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魏忠賢亂政,明朝依舊強大?朱由檢肅清奸宦之後反而亡國呢?

明朝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朝代,僅僅是明末的敗亡和清朝的入關,就引起了多年的爭議,為此還出現了明粉和清粉之說。有的人認為明朝是漢族的王朝,如果能夠一直延續下來,最後也不至於有清末的喪權辱國等事件。

為何魏忠賢亂政,明朝依舊強大?朱由檢肅清奸宦之後反而亡國呢?

而在清粉看來,明朝的敗亡本身就說明了問題,就是最後一個王朝是明朝,中國最後的下場比清末還要慘。清朝就不同了,沒有清朝,也就沒有現在97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

為何魏忠賢亂政,明朝依舊強大?朱由檢肅清奸宦之後反而亡國呢?

不管怎麼說,歷史就是歷史,它沒有如果,也沒有重新再來的機會,明朝不會取代清朝成為最後一個王朝。因為我們誰也不知道,明朝自嘉靖以及萬曆皇帝之後,還有沒有更加荒唐的皇帝。

為何魏忠賢亂政,明朝依舊強大?朱由檢肅清奸宦之後反而亡國呢?

言歸正傳,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崛起有分不開的原因,如果沒有清朝在關外的虎視眈眈,就指望中原李自成以及張獻忠這些農民起義,根本就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與明朝滅亡更加分不開的,還有幾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其中就有著名的奸宦劉瑾以及魏忠賢。自劉瑾開始,明朝開始走上了下坡路,而自魏忠賢之後,明朝徹底滅亡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為何魏忠賢亂政,明朝依舊強大?朱由檢肅清奸宦之後反而亡國呢?

其實劉瑾和魏忠賢並沒有左右明朝的能力,真正造成明朝虛弱和滅亡的,是國家政權內部的不穩定和失去平衡。

我們從劉瑾說起,正德皇帝繼位之前,明孝宗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聖明的皇帝,很少親近宦官,所以在他統治期間,雖然朝政清朗,但是也造成了某種不平衡,那就是文官士大夫的勢力過於龐大。所以正德皇帝上位之後,採取了劉瑾和江彬等廠衛來制衡,只因劉瑾的能力不足,所以朱厚照才大力放權,因此才造成後來宦官亂政的局面。

為何魏忠賢亂政,明朝依舊強大?朱由檢肅清奸宦之後反而亡國呢?

至於處死劉瑾之後,明朝的士大夫階層沒有制衡,膨脹的過於快速,這才是導致明朝最後衰弱的真正原因。

魏忠賢同樣如此,天啟皇帝不理朝政,權力集中在了魏忠賢代表的宦官和文人士大夫手中,雙方雖然斗的厲害,但是在某方面,這也是一種平衡。

崇禎皇帝朱由檢之所以痛恨魏忠賢,主要是因為宦官和他離得近,弊端也看的清楚,而那些滿嘴之乎者也,魏國為民的士大夫,表面上看不出來弊端,所以他倒向文人士子階層,一腳踢開了魏忠賢。

等他發現這些人的弊端之後,已經失去了制衡的手段,只能隨著受這些大臣的裹挾,慢慢的進行改革,只是手段過於溫和和猶豫不決,最終在內憂外患中失敗。

所以不論是魏忠賢還是袁崇煥,其實都是大明身體中的寄生蟲,兩者代表的都不是什麼好東西,而明朝之所以滅亡,是用了飲鴆止渴,以害除害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