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一廢太子,為什麼十三爺偏偏被髮配到理藩院,而不是刑部或其他地方?

青燈問史


為什麼不是宗人府,為什麼不是刑部大牢,為什麼不是其他監獄,偏偏就是理藩院?

一廢太子,老十三因為兄弟感情,和太子胤礽呆在一起,康熙卻吹起了風,一方面拘禁老十三胤詳,一方面表揚老十三心底光明,做的不錯。這些話,對於行走在朝廷之間的人,多會引起猜測和觀望,廢了太子,就有可能新立太子,眾官的想法多半如此。

圖裡琛先行回宮,告訴了佟國維發生的事。這是一件涉及國本的大事,佟國維自然心裡有所準備。恰好隆科多也聽聞了這件事,認為這是一個機會,都閒置在家若干年了,於是找到佟國維,要他安排個差使。

佟國維寫下了“理藩院守監”這個工作崗位。很多人都對此做過很深刻的分析,認為這是佟國維“冷熱灶”思維的貫徹和佈局,以備隆科多後來的上位創造條件。因為馬上,老十三就將拘押在此,老十三和老四胤禛是一夥的,和老十三搭上關係,就是和老四搭上關係。

現在有幾個問題,一是為什麼老十三偏偏要發配到理藩院,是誰告訴佟國維的,圖裡琛嗎?二是太子和大阿哥被髮配到了哪裡,為什麼沒有發配到理藩院呢?理藩院是個什麼部門,和老十三被拘禁有什麼關係?

顧名思義,理藩院,署理藩務的地方,藩務是指什麼?就是如蒙古、回族、西藏等少數民族的事務。一句話概括,就是清政府打理蒙古、回族、西藏等少數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他的級別和清朝六部同級,在康熙年間,列為工部之後,理藩院尚書(一把手)和六部同級。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從古至今都比較重視少數民族的管理,這和今天的國家民宗委很類似。

理藩院設有六司,還下轄很多機構,比如什麼內館外管之類(機構名稱),有兵刑司,估計是管理涉少數民族兵刑有關的事務。那麼,十三爺胤詳到底是什麼原因拘禁到理藩院呢?

在理藩院的下轄機構中,有木蘭圍場一處,就是康熙秋獵的場所。我以前說過,木蘭圍場是個很重要的軍事和政治場所,北聯蒙古,南通北京承德一線,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把如此重要的機構放到理藩院這麼一個小機關內,有什麼深意呢?

任何部門都說自己很重要,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木蘭圍場其實主要的目的還是對於蒙古的防守,屬於統屬蒙古事務也不為過,這是其一。其二,將比較重要的機關放到不起眼的地方,更有混淆視線和保護的作用,這,大概就是將木蘭圍場放進理藩院的重要原因。

我們暫且不管是不是圖裡琛告訴佟國維十三爺會發配到理藩院來,從佟國維這個上書房首席大臣的角度,他也是能分析一二的。康熙秋獵,發生一廢太子的大事,這是動搖國本的事,作為康熙來講,既心有不甘(後又啟用)又恨鐵不成鋼,所以,在康熙的內心,他還是不想廢掉太子,故而也不願意其他的皇子攪在其中,更不想被更多的人知道。這和二廢太子時候的情況很不同,二廢太子的時候康熙倒是顯得很輕鬆,而這次,他的心是沉重的。

但是,事情既然已經發了,總要解決,以平眾意。如何發落幾位阿哥在木蘭圍場的行為,體現的是康熙的意志和看法。如此,我們看到大阿哥胤媞被永遠圈禁,太子胤礽名分被廢,十三爺胤詳被康熙呵斥和表揚,發配到理藩院拘禁。這裡面,當然透露著不平凡的信息。為什麼不是宗人府,為什麼不是刑部大牢,為什麼不是其他監獄,偏偏就是理藩院?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知道木蘭圍場發生的事可以歸理藩院管理,這是老十三發配到此拘禁的第一個理由,但是這不是主要理由,因為老大和太子為什麼理藩院就署理不了呢?所以,康熙將他發配至此,是想將老十三捲進太子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進而保護老四胤禛,另則一廢太子並非康熙本意,如果“殺”得太猛,就會自損元氣,他也是為解放老十三創造條件,畢竟理藩院只是個小機關,在這裡犯點問題還說不上什麼大問題。小懲為戒而已。客觀上是肯定了老十三的行為。

