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戴笠明明破譯出日軍要偷襲珍珠港的電碼,通知了美方,為什麼珍珠港還是被偷襲了?

小松語錄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的駐地珍珠港進行了偷襲,持續一個半小時的轟炸,炸沉了美國四艘戰列艦、兩艘驅逐艦、188架飛機,受損的船隻飛機不計其數,2400名美國士兵喪生,1000多人受傷。

消息一出,美國上下一片譁然,總統羅斯福發表了“國恥”演講,隨後簽署了對日的宣戰書,太平洋戰爭一觸即發,美國自此正式加入二戰的陣營中。

珍珠港事件的起因、結果以及孰是孰非,本是清晰明瞭的的,可戰後卻有許多人對此爭論不休,尤其是美國“修正派”的史學家提出了“羅斯福陰謀論”的觀點,指出珍珠港事件是羅斯福為了獲得美國民眾支持、名正言順參戰而導演的一出苦肉計。

為證明論點的真實性,修正派提出了支持自己觀點的論據:

日本部署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美國情報機構發達,羅斯福應該在戰前就瞭解日本偷襲的計劃,卻選擇不作為,可能是將計就計;

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美國三艘航母都沒在港裡逃過一劫,甚至有一艘航母還是偷襲前夕被臨時借調出去的,這是羅斯福棄車保帥的做法。

美國有人提出了對總統的質疑,日本自是特別樂意給自己洗白,讓這種觀點廣為流傳,甚至我國許多人也持這種看法的。

縱橫倒不這麼認為,說說自己的一點淺見,如有不妥,敬請雅正!

20世紀初30年代時,美國對日本的對外擴張是採取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的,羅斯福承認過當時的美國沒有參戰能力,所以採取討好日本的態度。

後來因為日本人執意採取南進政策,欲佔領南亞和東南亞各國,嚴重觸犯了美國的經濟利益,美國當局對日本實行了經濟制裁,兩國才撕破了臉,太平洋一戰不可規避。

日本軍方為了偷襲美國也是煞費苦心表面上與美國搞和平外交,暗地裡派間諜蒐集情報,對執行偷襲任務的士兵進行特訓,大量的煙霧彈讓美國即使知道日本要南進,也堅信目標不會是美國。

要真是羅斯福的苦肉計,將艦隊全部撤出,來個空城計,只有日本開火,一槍一炮都算日本挑起戰爭,美國出兵一樣名正言順,沒必要犧牲整個太平洋艦隊,代價過於慘重,明顯的賠本買賣。

那麼,羅斯福在偷襲前真的沒有得到情報嗎?

當然有,我們常聽說的戴笠破獲日本一份偷襲珍珠港的電碼,通過蔣介石轉達給羅斯福,但並未引起他的重視,可能當時我國情報系統的業務能力沒有得到人家的認可吧!

其實,美國的情報機構也發現日本電碼中珍珠港一詞曾高頻率出現過,提出了日本將要襲擊珍珠港的假設,但連美國的情報機構人員都懷疑其可信度,美國當局更是被主觀意願左右,根本就不相信日本會將進攻目標定在夏威夷,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史論縱橫




珍珠港事件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製造珍珠港事件,美國自此捲入這場世界戰爭。可是在1941年12月3日,中國密碼破譯專家池步洲截獲並破譯了日本的特級密電,並推斷出日本將向美國發動偷襲,時間是星期天,目標位置則是美國珍珠港。蔣介石迅速將消息傳遞給美方,然而並沒有引起美方的重視,最終在12月7日發生了珍珠港事件。

在珍珠港事件上,歷來便存在兩種爭議,一是美國認為日本不敢對自己發動戰爭,一是美國故意讓日本偷襲成功,並以為契機加入戰爭。那麼,是否存在第三種可能呢?



美國的自信:日本不敢對自己動手!

