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農村,遇到鄰居找事情來鬧事該怎麼辦?

白熊情感故事所


農村很難避免為些小事和周圍鄰居吵架乃至打架,最多的是為土地問題一方說這塊地方是我家的,另一方說這塊地是我家的雙方爭執不休。農村基本都是老年人在家裡年輕人都出門務工了,所以老一輩的為一些雞毛蒜皮經常吵架導致打架事情的發生,有的更是讓後一代結下仇恨。現在鎮農村治安都很好,和鄰居之間發生矛盾第一時間該找到村委會讓村幹部先解決,村幹部處理不了到鎮綜治辦、發生打架當然報警。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雖然很多人都在說,在處理鄰里關係的時候要忍讓。自古以來都有很多人有這樣的說法。但在實際生活中柿子挑軟的捏。面對鄰居的無理取鬧你一再忍讓,那麼你個人可能在村子裡面形成了破窗效應。


農村兵緣情


小時候在村裡,常有那家跟那家不說話了,那家跟那家打起來了這種情況。有的兩家大人鬧矛盾,還連帶這兩家的小孩,本來是玩伴也成了死對頭,在學校經常打架!甚至有的鄰居,爺爺輩結的仇,到孫子輩還老死不相往來呢!

其實有幾個是,真的有深仇大恨的呢?大部分是什麼你借了我家鋤頭沒還,我家雞跑你家去了沒回來,你晚上就燉雞吃了。什麼你家孩子撓我家孩子臉了。都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互相謙讓一點,鄰里和睦一點,日子過得才舒心不是!誰也不想一開門,就看見一個死對頭門口站著罵街!古人已經給我們示範的很好了;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人家北京的三尺地都能讓,咱們還有啥不能讓的呢!

說了這麼多都是謙和禮讓,把矛盾扼殺在根兒上,也就不會有鄰居上門鬧事這樣的事了!但是咱已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了,也一讓再讓了!鄰居還是咄咄逼人,出言不遜,甚至動手。我想說的是直接報警,讓法律維護咱自身的權益。

謙和,禮讓!老話兒說的好,遠親還不如近鄰呢對吧,希望大家都能有自己的一套,處理好鄰里關係。山野一書生也給網上的鄰里們拜個早年,祝大家新年行好運發大財!!!


本是山野一書生


在農村,能夠找事情上門鬧事的鄰居(注意是鬧),要麼是實在氣不過,無法忍受了;要麼就是家大、勢大、人多(親戚多),在村子裡習慣了說上句,沒理還要爭三分,得理更是不饒人。


與城裡“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不同,農村一個村子住著,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都是熟人,甚至都是親戚,不分原則一味忍讓,結果只能是這家在村子裡,在同族內部越來越沒有地位,有事沒事誰都可以說幾句、罵幾句,上門鬧一鬧。時間久了,說媳婦、聘姑娘都難,拖累孩子都抬不起頭。人家會瞧不起你,說你窩囊,八竿子打不出一個屁來!

如今的農村,鄰里之間的一些小誤會、小摩擦、小糾紛時有發生,不可避免。比如孩子打架,一方出手重了,誰家牲口吃了誰家莊稼,誰家修房子佔了誰家道,等等。遇到這樣的事,家裡的主人互相說道說道,陪個不是,或者找幾個在村子裡能說上話的一起喝頓酒就過去了。其實,農村更講究面子。

記得我小時候總是和村裡的孩子打架,幾乎每次都是我佔上風,不是把人家頭打破了,就是鼻子打出血了。結果,每次都是媽媽帶上家裡幾隻雞下的蛋去登門賠禮。當然,我也是免不了挨爸爸一頓胖揍!

但是,如果是找事情上門鬧事性質就不同了。無論誰對誰錯,有理沒理,這種形式,說白了就是壓人,就是想做給全村人看,給你這系的族親看。土話講就是——“殺雞儆猴”,“敲山震虎”。



所以說,家住農村,遇到鄰居找事情來鬧事怎麼辦?