而刑部,是關押犯了刑獄之人的地方,皇子們犯法,儘管一直強調與庶民同罪,但是實際上,他們還是有很多特權的地方,這不比老百姓犯法。再說,一廢太子這件事,是政治案件,老十三就算有罪,也是政治犯罪,一旦交由刑部審理判罪,既不符合朝廷體制,對康熙來說,也實在不合心意。還有一個地方就算宗人府,這也是個宗室犯錯受教育的地方,但是以康熙肯定胤詳的口氣,絕非是要對他進行犯錯教育,所以此處也為不當。

至於大阿哥永遠圈禁,根據清制,作廢皇子,不過就是呆在自己的住所哪兒也去不了罷了,據史載,老大被永遠圈禁後閒得無聊,生下二十多個子女。太子胤礽,也只不過是廢掉太子的名位,待遇和權力罷了,也並沒說要拘禁或者圈禁他,大概也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青燈問史


一廢太子期間,康熙在熱河行宮圈禁了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和十三阿哥胤祥,那麼為什麼將胤祥圈禁在理藩院,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一般來說,清廷的主要司法機關是刑部,但十三阿哥胤祥牽涉進廢太子事件,屬於典型的政治犯罪,而且他也並沒有調兵謀反,所以於情於理於法,這事兒也不能歸刑部管。



此外還有宗人府,是處理皇族宗室成員違法的地方。一般皇族宗室犯事後被圈禁在這裡,失去自由,但一應供應俱全,生活條件也是頂級的,圈禁的時間由皇帝來決定,相當於執行家法。但康熙一方面將胤祥圈禁,另一方面又在表揚胤祥,拿他與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做比較,所以又承認胤祥並未違反家法。既然沒有違反家法,也就不需要圈禁在宗人府。



而理藩院則是管理少數民族政權事務的中央機構,而木蘭圍場地處熱河,是清朝皇帝帶領皇室成員圍獵的地方,同時也是清朝皇帝會見蒙古、西藏、新疆地區少數民族首領的地方,恰好歸理藩院統轄。



十三阿哥胤祥在木蘭圍場犯下過錯,但也只是心直口快之失,並沒有真正涉罪,而且康熙還需要考慮利用胤祥來平衡皇子間的勢力,於是他便將胤祥暫時圈禁在理藩院,以靜待時局變化,再做決定。


達摩說


《雍正王朝》中,出現了許多可以量刑定奪的機構,包括理藩院、刑部、大理寺、宗人府等,每個機構他們管轄範和署理案件的範圍是不相同的。


宗人府,是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審理對象是宗室成員和皇親國戚們。

理藩院,是署理少數民族地區事務,實施對蒙、藏、回等少數民族統治的機構,管理對象也就是除了漢族、滿族之外的少數民族人口。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併成為“三司”,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核,都察院負責稽察,放在現在就當於分別承擔了公安部、最高法院和最搞檢查院的工作。


回到《雍正王朝》的劇情中。十三爺胤祥因為在熱河與太子胤礽有密謀造反的嫌疑,因而同太子一道被拿下,同樣被拿下的還有用“魘鎮”詛咒太子的大阿哥胤禔。

這三位都是皇子,其中還有一位是儲君,都屬於皇室成員,因而按照制度,他們的審理和看管都應該是由宗人府負責的。大阿哥胤禔被康熙送到宗人府圈禁終身,太子胤礽也被軟禁起來,只有十三爺胤祥,並沒有送到宗人府,而是被安排關在了理藩院。


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安排並不是佟國維做出來的,而是康熙自己做出來的。

圖裡琛在康熙回京之前,先行到了北京,見到了佟國維,並且帶來了康熙的旨意與安排,其中最為關鍵的除了康熙回京的日程計劃外,就是對於三位皇子,大阿哥、廢太子以及十三阿哥的安排了。