1941年的中國,仍然是要技術沒技術的時代,蔣老闆部裝備的武器也是從美國進口的,作為當時世界最強盛的國家,美國有他自己的驕傲,或者說自負,美國自己都沒有破譯出來,憑什麼你們中國技術這麼落後便這麼輕易破譯出來了?簡直不敢相信,於是美國不相信中國的打臉行為。

珍珠港扼守太平洋,地理位置優越,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對於美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日本自1931年開始對中國發動戰爭,但是蔣老闆是美國扶持的人,日本因此頗受掣肘,同時日本在當時還遭到了美國的經濟制裁,為了中國以及東南亞戰場的順利,日本希望藉助珍珠港偷襲計劃痛打美國,讓美國有所收斂甚至收縮觸角。美國在收到蔣介石的消息以後,沒有作出回應,既是對中國情報工作的不信任,更是美國對自己軍事實力的自信,這裡畢竟是艦隊基地,日本真的敢偷襲嗎?但是,美國明顯低估了已經陷入了瘋狂的日本的膽量。



美國的陰謀:為加入戰爭製造契機。

即使真是如此,美國肯定也不可能承認。據美方檔案記錄,在珍珠港事件前夕,美方向珍珠港調送醫藥物資等,同時宣佈駐港美軍進入備戰狀態,只這點便很可疑。如果真是如此,美國為何會以珍珠港為代價製造契機加入這場世界戰爭呢?

1936年意大利老闆墨索里尼發表言論稱:“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1940年,德意日簽署同盟條約,軸心國集團正式形成,而軸心國集團的目標是洗牌世界,對利益進行再分配。德意的目標是在歐洲,日本的目標是東南亞,基本上是沒有美國什麼事了。那麼,美國能讓德意日如願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德意日的獲利便代表美國的利益受損,可是軸心國並沒有對美國宣戰,所以美國只好製造契機——不斷給中國提供幫助,甚至經濟制裁日本,讓日本狗急跳牆。

美國的想法很簡單,只有自己處於戰爭中,才能擁有主動權,甚至主導戰爭的進程以及走向,從而在戰爭結束以後,奪得分蛋糕的權力。於是,在1942年,以美國為首的26個國家在華盛頓開會討論併成立攻守同盟——同盟國。



美國的猶豫:所謂的特級密電是否是圈套?

關於這點,仍然有美國對中國密碼破譯技術的質疑。如果日本真有偷襲美國珍珠港的打算,並且又是發的特級密電,那麼為什麼偏偏是被技術落後的中國截獲並且破譯了呢?美國的軍事實力自不用說,日本也絕對是忌憚美國的,那麼,在中國截獲並破譯日本密報的背後,是否隱藏著什麼陰謀呢?

是否有可能是日本故意將這份所謂的特級密電洩露給中國,然後借中國的嘴告訴美國?所謂“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戰術思想,美國人雖然不會這麼概括,可思想還是有的。日本是否想借此給美國下套呢?同時,又出於對自己軍事實力的自信,並且所謂“星期六”的不確定性,造成了美國人對此事的懈怠。但是,美國人即使懈怠,卻也開始防患於未然,如在上面所說的,美軍開始向珍珠港調集物資。然而,讓美國沒有想到的是,日本的偷襲會來得這麼快,打了美國一個猝不及防。

在美國看來,也有可能是中國在藉機拉美國下水。雖然美國的加入是遲早的事,可是日本在中國的攻勢太猛烈了,中國的壓力實在太大,蔣老闆甚至已經疲於應付,那麼是否有可能是蔣老闆在設局提早將美國老闆拉下水呢?不得不說確實有這個可能性,因此造成美國的應對態度不夠積極。


吾與吾國


在山本五十六的積極策劃下,350餘架日本飛機飛往美國的珍珠港海軍基地,發動突然襲擊。不到90分鐘,日本炸沉了美國四艘戰列艦、兩艘驅逐艦以及188架飛機,受損的船隻飛機更是不計其數。另外還造成了2400名美國人喪生,1250人受傷。


日本的猖狂與瘋狂,給當時的國際社會帶了巨大的震撼!

但是在1941年12月3日的時候,中國的密碼破譯專家池步洲已經截獲了日本方面的特級密電,並且破譯推斷出,日本將在近日向美國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蔣介石將這個消息迅速地傳遞給了美國,但是美國方面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最終導致了珍珠港事件的發生。為什麼一個早已被破譯的計劃,美國仍然讓日本突襲成功呢?


