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登月即使到了今天,對於美國人也是非常難的。”這句話透露出那些信息?

和風細雨15462198



一看題目,大部分人會想到美國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曾經成功載人登月過,五十年過去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於是大家都認為現在美國再登月應該輕而易舉。都不理解為什麼現在對於美國人還非常難。當然也有很多人就會想起美國登月陰謀論,認為美國在上世紀根本就沒有載人登月過,所以現在載人登月對於美國人才這麼難。這些也算一部分人對這句話透露什麼信息的一種解讀。

而我認為載人登月是個非常複雜的工程,也是個非常燒錢的工程,不論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登沒登過月,現在對於美國人來說也是非常難的。所以現在無論哪個國家能夠成功載人登月都仍然是了不起的奇蹟壯舉,一點也不遜於上世紀美國的載人登月。我們國家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抓緊立項,率先實施載人登月。一旦成功其國際影響巨大,給中國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結果,這比載人航天和嫦娥四號登陸月背的影響力可大多了,可一掃某些西方人對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偏見,中國人會真正的揚眉吐氣。因為真正讓世界人民服氣的不是這個國家有多少錢,而是這個國家的科技水平有多高。美國人當年就是用原子彈和載人登月兩大高科技震驚了世界一舉奠定世界科技強國的地位,直到今天仍然是唯一的超級大國。



我國的經濟勢力雄厚,但缺少讓世界人民印象深刻的宣言,而載人登月就是中國進入世界強國的正式宣言。這是我看到這句話首先想到的。

至於這句話還透露什麼信息,那就是美國現在沒有載人登月的實力。假如沒有登過月,那沒有這個實力也順理成章;假如登過月,事隔五十年,無論是土星五號運載火箭還是阿波羅飛船都已經不能再用,而現在又沒有象土星五號近地軌道能力達到130噸的同類重型火箭,所以要想載人登月必須重新研製重型火箭。

太空發射系統

雖然美國現在正在研製運載能力140噸的“太空發射系統”(SLS),但至今沒有研製成功,並且也沒有個明確的時間表,測試飛行一會兒說2021年,一會兒又說2022年以後。數百億美元的預算所剩無幾。而“獵戶座”飛船雖然在2014進行了首飛,但正式載人要在2021年後,

“獵戶座”飛船

更何況不論是SLS還是飛船都是為2030年以後的載人火星準備的,並沒有為載人登月準備,所以美國現在沒有登月實力,這還只是技術方面的,還有財力方面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冷戰時期,美國並不比現在富,但當時美國和蘇聯正在太空領域展開競爭,以航天技術水平彰顯各自的優越制度,這是意識形態之爭,花多少錢都不在乎,美國當時花費超過500億美元,甚至達1000億美元,共動用40多萬人,但無任何經濟回報。也正因如此,當今的美國是不會再花這麼多錢去做這件事了,即便現在比以前有錢。

綜上,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雖然科技水平比起五十年前有了飛速發展,但不是革命性、實質性的飛躍,只算是小打小鬧改良式的發展,和五十年前的技術沒有本質的區別。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生產力的發展史。

人類社會從石器時代走向青銅時代再到鐵器農耕時代,從鐵器時代再到蒸汽工業革命時代,從蒸汽時代走向電氣時代再到核能和電子技術時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每一個時代的到來都是革命性的,是對上一個時代實質性的變革,是對舊時代幾乎完全的替代。從19世紀70年代進入電氣化時代,再到20世紀40年代正式跨入核能和電子技術時代開始到現在近八十年還沒有出現什麼根本性大變革,科學技術上沒有什麼大突破,有人說現在是信息lT時代,不錯現在手機、計算機、人工智能(AI)、



