孩哭著叫著父母不肯放手,最後老師不得不出手拉著小孩,父母才一把眼淚一步腳印地離開村子。看者無不為之動容。

當農村人外出打工成為一種必然,說明城鄉的差距正在逐步減小,農村人正在拼命通過打工的方式向城市靠攏,至少在努力向城鎮生活水平看齊。

當農村人外出打工成為一種無奈,說明這個社會的貧富差異依然存在,農村人作為社會中最底層的群體,任然需要這個社會的更多的關注、關心與支持理解。 如果真的能夠給農民工5000元的薪水,回到家鄉種田種地耕作,那農民工就真的是謝天謝地了。首先有了保障,感謝中央有這樣政策就好了,農民工就放心趕了,不用外出打工了,不過現在農民種地再累也只是累上農忙那段時間,就是掙錢少一點,但是農民種地每年收入不保障,但在工地上幹活,卻需要常年如一日的高強度負荷勞動。現在農村人外出打工成為一種必然,說明城鄉的差距正在逐步減小,農村人正在拼命通過打工的方式向城市靠攏,至少在努力向城鎮生活水平看齊。







嶽佔兵


我是一個農民,今年五十多歲了,在家種地,三十多畝地老兩口種真的很累啊,以前也在北京賣過十八年菜,真的很辛苦,租了一個不足四平方米得房子,只放一張床,吃飯的時候把被子捲起來,鋪上塑料布就成了飯桌,斜著身體座下腿伸到床底下再回過身體吃飯,兩個人住四平米的房子住了六年,寒暑假兒子去得時候只能一個人在地上睡,其實差不多是睡在床底下,房子不足兩米高沒法上下鋪,後來賺點錢了才租了一個十二三平米的房子,一月房租水電費加起來一千五百塊錢,日子過得辛苦但每天有點收入,兒子也上大學了,本可以安心做生意了可家裡老人歲數大了,只能回到老家種地養豬了,大家都知道2018年養豬是賠錢的,種地也不意,租種三十畝地刨去成本也剩不下多少錢,2019年豬價好一點了,豬毛病特別多,一不小心也是全盤皆輸,三十多畝地還沒種完,每天早出晚歸,我們這裡種芋頭,大姜,機械化不可能了,機器打溝,下種和收全部是人工,真的很累,一年到頭還不知道收入多少,生薑愛生病,一旦發病就絕產,種一畝姜投入也要五千多,種地真得不容易,受苦受累沒保障,誰要一月給農民五千塊錢的工資,叫他們去種地,那醫院裡精神科做好準備,他們還不得樂瘋了啊!


年邁的人生


那肯定就會回家種地了,農民外出打工,找工作並不容易,即使找到工作大部分也是建築工地的繁重得體力活,勞動強度很大工資也不會很高。 我家是農村的,我爸這輩的人沒讀很多書,也沒有什麼特長,不會做生意,一直都是在外面打工因為在家裡種田根本就什麼什麼收益。他們在外面一般都是做的苦力活基本上都是工地上做事,一個月大概就是四千五的樣子。
他們在外面真的是吃不好睡不好,很多時候都是需要自己做飯他們一般都是做的很簡單,因為條件簡陋,經常住的都是集裝箱的房子。我經常讓我爸爸不要再出去了年紀大了太辛苦了,不要說別的家裡吃住肯定比外面舒服。他說做事的話反正都是做體力活都是一樣的辛苦,家裡肯定是舒服方便,但是種田土沒有收益,家裡的生活費都賺不到。



所以,如果給農民一個月五千元工資,一定會挽留下許多農民工在家種地。 種地農民老本行,輕車熟路,他們肯定願意在家幹。 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吃喝拉撒全要錢。 所以掙同樣多的工資,沒人會選擇在他鄉漂泊,無依無靠的打工,一定選擇在家種地,和親人在一起,在農村生活省錢。
選擇外出打工對於他們來說是沒得選擇,並不是不喜歡在農村種田。如果有了可觀的收益,他們肯定會選擇在家的,他們對農村有些特別的情節。等他們回去了就沒有了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了。


蝸牛卡卡的小生活


5000工資肯定很多人都不會出去了,因為自己種糧食還能有一份收益。外面打工真的很累,我以前暑假在建築工地上實習,看得出來,天非常熱,但基本上不會休息太久。雖然戶外工人單價很高,但很多是計件或者按天數算的,遇上連續雨天那這個月收入就會低很多。

5000在農村的話真的很好了,在農村基本上只有播種,收穫的時候最忙,平時就除除草,打點農藥什麼的,當然,如果一戶人家種太多的話也是很累的。



龍師叔說閱讀


我種,給我吧。

我回去把後山那一畝三分地給它種起來。

後山那個果園已經荒廢很久了,記得小時候有那麼一兩年,園裡的荔枝樹結滿了荔枝,沉甸甸的果實把樹壓得彎彎的。

那時我大概五六歲的樣子,早上起床沒看到爸爸的身影,我想他肯定是去後山打理荔枝了吧。於是自己穿好衣服,蹭蹭蹭的爬去後山荔枝園。到了園裡沒找到爸爸,看見紅彤彤的荔枝垂到地面,我找了一顆風景比較美的荔枝,站在旁邊摘荔枝吃起來。嘴裡邊吃邊念“好吃,好吃,好好吃。”

忽然遠遠的傳來爸爸說話的聲音,哦,原來他去對面山下的豬肉脯買豬肉去了😁(我們家在兩座山的中間,),我扯開嗓子大喊“爸!爸!爸!爸!……”嘴裡塞滿了荔枝,也不知道他聽沒聽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