其一是美國不信任蔣介石政府的能力

蔣介石政府本來就是美國一手力捧起來的,甚至連武器裝備等都是從美國進口而來。美國人當然不覺得自己這樣一個小弟,在自身情報系統都沒有截獲的情況下,居然能夠破譯出日本的最高級密電。所以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深切地體會到軍事情報的重要性。甚至專門派遣了專員與戴笠進行接洽,由美國提供情報裝備,幫助戴笠進行更多的軍事情報工作。


其二是美國不認為日本敢攻擊他

當時的美國就已經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了,他們並不相信小小的日本居然敢挑釁他們。要知道日本此前挑釁美國權威,美國隨隨便便就限制了日本的貿易,更是限制了日本的石油,導致日本的各種戰爭武器都沒法運轉。


美國覺得自己隨隨便便搞點經濟手段都把你這個小日本搞得賊難受了,你還敢真面挑釁我嗎?我沒打你就不錯了,你還敢偷襲我?肯定不可能,肯定是中國方面的情報出了問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就是為了掠奪石油、拿下太平洋上的制空制海權,瘋狂的日軍在山本五十六的策劃下,真的敢主動偷襲強大的美國,發動悍然的珍珠港事件。

三是美國故意讓日本偷襲成功

我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一直沒有主動參與戰爭。卻一直在暗中大發戰爭財。此外美國在中國也扶持了蔣介石政府,如此看來,要說當時的美國沒有想參與到戰爭裡面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另外當時的二戰已經趨於結束,世界利益馬上要得到一個新的洗牌。如果此時美國還沒有辦法加入到戰爭中,那這些利益蛋糕當然和美國沒有什麼關係了。所以美國一直在等待一個契機加入戰爭,日本這一波珍珠港轟炸對美國來說,完全是困了有人送枕頭上來。

所以美國方面也有可能出於這個原因,故意讓日本偷襲成功,並以此為藉口加入二戰。因為只有在戰爭中,美國才能擁有戰後劃分蛋糕的權利。並且此時的美國,兵強馬壯錢也多,美國完全可以主導戰爭的走向甚至是進程!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珍珠港事件的發生,讓美國方面終於有了加入戰爭的理由。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對日宣戰。隨後德國與意大利對美宣戰,美國也迅速予以宣戰回應。美國徹徹底底地來到這場戰爭的漩渦中心……


WarOH協虎


美國人不可能輕信任何其他來源的情報,而且這些情報還沒有任何證據作為支撐,所以美國人自然不會重視起來。

其實早在1941年的4月,美國人就已經破譯了日本的外交密碼,但是畢竟外交用途的密碼只能用於對兩國關係的大致走向提供參考,在12月6日,日本大本營發給駐美國大使館開戰宣言,但是由於破譯工作較快,羅斯福已經提前得知日本將會宣戰,但是日本究竟會採取怎樣的行動,這是羅斯福當天所不知道的。結果第二天其算是知道了日本人從哪兒開始作戰,竟然是太平洋艦隊的珍珠港基地。

其實在中國向美方提供情報之前,一些美國官員也有類似推斷,比如美國駐日大使約瑟夫格魯就曾觀察出日本軍方正在策劃對美國珍珠港的襲擊,而這些情報也確實被送到了美國軍方手中。但是無論如何美國人都不會相信,日本這樣一個連鋼鐵都煉不好必須從美國進口廢鋼鐵來鍊鋼的“工業國”,竟然敢於對美國開戰,竟然敢於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母港。

因此直到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軍隊從上到下都沒有做好戰爭準備,連夏威夷的雷達系統都是僅僅象徵性工作一會就關機。最終,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不得不在一個絕對劣勢的開局之下一步一步扳回。


前沿陣地


是盲目自大還是別有用心?撥開歷史的迷霧,其實我們會發現,關於珍珠港被偷襲,是兩種可能性,而無論是哪一種,對於美國來說都是利大於弊

畢竟,戰爭背後牽扯的不僅僅是土地、權力,更大的是鉅額的財富,如果說什麼最賺錢,既不是毒品也不是賭博,而是戰爭!

珍珠港被偷襲之前,美國並沒有介入太平洋戰場,而這一事件直接導致美國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入戰場,並且獲得了所有國人的支持!

要知道,美利堅合眾國是個民主國家,想打仗,想搞事兒,如果民眾不夠支持,是很難做的!


盲目自大?這種說法幾乎不能成立!

戴笠截獲了日本的情報,並通過老蔣第一時間傳給了美國,可為何美國仍舊無動於衷呢?很多人傾向於美國當時國力強盛,且有多臺航空母艦,無論是海上作戰能力還是防禦能力都是一流,所以認為日本偷襲只是打雷不下雨,根本沒必要防守

可問題是,就算是看不上日本,至少要針對情報真偽做一下戰略防禦部署吧!可問題是美國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日本爆K,毫無還手之力。好嘛,打臉了吧!赤裸裸的打臉了吧?藉此機會,善良的山姆大叔看清了日本的實力,並決定好好修理一下他,報仇雪恨!