三位皇子是宗室成員,誠然佟國維是首輔大臣,又是外戚,身兼國舅和國丈雙重身份,也是不能定奪皇子的處罰結果,因為這是隻有皇帝和宗人府才可以裁定。所以,佟國維從圖裡琛那裡拿到的,已經是康熙決定好的對於三位皇子的處罰和安排,也就是說,十三爺去理藩院並不是佟國維的安排,是康熙提前安排的好的。

康熙為什麼不把十三爺交由宗人府審理或者直接做決定關在宗人府,而是要將他關在理藩院,我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康熙安排十三爺去理藩院,這本身就是對十三阿哥的一種保護。

康熙在熱河的時候,通過與張廷玉的交流已經察覺到了,太子發動兵變是被人偽造手諭,栽贓陷害的。對於十三阿哥,他也肯定了其人品,處罰的十三阿哥的魯莽與狂悖,而十三爺的性格又是義薄雲天,俠肝義膽,如果知道太子是被陷害的必然又要站出來為太子鳴不平,這一點是康熙所不希望看到的,太子怎麼處理是康熙自己的事情,這個時候他不希望再有其他皇子捲進來。

而將十三阿哥關起來則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方法,一來讓他與外界隔絕,可以好好地反省悔悟,二來不會以為一時的衝動而為人所利用或者為人陷害,這是對十三阿哥的一種保護。

其次,關在理藩院而不關在宗人府,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更加方便、快速的將十三爺放出來。

不同於大阿哥被在宗人府圈禁終身,十三爺在康熙看來並沒有違反國法家規,如果關在宗人府,就是要為家法和祖制管理制約,如果有一天真的想放出十三爺,既沒有合理的理由,也會引起朝堂非議,畢竟中間還是隔著家族管理這一道門檻。

而理藩院則全然不會,朝堂之上的康熙還是能夠一言堂做主的,關進、放出才會更加的名正言順。正如康熙後來讓張五哥放十三爺出來,給出的理由就是“朕想自己的兒子了”。

再次,康熙還是非常疼愛和喜愛十三爺的。

康熙這樣的安排,體現的是自己對於十三阿哥的用心良苦,也是康熙對於自己這個兒子的關懷與疼愛。

如今太子被廢,儲位空懸,雖然朝堂之上八阿哥獲得了極高的聲望,但是儲位的人選最終還是要由康熙確定的,因而康熙的這一安排也無形之中是在增加朝臣對於康熙心中儲君人選的猜度難度。


老謀深算的佟國維看出了康熙的心思,於是安排隆科多去擔任理藩院的牢頭,藉機去燒四爺和十三爺的“冷灶”。

太子被廢,儲君的位置懸而未決,這讓佟國維開始為佟家的未來開始擔憂起來。

在佟國綱死後,佟國維就成為了佟家的族長和利益代言人,為了佟家的整體利益,佟國維選擇了“不讓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策略,自己和隆科多分別支持八爺和四爺,這樣不管是誰,是那一派上臺,佟家都有人可以憑藉擁立之功,繼續掌權,進而保證佟家的長久不衰。

可四爺一直做“孤臣”,也是出了名的“鐵石心腸冷麵王”,十三爺又時時與四爺站在一起,這也讓外人通過常規的辦法根本無法攀上他們的關係。

因而,佟國維安排隆科多到理藩院做了牢頭,就是為了讓隆科多有機會去攀上四爺、十三爺這一派,通過藉著十三爺被理藩院看押的這次機會,讓隆科多博取十三爺的信任與好感,進而攀上這一派的關係,進而達成自己的目標。


雍親王府


清朝有制度規定,凡宗室成員(黃帶子、紅帶子)無論犯什麼法,都必須交由理藩院,其他國家的司法部門無權對這些人進行處理。理藩院的職能有點像今天的少數民族事務委員會,專職是管理少數民族事務,但其權力更大,因為它是受宗人府垂直領導的,宗人府一般是由有受封親王或郡王的宗室成員兼管,所以權力很大。十三爺胤祥是皇子,那時他是貝子,屬於宗室成員,而且當時他犯的錯誤不算大,就算大,也是屬於嫌疑,所以按規例不須交宗人府,而交理藩院即可。這就為什麼要發配理藩院,而不是其他司法部門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