虛擬現實技術(VR),甚至量子通信技術等發展迅速,特別是手機已經成為人們離不開的東西了。

但這些技術說到底還是電子技術的延伸,是一些軟的虛的東西,所謂的信息時代仍然屬於電子技術的應用時代。實實在在的載人登月仍然需要傳統火箭來實現,也仍然是這種模式來實現星際旅行,所以現在的航天技術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相比並沒有大的提高,它們屬於同一時代。美國當時登月有多難,現在仍然有多難。這也難怪,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是個大發現的時代,從法拉第到麥克斯韋再到愛因斯坦、波爾、海森堡、薛定諤等等,出現了一大批開創式大師級人物,
創立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至今仍是現代科學的兩大支柱,此後至今再無基礎科學上重大的突破,理論上沒有革命性的飛躍,科學技術又怎能真正突破?


物原愛牛毛1


美國是否登月一直是個謎,支持者認為毋庸置疑,我本人曾經也是支持者,但中國嫦娥三號所攜帶的玉兔出現故障讓我重新開始審視我的觀點,除了我之前解釋的4個疑點,還有如下幾個疑點:1、美國的載人首次登月是1969年7月,而在1967年,蘇聯已經放棄登月,並且在1968年,蘇聯對月探測衛星也結束使命,也就是說,世界除美國外,已沒有國家能監測月球,在這一背景下,美國宣佈登月;雖然蘇聯受美國登月刺激再次重啟登月,但都沒有成功。2、美國在沒有任何成功基礎並且沒有任何追兵的情況下,阿波羅11號一次登月3人,這就好比一架新飛機首飛就坐一批人,是嚴重違背科學探索規律的。3、北京航天測控中心對美國是否登月是非常清楚的,為什麼沒有確認此事?確認並不丟人,並且示好美國NASA及科技界,因此,這不符合中國對科學探索所持的開放包容的精神。


shrich


1966年,美國RCA公司研製出CMOS集成電路,並研製出第一塊門陣列(50門),為現如今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展奠定了基礎。1971年,Intel推出1kb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標誌著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美國1969年登月,就算地面操控系統用電子管晶體管組成,有幾十間房子那麼大,那宇宙飛船上的接收系統,反饋系統, 通訊系統,電子攝像系統等等的電路組成得多大體積?那時是液體燃料,得攜帶多少,落到月球后,要克服月球引力,再次升空。這都不是像飛機一樣人為駕駛,而完全是由地面控制。關於登月真假美國人自己都一直在爭論,當時美蘇為了政治目的,搞好多戰略欺騙。蘇聯人登月就更是扯淡了。


正義一江春水


美國現役的最大推力的火箭是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以這個火箭目前的能力,很難執行載人登月任務,所以說,沒了土星五號,載人登月還是比較難的。

有的人說了,為什麼不重建土星五號呢?

原因是,雖然圖紙依然存在,但是原本供應零部件的廠商不在的不在,無法制造的無法制造,並且土星五號的生產車間,大家都知道的,被改建成為了航天飛機之用,所以,沒法再去建造土星五號了。

之後美國重返月球還得依賴於他們正在研發的SLS太空發射系統,運載能力將不低於土星五號。

只要還繼續使用化學燃料來進行航天活動,都是非常難的,安全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成本高昂,現在都在尋找著既安全、又省成本的方案,尋找新型的航天燃料,液氧-甲烷最有可能替代如今的液氧-液氫、液氧-煤油。

(土星五號又譯農神五號)

所以,下一次的登月活動會在一些技術更完善之後才開始著手,即便對於曾經登月的美國來說,它依然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任務,他們也在等待著新型火箭被研發出來,用以登月。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科幻船塢