宣戰後的美國,一路高歌猛進,幾乎未嘗一敗,打的小日本叫苦不迭。尤其是中途島一役,擊沉日本大部分航母,徹底粉碎了日本海軍的有生力量

什麼,珍珠港不是大獲全勝嗎?不是幹掉了美國好多軍艦好多飛機嗎?答案是:珍珠港被偷襲的時候,所有的航空母艦都不在港!也就是說,美軍已經轉移了自己的核心力量,留下的只是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部分!

如果美國真的不怕日本來搞,為何不大肆準備防空力量,部署海上力量,來個漂亮的反打?看來,這背後真的有故事,不,是陰謀!

預謀已久的計劃?舍卒保車的計謀?以小博大的心態?

作為當時綜合軍力第一的國家,美國軍方沒道理會不重視情報系統,作為戰場上的眼睛,軍統的作用可謂是最大的!不說戴笠破譯日本情報,美國是否早已截獲日本情報都未可知,但為何還會發生珍珠港事件呢?

那就是,羅斯福深思熟慮之後,決定藉此機會跟日本開戰,而且要給日本造成一種自己情報系統差勁的假象,因為如果他做好了防禦準備,依舊可以藉機開戰,而且損失也不會很慘重,只是後續的問題就比較嚴峻了

得知情報系統洩露的日本,勢必會重新修改情報編碼,那麼美軍參戰後就無法第一時間截獲日本情報,無法瞭解敵軍戰略部署,那麼作戰獲勝的幾率就要大大降低,所以羅斯福決定舍卒保車,以小博大,用珍珠港的慘烈犧牲,換來戰機和先機

當然,挑動美國民眾作戰的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這個事件造成的影響還是非常有效的,大家同仇敵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都不用戰前動員就有大批青年投筆從戎,加入戰爭中

如此一箭多雕的買賣,誰會不動心呢?只是,要犧牲...所謂捨不得孩子套不得狼,也只能如此了!

問題出現了!到底哪一種可能性更大呢?

珍珠港事件作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不僅讓戰場平衡性發生了鉅變,也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通過二戰,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都呈現一個快速發展的局面

所以,這一切是羅斯福及其智謀團策劃下的陰謀嗎?個人來講,我更傾向於第二種說法,也就是羅斯福選擇以小博大,用少量的代價換來了巨大的收穫!

至於戴笠,也是功不可沒,不僅讓老蔣在老美面前好好的展現了一波實力,更是促成了中美的強強聯手,從情報系統開始建立了長足的發展。可這就是因為美國看到軍統的實力後,表現出的力求合作嗎?還是說,這也僅僅是掩人耳目的契機呢?

無論當時美國是否得知該情報,是通過自己破譯還是戴笠的功勞,至少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日本海軍一把手山本五十六的行蹤因情報洩露被老美得知,並將其擊斃於空中,此事也標誌著日本海軍的覆滅,不僅僅是人才的損失,更多的是戰場上從實力到情報的全面落後!

戰爭讓女人走開,戰爭是男人的舞臺!所謂較量,就是在這一次次的各有勝負中展現。日本看似佔盡先機,卻隨著戰爭的進一步發展一潰千里,而美國雖然在珍珠港事件中遭遇了打擊,卻很快捲土重來,重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歷史的真相,已經隨著時間逐漸被掩蓋,我們也只能在這兒臆測,當時在戰場上吃茶風雲的大佬們,是在怎樣的運籌帷幄,又是怎樣的決勝千里之外

當然,我希望不再有戰爭出現,因為無論勝敗,帶給我們的只有傷痛而已!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一直有史學家評論說,珍珠港事件是美國人的苦肉計,大概的理由有三點。

第一是從九一八到日寇全面侵華,再到1939年歐戰爆發,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思潮占主導地位,意思是說哪邊也不參與,哪邊都賣軍火,賺的盆滿缽滿,這倒符合美國人的價值取向。不過以羅斯福為首的美國政治高層卻認為,美國參戰是早晚的事情,晚參戰不如早參戰,越拖軸心國的勢力越壯大。可美國的政治體制決定著宣戰權在國會,總統和議員也不敢輕易拂逆民意。羅斯福只能在總統的權限範圍內,給英國租借法案,給中國部分貸款,卻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嚴重需要一個藉口和理由。