——不能退讓,一味認慫。人家都鬧上門、打上門了,退讓和認慫只能適得其反。不論事情的是非曲直,來龍去脈,先說對方上門鬧對不對。有理講理,有事說事,上門鬧事終歸是不對的。所以,開始要強勢回應,不能退讓,更不能主動認慫。

——弄清楚事情真相。在氣勢不輸人的基礎上,儘快弄清楚鄰居上門鬧事的原由。一方面,要聽對方說;另一方面要找自家的當事人當面核實。在你來我往核實過程中,對方如果不是純心找彆扭,估計剛上門時的氣也消了大半。這時,如果錯在自家,當即賠禮道歉。如果是自家孩子惹的禍,當著鄰居面打自家孩子。在農村,這叫打人打臉。如果錯在鄰居,估計這個時候,對方即使不賠禮道歉,氣勢也該沒了。

——把握好尺度。城裡人,包括鄰居,打起來、罵起來,大不了以後不見面了,各過各的日子,充其量見面不說話就完了。農村不行,如果結下仇了要記很久,甚至幾代人,也會拖累不同族親、族系之間產生矛盾。所以,無論嗓門多大、人數多多,記住:別意氣用事,熱血沸騰,動傢伙大打出手。無論有理沒理,打死打傷人了雙方都麻煩。別琢磨著鄰居是上門鬧事,你是正當防衛沒有責任。關鍵是以後怎麼辦。當然,如果對方欺人太甚,也不能等著捱打,幹他沒商量!關鍵是把握好尺度,別蠻幹,下手知道輕重。



總之,遠親不如近鄰。鄰居之間要懂得相互謙讓,相互尊重。為人處世多站在對方角度想想。特別是要注意及時化解平時之間的小矛盾。要勤走動,常溝通,相互幫助……。如此,鄰居之間肯定會越處越好!


二胡說三農


遇到鄰里不和,這種事真的很難處理。如果一味忍讓,以和為貴,只會讓人覺得你好欺負,從而變本加厲的欺負你,還會讓其他鄰里覺得你窩嚢、軟弱,成為他們眼中的“軟柿子”,誰人都可以來捏一捏!可如果據理力爭不退讓,講理之人還好說,若是胡攪蠻纏之人,結果卻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雙方都不落好! 所以,遇到鄰里不和這種事,我們不要一味忍讓,要結合事實,據理力爭,掌握好“度” ,不惹事,不怕事!


瑞樂萌天下


遇到這種找事情來鬧事,這種情況!主要是要看是什麼原因!要是故意來找茬的話,當然啦!我們也不能示弱!其實每個地方都有這種人,沒事總是找事!這個一定要看個人的性格,應該有一定的關係。有的人是與生俱來,還有的人是後天形成,無論是哪一種,都要以和為貴,以德服人!


人生在世,為人處世之道!品行是一個人的內涵,名譽是一個人的外貌。做人德為先,待人誠為先,做事勤為先!大度若愚的低調做人,有時比橫眉冷對的高高在上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奉勸那些沒事找事的人 ,怎樣做好一個人才是真正的根本,要先學會怎麼做人。學會了做人,才會去做對的事情。


懷遠石榴哥


家住農村遇到鄰居找事情來鬧事該怎麼辦?

在農村,鄰里關係處理不好確實很鬧心。長期生活在那種“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氣場中,可以說直接損害人的心身健康,直至影響人的壽年,不可小視。

鄰居因故找到你以協商的口吻求得事情的妥善解決不能算找事,人家是善意的;理在人家,只是據理向你討要一個說法,並無它求,這種情況也不能就認定人家故意找事,遇這種情況自己心態放平緩一點,在允許的範圍內給他一個說法就是。

最難纏的莫過於“得理不饒人,得寸進尺”和“故意生事找茬兒”這兩種,這才是正兒八經的鬧事。若遇這種情況如何化解?

第一種“得理不饒人”類,別與這種人據理力爭。找一些雙方家族望門,在人們眼裡有點威望的賢達參與斡旋,平心靜氣坐下來談,有礙面子,可望化解矛盾。

第二種“故意生事找茬”類,這種人是有備而來,強勢壓人,在他眼中你就是個軟柿子,不捏你捏誰?對這種人採用和風細雨的辦法白搭,但正面衝突你非吃虧不可,不可取。第一步找村委會治保主任(治安員),求得他們的幫助。如不奏效可直接找駐村片警(這是最終選擇,也是無奈選擇),至此一定會有一個結果,天底下就沒有不怕法的人,那不翻了天?