關鍵是這不是人的意志問題。小鐮刀戰勝機械化,人海戰術,你用翻地機兩小時翻了一百畝地,我用一千人兩小時用鐵犁也翻了一百畝地。你有原子彈我有手榴彈,小米加步槍照樣打得你滿地找牙。靠什麼?靠的是堅強的意志和犧牲精神。可是?載人登月不一樣啊,你意志再堅強,有再大的犧牲精神也上不去啊。這必須得靠強大的工業啊,靠踏實的科技,靠精準的計算啊。這些美國有沒有?坦率的說:有。但是,那是在1969年啊,信號模擬的,電視黑白的,電話有線的,火車燒煤的。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載人登月了,並且一去就是7次,那個倒黴的阿波羅十三,因為號太不吉祥(十三在西方世界為不吉利數,十三樓沒人住。)所以,阿波羅十三登月未成。我記得應該是發現氧氣洩漏了,但是,倔強的宇航員們照舊毅然的奔向月球,靠月球的引力把飛船給甩回地球,其間,一切全靠手動,最後人機無礙,有驚無險。你說,神奇不?我說神奇。阿波羅靠的是什麼?我感覺靠的是運氣。其實人們大可不必那麼糾結了,就算他上去了吧,我過去很質疑,現在,我不質疑了。我堅定的認為阿波羅登上月球啦,那時的美國必定很神奇,人們生活在如夢如幻理想國中,工業巔峰,農業巔峰,國防巔峰,科技更是巔峰。只要美國人一咬牙一跺腳,就沒有什麼辦不成的。超出時代的科技,在美國屢見不鮮。他老人家也說過:我們要超英趕美,沒一百年是不行的。但是,我國也很神奇,就像我國研究原子彈,戈壁大漠,大科學家們,搭帳篷啃窩頭,沒日沒夜的苦幹,因為沒有計算機,二百個公社會計打算盤求數據,條件極其艱苦,但是,就這樣,愣把原子彈給搞出來了,你說,神奇不?拿到現在,雖然條件極其優越,但是,當代科技工作者,未必就能作出當時的那麼偉大的成就。想來我們雖然貧窮落後,但中國人有決心有毅力,一咬牙一跺腳,沒有什麼辦不成的。唉?意志力也蠻有大作用的啊,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意志力是第二生產力。想來中美兩國都是在各自特殊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蹟,把看起來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總之,我不質疑阿波羅登月了,試想一下,真的要弄清楚美國人果真造假,美國人愚弄了全世界,似絕無可能了。還是一切向前看吧,不知道為什麼?放棄質疑,卻感覺渾身上下少有的輕鬆。


向陽177991466


美國在1969年~1972年進行了七次載人登月,成功了六次一共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整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花費255億美元耗時11年,佔當年美國GDP的0.57%。

至此之後美國的探月工程就告一段落,因為已經完成了最難的一步,實現了和前蘇聯太空競賽的目標,最終也成功把前蘇聯拖垮。之後NASA全面發展進行水星、金星、火星的探測,太陽的探測,還有外圍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探測。

而載人登月的大推力運載火箭土星五號的整條生產線早都停止了,已經退役。就是美國現在想進行載人登月,面對的問題也是非常多的。上個世紀美國雖然勉強的登月了,但是好多設備等安全係數都不是很高,如果放在今天那些根本不會被使用。

現在美國已經提出了重返月球和登陸火星的計劃,下一步的動作就是去繼續發展大推力運載火箭,現在正在發展的獵鷹九號運載火箭運載能力依舊不能實現載人登月。其實載人登月對於現在的美國也很難的原因就是兩個字:缺錢。如果把重心放在載人登月上,勢必會放棄一些其他方面的發展,因為經費的總數是一定的。



科學黑洞


當時年代1969.7~1972.美國人的阿波羅登月,有六次成功的登月,歷史資料在省市級圖書館都能電腦檢索到的,尤其是各大報刊!那時登月都選在剛好月球正反面交界處的合適溫度區域,因為光照的區域溫度太高二百多度,黑暗一面零下一百八十多度,在光和暗交界處的溫度最合適,為零下十幾度至六十度,宇航員穿的宇航服為幾百萬美元的高科技恆溫、抗輻射的帶氧氣供應的全封閉宇航服!既有六次成功的經驗,那麼再次登月的話,應該有把握的,去過六次就沒必要再去了!但是,目前美國已把探索的意願放在了火星上了!從二零零八年機遇號、勇氣號先後登陸火星,已過去十年了!去年底前,火星車又發回美國太空總署許多探索的彩色圖片!最近,依據美國綜合實力評估後,宣佈2030年登陸火星!美國人超前、領先意識根深蒂固!始終領跑全球!