日本人送上門來了,美國國會全票對日宣戰,然後德國履行盟約向美國宣戰,得,美國隨即也對德宣戰。

第二是陰差陽錯,日軍偷襲珍珠港時,美太平洋艦隊所屬三艘航空母艦全都不在港內,有一艘企業號還是臨時調走的,所以都懷疑美國人早得到了情報。

第三是當時正在進行的美日談判明顯進入破裂階段,美國人心知肚明,談不成就是戰爭,無非時間早晚的事,這樣一個軍事體系完備的大國,怎麼可能對日情報工作如此廢物呢?按慣例,日本宣戰之前會通知駐美大使館銷燬外交密碼,美國人據說也截獲了通知,居然沒有反應。

這個陰謀論至今為止美國政府也沒有解密,所以大家只能瞎猜,我個人覺得六成可信,畢竟美國的無線電技術是非常發達的。

另外,應該承認的是,美軍對我們國家當時的情報技術是不信任的,甚至有點輕視的。所以我方提供的情報他們能否認真對待很難說。但正是此事過後,美國人重視起來了,所以有了後面戴笠的軍統與美國一起建的“中美技術合作所”,即是互通情報所用。


度度狼gg


二戰期間,從來就沒有過任何人“破譯出日軍要偷襲珍珠港的電碼”,因為根本就不存在這麼一份需要破譯的電碼。

中國的互聯網上一直有這個謠言,也有很多人很自豪地不厭其煩地傳播這個謠言,因為有一個叫池步州的江湖騙子恬不知恥地四處吹噓他“破譯了日軍要偷襲珍珠港的電文“。

我對太平洋戰史以及日本海軍史略有研究,寫過兩本銷路尚可的書,現在還在寫一本有關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表現的書,因為這些原因,我對美國、日本以及國軍方面的戰史資料都不陌生,但無論是美國、日本或是國軍方面的正式資料中都找不到有人曾經破譯過日軍偷襲珍珠港電文的記錄。

日本大本營有關太平洋戰爭準備的所有文件都是人工交接的,從來就沒有過電報聯繫。唯一的一次無線電聯繫的內容是1941年12月2日1730分大本營對機動部隊的電文:“1208攀登新高山”,這是一個暗號電報,意思是“12月8日開打”,如果決定不打的話還準備了另外兩份暗號:“立根川下雨”和“筑波山天晴”,前者海軍用,後者陸軍用,意思是“和談成立,收兵”,也都是暗號。

為了弄清楚“池步州破譯日軍密碼”到底是怎麼回事,我特地找來《一片丹心破日密 -- 池步洲回憶錄》來讀了一遍,這一讀不禁啞然失笑:這位池步州不僅不可能破譯日軍密碼,他根本就沒有從事過有關密碼的工作經驗,因為他連有關密碼的基本常識都沒有。

在他的回憶錄中有這麼一段文字:

“首先,我斷定它只能以兩個字母為一組來代表日語的一個字母或一個漢字、或一組漢字(如中國、日本、立場、研究等雙字詞組)。其次,就按我這個思路把每一份日密從首到尾劃為雙字組,然後再進行觀察,看一看能否從中找出什麼名堂來。這是一個十分細緻而又枯燥乏味的繁重工作。在沒有任何助手的條件下,滿腔愛國熱情卻促使我不知疲倦而興致勃勃地幹下去,往往通宵達旦,專心一志,不知曉之將至。俗語說工夫不負有心人,這話不差。一天晚上,我對若干份英文日密進行劃組觀察時,發現有那麼若干雙字組特別顯眼,例如MY、HL、GI......等雙字組(由於我所珍藏的兩箱日密資料,很早就遭沒收,這些只是假設,並非原文),或三、四組,或四、五組成群,相互分別前後交叉,頻繁出現,比起其他雙字組來,頻率特別高。這引起我的注意和深思。這些雙字組究竟代表什麼,如何破譯它呢?我稍加沉思,恍然若有所悟,也許它們代表阿拉伯數字,未必沒有可能。於是決定把那幾份英文日密的全部雙字組,不厭其煩地一一作了統計,觀察它們各自出現的頻率。統計結果表明,果然這些雙字組頻率最高,而且個數不多不少,恰為十個。這樣一來,我的心裡亮堂了,果然不出所料,它們肯定代表著:0、1、2、3、4、5、6、7、8、9等十個阿拉伯數字,可以無庸置疑了。當時,高興之情真非筆墨所能形容。”

池步州說的這種破譯方法叫“頻率分析法”,19世紀末的英國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中有一個“跳舞的小人”的故事很詳細地說明了這種方法。池步州肯定是從柯南道爾的小說裡才知道密碼是可以這麼破譯的。