話得說回來,事態平息之後你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到哪裡去。天長日久對方保不準時時事事找茬兒,氣都會把人氣死,你總不能忍氣吞聲過一輩子?惹不起還躲不起?自認倒黴,創造條件搬出這個是非地,一勞永逸。

(以上文字純屬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到點題主)


abCd6666和天下


祝賀朋友們新年快樂!關注農村、農業、農民,服務三農,幫助農民發家致富。

1.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雖然很多人都在說,在處理鄰里關係的時候要忍讓。自古以來都有很多人有這樣的說法。

2.但在實際生活中柿子挑軟的捏。面對鄰居的無理取鬧你一再忍讓,那麼你個人可能在村子裡面形成了破窗效應。

3.這就是說很多人都說為什麼好人難做就是這個道理。好人都認死理,被這些教條的,沒有溫暖的語句所忽悠。

4.一定要據理力爭,絲毫不能讓步。當你很強硬,強勢的對方一定會服軟。

致力於當地農村、農業、農民發展,通過平臺幫助他們解決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買賣難問題。

也可以關注頭條號:智庫鄉村,持續回答優質的貼近農民生活的問題。

朋友們有不同看法、建議,歡迎評論留言發私信。


智庫鄉村


我也是農村的,你說的這種人那個村都有,欺軟怕硬類型的。

如果你有這樣的鄰居,那生活真的很不幸,好人總想著以和為貴,這種想法是提倡的,但是在你說的情況這樣做事不對的。如果你覺得你沒有做錯什麼事,為什麼要平白無故受他的氣那?那樣不是事後就會沒事,而是讓他助長了他的火焰。

在一開始的只是無意,到後來覺得佔你任何的便宜都是應該的。而你還不能說話,一說還都成立你的不對。

所以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的人,凡事不要退讓,這種人本身就沒有可以來往的必要。


橡樹愛情


農村是熟人社會,一般來說整個村子的人相互都認識,不管是在生活還是生產中相互之間都會有交集。交往頻繁了,相處久了村民之間難免會有矛盾,這很正常。俗話說人心難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農村實際上很複雜,尤其是村裡的事情。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以前農村甚至是人多力量大,越弱越被欺負。不過這些年狀況已經明顯改變,畢竟在家的人少,難得見次面不可能就吵架。每個村莊總有那麼一些人仗勢欺人,但也有一部分人仗弱賴人,不過如果遇到鄰居故意鬧事肯定不能怕事。

只要確實是自己有理就不要怕,俗話說沒事不找事,來事不怕事。一味的忍受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除非你不在農村生活。農村有少部分人就是喜歡扶強踩弱,我是非常看不慣這種行為的。小時候經常看到村民之間互毆,甚至親兄弟的也有,不過近些年這種事已經沒有了。



現在普通農村人都知道報警,如果實在需要可以直接報警求助。話說回來,只要自己在村裡行得做事公平,自然大家都會尊重你。每個村裡總有那麼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可能算不上富裕,也並不是家裡兄弟多,就是很會做人的那種,往往村裡大小事都能說上話。


老實巴交鄉里人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鄰里之間不管有事無事找事鬧,首先要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要知道鄰居天長日久有矛盾很正常,俗話說“相處易得好,久住難為人”。其次要搞清楚為什麼無事找事鬧?鄰居鬧事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只有原因搞清楚了,才能對準下藥,才能息事寧人。一家飽暖千家怨,不為什麼也能生矛盾,比如說,看你不順眼就是一個理由,一家致富要帶動鄰里增收,儘量不能造成鄰里過於的貧富懸殊,農民歌手朱之文就是一個例子。也要多從自身找問題,為人處事要量大,千萬不能過於計較小事,撿小便宜,有些事是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我認為,鄰里之間雖要和睦相處,過矛過親都不好,保持適當距離最好,打個不好聽的比喻,象醫生看病人的病一樣,過遠難觀察病情,過近會失去醫德。總的說來,鄰居要想辦法相互友善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