用戶5402241054648


據我分析是這麼個情況。

美國登月計劃是真的,而且是按照真人計劃登月的,所以這個事是有的。

但是,這個事具體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還是造假了。

前期數據都是真的,比如往月球發射衛星,但是等往月球降落,返回是失敗的。所以才頻繁七年發射六次。有可能前期研究數據都是真實的,繞月球。後期的降落也可能降落了,但是失敗,既然失敗也談不上返回。所以後期只能是在模擬環境下後期合成。

所以美國給人的數據感覺怎麼有真有假,就是整個研究是真實的,但是結果可能有的完成有的沒完成,沒完成就造假。


QPLADLSE


最最主要是登月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由於月球的環境單一,人類幾乎對它已瞭如指掌,可以說比對地球瞭解的都透徹,除了那些有錢無處花,又沒有能力去火星,為了刷存在感的土豪,誰還願意去碰那顆忽冷忽熱的破石頭?人類航天已達到幾十億公里遠的距離,日本人已經在幾億公里遠的直徑不到一公里的小行星上著陸併成功取樣正在返回,連天天被他們貶損的印度五年前就一次成功地進人了火星軌道,火星距地球最近距離五千萬公里,月球只有三十八萬,你還真以為別的國家上不了月球? 別在忽悠人了好不好?

上了月球,那也是重複美蘇五十年前已經做過的事,只代表了你自己的一點進步,如果你想用這個宣揚你的先進,只會遺笑大方,低調點兒吧某航天! 連特麼一個私人的美國航天公司都比你的技術先進不止一個等級。問題是花了國家那麼多經費,幾十年了就做了那麼一點破事,天天還特麼嫦娥嫦娥的喊,營造你已經非常先進的假象欺騙國人,真TM無恥!


新月荻


50年前美國人就完成了第一次載人登陸,但是在現代科技更加發達的情況下,美國想要載人登月,也是比較艱難的事,他們目前暫時沒有載人火箭了。

美國當年載人登月用的是土星五號,後來又發明了航天飛機,直到十幾年前航天飛機還在飛行,但是由於登月的完成,土星五號的應用場景少了,加上系統並不算很穩定,燃料的利用也是很粗放的,就逐漸退役了;而航天飛機雖然載人數更大,一次可以坐七人,但是航天飛機的維護費用很高,並且出的那兩次事故就連美國也難以承受,一共14名宇航員、教師、工程師在事故中死亡,後來也逐漸退役了。美國現在的載人航天主要通過和俄羅斯合作,乘坐俄羅斯的火箭,主要是往返空間站。

不過美國已經在發展新一代的火箭,SpaceX的獵鷹九號重型火箭也試飛成功,雖然還沒有載人測試,不過今年獵鷹九號有計劃進行包括載人龍飛船的下一步測試,不過獵鷹九號的運載能力載人登月也還有點難,運力有點小;美國NASA自己的新一代載人火箭也在發展中,商業航天和衛星等發射運載火箭還是有的,只不過一些型號的火箭曾經用來載人,現在不用了而已。但美國再次擁有自己的載人火箭只是時間問題,並且由於技術優勢(曾經的土星五號、航天飛機等優秀的載人飛行器),這個時間不會太長。

目前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說美國目前沒有辦法登月了,不過由於曾經的技術優勢,這點困難可以克服,只是由於人力、物力更加昂貴,又不是太空競爭那個時代,一時半會並不需要載人登月,想要重啟就要面對各方面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