但這段文字正好說明了池步州根本就不懂密碼,柯南·道爾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柯南·道爾去世以後的20世紀20年代之後各國都開始使用機械式密碼,日本也從30年代初期開始使用自己開發的密碼機生成密碼了,不再是福爾摩斯所見到的那種密碼。機械式密碼的特點是比如在按下“A”按鍵之後不知道會輸出什麼,比如說按下“AAAAA”,出來的可能是“FRTKH”,也可能是“SFHUKJ”,根本就不會出現“固定組合”,沒有了頻率分析的餘地,只有用同樣的密碼本把收發密碼機的初始狀態調到完全相同的位置才能譯出來密碼。池步州只讀過福爾摩斯探案,不知道機械式密碼和密碼機,二戰已經是機械化的戰爭,密碼破譯也是這樣,沒有了個人奮鬥的地方。

(美軍繳獲的日本外交紫色密碼機)

(日本海軍使用的玉色密碼機,美軍繳獲的戰利品)

還有一點就是池步州也不知道太平洋戰爭到底是怎麼回事,他不知道太平洋戰爭的規模有多大,他只聽說了日本人襲擊珍珠港,但他不知道日本人同時還襲擊了菲律賓、泰馬邊界、文萊、香港、關島、威克島和新加坡。不要說沒有那麼一份電報,即便有,你池步州憑什麼斷定那是珍珠港呢?

《池步州回憶錄》就是一個不懂密碼不知道歷史的人在胡亂吹噓,但是池步州的胡說八道還是有點價值的,池步州暴露了國民黨最弱的那部分:保密工作。

國民黨在大陸時始終沒有使用機械式密碼的能力,甚至都沒有密碼的概念,最多就是將公開銷售的《標準電碼本》移一下位,全部4位阿拉伯數字對應一個漢字,連縮編的概念都沒有,幾乎就是明碼。張學良的密碼在1928年就被日本人破譯,國府的密碼也在1936年被日本人破譯,整個抗戰期間,國軍密碼對日軍、延安和美軍來說全是透明的。

中共破譯常凱申的密碼就更早了,李作鵬中將在回憶錄裡專門說過從江西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時開始的破譯工作,到長征開始時共軍已經完全可以通讀國軍電報了。共軍之所以用兵如神和國軍之所以用兵如豬就是這個原因。中央電視臺的“國家記憶”節目也專門介紹過如何破譯常凱申校長的電報。

共產黨為什麼能在不到三年裡就戰勝國民黨?解釋十分簡單,把牌攤在桌子上怎麼打麻將?

一個連自己的計算機能被別人偷看都不知道的人跑出來說他是黑客,這是不是一個很可憐的笑話?

基本上國民黨發出的電報,除了收報人之外還會同時抄送華盛頓、倫敦、東京和延安。國民黨就是這樣,都不知道“破譯”這個詞彙,怎麼可能會動得出“破譯電報”的腦筋呢?有功夫去破譯別人的電報還不如加強一下自己的反破譯或者防破譯的能力吧。

能破譯日本密碼的軍統,破譯過延安的密碼嗎?用腳丫頭想都能知道的事情,相信這種“軍統會破譯電報”的謠言需要多麼勇敢的天真啊。

2012年我受邀在一部講日本海軍的電視片中出鏡。導演讓我說一句“其實軍統破譯了日本的電文,但是沒有引起美國人的重視,最後招致了珍珠港遭到襲擊”。我說沒有過那回事啊,怎麼說?導演說有這件事,一定要說。老冰立時就火了:“咱們拍的是認真的歷史電視片,要是胡說八道的話,老冰這就走了,您自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去”,堅決拒絕。


冰冷雨天


在二戰時期中國有個非常厲害的密碼破譯家,他的名字叫做池步洲,如果沒有這個人,那麼軍統是不可能可以破譯出日軍的密碼的。歷史上兩次軍事行動都被池步洲破譯了,一次是日軍偷襲珍珠港,第二次是池步洲破譯了山本五十六將要乘機到前線視察,這後來被美國情報人員證實,山本五十六就這樣被擊斃。

當時日軍用的密碼非常複雜,首先就是這是使用的一種專用的密碼本,先告訴你用的第幾頁,然後那種方式。所以要破譯日軍的密碼簡直是天方夜譚,美軍遲遲難以破譯日軍密碼。但是池步洲卻是個天才,他成功破譯了日軍即將偷襲珍珠港的情報,當然這與其在日本生活過有關,池步洲在日本生活了多年,還娶了個日本妻子。

所以當時美國非常看不起中國人的情報,對於這一份可以救命的情報視而不見,只是扔在了一邊。等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軍對於軍統的情報可以用飢渴來形容,前期幾乎全是靠中國軍統來為美國提供情報,美軍情報部門束手無策。

直到1942年,日軍一艘潛艇在澳大利亞海域被擊沉,美軍迅速打撈了這艘潛艇,在上面找到了日海軍用於聯絡的密碼本,這才告別了美國情報被動的局面。到了後期日軍幾乎是只能被美國牽著鼻子走,日本墨守成規,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密碼被洩露了,可以說二戰時期日軍的情報做到一塌糊塗。


小司馬遷論史


戴笠提前破譯了日軍要偷襲珍珠港的電碼並通知了美方,這是國內流傳很久的一個說法,桃花石雜談聽到這種說法沒有二十年也有十五年了。但是這種說法似乎只能停留在國內的網絡自媒體上,在國際媒體上卻是幾乎從來沒有任何哪怕是接近的報道。


西方人聽到這種說法時的反應

其實在一家國外有名的歷史討論網站上,曾經有人提起過這件事,問是不是有中國的情報機構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就把日本人要偷襲珍珠港的情報破譯了出來,並提供給了美國人。結果一大堆國外歷史愛好者,甚至是對二戰歷史有很深研究的資深歷史達人的反應竟然都是“聞所未聞”。

其中一位歷史愛好者甚至還找出了關於美國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可能就知道珍珠港事件會發生的許多說法,而且其實這些說法一點都不神秘,因為從珍珠港事件發生的當天開始,美國國內就有人質疑美國政府提前已經知道日本人要偷襲珍珠港,但是故意沒有公開,所以其實“珍珠港提前知情陰謀論”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都是很早就廣為人知的猜測,只是因為沒有確實的證據,所以沒有成為定論而已。

執行突襲任務的日本軍機在珍珠港偷襲開始時拍攝的美軍戰艦,圖中水柱是第一發魚雷擊中美軍西弗吉尼亞號戰列艦時爆炸所引發的

但這位歷史愛好者找了很多相關說法,卻沒有一條和戴笠給美國提供情報相關。也就是說國內流傳了很久很久的這種說法,在美國乃至整個英語世界可以說連一條像樣的報道,哪怕是獵奇或者是陰謀論的報道都沒有。當然這位歷史愛好者還是找到了一條和中國可能有點關係的珍珠港事件提前知情的內容,但卻是關於1941年初的一個事件。

在1941年2月5日,日本海軍大將大角岑生在視察中國戰區時,乘飛機在廣東附近被擊落,大角岑生當場斃命。而當地有國共遊擊隊活動,因此事後這件事被認為是游擊隊機槍手的戰果。而且在大角岑生的飛機上,還載有一些相對機密的日本海軍文件,而當時就有報道說在這些文件裡發現了日本海軍動向相關的一些情報。比如在當年2月14日,也就是大角岑生被擊斃9天之後,美國《時代週刊》曾經刊登了相關報道,其中提到:

……飛機殘骸裡發現的一些文件顯示,大角海軍大將當時正在飛往中國南海邊的海南島,他到那裡之後會指揮日本在中國南海的聯合艦隊,向南進發。

日本海軍大將大角岑生

所以他認為可能有當時發現的相關情報提到過日本要對珍珠港進行偷襲,但大家要注意,當時還只是1941年2月,距離珍珠港事件真正發生還有9個月之遙,所以就算裡面有相關情報,也只能是一些早期策劃之類的情報,完全不可能是具體實施的計劃。而除此之外,這些國外歷史愛好者就找不到任何關於中國情報機構給美國人提供珍珠港襲擊情報的歷史資料了。

關於美國政府提前知情的陰謀論

不過雖然中國情報機構給美國提供情報的英文資料完全沒有,但關於美國政府可能提前知情的懷疑卻是從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後就沒有停止過。而且有很多人也懷疑日本人的密電碼早就被破譯,但卻懷疑是美國自己的情報部門破譯的。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呼籲報復日本的宣傳海報

比如和珍珠港事件最相關的一套日軍密電碼,美軍的破譯系統將它叫做“JN-25”,這套密電碼系統在戰時主要是日本陸軍用於在中國作戰時傳遞情報,但在珍珠港事件之前不久,日本海軍突然也大量用它來傳遞情報,僅僅在1941年6月1日到1941年12月4日之間,美國人就截獲了總共4.5萬條用這套密電碼傳遞的日軍情報,其中必然包含大量和珍珠港事件相關的情報。但美國人似乎直到珍珠港事件之前也沒能有效破解日軍這套密電碼。但有人懷疑美國情報部門其實早已破解了這套電碼,而關於戴笠向美國人提供情報傳聞的出處也應該與此有關。

因為這套電碼主要用於日本陸軍在中國的情報傳遞,可能有人據此認為戴笠領導的情報機構比美國人更熟悉,所以當時已經破譯了相關情報。但這種說法其實也不太能站住腳 ,因為既然是日軍主要在中國使用的電碼,那如果破譯了肯定在戰時也會發現大量和日軍在中國戰場相關的情報,應該會對中國戰場的局勢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但這方面現在卻沒有什麼相關說法,卻只有一個跟萬里之外珍珠港相關的情報傳聞,所以這確實很像是牽強附會湊熱點編出來的,因為和中國戰場的現實差距很大。而且儘管有和這套電碼相關的各種懷疑,但在美國卻沒有任何關於中國情報機構可能提前破譯了這套電碼的歷史資料,所以這種傳聞為真的可能性實在是低的不能再低了。

而除此之外,其實關於美國人提前已經知道珍珠港會發生襲擊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時任美國戰爭部長的亨利·史汀生曾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前10天在自己的日記裡寫道自己和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探討日本即將發動敵對行動的各項證據,還專門就下面這個問題進行的討論,即:

我們應該如何用計謀使他們(日本)先開第一槍,同時又不會給我們自己造成太大危險。

而且史汀生在戰後重溫自己的日記內容時還說過,當時他們也早就通知了珍珠港的指揮官們相關內容,所以珍珠港在遇襲時毫無防備才是真正讓他覺得吃驚的事。而且在當時,有許多人都認為,在美國當時給日本已經施加的壓力下,日本做出戰爭反應是必然的。比如下面這張圖片所展示的:

這張圖片是1941年11月30日《夏威夷論壇先驅報》的頭版,注意珍珠港就在夏威夷,這時正好是珍珠港事件發生前1周,而報紙頭版的大標題就是:日本可能在週末發動襲擊!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很多人在當時都認為日本會在一週內對美國發動襲擊,珍珠港襲擊對美國來說並不是毫無防備的,只是其規模之大和具體的時間地點可能有些意外。


所以總體來說,雖然在國內戴笠給美國提供珍珠港突襲情報的故事流傳的很廣,但在國際上卻實實在在是一點相關內容都沒有,因此是附會出來的可能性極高。而且珍珠港的突襲在當時也並非是人們一點預期都沒有的,相反卻是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


桃花石雜談


題主是現在的抗日神劇看多了吧,對於題主說的中國破譯了日軍偷襲珍珠港這件事,都是後人猜測的,以及一些人想象出來的,在官方的報道中,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或者日本都是從來沒有承認這件事的。而且美國也不可能知道日本要偷襲珍珠港。

現在很多人猜測美國知道了日軍的企圖都是根據,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時候,美軍的三艘航母竟然全都不在港內,這個其實很好解釋,二戰的時候,航母只是輔助戰艦,當時都是以戰列艦為核心的,當時航母的主要作用就是運輸艦,以航母為核心的海軍時代是在二戰之後才出現的。

當時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三艘航母,一搜在整修,兩艘去給別的地方送飛機去了。而且當時日本在這裡的間諜有兩百多個,更加就否定了當時航空母艦的重要性,如果是航空母艦非常重要的話,那麼日軍間諜肯定是知道得,那麼日軍為什麼還要進攻。野蔥側面反映了,美國事先不可能知道。

還有很多人說美國想捲入戰爭,其實當時來說,美國要想參戰只是一句話的事,維護世界和平就可以了。都知道美國人怕死,他們也不會拿幾千人命來開玩笑的。

還有現在很多人說的,當時珍珠港美國提前一段時間安排了大量的醫護人員,這個是美國事先安排的不假,其實當時不管是美國還是別的國家,都知道日軍要入侵東南亞的事,而當時東南亞都是歐美的殖民地,所以美國知道自己要和日本打一仗了,但是這些人也都是一直在演習。加上美國之前早就已經把日本在美的經濟全部凍結,而且禁止出口戰略物資給日本。所以美國早就做好了和日本打一仗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